您有没想过,当一个社会出现抑郁症/精神类疾病爆发时,这种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

您有没想过,当一个社会出现抑郁症/精神类疾病爆发时,这种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 十年前的2012年,上海市卫生局曾经颁布了一份《精神疾病防治服务规范 (2012版)》,规定将开展 “疑似精神病患调查”。对于所谓的有过自杀或者自残、经常胡言乱语、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等 “行为异常” 的人员,将作为疑似精神病患者的调查线索。 一时舆论大哗。在过去的十年,这则消息每次被翻出来都能重新引发一轮议论。公众很难相信这样一个随意、泛化的精神病标准竟然是认真的。尤其是,随着上海新冠疫情下的强制封城和反复筛查,后疫情时代的上海俨然呈现一幅全民精神病态的城市面貌。 本文将要介绍的这两本新书所论述就是临床意义上的精神疾病,也就是您说了解的 “确诊” 患者,他们的痛苦真正曝光的东西是什么。 记得IYP的 列表-5 在简介中写到的那句话? “直接行动是最好的疗愈”。 新《别再吃药了,精神疾病的病根并不在你的头脑中》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解释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令人费解的联系

科学家解释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令人费解的联系 血液基因表达分析确定了一组与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功能基因。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CVD)对全球健康构成重大挑战。据估计,全球有 2.8 亿人患有抑郁症,约有 6.2 亿人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研究已经强调了这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例如,抑郁症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而早期有效的抑郁症治疗可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 50%。同样,那些被诊断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通常也会患上抑郁症。因此,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对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进行心血管疾病监测。目前还不清楚的是,是什么导致了这两种疾病之间的明显关联。答案的一部分可能在于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生活方式因素,这些因素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吸烟、酗酒、缺乏锻炼和饮食不当。但也有可能这两种疾病在更深层次上是通过共同的发育途径相关联的。现在,科学家们证明,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共享部分发育程序,至少有一个共同的功能"基因模块"。这一结果发表在《精神病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iatry)杂志上,为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标记,最终可能有助于找到针对这两种疾病的药物。第一作者、芬兰坦佩雷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比尼莎-H-米什拉(Binisha H Mishra)博士说:"我们研究了抑郁症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液中的基因表达谱,发现单个基因模块中有256个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或低于平均水平,使人们罹患这两种疾病的风险更高。"作者将基因模块定义为在不同条件下具有相似表达模式的一组基因,因此在功能上可能是相关的。米什拉及其同事研究了899名34至49岁女性和男性血液中的基因表达数据,他们都是芬兰青年研究的参与者。芬兰青年研究始于 1980 年,研究人员从芬兰的五个城市随机抽取了近 4,000 名 3 至 18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从那时起,这些参与者的健康状况一直受到跟踪调查。据估计,芬兰是欧盟国家中精神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抑郁症发病率排名第九的国家。相比之下,芬兰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相对较低,在世界范围内排名倒数第20%。2011 年,芬兰青年研究的研究人员用一份久经考验的问卷对参与者进行了抑郁症状测试:贝克抑郁量表 (BDI-II),症状越严重,得分越高。他们还通过美国心脏协会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来测试他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分标准从零(最高风险)到七(最低风险)。米 什拉等人为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数据。2011 年,米什拉及其同事还从每位参与者身上抽取了全血,并采用最先进的基因表达方法对这些样本进行了分析。他们利用先进的统计学方法确定了 22 个不同的基因模块,其中只有一个与抑郁症状的高分和心血管健康的低分相关。"众所周知,该基因模块中的前三个基因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有关。"米什拉说:"现在我们已经证明,它们也与心血管健康状况不佳有关。"这些基因参与了诸如炎症等生物过程,而这些过程与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都有关系。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共享模块中的其他基因已被证明与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和亨廷顿氏症等脑部疾病有关。"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模块中的基因作为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最终,这些生物标志物可能会促进这两种疾病的双重预防策略的开发。"参考文献"Binisha H. Mishra、Nina Mononen、Aino Saarinen、Jorma Viikari、Markus Juonala、Nina Hutri-Kähönen、Nina Hutri-KähönenMishra、Emma Raitoharju、Nina Mononen、Aino Saarinen、Jorma Viikari、Markus Juonala、Nina Hutri-Kähönen、Mika Kähönen、Olli T.Raitakari、Terho Lehtimäki 和 Pashupati P. Mishra,2024 年 2 月 12 日,《精神病学前沿》。DOI: 10.3389/fpsyt.2024.1345159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The Paradoxes of Delusion

The Paradoxes of Delusion 作者: Louis A. Sass 出版社: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Wittgenstein, Schreber, and the Schizophrenic Mind 出版年: 1993-11 页数: 208 本书是一本深入探讨精神病患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的专著。作者通过对比精神病患者的叙述(特别选取了精神病学史上最著名的案例:丹尼尔•保罗•施瑞伯《一名神经疾病患者的回忆录》一书作为例证)与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著作,挑战了我们对精神病的传统理解。作者指出,尽管精神病患者可能相信一些非真实的事情,但他们并不总是将这些妄想误认为现实。萨斯以其独特的洞察力和同情心,为我们提供了对精神病患者内心世界的全新视角。 #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 #心理 #疾病 #案例 #英文

封面图片

妄想症(delusional disorder,中国大陆译妄想障碍,台湾译妄想症),世卫组织称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病(pa

妄想症(delusional disorder,中国大陆译妄想障碍,台湾译妄想症),世卫组织称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病(paranoid psychosis)、偏执型精神障碍(paranoid disorder)、单纯性偏执状态(simple paranoid state),是一种精神疾病,此疾病的患者有妄想症状,但是没有明显的幻觉、思考障碍或情绪障碍。 对于妄想症的概念,曾使用偏执狂一词。现代精神病学中,此词的用法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已较少被用来指代妄想症。

封面图片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 2020 韩语中字 全16集 [韩剧]》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 2020 韩语中字 全16集 [韩剧]》 简介: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 2020 韩语中字 全16集 [韩剧]打破传统韩剧套路,讲述了患有精神疾病的男主和反社会人格的女主之间温暖治愈的爱情故事。男主作为精神病院护工,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隐藏着自己内心的伤痛,女主则是一个不懂情感表达的童话作家。两人相遇后,相互救赎,在爱情的滋养下逐渐治愈内心创伤。剧中在展现浪漫爱情的同时,也对精神疾病患者群体给予关注,引发社会对心理健康的思考 标签: #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韩剧#爱情治愈剧#心理健康话题 文件大小 NG 链接 点我观看

封面图片

从1945年开始的约四十年间内,南丹麦大学从全国各地的精神病学机构收集了近万个人脑 这些心理疾病患者在生前往往都没有被征得同意

从1945年开始的约四十年间内,南丹麦大学从全国各地的精神病学机构收集了近万个人脑 这些心理疾病患者在生前往往都没有被征得同意。 尽管取得方式极具争议,丹麦的伦理委员会在1990年代裁决这些大脑能被作为研究用途;专家说这项收藏已经帮助人类了解许多疾病,包括失智症与忧郁症。

封面图片

解码抑郁症:全球研究揭示200多种相关基因

解码抑郁症:全球研究揭示200多种相关基因 这项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了 50 多个新的遗传位点(位点是染色体上的一个特定位置)和 205 个与抑郁症相关的新基因,这是首次对不同血统群体参与者的重度抑郁症遗传学进行大规模的全球性研究。这项研究还展示了药物再利用的潜力,因为其中发现的一个基因编码了一种常见糖尿病药物所针对的蛋白质,同时也为可能开发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指出了新的靶点。抑郁症研究中的基因多样性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但人们对它的发病机制仍然知之甚少。利用大数据进行的基因研究为了解这种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并发现了数十种与抑郁症有关的基因,其中每种基因单独使用只会使患病风险略有增加。它还有助于找到新的药物靶点,但迄今为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血统的人身上,研究人员说这是一个重大缺陷,尤其是对于抑郁症这样复杂的疾病。这篇新论文采用了多种基因研究方法,包括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对以前发表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以及全转录组关联研究。国际研究小组审查了来自多个国家的 21 个研究队列的基因数据,其中包括近 100 万名非洲裔、东亚裔、南亚裔和西班牙裔/拉丁美洲裔的研究参与者,包括 88,316 名重度抑郁症患者。这项研究在确定与抑郁风险有关的基因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既发现了新的联系,也加强了先前的证据,并展示了一些对药物开发有潜在影响的基因,如 NDUFAF3。NDUFAF3 编码的蛋白质以前曾被认为与情绪不稳定有关,而二甲双胍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对二甲双胍的动物研究表明,它可能与抑郁和焦虑的减少有关,因此这一最新发现进一步表明,可能有必要对二甲双胍和抑郁进行更多的研究。研究中发现的其他基因可能与抑郁症有生物学上的联系,如与一种参与目标定向行为的神经递质有关的基因,以及编码一种以前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的蛋白质的基因。显示非洲、欧洲、东亚和西班牙/拉丁美洲群体之间全基因组遗传相关性的曲线图。着色的深浅反映了相关性的强弱。每个单元格中还显示了估计系数和标准误差。我们只显示标准误差小于 0.3 的估计值;否则,该区域将显示为灰色。抑郁症治疗的新视野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在不同祖先群体中的遗传点击率重叠程度低于预期,约为30%(根据研究小组开发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用于衡量在一个祖先群体中发现的遗传关联适用于另一个祖先群体的程度),这比之前在其他性状和疾病中发现的重叠程度要低。因此,在不同样本中研究抑郁症更为重要,因为有些研究结果可能是针对特定祖先的。主要作者 Karoline Kuchenbaecker 教授(UCL 精神病学和 UCL 遗传学研究所)说:"我们在这里毫无疑问地表明,除非我们克服遗传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偏见,在全世界不同人群中寻找病因,否则我们对抑郁症等复杂疾病的了解仍将是不全面的。""以前发现与抑郁症风险有关的许多基因实际上可能只影响欧洲血统人群的抑郁症风险,因此,为了使基因研究有助于开发出能够帮助所有血统人群的新药,我们的基因数据集必须具有适当的多样性。"库琴拜克教授与孟祥瑞博士、博士研究员乔治娜-纳沃利(Georgina Navoly)和奥尔加-吉安纳科普洛(Olga Giannakopoulou)博士共同领导了这项研究,参与研究的合作联盟包括精神病基因组学联盟重度抑郁障碍工作组、中国嘉道理生物库合作组、23andMe研究团队、基因与健康研究团队和日本生物数据库项目。Kuchenbaecker 教授补充说:"这是第一阶段的发现工作,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工作来确认这些新靶点,但首先找到这些靶点是一个巨大而重要的挑战,尤其是对于这种急需新药治疗的疾病来说。"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