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国安部发布的新规定,中国的社会团体、企业和公共实体将在 “打击外国间谍活动” 方面承担更多责任。

根据中国国安部发布的新规定,中国的社会团体、企业和公共实体将在 “打击外国间谍活动” 方面承担更多责任。 国家媒体警告说,外国间谍可能是一个 “亲密的情人” 或 “有相同兴趣的网上朋友” …… 《中国的反间谍活动要求加强对外国人的监视》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网络已成境外间谍活动的重要阵地

中国国安部:网络已成境外间谍活动的重要阵地 中国国家安全部警告,网络已成为境外情报机关对中国进行间谍活动的重要阵地,这些境外机构持续攻击软件供应链企业,而掌握系统管理权限的人员成为首选目标。 中国国家安全部星期五(2月16日)通过微信公众号以《网络间谍是如何有机可乘的?》为题发表文章,提出上述警告。 文章称,境外网络间谍近年利用中国重要单位安全防范不到位、工作疏忽、贪图便利等机会,通过各种方式攻击中国境内重点要害单位、部门、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并建立隐蔽传输通道,持续窃取重要敏感数据,危害数据安全、网络安全。 文章举例,“某军民融合企业”的多个系统因软件更新不及时,存在高危安全漏洞,被境外网络间谍发现并利用,植入木马病毒,窃取企业重要生产业务数据及客户信息,危害中国军事装备技术发展,进而威胁军事和科技安全。 文章称,境外网络间谍高度关注软件供应链企业,试图通过钓鱼邮件、网络探扫等方式,持续不断地攻击相关企业,并把掌握系统管理权限的运维人员作为攻击窃密的首选目标。 文章举例,某家具有较好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大型国企,莫名出现凌晨传输加密流量至境外,且每次发往不同IP地址的可疑情况。国安机关经侦查证实,境外网络间谍以该公司网络出口设备、内网闲置设备为跳板,层层渗透到该公司核心内网,持续窃取该企业重要数据。 文章强调,反间谍安全防范重点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事项、场所、载体等的日常安全防范管理,采取隔离加固、封闭管理、设置警戒等反间谍物理防范措施;按照反间谍技术防范要求和标准,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 2024年2月17日 7:03 P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新版《反间谍法》强化公权力监督制约

中国国安部:新版《反间谍法》强化公权力监督制约 中国国家安全部发文说,新版《反间谍法》修订适时、适合、适度,明确规定反间谍工作应尊重和保障人权,强化了对行使公权力的监督制约。 中国国家安全部星期四(2月1日)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称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下称《反间谍法》)自去年4月通过以来,部分外部势力抱着怕被“打脸”就“黑脸”、怕被“揭短”就“护短”、怕被“端锅”就“甩锅”的心态,对《反间谍法》立法和执法工作指手画脚、歪曲抹黑。但事实是《反间谍法》修订出台契机适时,程序规范,权责明晰,有力震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嚣张气焰,令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安心。 在统筹赋权限权关系方面,文章强调,《反间谍法》妥善处理赋权与限权的关系,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监督制约。 文章指,法令进一步强化党中央对反间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国安机关反间谍执法和监督责任,同时也明确规定“反间谍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明确国安机关执法规范要求,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对国安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 文章称,当前国安领域的公开较量和隐蔽斗争轮番上演,各类间谍破坏活动的主体更加多元、目标更加复杂、领域更加广阔、手法更加隐蔽、危害更加严重,反间谍斗争形势严峻复杂,修订《反间谍法》是加强新形势下反间谍斗争的迫切需要。 文章说,间谍行为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由于其行为的敏感性、目的的政治性、主体的涉外性、形式的秘密性、影响的不可控性和损害的难以补救性,导致间谍行为成为危害国家安全诸多因素中最为严重的行为之一,各国无不严厉打击。中国反间谍斗争,“乃是光明磊落的正义之举”。 2024年2月2日 8:30 A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将修反间谍法歪曲为泛化国安是贼喊捉贼

中国国安部:将修反间谍法歪曲为泛化国安是贼喊捉贼 中国国安部批将修订《反间谍法》歪曲抹黑为中国“泛化国家安全”,是典型的以己度人、贼喊捉贼的卑劣伎俩。 中国国安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星期一(10月23日)发文称,今年4月《反间谍法》修订通过以来,境内外舆论高度关注,绝大多数声音尊重和支持中国正当的立法活动,但其中也有一些误读,甚至是恶意攻击抹黑。 为正本清源、以正视听,中国国安部对一些典型的错误言论予以回应和驳斥,推动各方正确理解新修订的《反间谍法》。 文章指出,2014年《反间谍法》由1993年《国家安全法》更名而来,这次修订实质是30年来的首次修改完善。2023年修订《反间谍法》则是对原法的必要补充完善。 文章解释称,过去30年,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一段时期以来,针对中国的间谍窃密活动严峻复杂,手法更加隐蔽。原《反间谍法》面临着间谍行为界定不清晰、防范制度不健全、执法措施不完善等不适应的突出问题,亟需因应形势变化进行必要的修订完善,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反间谍法律制度。 针对被指频繁修法是“泛化国家安全”,中国国安部反驳,阶段性修改反间谍相关法律制度是各国通例。 文章还指出,中国坚决反对将经贸、科技等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近年来,美国打着“法治”的幌子,披着“国家安全”的外衣,对正常经贸往来、学术交流、科研活动等进行遏制打压,炮制所谓“中国间谍案”。 文章提到,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1年12月的刊文指出,2018年以来美国司法部发起“中国行动计划”,77 起案件中近九成针对华裔人士,七成以上不涉及经济间谍指控,还有大量案件没有或无法结案。 文章最后强调,将修订《反间谍法》这一正常立法活动歪曲抹黑为中国“泛化国家安全”,是典型的以己度人、贼喊捉贼的卑劣伎俩。 2023年10月23日 12:03 P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发文驳斥外国人在华安全风险上升

中国国安部发文驳斥外国人在华安全风险上升 中国国安部第三天发布《反间谍法》解读,称新法修订实施以来,《反间谍法》扩大执法权限,容易造成“滥权风险”,导致外国人在华风险上升的说法,是错误观点。 中国国安部星期三(10月25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反间谍法》的误读和正解之三,称中国修订的反间谍法保障反间谍工作主管机关有效发现处置间谍违法犯罪行为,但也严格规范了权限,并尊重人权,有内部和外部监督。 中国国安部连续三天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对《反间谍法》的官方解读,前两期驳斥了通过频繁修法泛化国家安全,以及修法让外企在华不确定性增加的说法。 星期三发布的文章指出,新修订的《反间谍法》设置了完备的权利救济程序,尊重和保障人权,新法施行三个多月以来,“没有发生一起所谓的‘任意拘押外国人’事件,也没有一起针对国家安全机关执法行为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文章称《反间谍法》严格规定了权限,确保始终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各项执法权,并举例称,采取查阅、调取、传唤、检查、查封等措施,明确应当由2人以上进行,并依法出示工作证件和相关法律文件;进行检查、查封、扣押等重要取证工作,还应当全程录音录像等。 文章也称,《反间谍法》专门规定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制度。外部监督上,任何人都有权向上级国家安全机关或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进行检举或控告。 2023年10月25日 8:41 AM

封面图片

反间谍法被指致寒蝉效应 中国国安部反批美滥用法律打压中国

反间谍法被指致寒蝉效应 中国国安部反批美滥用法律打压中国 中国今年4月修订《反间谍法》,被质疑对外资造成寒蝉效应。中国国家安全部发文驳斥相关说法纯属“歪理邪说”,并反指美国滥用法律打压国际竞争对手,炮制多起中国经济间谍案。 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三(12月6日)发布《反间谍法破坏营商环境的四大谬误(上)》文章,抨击外界煽风点火,污蔑中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渲染在华正常商业活动可能被当作间谍行为。 上篇文章先公布两项谬误,其中一项为《反间谍法》恶化营商环境,对外企在华投资造成寒蝉效应。文章称,修订后的《反间谍法》更加清晰准确、公开透明,“恰恰是中国法治建设进步的体现”。 文章说,《反间谍法》的前身是1993年《国家安全法》,条文较为简单,多为原则性表述。这次修订将条文由40条细化为71条,进一步明确合法和非法的边界,增强法律规则的确定性,减少企业违法的不确定性,帮助企业更好依法依规经营。 文章引用中国商务部数据,称今年1至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万1947家,同比增长32.1%;另中国今年新增货运航线180条,中欧班列共开行1万4562列、发送货物157.9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6%和9%。 文章称,上述数据既是外商在中国投资信心的体现,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最佳证明。世界各国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既是通行做法,也是正当之举。炒作反间谍法破坏营商环境、加速经济脱钩,纯属“歪理邪说”“颠倒黑白”。 文章提出的第二项谬误为《反间谍法》将商业数据视为国家秘密,正常获取商业信息的行为可能被当作间谍活动。文章称,《反间谍法》打击的是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不针对正常商业活动,不会对外企在华合法投资经营造成任何影响。 文章反指,美国1996年出台的《经济间谍法》,将盗窃商业秘密当作一种间谍犯罪,滥用该法打压国际竞争对手。文章指控,近年美国更罗织罪名、捏造证据,连续炮制数十起中国经济间谍案。“如果拿着‘美式概念’来生搬硬套中国的《反间谍法》,得到的当然只会是错误答案。” 2023年12月6日 1:03 PM

封面图片

娄勤俭:中国反间谍法并未扩大间谍行为范围

娄勤俭:中国反间谍法并未扩大间谍行为范围 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新任发言人娄勤俭说,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并没有扩大间谍行为的范围,不针对商业往来、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正常活动。 本次全国人大会议星期一(3月4日)中午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会上记者提问,中国新修订反间谍法中宽泛模糊的表述引发一些外国投资者担忧自己是否会因正常的商业行为而受到惩罚,娄勤俭作出上述回答。 娄勤俭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4月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反间谍法,有外媒报道这次修法扩大了间谍行为的范畴,会导致外国人和外国公司来中国面临更大的风险。他说:“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这是对反间谍法的错误解读。” 娄勤俭说,大家可以仔细读一下条文,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并没有扩大间谍行为的范围,而是在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合理借鉴各国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间谍行为的定义,明确了非法行为和合法行为的界限,增强了外国企业和外国人在华投资工作、生活的确定性和安全感。 他还说,新修订的反间谍法不针对商业往来、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等正常活动,“我们反对通过曲解反间谍法抹黑、破坏中国营商环境的行径。” 娄勤俭说,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和修改了多部涉外法律,并在本届立法工作中安排了多个涉外法律项目,为保护在华外国人和境外企业组织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支持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他说:“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发展对外关系,促进友好交往,欢迎并吸引外国人和境外企业组织来华商贸投资,交流合作,对这一点中国的态度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2024年3月4日 1:54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