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全文。我看下来有一个感觉,今年的高考题目是刷短视频的老师为刷短的学生做的专门定制。因为只有短才会如此排斥开放性内容,从标

推荐阅读全文。 我看下来有一个感觉,今年的高考题目是刷短视频的老师为刷短视频的学生做的专门定制。因为只有短视频才会如此排斥开放性内容,从标题到结尾都需要斩钉截铁地所谓“站”某个观点。也只有短视频才会如此排斥复杂的思考,全部内容围绕核心观点做展开,在局部大家比拼雕花。因为它自身的生产逻辑就是大家复制爆点,有爆必抄,不需要分析考虑为什么会爆。 -人生就是抵达未知之地 -坦诚交流才有真正的相遇 -历久弥新 -他人定义与自我定义 -生活需要认可度,那么什么是认可度 这些都是啥?设计这些题目的时候,出题老师自己想清楚了这些问题没有?世界什么时候变成一个只有一面的硬币了?怎么就抵达未知之地了?已知之地不需要翻面深挖的?怎么就真正相遇了?虚伪和矫饰不是文明的特征么,不是刚好可以确认彼此都有相同的文明基础,可以彼此认同么?怎么来的笃定,怎么就觉得考生顺着论证一下就好? 当然,这么出题安全把稳,考生不容易写偏,公众不容易挑战,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是这种封闭和保守的出题方式,让高考作文变得没有任何意思。在核心论点确定的情况下,大家比试的是谁能背更多范文结构,谁能引述更多名人名言,谁能够把一篇文章写得更面面俱到-这不就是八股么?大家不比选材,大家比拼雕花。 我看不如这样,明年高考干脆在作文部分直接放一段视频,然后让考生用800字介绍小帅、小美以及大魔王之间的故事,找出其中的坏人,并且分析为什么他是坏人。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一款专门提供美女视频的短软件,内有超多热门的资源,全部在线免费观看,想怎么刷就怎么刷,更新速度超快,不用担心

一款专门提供美女视频的短视频软件,软件内有超多热门的美女视频资源,全部在线免费观看,想怎么刷就怎么刷,视频更新速度超快,不用担心刷完资源. #工具 #美女 #看小姐姐视频 免费资源频道:@ZYPD123 全网搜索群:@soso_Group

封面图片

高考复读是否值得?工藤正男的回答

高考复读是否值得? 工藤正男的回答 每年高考过后,复读的话题就马上又会被翻出来讨论,很多孩子包括学生家长都寄希望复读一年可以实现大翻盘、大逆转,恨不得二本变985!再加上复读学校的推波助澜,很多孩子和家长已经跃跃欲试了! 我的意见是:如果没有重大失误,出现严重掉档,就不要复读! 我自己没有复读过,只分享一下当年我看到的我们班三个复读生的经历,希望能给题主一些启发: 我自己当年高三的时候班上有三个复读生,两女一男!其中,男生是真的实现了大逆转,一本变985,去了中山!一个女生算是小幅提升,多考了10分,最终上了复旦,但是她当年复读的目标是清北!另一个女生成绩一分没变,学校也没变,还是去了哈工大,但专业反而掉了一档! 两个女生在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都出现了心理波动,经常看到老师在走廊里找她们谈话,最后一分没变的那位还回家休整了一段!而这两位在复读的上半年都是所以模拟考都是班级的前列!考哈工大那位更是几乎每次模拟考都能拿到700多分的成绩! 我想说:复读生是要承担极大的心理压力的,并且你的心态调整能力直接关系到你最终高考的表现!所以我更要提醒各位高三的孩子以及家长,一定要冷静!一定要客观的分析自己或者孩子的真是实力!复读是有风险的,一定要慎重! 我对于复读的建议其实非常明确: 如果你的分数正好是在边界线以下10分,比如二本-一本边界线、一本-211边界线、211-985边界线!你又不是超长发挥,如果你是在黑龙江、宁夏、青海、内蒙古、天津这样的高考天堂级省市自治区,你最好都去复读一下!因为这样的教育红利你这辈子不会在遇到了,你通过复读把学校提一个档次,比你通过考研把学校提一个档次,要容易的多!考研你可是要跟全国的考生竞争,你真的能考过河南、山东、河北的生源吗? 反之,如果你是河南、山东、河北的考生,我不建议复读,你通过考研把学校提一个档次,要比通过高考把学校提高一个档次容易的多!所以不要在高考上浪费时间了! 像题主这种,已经在分界线上了,也没有发挥失误的话,我不建议复读啦! 最后说说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是发挥失误?一定不要凭感觉!我建议想复读的孩子可以在高考成绩出来前在用两天时间做一遍高考真题,即使看过答案也没关系,自己不要自欺欺人!如果在无任何压力下考出来的分数比高考成绩高20分以上,那我觉得可以判定为高考发挥失常,可以考虑复读! 确定要复读后,志愿也要认真填报,报完志愿离正式开学应该有2个月的时间,一定直接去复读班上课,感受两个月,如果自己连两个月都坚持不下来,那就一定要果断放弃复读!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句,是否复读一定要让孩子做决定,家长千万不要干预!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每周五晚8:00视频号直播,敬请关注!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工藤正男)

封面图片

高考考的最好的那些人现在过的好吗?

高考考的最好的那些人现在过的好吗? 抖音刷到一个最近很火的百万粉丝账号,在下辉子。 他做了一个《寻找10年前的同学》的系列短视频,在抖音火出圈了。 他对着毕业照盲选,然后一个一个去见当年高中时期的同学,看看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 有意思的是,这个高中班很牛逼,本溪高中,清华北大一大把。 在他的视频里 有北大毕业因为小孩辞掉体质内工作的妈妈。 有大金链子纹身的非主流法学博士。 有越来越不开心、感觉自己被困住的初恋。 还有后来改名当上了网红却依旧有着作家梦的李雪琴。 目前为止有十几期了,中间有几期好像被删掉了。 然而,奇怪的是。 这些人在镜头里好像过的都不开心。 唯一一个幸福感拉满的,反而是那个曾经自卑只能留在了东北的舒姐。 在谈及到很多年她不跟高中同学联系的时候,她的表情非常的微妙。 失落,难受,到认真的承认,她似乎和自己和解了一次。 最后的故事是,她考上了事业编的老师,结婚,每天10点前睡觉。 这么多期视频里,只有她笑的最开心最真实。

封面图片

2024 年首次实行新高考地区的考生该如何填报志愿?

2024 年首次实行新高考地区的考生该如何填报志愿? 盐选成长计划的回答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专业最重要。对于普通人来说,在专业、学校、城市这三要素中,请优先用分数换个靠谱的专业。 因为学什么,是很重要的事。 前几年,高考分数公布的时候,我接到了不少家长和应届同学的留言,问我:小西,报志愿你有什么建议?选什么样的专业你觉得最好? 中国这些年最大的特点,大约就是变化太快,快到很多父母无法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人生指导。 记得我高考出分报志愿那会儿,我爸虽然也是当年的大学生,但看到崭新的填报志愿表格和那些五花八门的专业以及学校,真的是干瞪眼。 而这时候如果你去问高中老师,老师一般都会鼓励你报有把握的更好的学校,而较少考虑专业适不适合你的问题,能十拿九稳上 985,一般老师绝不会鼓励你去 211;能去 211,则不会让你去普通学校毕竟 985、211 的升学率,培养出名校学生这种殊荣,是给老师增光的数据,也是将来老师们事业生涯的硬指标。 至于各类专家的「填报指导」,那可信度基本上跟「×× 投资专家教你炒股票」一个等级。 所以,这事儿我还是有资格帮大家多句嘴的。 我的年龄介于那些正在犯愁的家长和学生之间,离开校园至今也快有十年了,大学毕业十年是个坎儿,当年资质看似差不多的高中、大学同学如今混得怎么样,也都初见分晓。 我平时也有很多观察、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对一个中国青年来说,高考出分填志愿这几天,真的是他一生中「命运含金量」最高的时刻之一。 选一个靠谱的专业、学校,有活力的城市,真的特别重要,它对你人生的重要程度不亚于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恺撒渡过卢比孔河。 当然,即便上了大学之后,你还可以转专业、转学校,甚至退学重考,但这些选择在今天中国的教育体系下都是「窄门」,你要做这种改选,付出的代价与现在认真点选一个专业和大学所花费的力气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一定要慎重。 以下是我根据自己、同学的经验,综合一些老师、之前同事和领导的看法,给正在填志愿的家长和同学们的四个建议。 事先声明,如果你是超级学霸或者家里有矿,请无视这些建议。 就像物理定律必须要有个适用范围一样,以下这些建议,也只针对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 一 我的第一个建议,如果你家庭的近亲属当中有人在某一个行业十分成功、掌握着相当资源,请在报志愿时优先选择「投靠」他,听从他的意见,选报他「够得着」的专业。 很多人听了肯定会急:小西,你这不是鼓励我们走后门,做「精致利己主义者」吗? 并不是,听我慢慢往下说。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把我认识的同龄人目前的际遇在脑中过了一遍,结果发现他们中能力兑换成就「性价比」最高的,是我一位高中同学。 他目前在某知名国企做技术设计工作,年纪轻轻已经混上了中层,在二线城市月薪数万,工作轻松、有房有车、家庭美满。 我们都很羡慕他,因为他家也并非大富大贵,能做到这个层级,真的很不容易。 我这位同学大学报考他所学那个专业的原因,是他叔叔是同行业另一家国企的副总工程师我这里并不是暗示他后来的就业是走了什么后门、裙带关系。 事实上,这种关系即便有,也不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 由于他叔叔就是这个行业中顶尖的「行内人」,可以经常耳提面命,所以我这位同学在大学时就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学什么、往哪个方向努力。 当他那些家里没有相关职业家长的同学在大学里还在瞎学的时候,他对这个行当的人才需求已经门儿清了。 别人是闭门造车,他是有备而来,这么努力上几年,人家的专业素质就是比其他人高上一大截,一走向社会,你怎么跟这种人竞争? 更毋宁说,他叔叔在业内还有强大的人脉资源网络,这些人脉是不需要通过「走后门」那么低级的方式介绍给他的,更多时候只需要和「叔叔、伯伯、阿姨」一起吃个饭,互相认识一下,混个脸熟,他很自然地就把人脉的「势能」转换过去了。 而人脉意味着机会,机会对年轻人来说是最稀缺却也最宝贵的。 这一点相信毋需我赘言。 不仅是我这位同学,我身边的其他同龄人中,在同行业、同城市、同学校有这种至亲前辈「铺路」的人绝大多数都比其他人混得好。 所以,报志愿时优先「投亲」,虽然俗,但绝对是最应遵循的黄金准则。 而这一点,其实不是当代中国特有的潜规则,从整个人类历史看,「子承父业」都是一条一直运行的铁规律。 今天中国大部分大学的工科专业,起源于欧洲近代的职业学校,而欧洲很多职业学校最早又都是各行各业的行业工会兴办的。 这些学校当时普遍采用的录取制度是推荐信制度,学生想入学,必须要有行业内有头有脸的人物写推荐信。 这种推荐信既证明了入学者在该行当里有相当的人脉,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毕业后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所以,一个没有亲友在行内工作的青年,想进这样的专门学校学手艺,在当时是极难的。 将工科请进大学,让学生在选择「手艺」上享有充分的自由,是在 19 世纪德国洪堡教育改革之后才出现的。 洪堡教育改革以及之后的德式、苏式教育制度,其本质是试图以国家分配代替私人关系,让最合适的人才从事最合适的行业。 这个理想是非常美好的,可惜人类从没有真正实现它,因为人性如此,我们很难撼动。 所以今天,无论是受洪堡教育改革影响较小的英美,还是中国,有一个行内亲友都是一个年轻人在学习、从事某项职业时无可比拟的优势。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资源与机会大量涌现的时代,这个时期一个外行人依靠自己的打拼成为行内龙头是相对容易的。 可是眼下,不需我多言,我们正进入内卷时代,内卷的本质就是同行之间的惨烈竞争,这时你比同行多一点点人脉、经验优势,都能在竞争中得胜,而一个行内的成功亲友能给你赋的能绝非一点点。 如果你有这种资源而不用,放弃它改投其他行当,那可能会成为让你抱憾终身的事情。 所以,高考填志愿的第一条如果家中有在某个行业中成功的至亲,请优先考虑投靠,或至少听从他们的建议,进行选择。 二 如果你说:小西,你说的那种行内牛人,我家别说至亲,连好友都找不到一个,那怎么办呢? 我相信这种情况也蛮普遍的,因为我们这种人是「纯普通人」,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要在专业、学校和学校所在城市这三要素之中进行取舍。 那该怎么选呢? 于是就有了我的第二条建议在专业、学校、城市这三要素中,请优先用分数换个靠谱的专业。 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卢梭有一个观点,他认为一个人无论地位多么尊贵,都应该有一门傍身的手艺,这样的话,即便将来身份陨落,因为有技能傍身,也不会沦落到太惨的境地中去。 后来,有位国王就是因为读了他的著作,苦心钻研修锁和各种机械技术,想着即便某天革命来临,自己还能靠这门手艺混口饭吃。 很不幸的是,这位非常听人劝的国王名叫路易十六,后来法国大革命真的发生了,他的修锁技能非但没有帮他谋生,反而成了他上断头台的罪状。 不过,我们也可以说,路易十六的错误在于他违背了我们之前所说的「择业第一准则」他家祖辈就是专业干国王的,他非要「自主选专业」去当锁匠,结果拉了垮。 抛开路易十六这个个案不谈,卢梭这个「有门手艺不挨饿」的思路其实还是很对头的。 我的读者当中很多人都喜欢问我未来社会会怎样,但其实这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能考虑的事情,我们该优先考虑的是像卢梭所思考的那样,先让自己生存下去。 而正如《水浒传》中所表现的那样,无论是在朝廷里还是在江湖上,像「玉臂匠」金大坚、「神医」安道全这样的「技术人才」,都是吃香的。 所以,挑一门有一定专业壁垒、值得花上四至七年去好好学一下的「手艺」,确实是眼下正在报志愿的学生们最该考虑的事情。 那些专业壁垒不明显、社会没相关应用的专业,像中文、哲学,以及我所学的历史,我建议家里没矿的朋友就尽量不要选了。 这些专业本科甚至硕士读出来,你都相当于没专业。 人生中最宝贵的这几年,你耗费在一门不能毕业后立刻给你和家人换来对应收益,只能跟人家聊聊理想的专业上,你不觉得很亏吗? 更何况,如果在这种专业的象牙塔里一条路走到黑,如果遭遇的不是六年非升即走,那就更惨了。 不是说基础学科不应该学,而是说这些「坑」在当下,不应由那些还需要为稻粱谋的普通学生用他们的青春、金钱和血肉去填。 还有一些专业,虽然看似有专业壁垒,但也被认为是坑。 比如我上大学时就盛传「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 这话初听似乎很奇怪,法学和医学,看似是文理科当中各自壁垒极高的行当,怎么就坑了呢?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盐选成长计划)

封面图片

小米汽车最后的秘密

小米汽车最后的秘密 “可能没有之一。”一位汽车行业从业者说。3月28日19点,当雷军在发布会上揭晓答案,迎接他的将是往日争抢小米手机时的盛景,还是米粉们对“背叛”的声讨?米粉:“我们怎么想,雷军不知道吗?”3月25日,一个米粉群内发生了争吵。一位米粉在群里表示,他坚信小米SU7的起售价将在14.98万至18.8万元之间。有人认为他低估了该款车型的价格,他反驳道:“我们消费者心里怎么想的,你以为雷军会不知道吗?”这位米粉的想法并非个例。据另一位米粉观察,他所在的当地小米汽车讨论群中,50%以上的用户希望小米SU7起售价在17万至18万元之间。“他们认为,20万元出头的价格都能提宝马i3了,小米的车不会比宝马的更贵。”米粉们对小米汽车低价的期待,并非始于3个月前未公布价格的发布会。2021年4月,雷军发布了一次名为“小米汽车第一辆车大约是什么价钱”的调查,在“10万以内”到“30万以上”的五个选项中,选择“10万以内”选项的人数最多。关于小米SU7价格的预测和争议,早已蔓延出了米粉群。3月6日,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发布视频向雷军喊话,建议他为5000万米粉坚持性价比到底,将小米汽车定价在15万至20万元,“别想40万、50万的事了,让蔚来李斌去想”。去年12月29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李颜伟在个人微博表示,小米汽车如果定价在25万至35万元区间,是为华为、苹果手机用户造车,是“背叛了米粉”。“米粉为啥期盼小米汽车的售价在9.9万、14.9万?这是米粉的消费水平决定的。”对小米汽车而言,米粉无疑是基本盘。咨询机构杰兰路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表示,小米SU7的意向用户是小米的“老朋友”,九成以上的意向用户是米粉。报告认为,在对小米品牌和小米汽车感知方面,小米SU7意向用户有如下特点:·91%的用户使用过小米手机,近一半的用户最早使用小米手机的时间在2015年以前,使用过小米其他品类产品的用户超过97%;·性价比、科技智能、质量,是用户对小米品牌最重要的印象标签;·最低配期望价格为19.5万,最高配期望价格为25.5万;·认为小米汽车与比亚迪、小鹏一样,是中档品牌;·认为小米汽车的主要竞争品牌为小鹏,主要竞争车型为小鹏P7i、极氪007和特斯拉Model 3;·对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主打卖点的感知最强烈。小米汽车的定价若脱离了基本盘,则可能被米粉视为背刺。那位认为小米SU7起售价将在14.98万至18.8万元之间的米粉感慨,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如果不走性价比路线的话,“耶稣都留不住啊!”雷军:“50万以内,有对手么?”安杰(化名)是一位12年的米粉。他在米1时代便已成为小米用户,现在也用小米的智能家居,家里每个房间都有小爱同学。但作为一名有逾10年工作经验的汽车行业从业者,他在3个月前看完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后,便意识到小米汽车不会便宜。他评估认为,小米SU7的起售价将在25万元左右。这个判断,是将小米SU7的配置与竞品进行对比后得出的。3月25日的小米SU7品鉴活动首日,他中午特意去了当地的一家小米之家看车。在与小米员工的交流中,他再次坚定了小米汽车不会便宜的判断,因为店里的员工会将小米SU7与保时捷进行对比。“他们说小米SU7的造型,是对以往的经典车型进行致敬。”雪豹财经社与多位车企销售部门主管、零部件供应商和智驾供应商进行探讨,他们对小米SU7起售价的预测均与安杰一致,分歧主要集中在小米SU7高配版本的定价。安杰判断,小米SU7高配版本的售价可能接近40万元,而其他从业者大多认为会在30万至35万元之间。一位小米汽车员工则猜测,公司首款车型的售价为25万~30万元。相比于从业者,机构对小米SU7起售价的预期相对保守。华泰证券预计,小米SU7的售价区间为20万至30万元,国金证券亦给出了相似的判断。在从业者们得出小米汽车不会便宜结论的同时,雷军和小米汽车官方也多次传达了类似的预期。在去年年底的发布会之上,雷军频频提及保时捷、宝马等豪华品牌,并表示小米汽车的目标就是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打造梦想之车。发布会之后,面对微博用户尽快给出汽车售价的催促,雷军回复称,“50万以内,有对手么?”今年1月,雷军在接受采访时称,小米SU7“相当于燃油车的至少两三百万豪车的性能”。3月20日,他又在微博上表示,小米SU7的标准版的配置远超 Model 3,用料扎实,采购成本也非常高,“定价上确实有些压力,希望大家理解”。小米汽车官方微博则在《小米汽车答网友100问》一文中明确表示,不会是9.9万,不会是14.9万,不会是19.9万。19.9万:高端“人设”的底线在汽车行业,20万元,是一道品牌定位的分水岭。汽车咨询服务机构杰兰路和平安证券在研究报告中,将20万以上的市场称为“中高端市场”。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则表示,实际销售价格在20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型,就可以被贴上新豪华的标签。雷军之所以在19.9万元这个数字上咬紧牙关不松口,与小米汽车的定位息息相关。3月24日,雷军在个人账号中回应为何小米SU7迟迟不公布价格时,明确将该款车型称之为“C级豪华轿车”。如果能成功立住高端“人设”,小米汽车便能为未来争取到更多辗转腾挪的空间。某车企销售主管向雪豹财经社表示,“高举低打”是汽车品牌推出时的经典策略,即先推出高端车型的品牌,之后再推低价车型时市场更容易接受,但反过来从下往上打就很难。特斯拉便是“高举低打”策略的典型:“可以想像,特斯拉Model 3如果降到20万元以下,杀伤力会有多大。”对于小米在20万元以上市场的表现,分析师和机构纷纷作出预测。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𫓹认为,小米汽车售价若低于30万元,则出货量为5~6万辆,若售价接近25万甚至更低,那么出货量还会有上升空间。光大证券预测,小米汽车在今年的销量为5万~10万辆。对包括雷军在内的所有新能源汽车玩家而言,20万元以上的汽车市场,并非奶与蜜之地。在整个行业已经步入淘汰赛的当下,这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区域。安信证券在一份研究中表示,20万~30万元为传统车企品牌向上与高端品牌下沉的必争市场,整体车型拥挤度高,将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价格带。3月25日,雷军在微博上表示,3天后的发布会是小米汽车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他人生最后一战的开篇。这一战会有多难?2021年底,何小鹏在做客一档访谈节目时表示,他一直都是建议小米要造车,因为相比手机,汽车更“酷”。“将来在全球市场上,如果有一个友商是你的好兄弟,你肯定会更愿意。”两年之后,何小鹏改口称:“如果想害一个朋友,就说兄弟们,你们去创业造车吧。”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