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拟立法禁止移动电话卡批量插入设备、网络地址自动切换系统等

我国拟立法禁止移动电话卡批量插入设备、网络地址自动切换系统等 草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制造、销售、提供或者使用可以实现下列功能的设备、软件: • 移动电话卡批量插入设备; • 改变主叫号码、虚拟拨号、互联网电话违规接入公用电信网络等功能的软件或设备; • 批量账号、网络地址自动切换系统; • 其他专门或者主要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设备、软件。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拟立法禁止使用网络地址自动切换系统

中国拟立法禁止使用网络地址自动切换系统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 草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制造、销售、提供或者使用可以实现下列功能的设备、软件:移动电话卡批量插入设备;改变主叫号码、虚拟拨号、互联网电话违规接入公用电信网络等功能的软件或设备;批量账号、网络地址自动切换系统;其他专门或者主要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设备、软件。 草案说,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及时识别、阻断前款规定的非法设备、软件接入网络,并向公安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封面图片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1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1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 草案规定,不得非法制售、提供或者使用可以实现下列功能的设备、软件: 移动电话卡批量插入设备;改变主叫号码、虚拟拨号、互联网电话违规接入公用电信网络等功能的软件或设备;批量账号、网络地址自动切换系统;其他专门或者主要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设备、软件。 草案说,电信业务经营者和ISP应采取技术措施,及时识别阻断前述的非法设备、软件接入网络,并向公安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中新网)

封面图片

中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中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第十二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建立物联网卡用户风险评估制度,评估未通过的,不得向其销售物联网卡;严格登记物联网卡用户身份信息;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限定物联网卡开通功能、使用场景和适用设备。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或者使用下列设备、软件: (一)电话卡批量插入设备; (二)具有改变主叫号码、虚拟拨号、互联网电话违规接入公用电信网络等功能的设备、软件; (三)批量账号、网络地址自动切换系统,批量接收提供短信验证、语音验证的平台; (四)其他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设备、软件。 第二十三条 设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电信主管部门办理许可或者备案手续。 第二十四条 提供域名解析、域名跳转、网址链接转换服务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核验域名注册、解析信息和互联网协议地址的真实性、准确性,规范域名跳转,记录并留存所提供相应服务的日志信息,支持实现对解析、跳转、转换记录的溯源。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不得提供实名核验帮助;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上述卡、账户、账号等。

封面图片

工信部: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实现网络层面的移动通信号码归属地变更的条件

工信部: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实现网络层面的移动通信号码归属地变更的条件 针对网友提出的“电话号码归属地更改”建议,工信部近日给出了官方回复。 此前,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向工信部留言称,“……现在都可以携号转网了,省外归属地更改何时落实……。” 对此,工信部9月11日回复称,“移动电话号码归属地是基于归属位置寄存器的网络技术概念,其变更与网络架构及设施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实现网络层面的移动通信号码归属地变更的条件,有关分析您可登陆我部查看。关于部分基础电信企业提供的省内跨地市变更服务是基于其业务支撑系统对用户的资费、服务等进行调整,并未实现移动电话号码归属地网络层面的变更。” 工信部在回复中表示,后续,我部将持续跟踪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将用户对移动电话号码归属地变更的需求,作为未来网络架构演进需要考虑的因素,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在具备条件时逐步实现移动通信号码归属地变更的目标。 来源:

封面图片

中国移动建反诈系统:可30分钟内封杀诈骗设备 定位地点

中国移动建反诈系统:可30分钟内封杀诈骗设备 定位地点 公安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仅2020年,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的财产损失达到了353.7亿元。 电信诈骗社会危害严重,被诈骗后,不少人倾家荡产,甚至选择轻生。 近期,利用非法GOIP(语音网关网络通信硬件设备)假冒熟人拨号设备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例时有发生。 中国移动广西公司自建反诈系统,该平台基于5G大数据技术,能精准识别高频率通话异常情况、手机序列号(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俗称“手机串号”)。 将非法手机序列号加入黑名单,能够在30分钟内完成从号码启用到处置关停的工作,有效降低号码涉案风险,提升诈骗号码发现处置能力。 在广西百色靖西市,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反诈系统平台精准识别了龙潭高峰小区某出租房高频电话异常情况,高度符合GOIP模型特征,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向公安局推送GOIP线索查询,帮助警方抓获了数名涉嫌冒充客服的不法分子。 同时,在百色田阳隆林,借助系统模型分析,百色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又陆续打掉多个非法利用GOIP设备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窝点。 cnBeta

封面图片

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

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 日前,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及涉手机卡、信用卡犯罪等关联犯罪,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适用法律依据,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行全链条、全方位打击。 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严重损害人民利益的刑事犯罪,仅2020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涉及财产损失达353.7亿元。从政法机关执法办案情况来看,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以下简称“两卡”)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的重要根源之一,犯罪分子多利用非法收贩来的电话卡、银行卡进行收取、转移赃款,逃避公安机关追查,导致诈骗资金迅速流转、拆解、混同,极大地增加了打击犯罪和追赃挽损的难度。 有效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就要瞄准关键环节。依法严厉打击涉“两卡”违法犯罪,就是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帮助链条、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加强源头治理的关键环节。从去年10月起,全国公安机关会同检察、法院、通信、金融等部门联合开展“断卡”行动,以斩断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信息流和资金链,从源头上全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取得了积极成效。此次《意见(二)》在总结“断卡”行动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为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他人手机卡、流量卡等的,可认定为刑法规定的“帮助”行为,打击“两卡”犯罪的法律依据进一步完善,法律标准更加全面。 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不断变换形式、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增加了查处追溯的难度,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强化源头治理和行业治理,不断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当前,相关部门在集中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涉诈银行账户的同时,持续加强技术反制工作,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封堵诈骗网址,强力清除涉诈黑灰产业链,铲除诈骗犯罪土壤。一些地方还探索对手机卡、银行卡的失信用户实行信用惩戒,例如在通信方面对失信用户实施5年内只保留1张电话卡且不得新增移动电话业务功能的惩戒,通过行业治理净化网络生态空间,形成了综合治理合力。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才能最低限度减少发案,最大限度为群众避免损失。下发预警指令、加强受骗资金紧急拦截,这些都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有力举措。值得关注的是,司法实践中发现,部分在校学生在寻找实习机会、社会兼职过程中,容易被贩卡团伙拉拢、利诱。这也提醒我们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既要靠政府部门的重拳出击,也需要网络平台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唯有打防结合、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才能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态势,守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