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新规:企业IPO需烟草主管部门同意,禁售调味电子烟

电子烟新规:企业IPO需烟草主管部门同意,禁售调味电子烟 3月1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除了严格准入,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当报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今天一同发布的还有,要求雾化物设计不应对未成年人产生诱导性,不应使产品特征风味呈现除烟草外的其他风味。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定了!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将参照卷烟有关规定执行

定了!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将参照卷烟有关规定执行 为加强对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烟草专卖局研究起草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介绍,本次《实施条例》的修改,将在附则中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五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题外话:以前对电子烟监管困难的一个原因,就是电子烟的每个部件单独拆开,都只是普通的电子元件。即使是烟油,如果不添加尼古丁,那就只是普通的甘油。买家完全可以购买电子零件自己组装出成品。不知道以后会怎么管。

封面图片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发改委等监管部门周五召集会议,讨论修订法规,并可能制定电子烟行业通用标准。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发改委等监管部门周五召集会议,讨论修订法规,并可能制定电子烟行业通用标准。 知情人士称,共有122种电子烟添加物被列在草拟的中国合法添加物清单上,政府当局还将积极推动电子烟行业的监管发展。 中国烟草和发改委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中国曾禁止在网络上销售和营销电子烟。此次可能制定的指导方针和通用标准意味着电子烟行业可能出现正向转变,并缓解长期以来对监管不确定性的担忧。 (彭博社)

封面图片

简讯: 江西、深圳、山西、青海、安徽、西藏、云南等省市的烟草专卖局或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均在今年的应聘中做出如下规定:

简讯: 江西、深圳、山西、青海、安徽、西藏、云南等省市的烟草专卖局或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均在今年的应聘中做出如下规定: “应聘人员不得应聘录用后即构成干部任职回避情形的岗位,也不得应聘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单位系统的岗位。” 来源: 国家烟草专卖局各单位招聘

封面图片

中国政府拟修改条例,将电子烟跟普通卷烟以相同的力度监管。

中国政府拟修改条例,将电子烟跟普通卷烟以相同的力度监管。 3月22日下午,《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布,该征求意见稿由工信部和国家烟草专卖局起草。该草案唯一的修改是,拟在现有的烟草专卖法中增加一条: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本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由于产品性质界定不明,现有的《烟草专卖法》管理和征税范畴都无法对电子烟形成约束。目前,电子烟所受到的监管,仅仅是禁止在电商渠道销售、发布互联网广告以及向未成年人销售。 受这一消息影响,两个月前刚在美股上市的中国电子烟公司雾芯科技盘前一度跌近40%,以此计算市值约蒸发120亿美元。雾芯科技拥有国内最大的电子烟品牌悦刻,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22亿元,市占率在60%以上。 自2016年以来,中国电子烟市场年平均收入增长率都超过30%。如按卷烟替代性市场的逻辑,中国烟民基数近3亿人,确实想象空间巨大。电子烟的关键卖点是“减害”,号称以雾化、加热不燃烧方式,或口服等新型方式摄入尼古丁,比烟草燃烧带来的焦油等有害物质摄入更少。但事实上,目前这些新型摄入方式的有害性细节并未明确。 (财新)

封面图片

#缅甸资讯 1.3亿人民币假烟电诈大案告破,缅北明家背后假烟与电诈罪恶真相

#缅甸资讯 1.3亿人民币假烟电诈大案告破,缅北明家背后假烟与电诈罪恶真相 雷霆破局:湘缅跨境追击,斩断假烟全域链 株洲“9·13”特大跨国制假案侦破纪实,湖南株洲,东南亚缅甸。这两个地方相隔千里,却因为一场涉烟联合打假的“蝴蝶风暴”,牵出一个跨境制假走私与跨境电信诈骗交织的庞大犯罪网络。2023年11月,央视新闻播报,缅北明氏家族犯罪集团重要头目明国平、明菊兰、明珍珍被中缅联合执法成功缉拿归案。随着明家及其关联犯罪集团涉嫌的罪名和犯罪事实逐渐清晰,一个长期盘踞于缅北果敢地区,疯狂实施对中国公民电信网络诈骗及卷烟制假售假的犯罪链也随之浮现。早在2022年初,株洲市公安、烟草部门,联合海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以“8·16”非法经营案为切入点,深挖出一桩跨境特大制售假烟案。该案包含境内烟丝加工、境外卷烟制假、烟丝走私出口、电信网络诈骗等多个犯罪团伙,涉及境外3个国家、境内10个省份,总涉案金额达1.3亿余元。从湘东县城到跨国布局,从捣毁窝点到摧毁黑链,涉烟联合打假的“株洲模式”优势再次彰显。 涉案金额如此巨大的一个案件,竟起源于一起“小县大案”。 时间拨回到三年前。2022年,在群山连绵, 峰峦叠嶂的株洲市茶陵县,一个耗时3年,总涉案价值1000余万元的非法经营案成功侦破。然而,这只是开始。虽然“8·16”案件战果颇丰,但是,几个问题依然萦绕在公安、烟草部门办案人员内心:涉案两位主犯依旧在逃,犯罪链谜团尚存,案件背后仍有蹊跷。不放苗头,有线必查,办案人员凭借多年的经验,通过公安部门高频侦控发现了端倪:主犯之一的林某德常年在云南活动,多次往返缅甸,与缅北联系紧密。这条线索便是揭开幕后黑网的关键。深入研判后,株洲市公安、烟草部门联合海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开展调查。自此,跟人、追物、查资金,一场纵深挺进、深挖到底的全面追踪全面铺开。为避免打草惊蛇,办案人员克服异地办案地形不熟、语言不通、涉案人员频繁更换手机、使用虚拟号码逃避追踪等难题,通过深度研判林某德的活动轨迹等数据后,发现其与一个涉及非法加工、制假售假、走私、电信诈骗的庞大涉烟跨国犯罪组织过从甚密。 公安、烟草部门通过株洲公安、烟草部门共同打造的烟警大数据平台,掌握了“9·13”案犯罪集团资金交易、物品流通、活动轨迹等大量重要数据,逐步揭开了该团伙全域犯罪链条的黑幕。经过深度研判发现,林某德伙同非法商人在贵州毕节开设烟丝加工厂,在云南招募了两批技术工人,并从广东、河南等地采购滤嘴棒等其他原辅料,再通过跨境物流将假烟原辅料运至缅北假烟厂。随即,株洲市公安局对“9·1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立案调查,联合株洲市烟草专卖局成立专案组,逐级向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汇报案情。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下函督办“9·13”案件。株洲市公安局、市烟草局迅速开展案件侦破动员部署会议,一张天网悄悄铺开。在贵州毕节七星镇一民房外,专案组通过无人机技术锁定制假窝点,并顺藤摸瓜,揪出了其他7处非法烟丝加工点。2023年11月7日,在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统一指挥下,200余名办案人员以雷霆之势在云、贵、闽等地组织第一阶段收网,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一举捣毁非法加工烟丝窝点8个,查获烟叶烟丝37.7吨、假烟120万支、烟机3台,涉案金额超1.3亿元。

封面图片

国台办:支持相关主管部门结合对台贸易壁垒调查最终调查结论依规研究采取相应措施

国台办:支持相关主管部门结合对台贸易壁垒调查最终调查结论依规研究采取相应措施 据新华社,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2月15日就商务部当天发布对台贸易壁垒调查最终调查结论的公告表示,调查显示,民进党当局单方面限制大量大陆产品输入,且禁止进口大陆产品范围近年来呈现扩大趋势,截至2023年11月底共对大陆2509项产品禁止进口。根据大陆相关规定,对台贸易壁垒调查最终调查结论为构成贸易壁垒。 她指出,本次调查事实清晰,证据确实充分,调查结论客观公正。民进党当局对大陆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不符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关于推动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及自由化的要求,违反ECFA有关“逐步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多数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条款,损害了大陆相关产业和企业利益,同时也损害了台湾消费者利益。 朱凤莲表示,我们支持相关主管部门结合对台贸易壁垒调查最终调查结论,依据相关规定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