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igm推出D5-P5430数据中心SSD

Solidigm推出D5-P5430数据中心SSD 针对主流和读取密集型工作负载优化 ======== 比普通TLC写入寿命还要长的QLC你喜欢吗(五年 0.58(纯随机写入)-1.83(纯顺序写入)DWPD) 但是这块盘面向用途就是堆密度 多读少写 云存储/CDN类负载 温热数据 机械硬盘明显瓶颈的地方用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美光推出Crucial英睿达P3系列NVMe SSD

美光推出Crucial英睿达P3系列NVMe SSD Crucial 英睿达 P3 Plus SSD 产品系列顺序读取速度最高可达 5000MB/秒,顺序写入速度最高可达 4200MB/秒,而具备下一代性能的 Crucial 英睿达 P3 SSD 的读取速度最高可达 3500MB/秒,写入速度最高可达 3000MB/秒。 两款 SSD 均采用了 Micron 美光自家的 176 层 3D NAND 和创新控制器技术 p3+是pcie4.0 p3是pcie3.0 p3系列大概可以认作为p2的小幅升级版 虽然镁光没公布颗粒存储类型 我猜测还是qlc (好像镁光 176 layer 3d nand就是qlc?

封面图片

三星推出U.2接口的BM1743数据中心级固态硬盘 容量高达61.44TB但采用QLC颗粒

三星推出U.2接口的BM1743数据中心级固态硬盘 容量高达61.44TB但采用QLC颗粒 这款固态硬盘采用数据中心典型的 U.2 接口,协议支持 PCIe 4.0/5.0 x 4,采用三星第七代 V-NAND QLC 闪存颗粒,连续读取速度为 7,200MB / 秒、连续写入速度为 2,000MB / 秒。4K IOPS 性能方面,BM1743 随机读取为 1600K,随机写入为 110K,这个性能其实不算太高,不过对于读取密集型存储场景来说应该是够了。下图是 U.2 常规版,也就是采用 2.5 英寸的普通 SSD 尺寸:三星希望这款数据中心固态硬盘能够被边缘 AI 推理和内容交付所使用,目前在 AI 领域存储需求正在大幅度提升,对 AI 模型提供商来说除了强大的 GPU 外,也确实需要使用性能更好的固态硬盘提升数据快速读取响应时间。这款固态硬盘主要通过 U.2 接口提供兼容性,不过 PCIe 5.0 x 4 版也提供 E3.S 接口版,方便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规格的服务器中进行部署。三星在新闻稿中完全没有提到这款固态硬盘的功耗,毕竟这种固态硬盘主要提供的是巨量存储和极高的性能 (相比机械硬盘来说),因此功耗不是重点。对企业和数据中心提供商来说 BM1743 也确实有足够的吸引力,因为市场上竞争对手并不多,同样提供 61.44TB 的固态硬盘还有 Solidigm 的 D5-P5336 和西部数据的 WD SN655,这两款固态硬盘也采用 PCIe 接口。其他固态硬盘制造商例如铠侠、美光、SK 海力士等暂时还未推出 60TB + 的固态硬盘,所以暂时只有三星、Solidigm 和 WD 共享这块市场。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最大容量SSD Solidigm D5-P5336 QLC 61.44TB开启预售 售价至少2.65万

最大容量SSD Solidigm D5-P5336 QLC 61.44TB开启预售 售价至少2.65万 它是第一款采用U.2、E1.L形态的QLC SSD,192层堆叠,企业级品质,号称最大写入寿命可达65PBW,五年质保期内平均每天可以写入最多35.6TB,甚至能够坚持使用长达70年都不会坏。价格方面,U.2 61.44TB PCNation给出的预售价是3975.16美元(¥28510),Tech-America则是3692.00美元(¥26480)。其实对比8TB的产品,单位容量的价格其实还低了一些。这种产品想用在桌面上也没问题,部分高端主板自带U.2接口,没有的插个PCIe转接卡就行了。具体发货时间都没有明确,Solidigm的说法是今年晚些时候。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长江存储突破QLC闪存寿命 做到4000次P/E

长江存储突破QLC闪存寿命 做到4000次P/E 不过,长江存储凭借独特、优秀的Xtacking晶栈架构设计,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闪存寿命可靠性大大提升。比如长江存储新一代的QLC 3D NAND闪存,内部代号“X3-6070”,就有着极为优秀的素质,可满足企业级、消费级、嵌入式全场景的应用需求。根据官方介绍,长江存储X3-6070 QLC闪存的IO接口传输速度达到了2400MT/s,相比上代的1600MT/s提升了足足50%,同时读取、写入速度都有着接近100%的提升。更不可思议的是可靠性和寿命,它的P/E居然能做到惊人的4000次,是普通QLC闪存的4倍!据长江存储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的QLC闪存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来自独特的Xtacking晶栈架构,另一方面也是工艺和技术日渐成熟的结果。当然,不是所有的QLC都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一要看具体品质和良品率,而要看用在什么领域,比如企业级SSD上使用的肯定寿命更长一些。比如说去年9月份发布的致态Ti600,是长江存储首款采用QLC闪存的SSD产品,面向消费级市场,其性能可媲美高端的PCIe 4.0 SSD。它的具体P/E次数没有公开。考虑到这类产品的写入放大一般在3-5倍,再加上固件算法设置等因素,倒推致态Ti600 SSD的P/E大概在2000次左右,是普通QLC的两倍左右,相当可靠了。同时,致态Ti600 1TB版本的最大写入量多达400TBW,按照五年保质期计算,平均每天可以写入219GB,完全能够满足消费级用户的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在OEM领域,长江存储的下一代PC41Q SSD也将引入QLC,可用于笔记本、台式机、一体机等设备。它支持PCIe 4.0 x4、NVMe 1.4,读写带宽5.5GB/s,动态功耗低于4W,PS4待机功耗低于2mW。可靠性和数据保持能力方面也足以媲美TLC闪存,比如说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达200万小时,可以在30℃环境下稳定保存数据1年之久。可以说,QLC闪存已经到了真正可以普及的新阶段,尤其是长江存储的QLC,完全可以让普通消费者乃至企业级客户都放心长期使用,无论性能还是寿命都无需任何顾虑。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SK hynix悄然升级消费级Platinum P51 Gen5 SSD 速度达到惊人的14GB/s

SK hynix悄然升级消费级Platinum P51 Gen5 SSD 速度达到惊人的14GB/s 据SK hynix称,其Platinum P51 Gen5固态硬盘现在的读取和写入速度分别高达14,000 MB/s和12,000 MB/s,高于我们之前看到的13,500 MB/s读取速度和11,500 MB/s写入速度。该硬盘还配备了相同的 SK hynix 238 层 3D TLC NAND 闪存 IC 和 4 通道 PCIe Gen5 接口。它还具有 200 万(2000K)读写 IOPS。这款硬盘有 2 TB、1 TB 和 500 GB 三种容量,虽然它采用了无散热片设计,但可以期待 SK hynix 为这款产品提供 Haechi H01 或类似的散热解决方案。这款固态硬盘最重要的部分是控制器,为此,SK hynix 采用了自家的 Aries Gen5 固态硬盘控制器,该控制器专为满足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需求而设计,可立即运用在LLM上。外形尺寸:M.2 2280(PCie Gen5 x4)容量:2 TB、1 TB、500GBNAND 技术:SK hynix 238L 3D TLC NAND 闪存接口:PCIe Gen5 NVMe,多达 4 个通道顺序读取性能:高达 14,000 MB/s连续写入性能:高达 12,000 MB/s除了Platinum P51 Gen5固态硬盘外,SK hynix还展示了新的便携式固态硬盘Beetle X31,它的外壳小巧时尚,有金色和银色两种颜色可供选择。该解决方案提供高达 10 Gbps 的速度,有 1 TB 和 512 GB 两种规格,2 TB 版本计划于 24 年第三季度推出。SK hynix还没有公布Platinum P51 Gen5固态硬盘的价格和上市时间,但我们可以预计它将在2024年第三季度上市。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7月15日,根据Digital Information World发布的最新报告,数据中心为训练AI模型产生的能耗将为常规云工作

7月15日,根据Digital Information World发布的最新报告,数据中心为训练AI模型产生的能耗将为常规云工作的三倍,预计到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 数据显示,OpenAI训练GPT-3耗电为1.287吉瓦时,大约相当于120个美国家庭1年的用电量。而这仅仅是训练AI模型的前期电力,仅占模型实际使用时所消耗电力的40%。 2023年1月,OpenAI仅一个月已耗用可能等同17.5万个丹麦家庭的全年用电量。谷歌AI每年耗电量达2.3太瓦时,相当于亚特兰大所有家庭1年用电量。 据了解,AI服务器的功率较普通服务器高6-8倍,这对于电源的需求也将同步提升,通用型服务器原来只需要2颗800W服务器电源,而AI服务器的需求直接提升为4颗1800W高功率电源,服务器能耗成本从3100元直接飙升到12400元,大涨3倍。 数据中心客户为此支付的电费也更为高昂。市场研究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首席分析师John Dinsdale坦言,数据中心运营商正将运行AI应用程序产生的额外成本直接转嫁到客户身上。 一些数据中心的运营商们趁机提高商业租赁价格,以应对为运行日益能源密集型工作负载的计算机服务器组群(stack)供电和散热而产生的额外成本。 标签: #AI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