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近年来最明显的家族化设计,不是什么摄像头排列、也不是什么凸起的堆叠,最明显的特征,一直都是从小米 9 和 K20 系列上就引

小米近年来最明显的家族化设计,不是什么摄像头排列、也不是什么凸起的堆叠,最明显的特征,一直都是从小米 9 和 K20 系列上就引入的“天使眼”,这个圆环的设计,此后经过了各种各样的演绎,在 K50 系列上,成为了现在的形态。 它确实可能不太明显,但当我们把近几年所有的小米主流机型放在一起的时候,这个设计元素是不是就呼之欲出了? 最开始是全息天使眼,在 K30 系列上开始演绎成高亮勾边,小米 10 Ultra 进一步拓宽了形态,而这一银色镀铬异形勾边,此后又演化为了红米 Note 系列的设计语言,小米 11 Ultra 由于使用了三主摄,在三枚摄像头上均进行了华丽的勾边设计,在小米 12 和 MIX 4 上,高亮天使眼的含义被进一步拓宽,有了涡轮眼和新一代天使眼的设计风格,而 K50 系列,则是将高亮环的含义从主摄拓展到整个模组。 我可以肯定地预测,“环形”,尤其是“天使环”,将会是小米继续使用的设计符号,它可能会以新的形态出现在小米的其它机型之中,并根据定位的不同,或张扬、或内敛,或鲜活,或平和。 K50 Pro 在镜头模组的设计方面其实有一个不太明显也提及较少的提升,那就是镜头采用了镀膜黑化处理,这样三枚镜头会显得更加深邃,一体化感觉也更强。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小米的设计,究竟是什么设计?

小米的设计,究竟是什么设计? 我想了很久,想要找到一个词,去形容 K50 系列的设计。 最后留在我脑海里的,是“Brutally Honest”毫无遮拦的诚实。 是,三四千块钱,如果核心元件向旗舰看齐,那就不可能用上最好的 CMF,但是 K50 系列,或者说 K 系列自从发布以来,就对这方面毫不掩饰,在能力范围内努力了,也尽力了。 从外包装上就能看出,K 系列的风格我是谁,我的卖点是什么,统统写给你看。

封面图片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小米 11 Ultra 上,小米 11 Ultra 最大的特点就是三颗主摄,GN2 广角,IMX586 超广角和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小米 11 Ultra 上,小米 11 Ultra 最大的特点就是三颗主摄,GN2 广角,IMX586 超广角和 IMX586 长焦,那全是主摄了,圈哪个都不太合适,于是都圈起来吧,这就是初代银线设计。 接下来的小米 12 系列,这个银线设计和天使眼并存,在标准版和 Pro 版上很明显,而小米 12S Ultra 则是金圈的大 deco + 银圈圈了个超广角,不再有天使眼。 小米 13 系列则标志着设计语言的过渡,接下来,应该银线会成为标准版和 Pro 版的配置,而金线留给超大杯。可以等今年小米 13 Ultra 出来的时候,看看我猜的对不对。

封面图片

小米Civi 4 Pro发布:首发第三代骁龙8s+徕卡影像 2999元起

小米Civi 4 Pro发布:首发第三代骁龙8s+徕卡影像 2999元起 先看设计方面,小米Civi 4 Pro延续了前代的基础方案,依然前置双摄居中挖孔、后置圆形模组,但是背部工艺升级了“绮彩鎏光”,打造出春野绿配色,每一台都独一无二。正面采用小米14 Pro相同的6.55英寸全等深微曲屏,融合了曲屏的手感和直屏的体验,被称为最完美的屏幕形态。四边四角都采用了等R弯曲,使得屏幕仿佛漂浮在空中,不仅没有了“猫耳朵”,而且几乎没有误触的问题。此外前后轮廓还是堆成设计,均为曲面方案更加贴合手掌,中框为潮流立边的金属中框,散热和质感都明显提升。新机还延续了轻薄设计,重量仅179g、厚度7.45mm,这是目前市面上最轻薄的旗舰产品,同时还塞入了4700mAh电池,续航达到1.4天系列最强。性能方面全球首发搭载第三代骁龙8s,该芯片由小米和高通联合定义,与第三代骁龙8系列同出一辙,其CPU、GPU性能以及AI算力均实现了跨越式升级。特别是在AI方面实现了AI智能调度,可显著提升应用启动、安装和解压速度;同时支持AI大模型计算摄影,大幅提升了影像能力,还支持主流的AIGC功能,如AI扩图、AI消除等。为了充分释放第三代骁龙8s的强大性能,小米Civi 4 Pro还内置了4184mm²的超大环形冷泵,即使在重度游戏场景下也能保持游刃有余的状态。影像方面是最大的升级,小米Civi 4 Pro是小米首次在数字系列之外配备徕卡影像系统的机型,首次搭载三颗徕卡专业镜头,分别为5000万像素徕卡光学Summilux镜头、5000万像素徕卡专业人像镜头、1200万像素徕卡超广角镜头。主摄搭载小米14 Pro一脉相承的光影猎人800传感器,拥有1/1.55英寸大底、2.0μm像素尺寸,动态范围达到13.2EV,f/1.63大光圈也是小米Civi系列最大进光量。小米Civi 4 Pro还配备了小米影像大脑3.0,这是小米影像旗舰14 Ultra同款的AI大模型计算摄影平台Xiaomi AISP。甚至还支持了小米14 Ultra同款的“大师人像”功能,通过人像大模型融合AI GAN像素级肌肤换新技术,实时修复明显瑕疵,连前摄也都能实现。其他方面,该机还配备了小米自研澎湃T1信号增强芯片、立体声双扬声器、67W快充等,配置非常均衡。价格方面,小米Civi 4 Pro共提供三种存储组合,12+256GB 2999元、12+512GB 3299元、16+512GB 3599元,顶配版还有潮流限定色可选,价格同步。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最近在测试的电视就是这个小米电视 6 OLED 65"。

最近在测试的电视就是这个小米电视 6 OLED 65"。 一句话,5999 55 寸 OLED,6999 65 寸 OLED,要什么飞机?杀疯了。 首先感谢在台风天依旧使命必达的物流小哥,没有他们我就没法准时收到这台机器给大家出这个评测。 下面说一下我对这个机器的大体印象: OLED 的好特点它都有,广色域,极高对比度,薄面板,1ms GtG 刷新率,爽就完事。 OLED 的缺陷它也有,全屏白无法做到 miniLED 那样子的全屏 1000nits,全屏白只有 120nits 左右,但这个 ABL 的限制哪怕是两万块钱的 OLED 也一样。 然后是一些这个价位的限制:画质处理比较基础,有 MEMC,有超分辨率增强,有色彩优化,但是基于大量 AI 和影像训练的那些就还是只有大师系列才有,它也没有 120Hz 高刷和 G-Sync,也没有震撼的自带音响(自带的够响,效果也还够用,但如果想要震撼音效的话还是建议大家花个千八百块搞外置方案)。 800nits 的峰值能达到的窗口比较小(鲜艳模式 3-5%),电影模式大概 500-600nits,但是因为 OLED True Black,它的动态表现和 HDR 效果仍然非常好 - 毕竟 VESA TrueBlack 现在标准最高才 500nits 嘛,800nits 够的,要全屏白高亮度 + 精细控光的那得加很多钱加到 miniLED 去。 光从画面表现来说,无可指摘,如果你想要一台「看」和「玩」的电视,且没有什么超高亮度需求的话,那这台电视大概会比市面上同价位所有 LCD 电视都更适合你。 LCD 电视同价位的只有 120Hz 和 HDMI 2.1 能形成差异竞争,但对于我来说,4K60Hz + HDMI 2.0 已经足够好,OLED 比 LCD 是一眼睛的差距。

封面图片

中国硬科技霸场MWC:小米SU7出征,华为搞大事,AI炸了芯片窝

中国硬科技霸场MWC:小米SU7出征,华为搞大事,AI炸了芯片窝 今年的大会现场人潮涌动,在不少展台上,每当有新的展示出现,其周边都会迅速聚集起浩浩荡荡的人潮大军。在展会上,一眼望去,全是我们熟悉的身影:荣耀(荣耀AI全家桶炸场MWC!CEO赵明宣战苹果,解密平台级AI杀手锏)、华为、小米、中兴通讯等中国手机品牌和三星集中在同一区域,似乎在暗中相互角力。华为与往年一样,直接霸气地承包了将近一整个展厅,终端和ICT业务分列展厅两侧。荣耀、小米纷纷将自己的旗舰新机和看家本领技术都掏了出来,正面硬刚,好不热闹,甚至显得一旁的三星都有些“失宠”,人潮大部分都被中国手机品牌抢去。荣耀CEO赵明、小米总裁卢伟冰等厂商高管均来到了展会现场,介绍自家的产品,并与现场的海外人士进行交流,这样的情景并不常见,足见此次中国品牌对MWC的重视。小米总裁卢伟冰来到MWC小米展台讲解小米机器狗产品另一边,手机芯片巨头高通和联发科也是相距不远,两者不停地秀出各类搭载了自己芯片的产品,以及基于芯片实现的各类AI功能。芯片IP巨头Arm也来到了展会现场,不过其展示内容多为面向服务器市场的解决方案。没错,与CES一样,这一次AI再次占据了全场的C位,成为所有科技巨头拥抱的方向。此外,我们还能看到不少中国企业的身影,如屏幕显示领域的维信诺、智能终端领域的TCL、PC及服务器领域的联想、芯片领域的展锐、AR领域的XREAL等。智东西与XREAL CEO徐驰在MWC展会现场进行了深度交流,对于苹果Vision Pro给行业带来的新动能、新变量,这位行业老兵与智东西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当然,还有微软、Google、英特尔、AMD等海外知名科技巨头也来到了展会现场,与中国企业同台竞技。智东西逛遍几大核心展厅,也观察到了几大关键趋势,借此我们或许可以对2024年及未来的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有更多有价值的思考和认识:1、中国产品抢占绝对的C位,中国科技走向世界舞台。2、AI依然是全场“主旋律”,从C端到B端,从手机、PC到通信技术。3、终端厂商都更加聚焦设备互联协同体验。4、噱头少了,实打实地落地产品多了。5、XR领域略显冷清,中国创企面对苹果Vision Pro有自己的独特思考。接下来,智东西将带你一文看尽本次MWC最抢眼的黑科技和最值得关注的产业趋势。01.中国科技抢占C位,荣耀小米秀肌肉,华为全线出击首先,此次展会最明显的一点感受,就是中国科技在世界舞台上拥有了更大声量。比如在智能手机领域,荣耀、小米、中兴的展台火爆程度明显超过了一旁的三星,海外人士对于中国厂商的新产品、新技术都抱有极高的兴趣。小米展台荣耀这边将国内不久前发布的Magic6 Pro和折叠屏旗舰Magic V2 RSR保时捷设计版带到了MWC上。小米则是秀出了上周刚刚发布的“超大杯”旗舰小米14 Ultra,这些产品的附近可以说是各种“长枪短炮”,海外市场对这些中国产品的关注度极高。小米14 Ultra展区一方面,这些国产旗舰手机在配置上远超同价位段的海外品牌机型,另外国产品牌机型往往会带来不少软硬件“黑科技”,令人眼前一亮,例如荣耀的“任意门”一步直达、基于荣耀信任环实现的多设备互联、小米澎湃OS中新加入的一系列大模型能力,以及小米荣耀手机各类抓拍、夜拍、潜望式长焦拍照等功能。小米展台在展会现场,小米CyberDog 2机器狗展示了一项新技能“跳群舞”,这是相比发布之初新增的技能,小米总裁卢伟冰还亲自来到了现场,为大家介绍了机器狗产品的相关功能和背后技术点。这也让小米的机器狗展台成为了全场最火爆的展点之一。除了机器狗,小米汽车SU7在海外的亮相也引来了不少海外人士的关注,这款产品是否会面向全球市场发布,是现场不少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另一边的中兴通讯,则展示了旗下努比亚的多款手机新品,其颇具特色、略显夸张的背部镜头设计,也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中兴此次还展示了大量裸眼3D显示设备,并让大家看到了3D显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潜力。与中兴类似,联想在现场吸引人群最多的,是其旗下摩托罗拉品牌相关折叠屏产品,从量产的折叠屏手机到可以戴在手腕上的卷曲屏概念产品。不过值得一提到是,此前我们在CES上看到的AI Now智能助手,并未在MWC展品上出现。联想MWC展出的PC产品除了To C的一面,在To B领域,华为云以及华为ICT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也成为第一展厅里最吸睛的存在。华为基于自身的软硬件全栈技术,向行业进行赋能,这对于不少海外企业来说颇有“降维打击”的意味。华为运营商业务的各类解决方案展台前,都挤满了询问的海外人士,华为展台人员透露,华为目前在欧洲的业务增长情况非常好,得到了不少行业合作伙伴的认可。手机芯片巨头联发科此次发布了5G-A卫星通信相关技术解决方案,据称其尚属行业首次,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支持卫星通信的Android手机会采用该方案。联发科用一只机械臂来演示卫星通信的过程,颇为直观,吸引了不少参展者驻足。其实这些中国品牌的产品、技术,我们早已不陌生,但毫无疑问,中国品牌对新技术的应用速度、产品的迭代速度、解决方案落地的速度、产品创新的形态多样性、产品品类的多样性,都超过不少海外科技巨头。中国科技,已经成为了MWC上毋庸置疑的焦点。02.AI仍然是主旋律,从芯片到软件算法,从手机到PC从2023年年初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里,AI都是整个消费电子产业最核心的趋势之一,尤其是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生成式AI,今年的MWC也不例外,AI依然被所有公司所拥抱。最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几乎所有科技公司的Slogan里面,都包含了“AI”的字样。比如高通、联发科等移动芯片巨头,纷纷在展区展示了基于自家芯片实现的各类AIGC功能,这些功能我们并不陌生了,从AI识图、AI语音闲聊、AI图片生成,到AI拍照抠图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在高通的展台上,我们看到了搭载高通自研SoC X Elite的笔记本电脑概念产品,其在处理AI图片生成、AI文本生成等方面,相比x86平台产品都有着显著的能效比提升。搭载X Elite的笔记本概念机同时,前段时间的大火的、包含了诸多AI技术和AI大模型能力的Ai Pin也出现在了高通展台上。AI,还是AI。AI Pin三星今年虽然在声量上没能赢过小米、荣耀等中国厂商,但在AI上,尤其是AI的海外市场落地应用上,三星也是不甘示弱。其实纵观三星今年的产品和技术发布,颇有“All in AI”的趋势,在MWC上,三星也在展示如AI通话翻译、AI画圈搜索、AI录音整理、AI智能抠图这样的AIGC功能,Galaxy AI,在三星的展台上无处不在。三星的AI即圈即搜功能当然了,国内荣耀、小米、华为、OPPO、vivo的手机也早已支持了大模型加持的各类AIGC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展会期间,Google发布了九个Android系统层面的新特性,帮助用户提升工作效率,仔细看去,这些功能有不少都与AI密切相关,比如在你开车的时候,AI可以帮你总结消息回复聊天;比如你可以直接在消息应用中跟Gemini聊天。由于MWC展会相比CES,更偏产业侧而非消费端,因此在很多普通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厂商的展台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面向产业侧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微软、英特尔、AMD、Google这些我们熟悉的科技巨头展台上,我们看不到Copilot助手、看不到搭载酷睿处理器、AMD GPU的各种PC产品,也看不到Google在手机端刚刚落地的生成式AI功能。我们能看到的更多是这些厂商在通信相关领域的一些解决方案,当然,这与MWC的主...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