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隔壁一个群友列配置单,搞了个非常极限的 10000 块钱的配置

给隔壁一个群友列配置单,搞了个非常极限的 10000 块钱的配置 - 铭瑄 B760M D5 + 126KF 板 U 套装(1800) - 映众 X2 RTX4070Ti Super 16GB 显存(6000) - 金百达 32GB 内存海力士 ADie(800) - 硬盘 1TB(500) - 安钛克 NE750(500) - 利民 PA120(180) - 先马朱雀 Air(140) - C12 工包 x 3(60) 非常极限,一块钱不剩那种 万能的读者觉得还有更好的方案吗,尽可能堆更高的配置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配置单基本确定啦,就差一个机箱风扇,是上猫猫呢还是利民白扇呢还是利民 RGB 呢……

配置单基本确定啦,就差一个机箱风扇,是上猫猫呢还是利民白扇呢还是利民 RGB 呢…… 作为一个装机小白,特别感谢这次装机过程中为我耐心解答问题和提供配置参考的所有朋友们,让我少走很多弯路。回头整理一下这次装机的心路指南和大家分享一下。 机箱:联力鬼斧 Air(Lancool II Mesh)白 CPU:i9-12900K 显卡:NVIDIA Quadro RTX A4000 主板:华硕 ROG Strix Z690-A GAMING WIFI D4 吹雪 内存:Ballistic 铂胜 64GB(16GB x 4) 3600C16 系统盘:三星 PM9A1 2TB 存储盘:Seagate SkyHawk 6TB,WD HC550 16TB 电源:海韵 Seasonic FOCUS GX1000 白 散热器:利民(Thermalright)Frozen Magic 360 Scenic 冰封远景 线缆:372 CableMod

封面图片

#群友爆料:此人阿星是 #特区 #金元宝公司 的一个管理,后来搬迁到 #万象园区 5楼502,与他同流合污的还有一个叫张三,总监

#群友爆料:此人阿星是 #特区 #金元宝公司 的一个管理,后来搬迁到 #万象园区 5楼502,与他同流合污的还有一个叫张三,总监阿伟。(老板的小舅子),老板叫阿祖 祖哥,这个叫祖哥的不出面叫他老婆出面对接公司 公司里的管理都叫他老婆叫嫂子两口子天天打k打的像个傻逼。连跟他几年的人都看不下去了。 这个公司搬到万象以后,全部都是零赔付,从其他公司挖人过去,结果到了万象连生活保障都没有,烟都抽不上,每个人到了只给500块钱,这还是全勤,自由出入更是没有了。迟到就扣200,全勤加底薪才500。最主要的这个公司管理,屌鸡巴用没有,就知道压榨员工,自己什么都不懂还管理,还总监。怪不得干你吗几个月都没业绩,只知道拉赔付赚钱。 过去两个月零赔付,直接拉到14w,什么账都有,就差地板磨损和空气呼吸费了,员工生病发高烧一天不带去就医,就给两颗退烧药,工作手机我自己带了十来台手机下去,走的时候算赔付,说手机是他们公司买的。他们全部工作机都还是苹果x。 算赔付的时候还特意说带几万现金过去,单独拿给他们,说他们垫了什么钱。打人,体罚,总监组长没有能力开业绩就算了,一天只知道逼逼赖赖。我以前在缅甸都没见过这样黑的公司。买进去的人都不是这样的待遇。 你们公司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高赔付要走,宁愿去更黑的地方,但是都不留在那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谁不想安生赚钱。 欢迎加入一个非常好玩有趣的吃群 这里将持续更新各界黑料/社会热点↓ 订阅频道: @chiguagaoxiao299 投稿与广告联系: @jiaojiao299

封面图片

带你认识PCIe插槽 除了插显卡它还能插什么?

带你认识PCIe插槽 除了插显卡它还能插什么? 什么是PCIe插槽?PCle的全称为PCI总线(PCI Express), PCIe是计算机的一种高速总线,而总线就相当于计算机里的一条道路,提供给不同的设备和硬件进行数据交互。而最早的PCIe是2001年由Intel提出的,甚至在那时还不叫“PCIe”,而叫“3GIO”,用于替代PCI、PCI-X和AGP等老式总线。这么说你可能还不太明白,那我们找个主板看看就知道了,图片中圈起来的地方就是我们所说的PCIe插槽。PCIe有什么用?PCIe 接口通常用于将高性能外围设备连接到您的计算机。最常见的例子是你的显卡 (GPU) ,因为现代游戏、科学、工程和机器学习应用程序涉及处理大量数据。而PCIe能够很好的在CPU与GPU之间构筑桥梁,让它们能够数据交互。不过显卡也不是唯一能够接入PCIe插槽的设备,还有很多外设也能够利用PCIe插槽,下面我们会给各位详细解读。值得一提的是,PCIe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升级迭代,毕竟最初的版本已经是2001年了,现在都3202年了,PCIe早就经过了几次迭代了。PCIe时代的发展史截至目前,PCIe插槽一共有多代标准,最超前的PCIe 6.0的规范已经在2022年1月22日发布,但目前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尚未有产品适用或者测试。别看PCIe现在风光无量,它的前身其实是ISA,在那个电脑没有标准化,各种硬件接口、协议不统一的时代,电脑上的硬件就由于六国纷争,我的硬件不兼容你的,你的硬件不支持我的,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当时业内统一了一个规格,就是ISA接口,也算得上是PCIe的爷爷了,它最早诞生在1981年,搭载在IBM的电脑上,并且一度统治了当时的PC领域。不过好景不长,作为初代数据总线,仅有8MB/s的传输速率,放在今天来看,U盘都快过它。因此ISA的传输速率很快就不能满足其他硬件的需求了,并且当时这款接口还有CPU占用率过高等问题,因此大家开始寻求ISA的继任者。所以PCI诞生了,PCI相较于ISA在带宽速率上有了不小的提升,32bit位宽下可以做到128MB/s,如果将数据位宽升级到64位,那速率还可以翻倍至256MB/s。并且做到了即插即用,就好像我们现在插显卡上主机一样,系统可以自动寻找相应的驱动程序。要知道在ISA那个年代,我们接入任何设备在ISA接口上还需要手动配置,相当麻烦。不过PCI总线也不是没有缺点,一个就是它采用共享总线设计,所以多设备容易造成抢带宽的情况,其次它也不支持热插拔。而我们今天的主角PCIe就是在PCI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PCIe后缀上的e又叫Express,一看就知道是PCI的升级版。它与PCI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总线类型不同、颜色不同、规格不同以及传输速率不同。目前PCIe规范已经发展出6个大版本,每一次大版本的进化,都能带来相比上一版本近乎于翻倍的带宽。第一个PCIe的正式规范也就是PCIe 1.0诞生于2003年,其信号速率为2.5GT/s,采用8b/10b编码方式,单通道单向带宽达到250MB/s,16通道双向带宽为8GB/s。该规范随后还发展出PCIe 1.0a和PCIe 1.1版本,虽然细节上有不少改进但是带宽并没有改变。PCIe 2.0规范则在2007年正式发布,其相比于PCIe 1.0规范最大的变化是信号速率翻倍至5GT/s,因此其带宽也跟随着一起翻倍,单通道单向带宽为500MB/s,16通道双向带宽为16GB/s。此外PCIe 2.0规范还将对应插槽的供电能力翻倍至最高150W的水平,但出于对兼容性以及主板供电压力等多方面的考虑,最终无论主板厂商、显卡厂商又或者其它PCIe设备的厂商,在产品开发时都是按照PCIe 1.0规范的供电要求也就是75W执行的,供电需求高于75W者一律配置外接供电,这个行业规则一直沿用至今。PCIe 3.0虽然是2010年发布的标准,但至今依旧很多设备在用,相比PCIe 2.0规范不仅信号速率提升至8GT/s,而且编码方式也改成了更高效的128b/130b模式,因此单通道单向带宽依然实现了接近翻倍的提升,达到985MB/s的水平,16通道双向带宽高达32GB/s。PCIe 4.0可以算作是目前的主流标准,其再一次实现了信号速率的翻倍,16通道双向带宽达到64GB/s的水平,PCIe 4.0将允许更快地传输正在GPU内存中加载的数据,并减少PCIe总线上的延迟。随着视频游戏的文件大小和图形复杂性不断增加,并且机器学习应用程序继续需要越来越大的数据集,PCIe 4.0将在提高帧速率和减少计算时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CIe 5.0早早就在2019年就提出了,但是直到去年AMD的X670、B650等主板上市,才真正应用在硬件上,加上现在也逐渐有PCIe 5.0的固态硬盘现身,玩家才得以见到PCIe 5.0的性能。PCIe 5.0 最重要的一个特性也是每个人都会关心的特性是速度。PCIe 5.0 的速度是PCIe 4.0 的两倍,单向带宽高达约64GB/s,双向带宽高达128GB/s。值得一提的是,在数据传输中,PCIe 5.0还使用了从3.0标准时代所导入的NRZ 128b/130b编码技术,不再采用8bit/10bit的小包校验方式,转而采用了全新算法的128bit/130bit的大包校验方式以及全新的硬件加扰和解码模块等,其校验带宽开销从之前的20%降低至1.54%。即便是扣除损耗的带宽后,PCIe 5.0 X16、PCIe 5.0 X4接口下也能分别提供63.0 GB/s、15.75 GB/s的传输带宽。PCIe 6.0则是2022年才提出的标准,新鲜出炉。传输速度是PCIe 5.0的两倍,单向带宽高达约128GB/s,双向带宽高达256GB/s。面对数据传输量大幅成长,相比PCIe 5.0,PCIe 6.0强化传输频宽与能源使用效益,同时具备低延迟与减少频宽消耗的功能。至于7.0 版的PCIe规范,今年6月PCI-SIG敲定了 PCIe Gen7(PCIe 7.0)v0.3 版本的草案,届时它的数据传输速率将再次翻倍,达到单向带宽高达约256GB/s,双向带宽高达512GB/s。不过有一说一,家用PC在很多年内应该也用不上这样的速度,而PCIe 7.0的普及,那就更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毕竟现在5.0都还没普及。为什么PCIe有不同的长度?PCIe接口的总线带宽是按长度划分的PCIe X1、PCIe X2、PCIe X4、PCIe X8、PCIe X16。虽然我们可以把任意长度的PCIe设备插到PCIe X1或者PCIe X16的插槽中去运行,但是这样很明显会造成一个问题,带宽要求小的设备会浪费PCIe X16的超大带宽,而带宽要求大的设备在PCIe X1插槽内又“吃不饱”。当然啦,有些玩家可能会说“我的主板上没有PCIe X1的插槽”,其实这也正常,在一些MATX、ITX甚至是旗舰主板上,由于空间布局的问题,导致PCIe X1插槽没有办法塞下,因此如果你想使用PCIe X1外设,在没有PCIe X1插槽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将较小的扩展卡安装在较大的插槽中,这仍然会工作得非常好。总的来说,PCIe区分不同长度是为了让各种设备都能够在合适的带宽下运行,并且不同长度的插槽所能承受的带宽不同,相同长度不同版本的PCIe所能承受的带宽也不一样。下面给大家盘点一下各个版本的PCIe下,不同插槽的带宽能够有多大的区别。从图中就可以看到,PCIe X1速度最慢,PCIe X2是X1的2倍,X4是X2的2倍,以此类推X16是X8的2倍。而每次PCIe版本的迭代也都在前代的速率基础上进行提升,几乎每一代都比上一代速度提升了一倍。而且PCIe是可以向下兼容的,PCIe 1.0的设备可以插到2.0接口上用,2.0的设备也可以插到1.0接口上用,只是不能发挥全部性能。除了插显卡,还能插什么?上面我们介绍到了,PCIe插槽有不同的长度,显卡往往插在PCIe X16的插槽上,那除了插显卡还能插什么呢?当然PCIe X16插槽也会用来接RAID阵列卡,因为其与CPU直连的特性,加上物理上距离更靠近CPU,因此显卡或RAID阵列卡在与CPU之间数据交互时,延迟会更低,性能也能更好的释放。PCIe X8的插槽在主板上大多也是PCIe X16插槽的形状,不过数据针脚只有一半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实际带宽只有真正的PCIex16插槽的一半。主要用来...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在开始之前,聊聊荔枝从小到大用过的 PC 吧。

在开始之前,聊聊荔枝从小到大用过的 PC 吧。 其实家里有 PC 也不算太晚?大概是进入新世纪的时候家里有了第一台 PC,我对那台机器的硬件记忆已经不是太深,只记得是七喜的机箱,铜矿(Coppermine)架构的赛扬 900 CPU,装的系统还是 Windows 98。 小时候的我还认真怀疑过这个七喜和手里的绿色塑料瓶饮料是否有点神秘的联系,但很快,我就知道这两者的关系,并不比巴基斯坦和卡巴斯基的关系密切多少。 刚刚顺手搜了一下,七喜集团还在,也还有出整机,但主力已经转变到了医疗制药领域。 随着这台电脑一起来到家里的,还有若干张装满了正版授权软件的光盘,上面是多彩的植物装饰画,里面包含若干游戏、实用软件、和多媒体应用。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第三方应用的概念。 我喜欢电子产品,可能就是从这台电脑开始的,它对于幼年的我来说,意味着“无尽的可能性”。 随着慢慢长大,电脑也逐步更新换代,或许是因为家里人对电脑的需求确实比较低,也或许是时代所限,更新电脑用了很久很久,才从亲戚那边收了一台淘汰下来的组装机。 这台组装机对于他们来说,是淘汰掉的旧机器,因为打不了高画质的穿越火线当年这可真的是无数少年的枪战梦想。它有着蓝色半透明塑料的前面板装饰,整个机箱尺寸也大了一圈,光驱软驱一个不少,能插好几块扩展卡,奔腾 4 虽然只有一个核心,但可比之前的赛扬快多了,Windows XP 系统好用又漂亮,而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是可以 DIY 电脑,选择自己喜欢的配置的。 上了初中的我加入了编程 OI 班,但在向家里申请到这台电脑的使用权之前,我只能每周带着作业手写代码然后回学校上机测试正如几乎所有中国家长一样,我的父母同样非常担心我的沉迷问题。但人肉编译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在一次与父母长谈之后,我终于可以在家里也练习 Pascal 编程语言和 OI 问题了,虽然一周也只有一两个小时的使用权,但这也是太过宝贵。 虽然事实证明我在编程方面大概也没多少竞赛天份,即使全力以赴也只能勉强摸到省队筛选吊车尾的排名,也就没有在这个领域继续多少投入,甚至一度被任何形式的编程搞得焦头烂额。看着身边一个个学长学姐学弟学妹以平地起飞的方式进入省队国家队,我也就与 OI 告别了。(此处应该 cue 一下 Nano?@illusory_world) 之后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又在新加坡水了两次 NOI 比赛,不过这是后话。 出国的时候,从奖学金里匀出来一点钱,买了人生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一台 ThinkPad E530c。 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我也是被 ThinkPad 返修率低的说法坑进门的小白,预算紧,但是又真的希望电脑能陪自己久一点。IvyBridge 的 i3 双核四线程处理器,2GB 的内存,1366 x 768 的 TN 低色域屏幕,GT635M 2GB 大显存,一切刚刚好满足我能拿出来的预算3500 块钱。 和所有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出国对我来说是一种眼界大开的体验。 舍友们的电脑让我惊叹,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漂亮的机器MacBook Air 是多么的轻薄且优雅,外星人 17R3 双显卡咆哮的时候能畅玩战地,原来电子产品的世界如此精彩,只是它们与我这拮据的预算无关。 新认识的朋友们很棒,它们带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我们会因为为了看发布会一起熬夜,一起激动地为了产品发展的路线而辩论,真是美好的青春。 我的知识和我对一台好电脑的渴望一并在我心里疯长。 这台 ThinkPad E530c,也被我以极限改装的方式,满足着我对电子科技和数码的热爱。 i3-3110M 2C4T 改 i7-3620QM 4C8T,DDR3 16GB 内存装满,散热模组被我自己焊了一条新热管,前后换了好几种硅脂,两块 SSD,屏幕都被我换成了当年少见的 aRGB TN,传奇的友达 V4 屏幕,在我力所能力的范围内用省下来的生活费把它变得更像我心里理想的样子。 这台机器和家里的那台 PC,被我前前后后拆了无数遍。 时间飞速来到了 2019 年,我上大学了,我换了笔记本电脑,9300H + 1650 的配置,32GB 内存和 1TB 的 SSD,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台“穷人的 XPS”灵越 7591 让我第一次能以 1080p 60FPS 极高画质打守望先锋,第一次能接破亿像素的照片,第一次能流畅处理 1080p 甚至部分压力较低的 4K 视频。但时间过得很快,这两年,随着器材更新和制作规格的提高,9300H 和 1650 的性能也渐渐捉襟见肘。 这几年,在 Telegram、知乎还有其它的许多平台上,也遇到了超级棒的大家。在大家的支持下,我也有机会把我的很多观点和想法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为了更好地创作内容,也为了接下来逐步转型图文 + 视频的创作形式,我决定,是时候实现那个一直存在在我心里的梦想了。 欢迎来到,荔枝人生里的第一次装机。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