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教我们和平游行……】7月1日,对香港人而言不只是主权移交纪念日。自2003年起,每年的这一天总会有人走上街头,未必个个会叫

【是你教我们和平游行……】7月1日,对香港人而言不只是主权移交纪念日。自2003年起,每年的这一天总会有人走上街头,未必个个会叫口号,但天时暑热走上街,行出来就是表态。人们从维园走到金钟,有时候更要由日头行到天黑。 七一游行主办方是由数十个民间团体及政党等组成的「民间人权阵线」。2002年民阵的成立,希望民间运动可以由民间主导,以游行为主的示威方式,亦都开启了香港社运史的新篇章。然而,政权不再让游行奏效。2014年,学联、学民思潮在七一游行后留下「预演占中」,预示了在双普选一再落空下将出现的示威激烈化。 及至2019年反修例运动爆发,纵然运动演变成在街头游击,民阵仍坚持举办游行。时任民阵召集人岑子杰曾形容:一个舰队走得多快取决于最慢的那艘船,扶老携幼参与民阵游行的人就是那艘最慢的船,希望社会体谅。 从当初建立起七一游行文化,到近年希望得到体谅,民阵没有改变过以游行展示民意的路线,只是社会的示威手法不断随时代演变,民阵角色由前锋变了后防,昨天(13日)更决定了解散。 报导: #众新闻 @hkcnews #民阵解散 #民间人权阵线 #示威 #游行 #七一游行 #岑子杰 #反修例 #占中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19年来,民阵跟香港人一起走过的日子。

19年来,民阵跟香港人一起走过的日子。 由民间团体及政党组成的「民间人权阵线」每年发起游行,时而人多、时而人少,烈日有时,下雨有时,但民阵坚持行出来就是表态。2019年反修例运动爆发,创下103万人及200万+1人游行数字,奠下整场运动的民意基础,明确向香港政府和警暴说不。 由白天走到黑夜,由大汗淋漓走到一遍灯海,是无数香港人的共同回忆。纵然及后运动演变成街头游击,但民阵始终无改变过,游行是展示民意的路线之一,也是「和勇不分」下最强的「和理非」后盾。 民阵在2021年8月15日宣布解散,在声明中感谢过去19年来,香港市民与民阵并肩同行,一同经历反23条、反高铁、反大白象工程、雨伞运动、反修例运动,并且创造五十万人、一百万人、二百万人游行的纪录,让诉求响彻整个城市,让世界看到香港,让灯光照耀黑暗,让民主自由种在人心。 「香港人,加油!人在,希望在!」 Post by #众新闻 @hkcnews #民阵 #民阵解散 #民阵游行 #民间人权阵线

封面图片

回顾7.1游行20周年

回顾7.1游行20周年 2003年7月1日,民间人权阵线发起主题为「反对23还政于民」的游行,逾 50万人上街,由维园游行至当时在中环的政府总部,「煞停」《基本法》 23条立法。 往后每年,民间都会举办 7.1游行,主题包括争取 07、08「双普选」、公民提名、要求时任特首董建华、曾荫权、梁振英、林郑月娥下台等。2019 年的7.1游行,大会主题为「撤回恶法,林郑下台」,有 55万人上街。 2020 年7.1,香港国安法已生效,警方以疫情及限聚令为由,向民阵发出反对通知书,首度禁民阵 7.1 游行。回顾过去,7.1游行因反对 23条立法而起,如今已过20年,特首李家超早前表示,在今年或最迟明年,一定要立法。 #七一游行 #23条 #七一 #香港沦陷日 报导:集志社

封面图片

【继教协后民阵亦宣布解散】

【继教协后民阵亦宣布解散】 【警务处长曾言:或涉违国安法 随时执法】 继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教协)周二(10日)宣布解散后,近20年举办大型游行的民间人权阵线(民阵)周日(15日)中午亦宣布解散。 民阵指,在周五(13日)召开周年大会,出席成员团体一致议决由即日起解散。而民阵约160万元的资产,会指示民阵资产托管团体捐给合适的团体。 民阵在声明表示,政府过去一年不断以疫情为由,拒绝民阵及不同团体的游行申请,各成员团体遭受打压,公民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民阵本希望继续以原有的方式与大家迎难而上,可是,召集人陈皓桓已因多宗案件身陷囹圄,秘书处已无法维持运作,而在没有成员参与来届秘书处的情况下,只能在此无奈宣布解散。 民阵又感谢过去19年来,香港市民与其并肩同行,即使民阵不再存在,但相信不同团体仍然会继续坚守理念,毋忘初衷,撑住公民社会,寄语香港人加油,人在希望在。 民阵成立于2002年9月,其后每年7月1日均举办游行,表达市民的不满和诉求。在2019年中的反修例运动期间,民阵共举办约六场游行。而《港区国安法》实施后,警方发信给民阵,指其未有注册为社团,涉嫌违反《社团条例》,但民阵表明只是一个民间组织平台,不是社团,且多年来与警方开会讨论游行事宜,不明白警方为何现在质疑其合法性。 #民阵 #解散 #民间组织平台 #社团条例 #国安法 #香港人加油 #人在希望在 by #自由亚洲粤语 @rfacantonese

封面图片

主权移交26年・曼城千人游行光时旗飘扬街头

主权移交26年・曼城千人游行光时旗飘扬街头 今年7.1香港街头游行继续不复再,官宦爪牙依旧满脸春风,在会展举起酒杯假装一切如常。远在英国曼彻斯特,居英港人再度走上街头示威,在海外争取诉求。举办游行的「捍卫港人阵线」称约有1,000人参与,香港监察创办人罗杰斯及去年在曼城中领馆遇袭的受害人Bob Chen均有出席集会,呼吁港人莫失莫忘,要继续反抗,为香港人报仇。 游行以曼城市中心圣彼得广场(St. Peter’s Square)为起点及终点,起步前先在广场举行集会。大会在广场竖立多支港独、光时及英属香港旗帜,又在一架货车顶架设一幅大型光时横幡,下方则有两幅去年10月被中共外交人员在曼城领事馆外抢走、讽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国王的新衣」画作。大会先奏英国国歌及《愿荣光归香港》,以及邀请嘉宾发言。 追新闻报导 #七一游行 #在英港人 #曼城 #manchester #港区国安法

封面图片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发表《香港人权报告2024》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发表《香港人权报告2024》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 报告摘要: 下载报告全文(只有英文): 新闻稿全文下载: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今日发表《香港人权报告2024》,报告指出在国安体制持续巩固下,香港的人权及自由状况持续恶化,维护人权的机制受到结构性的侵蚀。香港的人权问题不再是偶发性个案,而是香港政府透过法律、行政、科技与文化等多重工具,构建出来的一套制度性压制架构,并正向跨境扩展。 尽管政府对外持续宣称社会「稳定」、「复常」,报告揭示,实际上市民正面对持续的审查与白色恐怖。表面合法、但选择性执行的行政手段例如税务审查、场地及发牌规管等被用来打压新闻自由及民间活动,而不必动用明显武力或逮捕。这类「隐性镇压」不易引起国际社会即时反应,却有效让政府对目标群体进行骚扰及施压,并向整体社会展示寒蝉效应。 报告重点包括以下六项趋势: (一)国安体制进一步扩权 2024年通过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进一步赋权予行政机关,例如行政长官可随时签发具法律效力的国安证明书,国安委的决定更明文排除在司法覆核之外,削弱法律监督并扩大行政干预空间。 (二)司法独立受损与法律援助收紧 法院在国安案件中角色边缘化,律师被审查、法援审批收紧,导致公益诉讼难以推进。例如新田科技城司法覆核申请人谢世杰,于报告期内遭到骚扰,及后于2025年初被捕并退出诉讼,显示提起公益诉讼的公民社会人士面对的压迫。 (三)监控升级与跨境打压扩展 政府扩建闭路电视网络,并探讨应用人工智能与人脸识别技术。针对网上言论的煽动罪检控增加。报告亦揭示,跨境情报渗透行动已扩展至海外港人社群,务求阻止海外港人针对中国及香港作出批评及倡议。跨境打压的威胁越来越普遍及有全球化的趋势。 (四)行政打压与「法律战」成为常态 当局透过税务审查、发牌限制、场地封锁等方式,选择性压制记者、公民团体、艺术团体及社区组织,形成一套不动声色但极具破坏性的行政打压模式。虽形式上「合法」,实质上构成政治干预,削弱新闻自由、公民参与与结社自由。 (五)和平集会消失,公民参与遭到瓦解 报告指出,香港已连续四年无大型示威,包括五一游行、六四悼念及七一游行。尽管警方声称自2022年起未有正式拒绝任何游行申请,报告揭示,警方实际上透过非正式渠道、预防性审查与人身风险压力达到「无声禁令」的效果,令申请人知难而退。 至2024年3月,逾7,300名于2019年反修例运动中被捕者仍未有定案,面对长期检控悬置与高刑期风险,情况残酷且违反正当程序。 (六)文化与教育自由受限,爱国教育渗透校园 政府以国安为由强化对文化与教育的审查,取消演出、下架图书、排斥具批判意识的艺术创作。今年4月15日「国家安全教育日」重现灌输式宣传,正如报告所指,当局配合课程设计与教师、学生监控制度,令人忧虑学术自由与思想多元遭到全面渗透与扼杀。 建议与呼吁: 报告提出26项建议,包括: 呼吁国际社会制定对港人权政策,支援公民社会与海外港人; 联合国机构应加强对香港的独立监察与追责机制; 跨国企业应落实人权尽职审查,拒绝配合政治审查与监控要求; 中国与香港政府应撤销《港区国安法》与《维护国家安全条例》,释放政治犯,恢复法治与基本自由。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发言人表示: 「我们制作这份报告,是希望让香港人权的恶化有据可查、有迹可寻。我们不愿人权倒退在黑暗中悄然发生,而不被记录、不被追究。」 「即使在压迫之下,香港人仍展现惊人的创意与韧力,无论在本地还是海外继续发声、记录与组织。我们希望这份报告不只是观察,更是一份行动的起点。」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