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传媒》创刊辞IG @photonmediahk

《光传媒》创刊辞 IG @photonmediahk 我们是一群来自香港的新闻工作者,过去两年,眼看着一间又一间传媒机构被迫结业,紧守岗位的新闻工作者身陷囹圄,新闻业界被打压、被白色恐怖笼罩,我们都感到无力。 风雨飘摇,愈是无力,愈是偏执,所以我们决定再次出发,立足台湾、面向国际,继续为香港人提供属于大家的新闻,让离散港人的声音再次被听见,让那些早已掉进深渊、不能被言说的真相,重见天日。 我们坚信,新闻不是单声道,更不应是发布机器。只从一种角度观看社会事件,是极其危险的事,声音、论点理应多元。纵然相隔一个海峡,但我们矢志以专业、求真的态度和精神,跟进每天的本地及国际新闻,为读者提供多角度思考。 吾道不孤,在通往光明的路道上,就让我们依靠着彼此,一起等待那线晨光吧。 #光传媒 #守护真相 #为公义发声 #撑记者 #香港人加油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前苹果立场记者组《光传媒》今创刊 立足台湾望为港人发光】

【前苹果立场记者组《光传媒》今创刊 立足台湾望为港人发光】 [@photonmediahk]《光传媒》透过社交平台宣布创刊,该媒体由前《苹果日报》及《立场新闻》记者创立,表明会以台湾为基地,为香港人提供深入及多角度的资讯。《光传媒》亦特别于创刊辞中提到,他们希望为读者带来多元声音,让新闻媒体不至沦为发布机器。 报导:棱角 The Points #光传媒 #守护真相 #为公义发声 #撑记者 #香港人加油

封面图片

记当下,再萌芽IG @greenbean.media

记当下,再萌芽 IG @greenbean.media 过去一年,香港有传媒机构逐一倒下,有新闻工作者被拘押,有记者被判刑。数量史无前例地多,四野逐渐变得寂静无声。 不少香港人因种种原因出走,但离开并不代表离弃。「绿豆」由一群对香港仍有愿景的新闻工作者组成。虽然身处海外是当刻的现实,但这现实亦令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平台,在新的土壤里重新播种。 取名「绿豆」,寓意即使大树倒下,甚或被连根拔起,但种子仍会散落四周;只要有水和空气,继续拼命呼吸,种子就会再萌芽,茁壮成长。 #绿豆 团队有人擅长以影像和纪录片形式说故事。在过去三个月,跑了大半个英国,制作人物访谈节目《记・香港人》,访问来到英国的香港人。节目《两边走走》,探讨和分析香港和英国一周大事和热话。文字和漫画专栏《破土》,在充满未知和不确定的环境下,继续探索社会不同的议题,容让各方的声音存在,拒绝被灭声。 请密切留意: ►7月6日(星期三)《记・香港人》 ►7月8日(星期五)《两边走走》 ►7月9日(星期六)《破土》 #绿豆 #记香港人 #两边走走 #破土 #新闻自由 #发声 #香港故事

封面图片

【《集志社》出世了!】

【《集志社》出世了!】 追踪及支持: 《集志社》由几位资深和年轻传媒工作者组成,我们会立足新闻专业,在地为读者报道香港人关心的议题。 这是新闻自由崩坏的时代,也是新闻工作者寻觅出路的时代。 过去几年,有新闻工作者被捕、受审、传媒机构结业,香港新闻自由排名由 2020 年的 80 名跌至 2022 年的 148 名。在困境中,独立记者、新媒体陆续出现,延续传媒使命,书写历史初稿。 我们希望见证和记录香港变迁,创立《集志社》旨在立足香港,以专业和公正态度,在地报道这里的人和事,监察权贵、深入求真。 《集志社》联合创办人: 蔡玉玲-前铿锵集编导、传真社调查记者、2021-2022年哈佛大学尼曼学人 雷子乐-资深港闻采访主任,曾任职苹果日报、香港01、有线电视、 立场新闻等 #集志社 #新媒体 #蔡玉玲 #雷子乐 #新闻自由无价 #报导真相 #撑记者

封面图片

Posted on IG @testyoureng

Posted on IG @testyoureng #中大 #内地留学生 #忘恩负义 #白纸悼念 #乌鲁木齐大火 #白纸革命 #A4Revolution #BeWater // 有内地留学生傍晚在中大文化广场聚集声援内地抗争人士,并表示「希望香港人都可以参与」、「希望大家会觉得,大家喺同一种人」、「喺咪大家有一次可以重新来过嘅机会」。 首先,香港人过去由8964、华东水灾,到汶川大地震都一直参与,出钱出力,之后只换来你们的冷嘲热讽,甚至被你们暴力对待,如今香港人已经无能为力。香港人现时要做的是准备离开,绝不是参与其中,因为不知道会搞出什么乱象。他出坦克都不会下台,不会因为你们喊几句口号就会给你们民主,你们要有流血的心理准备。 其次,大家不是同一种人,因为大家诉求不同、标准亦不一样,你们大部分人针对的只是体制内的一个人,而不是体制,你们要的是放宽清零政策,给你们一碗饭吃就已经满足,五千年来如是,不可能突然间全都觉醒。香港人过去享有言论、资讯、新闻自由,价值观跟你们很不一样。 最后,我们不会有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如今香港人已经失去以往的抗争权利,你们有碗饭食就会乖乖回家,香港人出来声援后会面对牢狱之灾,请你们不要拖香港人落水。你们大部分人过去的言论,香港人无法忘记。 然而,我们无需落井下石,无需冷嘲热讽,无需恶言相向。我们可以隔岸观火,了解事态最新发展,以作出最适当的部署。//

封面图片

那个风雨飘摇的晚上,数百员工在壹传媒大楼内紧守岗位,齐心协力为《苹果日报》写下最终章。报导真相本来就是传媒机构以至新闻工作者的职

那个风雨飘摇的晚上,数百员工在壹传媒大楼内紧守岗位,齐心协力为《苹果日报》写下最终章。报导真相本来就是传媒机构以至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但政权却以国安罪名以言入罪,大兴文字狱。《苹果》被迫停刊三年,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与《苹果》三间相关公司,被控「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三项罪名的案件目前仍在审讯中,而黎在囚已接近1,300日,其余涉案六名资深新闻工作者则亦「未判先囚」超过1,000日。 对极权说真话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失去新闻自由,社会损害更大。当新闻工作者被迫害,传媒被关闭,新闻自由成一纸空文,万马齐瘖的社会,公权力不受监督,最终还是人民受害。经过一千多天,有多少人已把牢狱中的他们淡忘﹖在无能为力的当下,记忆与遗忘的斗争,便是对抗极权的斗争。香港曾经有一份《苹果日报》,我们没有忘记,亦不会忘记! 全文: Follow @HKLabourRights #Appledaily #黎智英 #freejimmylai #壹传媒 #立场新闻 #新闻自由 #PressFreedom

封面图片

保护记者委员会发表最新的报告,指截至去年 12 月 1 日,全球有 320 名记者正被囚禁。其中中国有多达 44 名新闻工作者在

保护记者委员会发表最新的报告,指截至去年 12 月 1 日,全球有 320 名记者正被囚禁。其中中国有多达 44 名新闻工作者在囚,人数为全球排名第一。报告亦提及香港的情况,指在 2021 年被关押的香港新闻工作者,其案件处理仍持续延误。 保护记者委员会指,全球有 320 名记者正失去人身自由,数字是 1992 年有纪录以来第二高。最多记者被囚的国家依次序为中国(44 名新闻工作者入狱)、缅甸(43)、白罗斯(28)、俄罗斯(22)、越南(19),及以色列(17)。 香港方面,报告指 2021 年被拘留的记者仍然面临案件处理的持续延误,其中包括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他在狱中度过近1100天后,才开始受国安法审,一旦被判有罪或面临终身监禁。 #保护记者协会 #记者 #新闻工作者 #新闻自由无价 #黎智英 #壹传媒 #苹果日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