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mi K50 使用一周体验

Redmi K50 使用一周体验 基于 Android 12 的 MIUI 13 实际上是改了,但是没完全改,系统设置界面之类的很多地方还保留有原生 Android 12 的痕迹。但是除了一次文件管理 ANR 之外,我没有碰到什么恶性 bug,当然也有可能是使用时间不够的原因。天玑 8100 的续航确实可以,在我手上日常使用(亮屏 7-8 小时左右)能做到一天一充,因为我不用主力机打游戏(外服原因),所以对于游戏的情况我没法测试到。 总而言之,如果你对刷机没需求,而且对 MIUI China 能够接受,就想找个续航长性能强的主力机的话,我认为 12+256 甚至 8+256 的 K50 是值得购买的;如果你不喜欢 MIUI 或者你想刷机,那我的建议还是看看一加 9R 或者 K40(S) (解锁刷机之后)之类 865 或者 870 的机型。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Redmi K50 运行赛马娘 Pretty Derby 的帧率测试

Redmi K50 运行赛马娘 Pretty Derby 的帧率测试 (这游戏手机 PC 都锁 30 帧) 测试场景: 新建账号时游戏数据下载时的 URA ファイナルズ 比赛 测试工具:腾讯 PerfDog(使用 adb 有线连接) 帧率图上的每个尖峰代表卡顿

封面图片

联想小新 Pad Plus 一周使用体验

联想小新 Pad Plus 一周使用体验 外观: 11寸对我来说还是比较大,如果不是因为还没有解封搭配上键盘皮套之类的使用体验会更好。中框和后盖都是塑料,但是1300的价格要什么自行车?唯一的不足大概是音量键太偏上了不太方便按。 硬件:骁龙 750G(不支持插 SIM 卡,只有 microSD 拓展),2K(16:9) LCD 屏幕(支持 HDR400),四扬声器(支持杜比 Atmos 音效)都是相当均衡的配置。亮点是这款千元价位的平板不仅自带全功能 USB 3.1 接口,还可以插入扩展坞开启电脑模式使用。后置的 1300 万像素摄像头(ov13b10 传感器)属于扫码水平。唯一的槽点大概是 7700mAh 的电池但是只支持 18W 快充。 软件:绿色守护的作者 Oasis Feng 老师形容联想的 Android 设备能完美地兼容 Google 的各种规范,确实,这台平板在没有解锁 Bootloader 的情况下通过了基于硬件的 SafetyNet 认证,支持 Widevine DRM L1。但是联想的 ZUI 却不像 Moto 手机使用的 MyUI 那样,ZUI 本质仍然是一个深度定制系统,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国行系统的各种毛病,比如专属版 Google 服务框架,软件包安装管理器里的各种广告应用。还有一个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的缺点是它的牌子是联想,解锁的代价是丢失 cts 认证、Widevine DRM 和保修,因此如果你想拿它来刷机,显然是不合适的。 体验:音游还不错,试玩了一下 AstroDX 和 PRSK FA,延迟和操作表现都不错,但是由于封控和京东缺货原因,现在我暂时没法买到它的保护套和钢化膜,这就导致了我需要一些防滑固定手段才能正常地用它来玩音游。四扬声器音质相当不错,相信小新平板 Pro Plus 作为一款影音平板也是不错的选择。

封面图片

中流砥柱,无冕之王。这是我对 K50 系列的评价。

中流砥柱,无冕之王。 这是我对 K50 系列的评价。 K50 Pro:旗舰芯、旗舰屏、旗舰充电、旗舰续航。唯一不太旗舰的,是克制的相机模组,和并不那么纤细的机身。 但即使是克制的相机模组,也给予了你 OIS 这一在性价比旗舰中少有的配置它无法让 HM2 鲤鱼跃龙门,与那些 1 英寸级别的超大底影像旗舰们掰手腕,但它确确实实会提高你在日常拍摄中的成片率,让你每一张图片都足够好用,好看,且清晰。 K 系列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尽管它不会是每年科技媒体最为热门的、最有话题性的机器,但当每一个普通人需要购买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选项都会被拿来和它对比,因为大家都知道,K 系列是如此地全能且优秀,它几乎适合所有人,也几乎不用担心任何显著的短板。 一年又一年,K 系列的挑战者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但当大家都在挑战 K 系列的时候,Redmi 已经成功了。 It sets the Benchmark. 它,即是标准。

封面图片

K60这个机子对比 K50 Ultra 就比较有趣了。

K60 这个机子对比 K50 Ultra 就比较有趣了。 外观 - Redmi 首次引入素皮,晴蓝 - 墨羽是边缘带有碳纤维纹路的玻璃 - 幽芒和晴雪则是玻璃 性能 - 均为 TSMC 的高通 SD8+G1 - K60 的频率低一点 屏幕 - 由 K50U 1220p 升级为全新华星光电的 WQHD(1440p) - 都是 12bit 都是 P3 都是 120Hz 都是 1920Hz PWM 都支持 DolbyVision HDR10+ - 亮度提升 影像 - K50U 采用 1/1.67” 的 HM6 100MP 搭配 1G5P 和 OIS - K60 采用的是 1/2" 的 OV64(?) - 8MP 超广角和 2MP 微距没变 - K60 加入了 P3 广色域拍摄能力,加强了对焦、弱光拍摄体验,下放了小米影像大脑 充电 - K50U 是 5500mAh + 120W - K60 是 5500mAh + 67W + 30W 无线 总结 - K60 与 K50U 并不完全是一个取代关系,更像是同样一个 8+G1 平台搭配两套外围形成的差异化产物。 如果你喜欢更大的电池、更好的 2K 屏幕,无线充电的便利,更好的拍照体验和画质,那选 K60。 如果你喜欢更快的充电,更加均衡的 1200p,那你选 K50U。 以及 K50U 续航大概率是更长的(

封面图片

相机:正确的期待,和一些能让你 K50 Pro 拍照更好看的技巧

相机:正确的期待,和一些能让你 K50 Pro 拍照更好看的技巧 虽然 K50 这个定位,可能没有什么人会……太……在意它的相机表现,但既然咱作为知乎摄影区技术流的划水常客,觉得还是有必要给大家进行一波技术分析。 天玑 9000 这次搭配的图像信号处理器是 Imagiq 790,支持 18bit HDR 流处理,最高可支持 3.2 亿像素摄像头,具有 90 亿像素/s 的处理速度。 HM2 则是我们的老熟人了,0.7μm 三星出品,这个工艺就是为了同样的 form factor 内能塞进更多的像素,1/1.5" 能够实现 1 亿像素,提供较好的二次裁切能力。 ISOCELL HM2 采用的是 ISOCELL Plus 的像素结构,具有 DTI,能够改善部分像素串扰问题,CFA 方面则是使用 9 合 1 技术,即 3x3 Bayer,三星称之为 Nonapixel,在弱光下可以进行像素合并以提升信噪比,代价就是其解析力不如 4 合 1 的 QuadBayer 良好。 理论上 HM2 是具有 8K24p 和 4K60p 的输出能力的,不过由于定位,还有温控限制的关系,目前 K50 系列只有 4K30p 的摄录,如果想要更高规格,就需要自己 hack 或者考虑定位更高的机器了。 对焦方面,HM2 采用 Super-PD 技术,也就是 PDAF 技术,属于比较标准的配置。

封面图片

摄像头一层的盖板上同时还具有一条长条形的闪光灯,和 108MP OIS + AI TRIPLE CAMERA 的字样,K50 P

摄像头一层的盖板上同时还具有一条长条形的闪光灯,和 108MP OIS + AI TRIPLE CAMERA 的字样,K50 Pro 使用的是 HM2 1 亿像素传感器,尺寸约 1/1.5" 搭配 OIS,配合超广角和微距。 后盖采用的是玻璃材质,使用磨砂工艺处理,这个介于绿色与青色之间的色彩被成为幽兰,是这次 K50 系列中我觉得最有个性的色彩。在恰当的光线下,会有一圈以摄像头为中心的高光,如云一样拂过背板,很安静,我很喜欢。 这块背板给我一种很有趣的感觉它相比于 K40 系列的曲线处理更加……饱满。 或者说,机器拿起来更加方正了,它更像是一个方盒子,而不是一个圆润的水滴。 200g 出头,8.5mm 的重量和三围称不上轻薄,但在 2022 年的今天,这似乎也成为了我们必须适应的一个现实。 这个设计取舍当然是有它的理由,饱满的机身带来的是更加充裕的内部空间,为了容纳 5000mAh 的超大电池,也算是可以理解。 这块玻璃的磨砂工艺是一种雾度很高的感觉,没有什么微纹理,摸起来很顺滑,长期使用下来不会有明显的清晰指纹痕迹,但是表面会蒙上一层若隐若现的雾状痕迹,倒也不算恼人,简单擦拭即可去除。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