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现在最要紧的事,就是与 LCD 共存。

手机用户现在最要紧的事,就是与 LCD 共存。 使用 OLED 带来的视力损害影响已经远远大于 OLED 显示效果带来的影响,在三星显示,因为 OLED 带来的视力减退和头痛等问题已经有报告证实。 几乎所有的旗舰手机都在使用 OLED 屏幕,手机高端 LCD 屏幕生产基本停滞,生产 LCD 屏幕的企业受到严重打击。 LCD 已经不是 2017 年的 LCD 了,现在的 LCD 也能做到伤眼,烧屏,拖影。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LCD终究大势已去:全球手机OLED面板出货量首超LCD

LCD终究大势已去:全球手机OLED面板出货量首超LCD 其中,AMOLED屏幕出货量在2024年第一季度增至1.82亿片,同比增长39%,相比之下,TFT LCD出货量降至1.72亿片,同比下降10%。Omdia的分析师指出,中国显示面板制造商正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向国内智能手机品牌供应高品质AMOLED显示屏,这在中高端市场迅速取代了TFT LCD。预计在第二季度,AMOLED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长至53%,在第三季度将扩大至56%。此外机构还预计,iPhone 16系列的推出将大幅推动AMOLED手机屏的出货量,这将带动2024年全年AMOLED对TFT LCD的超越。从今年起,OLED有望在智能手机显示屏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意味着LCD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大势已去。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2024年LCD手机大势已去 LCD永不为奴党们终究还是输了?

2024年LCD手机大势已去 LCD永不为奴党们终究还是输了? 就拿现在这个时间点来说,如果我想买一台性能过得去的 LCD 手机,在去年发布的这些手机里,就只有 iQOO Z8 还有红米 Note 12T Pro 这两台机子满足条件,选择可以说少得可怜。其他手机要么性能太弱、要么 LCD 屏幕素质不咋滴,别说当主力机,就算是拿来当备机可能都有点够呛,考虑到形势比人强,所以,LCD 党接下来真的可以考虑转投 OLED 阵营了。看到这里可能会有小伙伴好奇为啥都 2024 年了,LCD 手机都快没有未来,怎么还有一帮人守着 LCD。害,虽然 LCD 相比 OLED,它在对比度还有可视角度上没啥优势,但它好就好在护眼而且还不会烧屏,像我就是频闪敏感用户,在使用个别 OLED 手机的时候,眼睛总是特别容易累。所以前阵子挑两千以内的 1TB 备机,搭载 1.5K 屏幕的真我 GT Neo5 SE 和一加 ACE 2v 我都没选,最后选了分辨率只有 1080P,但频闪表现相对来说算是比较护眼的红米 Note 12 Turbo。如果有差友想要看到屏幕屏频闪也很简单,我们只要拿另外一台手机,打开相机选择录像,调整快门速度,对着 OLED 屏幕拍就能看到黑色条纹。其中黑色线条数量反映着频率,黑条越多代表频闪频率越高(黑条越多越好);与此同时白色线条和黑色线条的粗细代表屏幕亮暗各自持续时长(黑条越细越好);而黑色线条颜色深浅则能映射出这块屏幕每次闪烁亮度波动有多大(颜色越浅越好)。当然如果这块屏幕使用的是 LCD,不管在什么亮度下,它都没有黑条,也就意味着没有频闪。当然屏幕之所以会有频闪,主要跟它的调光方式有关。简单来说目前手机有两种常见的调光方式来控制屏幕亮度,分别是 DC 调光还有 PWM 调光,前者通过调整电流大小来改变屏幕度;而后者则是通过控制屏幕的亮暗来改变屏幕亮度。众所周知 OLED 每个像素都可以独立发光。如果用 DC 调光的方式来控制亮度,一块 2K 分辨率屏幕,大概有 368 万多个像素点,控制起来难度大不说,由于每个像素 “ 体质 ” 不一样,在低电压下,每个像素亮度也会有所区别,很容易会导致屏幕亮度不均和偏色。严重一点的,屏幕一块亮、一块暗,看着就像一块抹布:而有一整块独立背光源的 LCD 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电压给大屏幕就亮,给小屏幕就暗,别提有多省事儿,所以绝大多数 LCD 手机都采用 DC 调光,而 OLED 手机普遍采用 PWM 调光。由于 PWM 调光本质上是 “ 亮-暗-亮-暗 ” 的过程,只要对屏幕闪烁频率,亮暗维持时间还有亮度波动进行控制,就可以达到调整亮度的效果,但这就导致屏幕不可避免存在闪烁或者说频闪。只不过因为人眼存在视觉暂留,所以屏幕看上去还是常亮状态。说起来在 OLED 手机刚出来那会儿,很多人根本没把频闪当回事儿,直到用久之后才发现不对劲,从而逐渐开始意识到频闪的危害,网上网友们对于 “ LCD 永不为奴 ” 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而手机厂商这边的反应也挺值得耐人寻味。一开始厂商对于屏幕护眼的态度是:你要,我就做,在 2019 年 OLED 屏幕刚成为高端主流那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厂商都花心思给手机做了类 DC 调光模式,我们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开启。之所以叫 “ 类 DC ”,是因为它实际上还是在 PWM 调光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一种调光方式,它把频闪黑条做的又少又细颜色又浅,使得屏幕在闪烁的时候更加温和,已经非常接近 DC 调光带来的效果。当时不少厂商甚至还搞了个 “ 免责申明 ”,提前告知开启类 DC 调光/低频闪模式后,低亮度下可能会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开启后遇到色偏、拖影等问题可不要怪我,等于是把丑话说前面了。好在后来他们想出来一个折中办法,那就是让手机在高亮度下继续使用类 DC 调光,但在低亮度下则还是 PWM 调光,不过这个时候,它变成了高频 PWM。比如把原本 1 秒钟之内闪 360 次的 360Hz 低频 PWM,调整为 1 秒钟之内闪 1920 次的 1920Hz 高频 PWM,当频闪频率高到一定程度后,对人眼的影响就会减少,相对来说也更护眼些。而到了 2021 年,手机相继用上能够动态调整屏幕刷新率的 LTPO OLED 屏幕后,厂商对于屏幕护眼的态度就变成了:你说归说,我假装没看到,当时有不少手机都偷偷取消了类 DC 调光。之所以厂商会转变态度,是因为那会儿的Android旗舰开始用上 2K 分辨率屏幕,LTPO 由于可以自适应调节屏幕刷新率( 1Hz-120Hz )从而达到省电的效果,搭配 2K 120Hz 屏幕可以说再合适不过。而且你们别忘了,那会儿的骁龙 888 和骁龙 8 Gen 1 也是耗电大户,如果不上 LTPO,手机续航大概率会尿崩。然而在 LTPO OLED 屏幕上做类 DC 调光的难度更大,而且往往还需要屏幕供应商一起配合,那些国产屏幕供应商还好说,像三星这种国际大厂就说不准了。这里有一个很直观的例子。我当时印象非常深刻,小米 12 系列里面,标准版没有用上更贵的 LTPO 屏幕,设置里就有提供 “ 防闪烁模式 ”,开启后屏幕就会切换到类 DC 模式:而使用 LTPO 屏幕的小米 12 Pro 就没这选项,不管在啥亮度下都是 360Hz 低频 PWM 调光:包括其他品牌推出的好几台机型也是这样的情况。不说虚的,编辑部有同事甚至因为等不到护眼的屏幕,硬着头皮用了三年小米 11!而从去年开始,厂商的态度又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几乎每家厂商在发布会上介绍到屏幕的时候,都会重点提及 “ 护眼 ”,甚至还做起了各种科普,而且如今各家采用的护眼方案也是大不相同。像是 vivo X100 系列、iQOO 12 系列就没整什么类 DC 调光,而是主打全亮度高频 PWM 调光;小米 14 则是全亮度类 DC 调光,而 OPPO Find X7 系列、一加 12 系列则是高频 PWM + 类 DC 组合。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国产屏幕崛起,这些国产手机厂商可以直接参与到屏幕的深度定制中,甚至发动钞能力跟某个屏幕供应商搞个联合研发也不是不行,在屏幕开发阶段提一些要求自然问题不大。另一方面,如今手机想在硬件和软件上制造差异化是越来越难,就算有,其他厂商很快也会跟上,大的方向卷完,接下来就开始卷各种细节,从分辨率、刷新率、色准、亮度再卷到护眼,也在情理之中。可以预见接下来推出的新机,势必也会在护眼这块花更多心思,这么看来的话,虽然 LCD 手机正在逐渐走向没落,但是那些为了护眼而坚守 LCD 的等等党们,或许已经等来了下一个春天~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消息称 LG Display 出售其广州最后的 LCD 工厂

消息称 LG Display 出售其广州最后的 LCD 工厂 LCD 工厂所应用的技术已被韩国指定为“国家核心技术”,根据韩国《产业技术防止和保护法》,涉及国家核心技术出口和控股机构海外并购的事项必须由贸易、工业和能源部下属的产业技术保护委员会审议,因此 LG Display 出售其广州 LCD 工厂需要获得韩国政府许可。此前三星在 2021 年出售位于苏州的 LCD 工厂时,获得了政府的批准。LG Display 计划在签订销售协议之前主动请求政府审查,以节省行政程序的时间。LG Display 广州工厂于 2014 年投产,是 LG Display 的首个海外生产基地,该工厂投资约 4 万亿韩元,目前拥有两条生产线,总产能达 30 万台。由于中国对手的激烈竞争,LG LCD 工厂的盈利能力每况愈下,此前连续七个季度出现亏损,LG Display 决定彻底从 LCD 转向 OLED,出售广州 LCD 工厂将彻底结束 LG LCD 面板业务,这也是韩国公司最后一个 LCD 生产基地。报道称 LG Display 正在与几家潜在买家进行谈判,其中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和创维集团。若该工厂被中国企业购买,中国将全面掌控 LCD 的价格主导权。LG Display 位于广州的 OLED 面板厂并不会出售,韩国一位显示器行业的官员表示,中国开始在中小型领域生产 OLED 面板,并开始大量投资,韩国要加快改革,避免“重蹈覆辙”。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在可预见的未来,手机用户将与 5G 共存。

在可预见的未来,手机用户将与 5G 共存。 学会与 5G 共存并不意味着不让手机连接 4G 网络,不意味着忽略 5G 带来的手机续航下降问题,不意味着接受基站承受不可接受的负担,不意味着接受人一多 4G 和 5G 网络就必然高延迟低网速的事实。

封面图片

年度最持久机型:Moto Edge S30

年度最持久机型:Moto Edge S30 不是 8+ Gen 1 买不起,而是 888+ 更有性价比。 Edge S30 避开了当代智能手机所有的“计划性报废”雷点。使用 LCD 屏幕,可以规避 OLED 屏幕带来的烧屏问题,即便是因意外损坏也无需更换昂贵的屏幕总成;使用类原生的 MyUI 系统,规避了国产深度定制Android 不断更新带来的负优化问题;即便使用的是被称作火龙的骁龙888+,但是正因为有了多家厂商因为过热导致脱焊问题的前车之鉴,Edge S30 的调度和散热设计都更加优秀。 S30 恒久远,一台永流传。

封面图片

传三星将大型OLED研发人员调往中小尺寸OLED部门

传三星将大型OLED研发人员调往中小尺寸OLED部门 消息人士表示,随着电视市场增长放缓,对大尺寸OLED产品的需求也停滞不前。与此同时,中小尺寸产品应用增长。例如,苹果公司在iPhone成功采用OLED屏幕之后,还逐步扩大iPad、Vision Pro、Macbook等产品的OLED应用,这会带来十分可观的增长。预计中小尺寸OLED的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29年的89亿美元。京东方、维信诺等中国厂商大力投资开发中小尺寸OLED面板,目前与韩国的技术差距已缩小至1~1.5年,这给三星显示带来竞争压力。研究机构Omdia此前数据显示,2023年三星显示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份额降至43%,首次低于50%。相比之下,京东方、维信诺、天马等中国公司呈现上升趋势。三星显示此次进行人事调整,有助于加强其研发能力,该公司近期宣布投资4.1万亿韩元(约合30.2亿美元)在2026年之前建立一条8.6代中小尺寸OLED生产线,这一投资也导致人员需求增加。LG显示也在评估是否投资8.6代OLED面板产线,业界表示该公司2024年3月增资1.3万亿韩元,其中4160亿韩元将投资于中小尺寸面板业务。预计其出售广州LCD液晶面板工厂所得约1.5万亿韩元收入,也将用于这项投资。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