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再科普一条,随身 WiFi 里的 eSIM 能否给手机用?

再再科普一条,随身 WiFi 里的 eSIM 能否给手机用? 参考前两年被人薅的轰轰烈烈的华为天际通,即便是华为设备专用的物联网卡,只需要设备支持修改 IMEI 就可以任意使用。 因此对于这些使用 DFN8 规格封装的本质物联网卡的 eSIM 卡也理应如此,通过特殊定制的转接板转换为 4FF 的 NanoSIM 卡片,也可以在修改为对应 IMEI 后的手机上使用。 当然,没有改过 IMEI 的手机请不要轻易尝试移植随身 WiFi 设备里的物联网卡,否则大概率会直接封卡。同样地,我们也不建议在未屏蔽厂商云控策略的随身 WiFi 设备里使用自己的卡,否则轻则无法切换至物理卡槽,重则(据说)被商家下发的云控策略随机试错 PIN 和 PUK 导致卡片报废。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再科普一条,有些随身 WiFi 拆解之后可能会发现板载卡槽有一张 SIM 卡,主板上又焊接了一颗 eSIM(常见于部分紫光方案随

再科普一条,有些随身 WiFi 拆解之后可能会发现板载卡槽有一张 SIM 卡,主板上又焊接了一颗 eSIM(常见于部分紫光方案随身 WiFi),或者主板上焊接了好几颗 eSIM 芯片。 一般来说,多出来的 eSIM,除了商家宣称的设备支持多个运营商之外,还有可能是厂商的云控用卡,即设备只有在激活充值之后,商家才会通过云控箱设备传输策略开启 WiFi 等。

封面图片

(配图分别是 3G 的中兴 AC582,4G 的影腾 HF310 和 5G 的通则 X35)

(配图分别是 3G 的中兴 AC582,4G 的影腾 HF310 和 5G 的通则 X35) 为什么现在的随身 WiFi 这么便宜? 在这个名词还未被现在遍地使用翱捷 ASR1803 或者紫光UIS8310 之流的物联网芯片,配合物联网卡或者自带卡槽的各种带电池的,不带电池的,带屏幕的2,不带屏幕的4G上网卡污染之前,它本来的含义应该是“将电脑的有线网络转换为 WiFi 热点供手机等设备使用的USB无线网卡”。所以,对于此类设备,更合适的叫法应该是“4G/5G 上网卡“。 对于此类厂商,按照我本人的想法,可以区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有能力设计主要 IC,并且有能力制造完整方案的,比如华为、中兴之类; 第二类是没有能力设计 IC,但是可以根据 IC 设计完整方案的,比如通则康威、前海聚火一类; 而第三类是既没有能力设计 IC,也没有能力制造方案的,这类厂商只会在公版的基础上贴上自己的商标,设备内的物联网卡也是自己的流量池,市面常见的伊鸣、讯优、先机乃至飞猫智联均属于此类。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一个现象,在某宝淘工厂和苏宁易购上,第三类厂商的随身 WiFi 通常要远便宜于第一和第二类厂商的公版方案。可能中兴自家的 USB 方案要四五十甚至六七十,但是第三类厂商的同方案棒子只需要个位数。 但是,代价是什么呢? 所以我们看到,如今市面上只需要进入9008就能刷机的骁龙 410/210 方案越来越少,连只需要通用密码就能切换至 SIM 卡槽,使用自己的卡的中兴 ZX279520 方案也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虽然带有卡槽但是切卡过程复杂、没有后台甚至连 WiFi 都需要实名充值激活才能使用的紫光方案,或者是没有卡槽并且带有强力云控的 ASR 或者中兴方案。 简而言之就是:这些商家并不希望你用自己的卡。 虽然也有微闯或者讯唐阿里云卡这种低价到相当“良心”的方案,但是不少出售此类设备的商家的做法实际上与索尼和微软卖游戏主机的思路类似,也就是亏本卖设备,然后把在设备上亏本的钱从内容上赚回来。如果你用了自己的卡,那么不就是相当于断了这些商家的财路? 不过,随着小绿书等社区的钻研深入,除了紫光方案(仅 4G)外,此类随身 WiFi 基本都有了自己的破解方法,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出售没有云控的设备,也许随着 4G 慢慢退出我们的视线,这场关于商家与用户之间的博弈也会慢慢结束。

封面图片

将手机端的代理(VPN)分享给其他设备,且无需root权限 - NetShare

将手机端的代理(VPN)分享给其他设备,且无需root权限 - NetShare 创建 WiFi 热点来共享蜂窝数据或扩展您现有的 WiFi 连接,就像 WiFi 中继器一样。无需系链计划或系链费用。绕过网络共享/热点块,您的网络共享完全隐藏且无法检测到。连接到 WiFi 网络时创建便携式 WiFi 热点,将您的设备的 WiFi 连接作为 WiFi 中继器共享给其他设备。NetShare 在连接的设备服务中使用 VPN 将 ip 数据包路由到 NetShare,以提供对设备的完整互联网访问 V8 完整版解锁 免费资源频道:@ZYPD123 全网搜索群:@soso_Group

封面图片

2024年1月1日,中兴宣布推出中兴 U50 Pro、中兴 F50 5G 随身 WiFi 龙年纪念款。如图所示,龙年纪念款机身镌

2024年1月1日,中兴宣布推出中兴 U50 Pro、中兴 F50 5G 随身 WiFi 龙年纪念款。如图所示,龙年纪念款机身镌刻定制龙年花纹,参数没有变化。 中兴 U50 Pro 定价 1599 元,搭载高通骁龙 X62 处理器,支持 5G 双模、全球漫游,覆盖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络,还支持 5G NR 网络载波聚合技术、低频 ENDC 技术。 它采用 Wi-Fi 6 标准,峰值速率达 3600 Mbps,最多支持 64 个设备连接,拥有 10000mAh 电池 + 27W 充电,号称续航达 16 小时,支持 NFC 手机一碰联网。 中兴 U50 Pro 还能当作充电宝使用,支持最高 18W 输出,尺寸为 159*73*18mm,配有 2.4 英寸触摸屏。 中兴 F50 定价 499 元,搭载紫光展锐5G模组UDX710,采用超薄机身设计,三围尺寸为 *62.8mm*10.3mm,重量约 50g。这款产品具有 5G 双模、精致小巧、多设备连接支持等特点。 这款产品支持 SA+NSA 网络环境和 Sub-6GHZ 频段,峰值速率 DL 1.6 Gb / S, UL225 Mb / s;支持多种供电方式,即插即用,通过 USB 3.0 Type-C 接口数据线连接笔记本高速上网,或者连接充电头、车载、充电宝等提供 Wi-Fi 热点。 中兴 F50 支持 2X2 Wi-Fi 5,2.4G / 5G 双频可选;内置 8 核处理器,支持 10 台设备连接。此外,这款产品还可作为 TF 读卡器使用。 via 标签: #中兴 #随身WiFi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索尼手机或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只怪国产机太能卷了?

索尼手机或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只怪国产机太能卷了? 最近,日本媒体Sumahodigest报道称,索尼新款手机Xperia 1 VI、Xperia 10 VI将不会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甚至,索尼手机可能会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在一众仍然在苦苦坚持的Others品牌中,我们或许又将少见到一名选手。屡战屡败,索尼已成手机“边缘人”在手机行业,索尼有着悠久的历史。索尼手机真正的巅峰时期还要追溯到索尼爱立信时代,2007年,索爱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然而,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索尼手机则迅速进入衰退期,在竞争对手的压力下节节败退,逐渐被边缘化。2011年,索尼收购了爱立信持有的一半股份,从索尼爱立信摇身一变成为“索尼移动通信”。然而,纯血索尼手机品牌,并不能扭转局面。小雷查询到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公布的一份数据,2012年Q1,索尼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为1.9%,已经归入Others行列。此后,尽管索尼在不断发布更新Xperia系列手机,但仍然在手机战场上一败涂地。在2019年和相机部门合并前,索尼移动已经连续多年亏损,并且是索尼核心部门中唯一亏损的一个。而索尼移动再和其他部门整合后,销量依然不见起色。IDC数据显示,2019年Q3,索尼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仅有0.167%。不难发现,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的十几年里,索尼在手机行业里的存在感在一步步被削弱。很显然,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上,索尼已经败下阵来。作为一家在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积累、推出过无数成功消费电子产品的品牌,索尼做不好手机这件事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在小雷看来,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就产品层面而言,小雷认为索尼手机的科技树一直点歪了。智能手机时代早期,主流厂商把重心放在系统完善优化和本地体验提升上,但索尼手机则在专心致志地研究防尘防水、超高像素、超高分辨率屏幕、960帧视频拍摄等。索尼手机的这些技术特性很超前、很酷炫、很有黑科技色彩,但不够实用,也背离了当时真实的市场需求。当年索尼手机的防尘防水特性几乎是独一份的,吸引了无数眼球。当在智能手机亟需完善基础体验的时代,用户对防护特性的感知度远不如流畅的系统、好用的功能来得高。超高像素听起来可以提升手机影像能力,但当时芯片性能难以处理这么艰巨的任务,最终导致手机拍照速度慢、取景卡顿。说到底,索尼在智能手机时代仍然在遵循着功能机时代的产品思路,试图以前沿的硬件技术来形成产品优势。但在用户眼中,具有黑科技的索尼手机只是一台小众的帐篷型手机,长板很长、短板也很短。愈发内卷的手机市场上,各大品牌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多个大招齐发,索尼手机的一招鲜就相形见绌了。索尼手机,要和中国大陆市场说再见?毫无疑问,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卷的手机市场。在一轮又一轮的残酷洗牌中,无数老牌和新兴品牌都黯然离场。而在产品和营销本地化上天然处于劣势地位的海外品牌,想在国内市场上站稳脚跟更是难上加难。目前,中国大陆市场中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品牌中,除了苹果,其他都是国产厂商。曾经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众国际品牌,有的已退出大陆市场,有的干脆退出了手机行业。2018年,LG宣布手机业务退出中国市场;三年后,LG在全球范围内直接放弃了整个手机业务。2021年,来自中国台湾的手机品牌HTC,停止在大陆地区销售手机;如今,虽然HTC在部分地区还有少量手机产品在销售,但存在感已经极低。2016年,夏普第三次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但两年后铩羽而归再度退出;现在,夏普手机只在日本等少数市场上还保持着影响力。结合以上这些案例来看,如果索尼手机要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并不会让人感到奇怪。索尼2023年公布的Q3财报显示,索尼移动的销售额为73亿日元,同比下滑了22%。换言之,索尼手机并没有因为体量小就避开了业务持续下滑的窘境。如果索尼手机业务持续看不到盈利希望,并且还在持续扩大亏损缺口,那么被索尼采取措施来降本增效就很好理解了。至于为何要先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开刀,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市场太卷了,止损效果可能更明显。面对手机红海,“Others品牌”要主动退场吗?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市场,手机行业的头部效应都非常明显。头部品牌们占据着大部分市场存量,彼此之间激烈厮杀,留给Others品牌的生存空间很小。相比头部品牌,大部分Others厂商在技术、产品、市场等各方面缺乏优势,很难在内卷中突围,寻找到增长的机会。但对很多品牌而言,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是不愿意彻底放弃手机业务。原因也并不复杂,手机仍然是当前消费市场上存量最大的智能设备,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口。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手机还扮演着管理和联动其他智能设备的控制中枢的角色。对不少厂商来说,手机并非一项单一的业务,还关系着品牌旗下产品的整体生态建设。苹果、华为、小米、OV等头部手机品牌,都在不留余力地建设自家的生态,比如华为的鸿蒙全场景、小米的人车家、OPPO的潘塔纳尔等。非头部厂商,也尝试在这个方向上寻找新的机会,例如魅族试图用Flyme联结手机和车机,作为车企的蔚来下场做手机。至于Others品牌们是否应该退出手机行业,小雷认为应该分两种情况来看。第一,如果手机是该品牌的主营和核心业务,并且持续处于增长无望的亏损状态,那么主动或被动放弃比较明智,具体例子有锤子手机、YotaPhone等。第二,如果手机不是品牌的核心业务,甚至只是众多业务之一,那么保留着它或许是更好的选择。比如和星纪时代合体后的魅族,手机业务爆发的可能性很小,但对造车等业务能够形成较大的帮助。同时,手机还会是AI等前沿技术的重要载体,大模型、生成式AI都能在手机上寻找到丰富的使用场景。保留手机业务,也就为未来保留了一份希望。目前,魅族已宣布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不过这句话有一定回旋余地,不做“智能手机”,依然可以做“AI手机”,前几天魅族刚发布了AI硬件“入门券”魅族21 Pro,欢迎在雷科技查看评测。尽管手机业务做得不成功,但索尼旗下的很多消费电子业务依然做得风生水起,包括游戏主机、相机、电视等。而且,索尼还有音乐、影视等内容业务,在打造软硬件生态上拥有比对手更大的优势。即便只在一小块市场上保留手机业务,对索尼也会更有利。在小雷看来,索尼当前的手机产品整体实力不算强,与主流品牌的旗舰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然而,在外观设计和影像方面,索尼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独特性。在手机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市场上,索尼手机还是有很强的个性。我个人更希望包括索尼在内的Others品牌们能够长期做下去,给用户提供更多不那么大众化的选择。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