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棕罢工 和共产党是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爆发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受益者。
红棕罢工
和共产党是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爆发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受益者。
纳粹党幻想破灭的保守派、自由派、和以前不关心政治的人,而德共则吸引了幻想破灭的社会民主党人和失业者。红色和棕色激进分子之间的血腥街头冲突成为魏玛共和国晚期城市景观的一个共同特征。
与此同时,两党经常试图从对方挖走选民 纳粹的25点纲领包含了足够多的反资本主义没收口号,而共产党则要求修改《凡尔赛条约》,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德国,包括奥地利和其他德语区。
1930年代初,德国政府试图通过大幅削减国家开支来应对经济危机。作为这一政策的一部分,从1932年11月起,柏林公交公司(BVG)工人的工资将第六次减少,这次是每小时扣14芬尼。但由社民党领导的运输工会与BVG管理层达成了协议,结果工资没有减少14芬尼,而是只减少了2芬尼。
下一届德国国会选举定于11月6日举行,在此之前,德共决定在选举中获得选票。共产党人反对任何工资削减。为了组织正式罢工,必须得到四分之三工会会员的支持。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支持社民党,而后者已经与管理层达成了协议。
于是共产党人另辟蹊径。他们不仅在工会会员中,而且在BVG的所有工人中,包括大多数未加入任何专业协会的工人中,组织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有三分之二的工人投票赞成罢工。
成立了一个罢工委员会,其中包括共产党员、”左派" 社会民主党人、无党派人士以及国家社会主义生产小组组织的几名成员。纳粹也决定与 “布尔什维克" 并肩加入罢工,以争取柏林工人的支持。
罢工于11月3日开始。首都的地铁和大部分地面公共交通工具停止运行。那些离开车站的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都被罢工者封锁,甚至被投掷石块,即使车上有乘客。第二天,当局试图在警察的帮助下驱散罢工人群 3 人死亡,8 人受伤。
社民党报纸《前进报》用以下文字描述了纳粹和共产党人之间的联盟:"就在昨天,这边还是'棕色瘟疫',那边是'红色亚人类'!但今天,我们是最光荣的盟友!哪个有良知的工人能拒绝为之动容!”
国家仲裁委员会确认了之前达成的每小时减薪2芬尼的协议。工会的社民党领导层呼吁工人返回工作岗位,同时也对警察无理的暴力行为表达了愤怒,那只是为了避免在罢工者眼中完全失去 "合作者”的信誉。
11月6日举行了选举。共产党的得票率从14%上升到17%,仍然是全国第三大、柏林第一大受欢迎的政党。而纳粹党虽然仍是全国第一大党,但得票率却从37%降至33%。 对他们与 “红色分子” 的调情感到恐惧,但首都的工人仍然忠于德共。
11月7日,罢工委员会宣布结束罢工,11月8日首都交通恢复正常。罢工者未能阻止减薪,其中许多人被解雇。共产党人还从社民党那里得到了反对“社会法西斯主义者”的额外论据,称其为“资本的奴才”。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共产党人和社民党人继续视对方为主要敌人,直到纳粹上台,并摧毁了这两个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记忆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