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最失败的手机、最成功的智能音箱后,亚马逊透露下一个硬件野心】Dave Limp是亚马逊所有硬件和Alexa语音助理业务的最

【做出最失败的手机、最成功的智能音箱后,亚马逊透露下一个硬件野心】Dave Limp是亚马逊所有硬件和Alexa语音助理业务的最高负责人,直接向现任CEO Andy Jassy汇报。他透露,亚马逊每个月会进行数亿次智能家居操作,但其中超过1/4的操作是设备在用户还没发出指令时,就已经自动触发。 #抽屉I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亚马逊将在8月推出 AI 版 Alexa 语音助手

亚马逊将在8月推出 AI 版 Alexa 语音助手 据知情人士透露,亚马逊公司正计划对其亏损十年之久的语音助手 Alexa 服务进行重大改造,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纳入其中,并提供两个级别的服务,每月收取5到10美元的费用。项目在亚马逊内部被称为“榕树”,这将是自2014年推出该语音助手以来,亚马逊首次对其进行重大改革。知情人士称,亚马逊将这款新的语音助手命名为“Remarkable Alexa”。三位知情人士表示,亚马逊已敦促员工在8月份之前准备好最新版本的 Alexa,并指出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个人非常希望看到 Alexa 重新焕发活力。

封面图片

刚刚亚马逊宣布了适用于医院和老年人护理的Alexa计划

刚刚亚马逊宣布了适用于医院和老年人护理的Alexa计划 亚马逊今天宣布,亚马逊有两个新项目,将Alexa整合到医院和老年人生活社区。它们通过Alexa Smart Properties运行,Alexa Smart Properties允许组织控制集中的Alexa系统。 Alexa 是亚马逊公司推出的一款智能助理,最初用于Amazon Echo智能音箱。它具有语音交互、音乐播放、待办事项列表、闹钟、流播播客、播放有声读物以及提供天气,交通,体育和其他实时信息(如新闻)的功能。Alexa还可以将自身用作智能家庭系统来控制多个智能设备。 #亚马逊

封面图片

亚马逊计划对 Alexa 进行人工智能更新

亚马逊计划对 Alexa 进行人工智能更新 据了解亚马逊计划的人士称,亚马逊正在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其已有十年历史的 Alexa 语音助手,并计划收取月度订阅费以抵消该技术的成本。据两位知情人士透露,这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科技和零售巨头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更具对话性的 Alexa 版本,可能会使其更好地与谷歌和 OpenAI 等公司的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竞争。一位消息人士称,亚马逊对 Alexa 的订阅将不包含在每年 139 美元的 Prime 服务中,亚马逊尚未确定价格点。

封面图片

Google将在台湾扩大硬件研发团队

Google将在台湾扩大硬件研发团队 彭补充说,Google正在增加在台湾的硬件开发资源,因为台湾拥有完整的供应链和优秀的劳动力。他说,Google在台湾已经有"数千名"员工,其中包括来自 30 多个外国国家的员工,但他没有透露准确数字。彭博说,Google的台湾团队在开发 Pixel 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和无线耳塞,以及 Fitbit 可穿戴设备和 Nest 智能家居设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Google积极扩充硬件阵容是其将更多用户锁定在生态系统中的战略的一部分。据《日经新闻》早些时候报道,该公司已设定了今年出货超过1000万部Pixel手机的目标。 Google硬件副总裁埃尔默-彭(Elmer Peng)表示,Google在发展用户生态系统方面"非常认真"。(摄影:郑庭芳)Google最知名的产品可能是Android操作系统和软件,但它也与零部件供应商密切合作,共同开发下一代设备。这些供应商包括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摄像头模块、光学镜头和显示器制造商。"我们必须全面了解这些关键组件,才能优化产品性能,Tensor SoC不仅能管理显示屏或摄像头等单一组件,还能让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获得'更智能'的整体体验。"周四,Google在新北市开设了第二个硬件办事处,蔡英文和美国在台协会(华盛顿在台湾的实际大使馆)主任桑德拉-欧德柯克(Sandra Oudkirk)都参加了开幕仪式。Google一直在加大对台湾的投资。它在台湾岛上建立了数据中心,连接美国和亚洲的几条海底电缆都经过台湾。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字节偷偷盯上AI硬件?

字节偷偷盯上AI硬件? 字节在这场AI浪潮中颇为活跃。据Sensor Tower,截至今年4月,字节推出的豆包应用在苹果iOS平台一年内的下载量接近900万次,超过了百度文心一言的800万次。前不久,OpenAI发布GPT-4o,字节旗下火山引擎紧随其后发布豆包大模型家族,并将价格打至最低0.0008元/千tokens。此举登时引发连锁反应,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主力模型Qwen-Long的API输入价格降至0.0005元/千tokens,降幅97%,百度拿出两款主力大模型免费对外,腾讯也公布大模型升级方案,其中主力模型之一的混元-Lite也调整为免费。此外,在OpenAI 2月公布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之前一周,原抖音集团CEO张楠辞职,转而挂帅剪映。三个月后,剪映全量上线AI作图和AI视频生成工具即梦。但在大模型软件商业化迟迟无法打开局面之下,硬件,正成为一众大模型玩家输出AI能力的新载体。手机厂商和PC厂商争相将传统智能终端改造成AI硬件,推出AI手机、AI电脑。苹果被传和OpenAI、Google等沟通,想要将大模型放入下半年即将公布的新品中。微软也已经宣布其Windows 11 AI PC计划,Copilot全面引入操作系统,成为随时陪伴用户的全能助手。OpenAI也宣布要开发并制造自己的AI硬件,形态无人知晓。包括智能眼镜在内的小众硬件也成为一些企业投注的品类。Meta和雷蒙合作的智能眼镜已经塞进了多模态版本的Llama3,华为智能眼镜则接入了盘古大模型。智能眼镜轻便,且可以兼顾视(镜片)和听(镜架扬声器)。而Oladance在开放式耳机方面的技术,恰吻合后者的需求。不过,部分AI硬件的创新先驱者已经开始遭遇危机:别在胸前的AI Pin、完全没有APP的Rabbit 1被推出后都曾惊艳一时,但前后脚翻车Rabbit R1被质疑套壳Android,AI Pin使用感受不佳,背后公司Humane被曝已经在寻求出售。被字节收入囊中的Oladance,在开放式耳机设备和出海两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Oladance主攻开放式耳机,也就是挂在耳朵上、不入耳的耳机。甚至现在常用的OWS(Open Wearable Stereo开放式穿戴立体声)概念本就是Oladance提出的。这种耳机和传统入耳式耳机的最大区别在于,使用者在私享音频的同时,可以保持与外界的联通,与人交谈、收听环境音等场景不受影响。Oladance这家公司非常年轻,2019年成立于深圳,名字很豪放:深圳市大十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浩干本身就是BOSE的前高管,创业时带了数位BOSE工程师。不同于先本土再出海,融资、推产品、再融资的路径,2021年7月,Oladance的第一款全开放式耳机以众筹的形式,登陆北美Kickstarter网站,1小时拿下1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5万元),收官于39.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78万元)。其后才开始在中国销售。次年6月,Oladance进入日本市场,第一站也是众筹网站Makuake,上线2小时完成众筹目标,收官于1.0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84万元)。自登陆北美市场后的两年时间,Oladance的产品就已经销往全球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顺带一提,Oladance的产品定价不低,属于中高档价位的耳机。目前Oladance京东自营旗舰店在售耳机中,最便宜的也要999元,最贵的要1499元(目前正是618期间,页面显示“直降400”),单独的充电仓价格在300元以上。用创始人李浩干在36氪WISE2023未来消费大会上的话说就是“我们的产品比苹果卖得还贵”。在海外市场,Oladance已经小有名气,YouTube网站上的相关评测视频有数万甚至上百万的观看量,还曾获评亚马逊2022年年度创新品牌。到了2023年8月,Oladance传出天使轮融资的消息,规模千万美元,由蓝驰创投、黑蚁资本领投。据36氪,李浩干曾透露Oladance预计2024年营收超10亿美元。字节收购一家耳机公司,醉翁之意很有可能不在音频市场。耳机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传统TWS真无线耳机的市场在经历高增长后已经开始萎缩,全球出货量增速从2021年的70%,降至2022年的25%,2023年就只有8%。OWS耳机增长迅速,但规模总体较小。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2023年第四季度开放式耳机占个人音频市场的份额增长了68%,但总体占比只有2.9%。据Global Information的报告,2023年全球OWS市场规模约19亿美元。相比之下,Oladance在字节更有可能的用武之地在AI硬件。字节是这一波AI浪潮中深受影响的科技大厂之一。去年8月,字节发布类ChatGPT应用豆包。本月(2024年5月)OpenAI公布GPT-4o,字节旗下火山引擎紧随其后发布豆包大模型家族,并将价格打到0.0008元/千tokens,一时间掀起国内大模型的价格战。此外,抖音前CEO张楠挂帅剪映,并在不久前推出AI作图和AI视频生成工具“即梦”,追随OpenAI视频模型Sora的脚步。在核心技术大语言模型、落地应用之外,承载AI的硬件也成了科技企业的圣杯谁都不能准确说出未来的AI硬件到底是什么形态,但是谁都不敢不去尝试。传统智能终端纷纷AI化,AI手机和AI电脑已经成为厂商的必备新品。微软前不久才在新品发布会上宣布推出“更快、更智能”的Windows PC品类:Windows 11 AI PC。其内置OpenAI的GPT-4o,并且将AI助手Copilot全面引入系统。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更是直接叫板苹果,称期待Windows与Mac能够“重新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对决”。XR设备也是AI的热战场,其中以智能眼镜最为突出。Meta早在2021年就和雷朋眼镜合作,推出过智能眼镜。去年9月,双方再次合作推出Ran-Ban Meta智能眼镜,最大的亮点是内置Meta AI,今年还升级支持多模态版本Llama 3大模型。这意味着用户不仅可以用“Hey Meta”唤起一个助理,而且这个助理除了语音交互之外,还可以通过眼镜摄像头识别环境,和用户沟通。Meta的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自己在Instagram上发视频宣传,戴着智能眼镜的他拿起一件衬衫,询问Meta AI该怎么搭配裤子。就连Google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都感叹,智能眼镜是最新公布的Project Astra的“完美硬件”。可惜Google发布智能眼镜是在10年前:“不幸的是,我们搞错了时间。我真希望实际能把握得更好一些。”如今,已经有众多企业入局智能眼镜,并将大模型带入其中。如华为把盘古大模型塞进了华为智能眼镜2里,不支持XR功能,可以视为智能音频眼镜。前天猫精灵产品总经理茹忆创业,创办的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也已经推出了首款AI智能眼镜,搭载了自研大模型WAKE-AI。智能眼镜一般会在镜架设置扬声器,要尽量降低漏音、提高通话降噪能力,这与开放式耳机的技术不谋而合。但AI硬件并不好做,或者说各家都尚在摸索阶段,试错也许在所难免。这几天还有另一个关于AI硬件的消息,不过是个坏消息:Humane正在寻求出售。Humane这个公司名本身不出圈,但要说其产品AI Pin,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款可穿戴AI设备没有屏幕,配有传感器、生成式AI和小型投影仪,用户把它挂在胸前进行语音交互,还可以直接将信息投影在手心。新颖的交互方式让AI Pin一经推出就备受瞩目,毕竟大家都在聊AI硬件,但真正做出一个不同于手机、PC的产品的还真没有几家。然而,AI Pin的实际使用体验却不尽如人意,户外日光下看不清投影内容、语音交互延迟等硬伤一大堆。5月,彭博社报道称Humane已经在寻找下家,期望以7.5亿美元到10亿美元出售,目前正处于早期阶段。初创企业寻求出售倒也不新鲜,但“下一代iPhone”横空出世不过一个月,公司就要卷铺盖离场,也算是给AI硬件创新泼了一盆冷水。字节做硬件并非没有经验,但缺少大获全胜的经验。去年11月,字节旗下VR部门PICO宣布裁员,涉及员工300余人,占比23%。字节于2021年以数十亿元收购PICO并大力发展VR头显业务,巅峰时期PICO员工总数曾突破20...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外媒:苹果造车太想颠覆行业 野心太大注定失败

外媒:苹果造车太想颠覆行业 野心太大注定失败 一种思路是仿照特斯拉,制造一款野心相对较小、具有部分自动驾驶功能的电动汽车。这意味着这样的车辆将主要适用于高速公路和部分城市道路。另一种思路则是完全颠覆现状,推出一款全程无需人工操作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以实现真正的创新。苹果选择了后一种策略,这正是其失败的关键。多年来,苹果一直在尝试解决汽车行业尚未解决的问题全自动驾驶,并期望推出一款设计独特的汽车。然而,事实证明,即使是资源雄厚的苹果也难以克服这一挑战。回顾2014年,那时苹果正如日中天,它不仅颠覆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音乐播放器行业,还即将推出旨在颠覆传统瑞士手表市场的Apple Watch。苹果希望在汽车领域复制这一成功。因此,推出一款仅仅模仿特斯拉的产品显然无法满足其野心,这种产品无法为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但苹果如果能将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产品生态系统融入汽车中,对于苹果粉丝来说,这将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然而,几年后,苹果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已为时过晚。所有的设计资源都投入到了一款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汽车上,同时,苹果还在L5级自动驾驶系统上投入巨资。一切似乎都无法挽回。据内部人士透露,苹果的这一策略就像是试图跳过早期的iPhone型号,直接跳到iPhone X。苹果没有首先推出一款优秀的汽车,即具有苹果标志性用户界面、乔尼·艾维(Jony Ive)设计的内外饰以及类似iPhone的购物体验,以此试水市场,而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尚未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上。此外,这个项目还面临其他问题。巨额的研发成本导致汽车售价高昂,而利润空间可能非常有限甚至根本不存在。苹果管理层的犹豫不决和汽车制造业固有的生产挑战进一步加剧了这些问题。然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苹果的傲慢态度。与智能手机、电脑和MP3播放器等市场相比,汽车市场更为成熟且竞争激烈,拥有百年历史、复杂的供应链和巨大的资本需求。即使是模仿特斯拉的成功也非易事,更不用说打造一款颠覆性的新汽车了。尽管如此,苹果资深分析师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认为,苹果本可以采取更明智的策略。苹果完全可以借鉴其以往产品的成功经验,不急于一步到位。例如,第一代iPhone未支持3G网络,最初的iPod没有彩色屏幕,而苹果智能手表直到第二代才具备防水功能。这些产品都是通过逐步迭代、不断完善才最终获得市场认可。苹果如果在汽车领域采取相似策略,结果可能会大为不同。如果苹果真的推出了这样的电动汽车,哪怕是小批量生产,也能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积累宝贵数据,逐步构建成熟可靠的自动驾驶平台。然而,汽车项目的取消意味着,在蒂姆·库克(Tim Cook)领导下,苹果再次错失了一次重大的创新机会。尽管苹果智能手表为库克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并在医疗保健领域展现出潜力,但它尚未实现颠覆性变革。AirPods虽受欢迎,但仅是配件。至于VisionPro,仅是现有技术的延伸。一款成功的汽车产品无疑将为苹果带来巨大的市场轰动,可能成为苹果首个立即带来丰厚收入的产品线,更有可能开辟新的增长领域。据悉,苹果曾考虑将这款汽车定价约10万美元,即便利润空间有限,销售额也能迅速积累成数十亿美元。现在,苹果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据古尔曼此前报道,公司正在探索多个新领域,如增强现实眼镜、集成AI和摄像头的AirPods、可折叠iPad、触摸屏Mac,甚至是桌面机器人等。不过,这些新兴领域是否能带来汽车项目般的业绩增长,尚未可知。当然,苹果也可以进一步开拓医疗保健或家庭能源领域,但这些行业面临严格监管和复杂市场环境。苹果如果还未准备好全面进军汽车行业,可能在其他新领域的探索上也会更加谨慎和保守。(小小)相关文章:苹果自动驾驶汽车已烧掉超100亿美元 取消是因为利润率太低消息称苹果汽车项目投入超过100亿美元 虽然放弃但投资不会全部打水漂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