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岁的图灵奖得主高德纳在个人主页宣布:自己编撰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卷 4B》终于出版了。卷 4B 的大部分内容的初稿已经

84 岁的图灵奖得主高德纳在个人主页宣布:自己编撰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卷 4B》终于出版了。卷 4B 的大部分内容的初稿已经分别在 2015 年和 2019 年以平装本的形式出版。在整理新书稿的同时,高德纳老爷子也在不断接受读者反馈,对已发布的初稿内容进行修订。这些成果和心血,均已集成在即将出版的卷 4B 之中。 #抽屉I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84岁图灵奖得主高德纳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卷4B》出版

84岁图灵奖得主高德纳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卷4B》出版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系列著作是公认的经典计算机科学权威论述,曾在 1999 年被《美国科学家》期刊评选为 20 世纪相当重要的 12 部学术专著之一。多年来,这本书一直是广大学生、研究人员和业内人士学习程序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无价之宝。 如今,距离上一本《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卷 4A》出版已经过去了 11 年。这些年间,卷 4A 再版了 21 次...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锂电池的共同发明者、诺贝尔奖得主约翰·B·古迪纳夫 (John B. Goodenough) 去世:

锂电池的共同发明者、诺贝尔奖得主约翰·B·古迪纳夫 (John B. Goodenough) 去世: 约翰·B·古迪纳夫 (John B. Goodenough)教授,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于当地时间6月25日去世,享年100岁零11月整。 古迪纳夫教授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

封面图片

资源漫画《北欧贵族与猛禽妻子的雪国生活》简体中文B站版 10卷全 格式MOBI

资源漫画《北欧贵族与猛禽妻子的雪国生活》简体中文B站版 10卷全 格式MOBI 资源简介:治理极寒之地的贫穷贵族利兹哈尔德,和有着『红莲之鹫』之称的原军人琪格林地。在某晚的宴会上,利兹哈尔德对琪格林地一见钟情,面对他的告白,女方提出可以做为期一年的『临时夫妻』?!狩猎、料理、还有传统工艺品的制作……二人的雪国生活虽然安稳谨慎,但彼此间的距离还是慢慢地拉近了。笨拙又可爱『临时夫妻』与大自然共生的恋爱故事现在开始! 链接:【阿里云盘】点击获取 关键词:#北欧贵族与猛禽妻子的雪国生活 #漫画 #电子书 #mobi 频道:@yunpanpan 投稿:@zaihuaboxbot 资源搜索请在下方评论区即可

封面图片

手记前两卷在作者过世后不久即出版。但当年还有未曝光的笔记,这正是第三卷的内容。加缪在最后这几本笔记中,与之前相比写了更多他私人生

手记前两卷在作者过世后不久即出版。但当年还有未曝光的笔记,这正是第三卷的内容。加缪在最后这几本笔记中,与之前相比写了更多他私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希腊旅行、阿尔及利亚战争之惨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些笔记刚开始只是卡缪的写作工具,后来更像他的日记。 第三卷可 看到《夏》《堕落》和《流亡与独立王国》的源起。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对《反抗者》所掀起的激烈论战的反应。还有几个未及完成的写作计划,例如一个写朱莉·德·莱斯皮纳斯的剧本,一个将浮士德和唐璜两主题合而为一的剧本。当然,更有他已著手进行的小说《第一个人》。 作者简介 · · · · · · 阿尔贝·卡缪 Albert Camus 1913年生于北非阿尔及利亚,1960年于法国因车祸骤逝。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 1957年「因为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除吉卜林外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于自身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体的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不因此而绝望和颓丧,而是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封面图片

【豆瓣9.4 军事 套装】《战争艺术史(全4卷)》破解2300年世界历史演变秘密的里程碑式巨作,囊括人类政治、社会、军事、战略、

【豆瓣9.4 军事 套装】《战争艺术史(全4卷)》破解2300年世界历史演变秘密的里程碑式巨作,囊括人类政治、社会、军事、战略、战术的知识宝库。真正看懂现代世界格局绕不开的重磅经典,对发生在西方世界两千三百年间的几乎所有战争进行了辨析,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力图还原其真实场景和完整逻辑。作者德尔布吕克秉承了克劳塞维茨的战略思维,将战争与其背后的政治动因密切结合,将战争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考量,否认了那一时代普遍流行的对战略的狭隘理解,并对如何走出修昔底德陷阱这个世纪之问给出了富有智慧的见解。不同于庸俗的技术决定论,德尔布吕克更关注战争中的偶然性以及人对偶然性的驾驭,运用多个案例体现出人的思考力、意志力对战局的引领作用。https://www.amazon.cn/dp/B09DSPKJVM

封面图片

OpenAI员工自曝996作息表 网友:真正的卷不需要强迫

OpenAI员工自曝996作息表 网友:真正的卷不需要强迫 [9:00am] 起床[9:30am] 搭乘Waymo前往Mission SF,途中在Tartine买个牛油果吐司[9:45am] 背诵OpenAI范儿。向优化之神致敬。学习《The Bitter Lession》(强化学习之父Rich Sutton著)[10:00am] 在Google Meet上开会,讨论如何在更多数据上训练更大的模型[11:00am] 敲代码,在更多数据上训练更大的模型。搭档是Hyung Won Chung[12:00pm] 去食堂吃午饭(纯素且无麸质)[1:00pm] 真正开始在大量数据上训练大模型[2:00pm] 处理基础设施问题(我是脑子被驴踢了吗为啥要从master分支拉代码?)[3:00pm] 监控模型训练进度,玩Sora[4:00pm] 给刚才训练的大模型上提示工程[4:30pm] 短暂休息,坐在牛油果椅子上,思考Gemini Ultra的性能到底有多强[5:00pm] 头脑风暴模型可能的算法改进[5:05pm] 修改算法风险太高,pass。最安全的策略还是力大砖飞(增加算力和数据规模)[6:00pm] 晚餐时间,和Roon一起享用蛤蜊浓汤[7:00pm] 回家[8:00pm] 喝点小酒,继续写码。鲍尔默峰即将到来[9:00pm] 分析实验结果,我对wandb又爱又恨[10:00pm] 启动实验,让它自己跑一晚上,第二天查看结果[1:00am] 实验真正开始运行[1:15am] 上床睡觉。在纳德拉和黄仁勋的守护下入梦。压缩才是关键。晚安好家伙,看得国外网友直接傻眼:你啥时候睡觉?啥时候醒?啥时候跟家人共度时光?啥时候出门散步……相对而言,还是国内的小伙伴比较淡定,甚至还默默羡慕了起来……跟我工作作息差不多,但我不在OpenAI。还有网友道出关键,最可怕的是,这是自我驱动的卷……也难怪谢赛宁此前在朋友圈辟谣时提到:对于Sora这样的复杂系统,人才第一,数据第二,算力第三,其他都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嗯,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比你还能卷……)996的OpenAI事实上,有关OpenAI的996传言,早已在坊间流传已久。毕竟随便戳开OpenAI员工的GitHub主页,满屏绿的贡献度并不罕见。就在今年早些时候,OpenAI前员工、Codex团队成员Lenny Bogdonoff的离职声明,就曾引发大家伙对OpenAI工作强度的关注。Lenny Bogdonoff提到,从入职起,他就每周在办公室工作6天,每天的工作时间也很长: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深夜。我经历了无数次深夜的灭火工作,以支持规模扩张和抵御攻击。尽管他本人并没有抱怨,而是表示“永远感激这一生一次的经历”,但仍有不少人关注到了工作压力的问题。而在去年,OpenAI前信任与安全主管Dave Willner辞职时也透露,考虑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辞职是“相当容易做出的选择”。特别是从2022年11月ChatGPT推出以后,将家庭置于工作之上变得“越来越困难”。参考链接:[1]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