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回应“华为手机提示得物删除照片”:正与用户及厂商沟通核查】得物在声明中指出,根据公开报道信息,媒体曾对多家国内知名 App

【得物回应“华为手机提示得物删除照片”:正与用户及厂商沟通核查】得物在声明中指出,根据公开报道信息,媒体曾对多家国内知名 App 遇到的类似情况进行报道说明,从事后相关公司和手机厂商公开披露信息看,当 App 对产生的缓存文件进行管理操作时,手机系统会将其判定为异常行为,并出现类似的误报。 #抽屉I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得物回应“华为手机提示得物删除照片”:正与用户及厂商沟通核查 #抽屉IT

封面图片

【得物再回应删除用户照片:删除的是临时缓存文件】11月13日晚间,得物对一位用户反馈“手机提示得物删除视频”的事件进行了进一步详

【得物再回应删除用户照片:删除的是临时缓存文件】11月13日晚间,得物对一位用户反馈“手机提示得物删除视频”的事件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得物称,对一位用户反馈“手机提示得物删除视频”,经核实,得物App从未删除用户手机相册中的原视频,为避免占用用户手机空间进行删除的是临时缓存文件。 #月光新资讯

封面图片

得物再回应删除用户照片:删除的是临时缓存文件

得物再回应删除用户照片:删除的是临时缓存文件 11月13日晚间,得物对一位用户反馈“手机提示得物删除视频”的事件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得物称,对一位用户反馈“手机提示得物删除视频”,经核实,得物App从未删除用户手机相册中的原视频,为避免占用用户手机空间进行删除的是临时缓存文件。 当日午间,得物称收到用户反馈“华为手机提示得物删除照片”,公司已第一时间联系该用户及手机厂商核查。得物表示,公司完全没有任何动力去做删除用户相册等不合规的行为;同时,对于用户的海量视频内容,得物没有相应技术能力进行批量识别,甚至定向删除。

封面图片

华为P70或再次突袭上架 多家门店再回应“先锋计划”

华为P70或再次突袭上架 多家门店再回应“先锋计划” 多家北京华为门店表示,华为P70系列是否会推出“先锋计划”,以及具体何时发布,目前还没接到通知。但华为P70系列已经可以开始盲订,暂时还不需要定金,用户可以选择提前登记信息,具体配置和颜色出来后会进行通知。此前,华为Mate60系列的推出,直接改变了国内手机行业的市场格局,华为终端业务也在2023年重回增长,结束了连续两年的收入下滑态势。而此次的华为P70系列,能否再次复制华为Mate60系列的辉煌?门店回应“先锋计划”华为起初计划于今日在上海举行新品发布会,称将推出多款重磅融合新品。外界预期,此次发布会将推出备受关注的华为P70系列。不过时间临近华为终端却突然通知,因场地原因,此次发布会临时取消。华为P70系列的发布确实命运多舛,上一代的华为P60系列在2023年3月23日发布。今年3月,网络上开始传出了华为P70系列推迟发布的消息,当时,华为内部人士对此回应称:“华为根本没有向公众宣布发布日期。”近日,又有消息称,华为P70系列或不举办发布会直接上线销售,也即通过“先锋计划”直接开售。“先锋计划”源于华为Mate60系列。2023年8月,华为突然宣布推出“华为Mate 60 Pro先锋计划”,在尚未举办新品发布会的情况下直接开售Mate60系列。虽然华为官方并未对外确认Mate60系列是否支持5G,但在不少媒体评测中,这款产品搭载麒麟9000s处理器,并且网速达到了5G速度,这直接引爆了用户的购买热情。后来,华为Mate X5、华为nova 12系列多款产品也陆续加入了先锋计划。根据国内媒体的报道,华为Mate60系列与Mate X5两款高端智能手机产品的总销量已成功突破千万台大关。多家北京华为门店向新浪科技表示,华为P70系列是否会推出“先锋计划”,目前还没接到通知。但华为P70系列是已经可以开始盲订,暂时还不需要定金,用户可以选择提前登记具体的型号、内存版本、联系方式等信息,具体配置和颜色出来后会进行通知。而除了华为P70系列,华为还宣布将于4月11日举行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有消息称届时将发布汽车和PC类相关产品,至于外界关心的华为P70以及智界是否在会上发布值得关注。华为在鸿蒙生态建设上确实迎来了新进展。华为近日官宣目前已有超4000个应用加入鸿蒙生态。从今年1月18日华为宣布首批200多家应用厂商正在加速开发鸿蒙原生应用,到3月底超4000个应用,两个月时间增长幅度达20倍。据华为方面介绍,目前鸿蒙生态已实现了垂直行业覆盖,包括便捷生活、出行文旅、金融理财、社交资讯、生产力工具、影音娱乐、游戏等各个领域的头部应用都在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目前,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开发者预览已面向开发者开放申请,并将于今年四季度发布面向消费者的商用版本。P70再改变行业格局?在手机业务遭遇困境后,华为终端BG的收入也坐上了过山车。2019年,华为终端业务收入达到4673亿元,同比增长34%,占华为总营收比重为54.4%,首次超过一半。当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超过2.4亿台,从全年手机发货量来看,华为已经超越苹果,坐稳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而到了2020年4月,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三星手机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9.1%,华为则达到了21.4%,华为历史上首次超越三星,成功登顶全球第一位置。2020年,华为终端业务收入达到4829亿元,同比增长3.3%。不过,由于手机业务遭遇的阻碍越来越大,华为终端业务也开始逐渐从顶峰回落,2021年和2022年,华为终端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下滑49.6%和11.9%,在华为总营收中的占比也降至40%以下。而推出“先锋计划”的华为Mate60系列,成为关键的转折点。IDC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前几大品牌的市场份额同比2022年均有下滑,苹果、荣耀、vivo、OPPO分别同比下滑2.1%、0.9%、8.4%、16.1%,而华为一枝独秀,同比增加了36.2%,中国市场份额达到13.9%,回归到第四名。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则被挤出了前五。在市场份额回归之下,华为终端业务的业绩也开始回暖。华为日前公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华为终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515亿元,同比增长17.3%,这也是华为终端近三年来首次实现收入正增长。而随着此次华为P70系列的即将推出,华为或将有望进一步收复此前的市场份额失地,再次改变手机行业格局。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受够了:买了5台家电 我被迫下了4个App

受够了:买了5台家电 我被迫下了4个App 乍一听,事情还挺严重的。到底是啥项目,能给一个家电巨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于是我就跑去搜了一下,发现这是 1 月份的事了。虽然是个老新闻,但我觉得它和大家息息相关,屏幕前的你,可能也在面临这个问题,还是决定讲一下。大家都知道,现在买一个智能家居,都得下载它的 App 来控制。在欧洲,用户要控制海尔和旗下品牌的智能家居,需要用到海尔一个叫 hOn 的 App 。如果你不喜欢用 hOn 呢,其实也行。借助 Andre 开发的 hon 插件,就可以让你跳过海尔的智能 App ,来控制其品牌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等。听起来还不错。但它似乎也是一个能让海尔不开心的操作。在收到警告邮件的第一时间, Andre 懵了。不是,哥们插件就 3000 个活跃用户,也能惊动海尔( 欧洲 )吗?然后他跑去 Reddit 上发了一个帖子,没想到热度就爆了。因为看完后,大家能想到的就是海尔在强迫用户用自家的智能 App 。更讽刺的是,海尔 2 年前就是连接标准联盟( CSA )的成员,而 CSA 目标就是要 “ 推动通用的开放物联网标准 ” 。这下好了,网友的愤怒被点燃了。评论区里有一堆人表示,不会再买海尔。还有人开始给大家推荐别的品牌,说人家物联网平台做的不错。也有网友吹起反攻的号角,号召大家去应用商店给海尔打 1 分。甚至有网友开始给开发者联系律师,记者来寻求帮助。事情,就这么闹大了。Hackaday 、 Tweakers 、 ilSoftware 等各大科技媒体都报道了这件事。一时间,海尔的名誉似乎跌到了谷底。眼看事态严重了起来,海尔( 美国 )都跑出来回应,说这事跟他没关系,他们是支持开放物联网平台。当事人海尔( 欧洲 )也给出了更详细的解释,就是说这个插件会让海尔的 App 更频繁地发送请求,会产生大量的费用。海尔动手的真实原因,我们不得而知。故事的后续是海尔态度放缓了,这个插件目前也还能下载到。但你有没有发现重点:一个只有 3000 左右用户的插件,为什么在被下架时会产生蝴蝶效应,引起这么大的反应?这就不得提到,当今国内外用户都苦智能家居 “ 牢房 ” 久矣,而开发插件的 Andre 就是打开 “ 牢房 ” 的一批人。智能家居确实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你买了某个品牌的洗衣机、空调、插座,只要下载这个品牌的智能 App ,就可以随时在手机上操控这些设备。一旦智能家居稍微买多了一点,品牌杂了一点,你的烦恼就开始了。比如我每次想操控某一个设备,就得先用原本就不多的脑细胞,思索一下:我要开的这个插座,是哪一家的。我这个烘干机,要去哪个 App 控制。这也就算了,每个 App 打开后,还要注册账号,完了布局和操控逻辑,也要再适应一遍。类似的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过。比如 B 站一个《 智能家居接入 iPhone 家庭 》的教程下方,有人吐槽没法联动的。有人嫌弃厂商做的软件太拉,实在不想用的。各家的设备都被圈在了各家的牢房里,你要用专用钥匙,才能和他们进行交互。你可能说,都买一家的品牌不就没这回事了。确实。比如我们公司同事米罗,买的所有智能家居都是支持米家,他就没这个烦恼。但很多时候,买家居设备特别大型电器时,要关注的因素太多,不可能仅仅只看品牌。所以这种情况,不可避免。那有办法解决吗?有。GitHub 上有一个智能家居平台 HomeAssistant ( HA ),可以把各家品牌的设备集合到一块地方,统一交互。就好比它手头有一大串钥匙,可以开启所有品牌的 “ 牢房 ” 。像 B 站有 UP 主就借助 HA ,把所有智能家居都集成到了苹果的家庭 App 里统一控制。不过它的使用门槛很高,要先把 HA 装到电脑或树莓派上,然后装上对应品牌的插件。比如要把小米设备接入 HA ,要安装一个叫 Xiaomi Miot For HomeAssistant 的插件。要把海尔品牌的设备接入 HA ,就用 Andre 开发 hon 插件。如果某个品牌没人开发,那还是没法集成进去。所以对大家来说, Andre 们就是打通智能家居牢房的布道者。如果他们被搞了,必然要高喊一句 “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 。至于厂商们为啥都要出独立的智能家居 App ,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无非是抢抢生态嘛。但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些 App 价值非常高。根据 QuestMobie 数据, 2023 年 2 月智能家居 App 月活用户已经有 2.65 亿。头部米家有 6000 万月活。即便是处在腰部位置的 App ,也有几百万的月活。这么大的用户基数,对于厂商来说是就是一座青山。有山在,还怕没柴烧?App 可以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行为交互、偏好设置,更好理解用户喜好。随着用户基数变得庞大,那厂商就可以和第三方广告商合作,推送广告。再往后,就可以和其他品牌合作,吸引入驻,那么别人的用户也是你的用户了。就算不做广告,不谈业务,不搞合作,这么大的流量,开个超市也够你嚯嚯的。抛去这些不说,做自己的 App 也可以增强用户粘性和控制权,更容易购买自家其他产品,完成了生态闭环。假使某个厂商寄人篱下,不做独立 App ,就意味着它不仅要把青山拱手让人,而且要面临一堆新难题。首先,用户体验很难控制。当你依赖于别家平台时,很多东西不是你说得算了。上新功能,发布新品,都得等着平台去给你适配,失去了主动权。其次,开发成本变高了。举个例子,要接入米家,硬件要增加小米物联网模组,软件要适配小米模组硬件和协议,改板改模都要投入人力物力。所以搞独立 App ,很多时候也是厂商们不得已做的。除非是小厂,加入米家反而利大于弊。其实这个问题行业内也想解决,也一直想造个秦始皇出来。2022 年正式发布的 matter 协议标准,就是为了打破不同设备和生态之间的壁垒。只要大家都支持 matter 协议,那么不同品牌智能家居也能互相兼容。目前来看呢,它的势头还挺不错。亚马逊、三星、苹果、谷歌都已经开始着手支持 matter 协议。虽然不可避免在推行路上会遇到各种障碍,但时间会解决一切。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期待统一的那天,能早点到来吧。反正我真受够要下这么多 App 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为什么说苹果AI跟目前安卓手机上的AI不一样?

为什么说苹果AI跟目前安卓手机上的AI不一样? 要知道,其他厂商顶多把自家手机定义为 “ AI 手机 ”,而苹果一上来就从概念层面截胡友商重新定义了 AI,格局瞬间打开好吧,也不知道这操作是不是跟母公司锤子学的~话说回来,这次时长一小时四十多分钟的发布会,苹果几乎有一半时间都在介绍 AI,看得出来它们内部对 AI 确实重视,不过据我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很多人似乎并不买账。原因不外乎就是他们觉得,苹果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科技巨头,做 AI 憋这么久,肯定会带来一些颠覆式创新,就算没达到那种改变世界的程度,至少也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结果对比国内厂商,现阶段苹果 AI 有新意的东西并不多,其中不少功能甚至在很多国产手机上早就已经实现。更何况它还是 “ 期货 ”,测试版要到秋季才能用上,而且仅支持英语,部分功能、软件以及其他语言支持,得等到明年才会陆续上线,相当于这会儿苹果只是给我们画了个饼。当然画饼也就算了,关键是,这饼还不是谁都能吃上。从官网兼容列表我们可以看到,苹果 AI 仅支持 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 以及搭载 M1 或后续芯片的 iPad 和 Mac,至于其他苹果设备用户就只剩下羡慕的份儿。反观国产手机这边,上到大几千的旗舰,下到一千多的中端机,基本都用上了 AI,不少厂商甚至还喊出了 “ 全面普及旗舰 AI 体验 ” 的口号,你要说果粉没落差那是假的~而且这波啊,这波还是苹果亲自给友商递的刀子,最近这阵子很多厂商都开始磨刀霍霍……不过各位也别觉得苹果在 AI 方面已经全方位落后。尽管距离我们用上苹果 AI 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有关它的一系列功能,其实苹果在 WWDC 上都已经介绍的差不多了,最近这阵子我也一直在体验国内手机厂商做的 AI。然后我发现这么一件事 苹果对于 AI 的理解确实跟很多厂商不一样,它在 iOS、iPadOS 还有 macOS 上新增的那些 AI 功能,仅仅只是苹果 AI 的冰山一角,隐藏在水下的那部分,才是它精髓所在。光这么说大家可能会认为我这是在给苹果找补,接下来咱们还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你们别看苹果在会上介绍了诸多基于生成式模型实现的 AI 功能,其实它们概括起来无非就四种,分别是 文生文、文生图、图生图,外加有 AI 加持,变得更聪明的 Siri。就拿“文生文”来说吧。iOS 18、iPadOS 18 和 macOS Sequoia 内置一个新工具“Writing Tools”,支持我们对文本进行改写、校对或者摘要,不仅风格能自定义,它还能检查语法、措辞和语句结构。其实这个功能像是 OPPO、vivo、小米、华为甚至魅族也都有,而且真写起来,未必会做得比苹果差。但是苹果跟它们的区别就在于,目前很多手机,都是把这项功能集中在语音助手和极个别原生 app 比如备忘录里边,如果想让 AI 帮忙改写文案,往往只能在特定的界面当中进行。而且整个过程通常是这样的 唤出或者打开手机语音助手、调出对话框、把需要改写的文本丢进去、接着给到改写需求,等到 AI 处理完,再把文案复制粘贴到其他地方。然而苹果的“Writing Tools”,几乎支持在任何场景下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备忘录、邮件以及各类第三方 app,这么一来,我们在用的时候,就无需在界面之间来回切换跳转。包括“文生图”和“图生图”功能也是一样。新系统内置的“Image Playground”工具,支持我们通过文本或者草图生成图像,这项功能除了信息、备忘录、无边记这些苹果原生 app 能用,其他第三方 app 照样也能调用。之所以第三方 app 也能使用苹果的 AI 功能,是因为苹果把 AI 集成到了系统层面,并且还面向所有开发者开放了 AI 调用接口,才让自家 AI 变成了一种通用能力 只要你在我的平台,谁都能用我做的 AI。换句话说,虽然目前苹果给到的 AI 落地应用案例,有不少都已经在其他手机上实现,但其实它端上来的不止是做好的那几道菜,还把烧菜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也一并给准备好了。要是有开发者不懂怎么烧,可以照着苹果给的菜谱学,这样起码能够保证基础的味道,当然要是有其他想法,苹果也欢迎他们利用这些原材料自由发挥,菜品丰富性将大大增加。可以预见,等到时候苹果 AI 正式上线之后,App Store 大概率会陆续冒出来一大批支持 AI 的 app。OK,说完前面这些,让我们回到刚开始的问题 苹果所理解的 AI,跟其他厂商究竟有啥不一样?可能在很多手机厂商看来,“ 普及 AI ” 就是自己尽可能做更多 AI 功能,并且争取把原本只有在旗舰机上才能体验到的这些功能,下放到更低端的机型上,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用上。但是苹果的做法是:我不仅自己做 AI,把 AI 彻底融合进整个系统、深入到各个平台,同时我也支持第三方 app 开发者跟着一起扩充 AI 功能,最终让更多的 app 能够支持上 AI。怎么说呢,这两种做法显然还是后者更彻底一些,不过它们最终都能达到普及 AI 的目的,可能其他手机厂商也想像苹果这么做,但现阶段或许只有苹果最有这个实力和号召力。别的不说,灵动岛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 iPhone 从刘海换成药丸屏,苹果随之开放了适配灵动岛的接口,当时很多 app 都争先登岛,把打车信息、外卖进度主动适配了灵动岛。而Android这边如果想要实现类似功能,还得厂商主动找过去一家家谈,很多 app 根本不会这么积极主动……就目前看来,能在系统集成上面打过苹果的,可能也就只有下半年即将发布的华为鸿蒙 NEXT 了。前两天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推出的 Harmony Intelligence 也是把盘古大模型做进了系统底层,不仅小艺和原生应用都能具备 AI 能力,其他第三方 app 也可以用上华为提供的一系列 AI 工具。果然英雄所见略同!至于为啥只有 iPhone 15 Pro 和 15 Pro Max 支持苹果 AI,完全是因为果子的野心实在有点大,在我看来它就是想利用 Apple Intelligence,把 Siri 打造成现实版 “ 贾维斯 ”。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已有的 AI 大模型,已经可以根据语境连续对话、读懂我们的碎片化表述、在文本和语音之间任意切换,以及回答各类问题,现在 Siri 能做到这些并不稀奇。各家大模型对于差评 925 是什么梗的回答但它强就强在,它还具备屏幕感知能力。平时我们玩手机,Siri 能够读懂屏幕内容,并且在各类苹果原生以及第三方 app 中完成数百种操作,这意味着我们真的可以把 Siri 当做助理来使唤,对此苹果也是举了几个例子。当我们在信息 app 中收到朋友发来的新地址时,只需说一句 “ 把这个地址加到他的联系人名片里 ”,无需告知 Siri 这个地址具体是哪里、联系人具体是谁,Siri 就能顺利做完这事。还有,我们只用说出 “ 从我的阅读列表里调出那篇关于蝉的文章 ”、“ 把周六那天的烧烤照片发给 XXX ”,“ 播放 XXX 推荐的那条播客 ” Siri 便会跨应用执行,整个过程非常丝滑。其他诸如问飞机几点落地、让 Siri 帮忙找相册里的某张照片或者某个视频片段,也都是一句话的事情。互联网上一直有个很古老的题目 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步。这个问题有个标准答案:第一步打开冰箱门、第二步将大象放进去、第三步关上冰箱门。如果换成 Siri,我们甚至都不用教它具体该怎么做,只需要把最终想要的结果告诉它就行。这些操作看似简单,其实它涉及到文字、图像、音频还有视频等信息的处理,背后离不开各种大模型的支持。虽然现阶段 Siri 需要借助云端,没办法完全在本地做到这些事,但苹果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它将有能力实现完全基于设备端的智能化,相比之下,Siri 支持接入 GPT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