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报导,美国联邦调查局于去年搜查纽约唐人街一座办公大楼,据报中国公安在缺乏执法权下于该大楼设立未经批准据点。消息人士指,布

纽约时报报导,美国联邦调查局于去年搜查纽约唐人街一座办公大楼,据报中国公安在缺乏执法权下于该大楼设立未经批准据点。消息人士指,布鲁克林地方检察官正对该据点进行刑事调查,并与反谍报部门联合进行是次搜查。 根据中国党媒《中国青年报》去年报导,被搜查据点在中国被称「警侨事务海外服务站」,并于在美华人组织美国长乐公会会址运作。该会会长目前未有回应纽约时报查询。中国驻美大使馆亦未有正面回应据点被搜查一事,仅指该地点为义工帮助海外侨民处理国内事务。但据中国国内报导,海外服务站亦协助中国收集情报及进行海外执法。 目前相信,最少四个县市公安局有参与设立海外服务站,包括福州、青田、南通及温州,已知总数超过一百,地点涵盖日本、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等。爱尔兰、加拿大及荷兰政府早前已要求中国停止于其国内的公安活动,但是次为首次有中国公安驻外据点被正式搜查。 于正常情况下,于外地派驻警务人员工作并非违法。但按惯例,该人员会向目的地国家申报并于所属国家使馆内工作,有需要时亦会向有关部门申请进行执法行动。中国过去与意大利有正式的联合执法计划,但是次牵涉的海外服务站却全部未有正式通知当地政府。中国国内传媒亦多次报导海外服务站的各种非正式行动,例如收集侨民民意、执行「猎狐行动」、进行非正式执法等。西方官员亦认为,海外服务站同时负责监视当地侨民及异见人士。 联邦调查局局长去年接受国会质询时,亦曾表示知悉海外服务站的存在及其忧虑,并称之为「警署」。去年十月,布鲁克林地方检察官已控告七名中国公民骚扰一名美国公民及其家人,从而迫使其返回中国受审。美国司法部及后亦再加控八名人士参与「猎狐行动」。 详细报导:https://www.nytimes.com/2023/01/12/world/europe/china-outpost-new-york.html #NewYorkTimes 2204 #中国 #秘密警察 #猎狐行动 #境外执法 #海外服务站 #刑事调查 #国际要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纽约时报报导,美国执法人员以涉嫌销毁证据、妨碍司法公正及串谋作为中国代理人拘捕两人。据悉两人亦涉及经营中国在曼哈顿唐人街一处海外

纽约时报报导,美国执法人员以涉嫌销毁证据、妨碍司法公正及串谋作为中国代理人拘捕两人。据悉两人亦涉及经营中国在曼哈顿唐人街一处海外公安据点。中国于全球各地有过百类似海外公安据点,而是次将是首次有国家对此进行刑事检控。 美国联邦调查局及布鲁克林地方检察官一直有对海外公安据点进行刑事调查。据报中国公安在未有司法管辖权或外交途径批准下,一直由该据点进行海外执法。联邦调查局反谍报探员于去年亦曾搜查据点所在办公室。 中国外交部去年回应据点被搜查时刻意淡化海外公安据点的重要性,指据点主要由义工运作,目的为帮助在外中国人处理国内事务。但纽约时报发现,中国内部宣传多番强调,「海外服务站」主要用途为收集情报,并绕过当地执法机关处理罪案。 详细报导:https://www.nytimes.com/2023/04/17/nyregion/fbi-chinese-police-outpost-nyc.html #NewYorkTimes 0142 #中国 #秘密警察 #猎狐行动 #境外执法 #海外服务站 #刑事调查 #国际要闻

封面图片

两名消息人士向NBC新闻表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于当地时间星期三(即2023年2月1日)上午搜查拜登位于特拉华州里霍博斯比

两名消息人士向NBC新闻表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于当地时间星期三(即2023年2月1日)上午搜查拜登位于特拉华州里霍博斯比奇(Rehoboth Beach,Delaware)的私人住所。 第三名消息人士则声称是次搜查为双方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无需搜查令。现时未知FBI探员登门搜查是为了已知的文件,或是为了大规模搜寻更多未被发现的机密文件。 拜登的私人律师鲍尔(Bob Bauer)于声明中表示稍后会获知是次搜查的结果。鲍尔在此前的一份声明中曾声称拜登的私人律师团队并未曾于霍博斯比奇的住处中寻获任何潜在的机密文件。 报导全文: https://www.nbcnews.com/politics/white-house/fbi-searches-bidens-beach-house-ongoing-classified-documents-investiga-rcna68573 #NBC 2242 #美国 #拜登 #文件门 #FBI

封面图片

日本警视厅公安部21日以诈欺罪嫌函送2名中国籍女性,2女涉嫌在疫情期间,以「整体院」名义向政府诈取100万圆的补助,但实际上

日本警视厅公安部21日以诈欺罪嫌函送2名中国籍女性,2女涉嫌在疫情期间,以「整体院」名义向日本政府诈取100万圆的补助,但实际上经营的却是不符补助条件的色情按摩院。 涉案2名中国籍女性,分别为的44岁公司经营者和59岁公司董事,两人还与去年引发社会哗然的中国海外秘密警察站有关。 西班牙人权团体「保护战士」2020年揭发中国在世界53个国家设置超过100个「秘密警察站」,用以对中国留学生和流亡海外异议人士进行监控等工作。日本被指至少设有2处,其中一处位于东京秋叶原车站附近,另一处疑位于九州的福冈。 秋叶原据点,外观为一般的民宿旅馆,但信箱上挂了日本福州商会、日本福州十邑社团联合总会等组织的名称,日媒报导,该据点还以「福州警侨事务海外服务站」为名,接受中国驾照更新的申请事务。 这2名中国籍女性不但拥有秋叶原这栋大楼,而且也是其中一个中国社团的干部,与该处秘密警察站关系匪浅。警视厅发现两人经营色情按摩院,但却合谋以整体院的名义申请日本政府补助涉嫌诈欺。 By Mandark5678

封面图片

#柬泰冲突:边境口岸全部关闭,诈骗园区会被“瓮中捉鳖”?

#柬泰冲突:边境口岸全部关闭,诈骗园区会被“瓮中捉鳖”? 在区域安全形势愈发紧张的背景下,泰柬边境全面关闭引发了外界对诈骗园区未来命运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围剿机会,是“瓮中捉鳖”的最佳时机,甚至说这次能否干翻波贝的电诈;也有人担心,这可能激化跨国矛,甚至导致诈骗集团转入更深的地下化。 无论如何,边境全面关闭无疑将诈骗园区推向了一个漩涡:对内,他们正面临柬埔寨政府日益严厉的打击;对外,他们被泰国政府以“跨国犯罪源头”名义封锁出路。围堵,正悄然形成。 近些年,柬泰边境曾是一条灰色地带。跨境通行便利,加之法治空白地带滋养的腐败土壤,使得诈骗园区逐渐在这一地区蔓延开来。在边境区域,不少诈骗集团打着“科技园”、“投资区”、“互联网运营基地”的名号,悄然设立据点。 但在过去一年中,局势正在急剧变化。从中国到东南亚各国,打击跨国诈骗集团的态度愈发坚决,而具体到柬埔寨和泰国,政策的收紧呈现出空前同步与力度。 2024年底以来,柬埔寨政府不断强化对本国“诈骗温床”的整肃。在中国的技术支持下,柬方加大对园区企业的审查,频繁联合中方执法机构开展遣返行动。仅2025年上半年,柬埔寨已向中方移交涉及诈骗案件人员超1200人,查封资产数额亦大幅上升。 据媒体报道称,自2023年8月第七届政府成立以来,已有1万1240名涉网赌电诈案的外籍人员被逮捕并遣返。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20日,柬埔寨政府正式成立“打击网络诈骗委员会”,由洪玛耐总理亲自挂帅指挥,将调动所有武装力量和执法部门,以铁腕手段肃清网络诈骗犯罪。 柬政府已承诺“对所有园区零容忍”,多名地方官员因涉嫌包庇诈骗组织被免职或调查。 这一态度的急剧转变不仅出于国内压力,更出于对外部关系的考量。柬埔寨希望在全球治理语境中摆脱“诈骗之国”的标签,努力重塑其对外投资形象。在中柬签署37项合作协议的背景下,中柬关系被赋予更高战略意义。如果柬埔寨继续留存有诈骗园区,将直接影响中国投资者对柬的信心与承诺。 与此同时,泰国的举措更具“震撼性”。 2025年6月23日,泰国总理佩通坦主持召开“跨国犯罪问题特别会议”,并宣布了一系列强化打击诈骗活动的政策措施。这场会议规格空前: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内政部、数字经济与社会部、外交部等多个关键机构负责人同时出席,并在会议后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示泰国将“升级打击跨国犯罪力度,重点瞄准柬埔寨方向的非法活动。” 具体而言,泰国决定:对与柬接壤的边境府实施更严格出入管控;缩短口岸开放时间,限制非必要通行;严禁外国游客在边境地区参与赌博;推动将泰国打造为“区域科技犯罪打击中心”,三个月内交出成效;积极对接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执法部门,构建国际反诈合作机制。 这些措施的背后是对跨国诈骗集团的强烈警觉。 近年来,泰国发现越来越多受害者来自本国民众,被诱骗至柬边境园区后从事非法活动甚至遭到囚禁、虐待,引发国内舆论风暴。泰国政府深知,倘若不能阻断这条“犯罪产业链”,不仅影响国内民众安全,更将危及国家声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边境全面关闭的现实效果正在显现。诈骗园区极有可能陷入以下困境: 首先是人流。诈骗集团需要不断从中国、越南、泰国等地招募新劳工,多数通过边境偷渡方式进入柬埔寨,甚至在泰国中转。如果边境口岸被严格限制,人员流动成本大增,非法入境概率骤降,诈骗园区难以换血,劳工将是直接打击。 其次是物流与金流。许多园区需要通过边境运输设备、文件、金属以及大量生活物资。而洗钱路径多借道泰国边境银行系统或地下钱庄,在新政策高压下,这些路径正被一一封死。泰国金融监管机构正在与多国合作,打击边境洗钱渠道,一旦完成信息共享机制,诈骗资金的转移难度将大幅上升。 再次是信息封锁与国际协作。泰国要求其电信运营商对边境地区基站流量、网络行为进行重点监控。不仅如此,近期泰国抓捕一些重要通缉诈骗头目,也让隐藏在泰国的诈骗人员坐立不安。 这一切意味着,诈骗园区正被外部严密包围,内部通道亦日渐封锁。如果再加上柬国内的持续清查与舆论压力,诈骗园区可能正面临“瓮中捉鳖”的困境。 但我们仍需警惕另一面风险:诈骗集团并非完全被动应对者。当高压政策压顶,它们很可能转入地下,变换业态,甚至将据点外迁至监管更薄弱的区域。对策可能包括伪装成更为“合法”的外包服务中心、数据运营企业,或借助AI生成内容误导执法。 一名熟悉柬埔寨诈骗园区的知情人透露,继柬埔寨禁泰国农作物、断油;泰国断电断网、封口岸等一系列事件后,他们不仅没收到半点影响,甚至连高兴都来不及。 他称,边境园区现已接上了线路,发电机电力充足。日常饮食的食物都是柬埔寨定点站供应,不存在紧缺问题。甚至如今小盘口都集中到了大盘口的园区集中管理,到了晚上灯火通明。整体规模要比几年前还要夸张,甚至还在无止休的蔓延、扩张,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 而轰动两国的边境封关,使得不少往返旅客以及商务人士纷纷抱怨,但对园区却成了百利而无一害。“他们都是自己管自己,外界根本插不了手,尽管常有宪兵、警察出没边境,但几乎都在处理两国纠纷问题,无人理会园区。”知情人说。 可以预见,未来3-6个月将是检验“围堵战术”是否奏效的关键期。但如果只是“一时封锁”,而缺乏持久合作与根本治理,诈骗集团或许还能找到新的出口。 边境关闭带来的是一次制度性的窗口期。此时此刻,诈骗园区是否会被“瓮中捉鳖”,是考验柬埔寨与泰国的同时也是最佳时机。

封面图片

#柬泰边境冲突|边境口岸全部关闭,诈骗园区会被“瓮中捉鳖”?

#柬泰边境冲突|边境口岸全部关闭,诈骗园区会被“瓮中捉鳖”? 在区域安全形势愈发紧张的背景下,泰柬边境全面关闭引发了外界对诈骗园区未来命运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围剿机会,是“瓮中捉鳖”的最佳时机,甚至说这次能否干翻波贝的电诈;也有人担心,这可能激化跨国矛,甚至导致诈骗集团转入更深的地下化。 无论如何,边境全面关闭无疑将诈骗园区推向了一个漩涡:对内,他们正面临柬埔寨政府日益严厉的打击;对外,他们被泰国政府以“跨国犯罪源头”名义封锁出路。围堵,正悄然形成。 近些年,柬泰边境曾是一条灰色地带。跨境通行便利,加之法治空白地带滋养的腐败土壤,使得诈骗园区逐渐在这一地区蔓延开来。在边境区域,不少诈骗集团打着“科技园”、“投资区”、“互联网运营基地”的名号,悄然设立据点。 但在过去一年中,局势正在急剧变化。从中国到东南亚各国,打击跨国诈骗集团的态度愈发坚决,而具体到柬埔寨和泰国,政策的收紧呈现出空前同步与力度。 2024年底以来,柬埔寨政府不断强化对本国“诈骗温床”的整肃。在中国的技术支持下,柬方加大对园区企业的审查,频繁联合中方执法机构开展遣返行动。仅2025年上半年,柬埔寨已向中方移交涉及诈骗案件人员超1200人,查封资产数额亦大幅上升。 据媒体报道称:自2023年8月第七届政府成立以来,已有1万1240名涉网赌电诈案的外籍人员被逮捕并遣返。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20日,柬埔寨政府正式成立“打击网络诈骗委员会”,由洪玛耐总理亲自挂帅指挥,将调动所有武装力量和执法部门,以铁腕手段肃清网络诈骗犯罪。 柬政府已承诺“对所有园区零容忍”,多名地方官员因涉嫌包庇诈骗组织被免职或调查。 这一态度的急剧转变不仅出于国内压力,更出于对外部关系的考量。柬埔寨希望在全球治理语境中摆脱“诈骗之国”的标签,努力重塑其对外投资形象。在中柬签署37项合作协议的背景下,中柬关系被赋予更高战略意义。如果柬埔寨继续留存有诈骗园区,将直接影响中国投资者对柬的信心与承诺。 与此同时,泰国的举措更具“震撼性”。 2025年6月23日,泰国总理佩通坦主持召开“跨国犯罪问题特别会议”,并宣布了一系列强化打击诈骗活动的政策措施。这场会议规格空前: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内政部、数字经济与社会部、外交部等多个关键机构负责人同时出席,并在会议后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示泰国将“升级打击跨国犯罪力度,重点瞄准柬埔寨方向的非法活动。” 具体而言,泰国决定:对与柬接壤的边境府实施更严格出入管控;缩短口岸开放时间,限制非必要通行;严禁外国游客在边境地区参与赌博;推动将泰国打造为“区域科技犯罪打击中心”,三个月内交出成效;积极对接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执法部门,构建国际反诈合作机制。 这些措施的背后是对跨国诈骗集团的强烈警觉。 近年来,泰国发现越来越多受害者来自本国民众,被诱骗至柬边境园区后从事非法活动甚至遭到囚禁、虐待,引发国内舆论风暴。泰国政府深知,倘若不能阻断这条“犯罪产业链”,不仅影响国内民众安全,更将危及国家声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边境全面关闭的现实效果正在显现。诈骗园区极有可能陷入以下困境: 首先是人流:诈骗集团需要不断从中国、越南、泰国等地招募新劳工,多数通过边境偷渡方式进入柬埔寨,甚至在泰国中转。如果边境口岸被严格限制,人员流动成本大增,非法入境概率骤降,诈骗园区难以换血,劳工将是直接打击。 其次是物流与金流:许多园区需要通过边境运输设备、文件、金属以及大量生活物资。而洗钱路径多借道泰国边境银行系统或地下钱庄,在新政策高压下,这些路径正被一一封死。泰国金融监管机构正在与多国合作,打击边境洗钱渠道,一旦完成信息共享机制,诈骗资金的转移难度将大幅上升。 再次是信息封锁与国际协作:泰国要求其电信运营商对边境地区基站流量、网络行为进行重点监控。不仅如此,近期泰国抓捕一些重要通缉诈骗头目,也让隐藏在泰国的诈骗人员坐立不安。 这一切意味着:诈骗园区正被外部严密包围,内部通道亦日渐封锁。如果再加上柬国内的持续清查与舆论压力,诈骗园区可能正面临“瓮中捉鳖”的困境。 但我们仍需警惕另一面风险:诈骗集团并非完全被动应对者。当高压政策压顶,它们很可能转入地下,变换业态,甚至将据点外迁至监管更薄弱的区域。对策可能包括伪装成更为“合法”的外包服务中心、数据运营企业,或借助AI生成内容误导执法。 一名熟悉柬埔寨诈骗园区的知情人透露:继柬埔寨禁泰国农作物、断油;泰国断电断网、封口岸等一系列事件后,他们不仅没收到半点影响,甚至连高兴都来不及。 他称,边境园区现已接上了线路,发电机电力充足。日常饮食的食物都是柬埔寨定点站供应,不存在紧缺问题。甚至如今小盘口都集中到了大盘口的园区集中管理,到了晚上灯火通明。整体规模要比几年前还要夸张,甚至还在无止休的蔓延、扩张,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 而轰动两国的边境封关,使得不少往返旅客以及商务人士纷纷抱怨,但对园区却成了百利而无一害。“他们都是自己管自己,外界根本插不了手,尽管常有宪兵、警察出没边境,但几乎都在处理两国纠纷问题,无人理会园区。”知情人说。 可以预见,未来3-6个月将是检验“围堵战术”是否奏效的关键期。但如果只是“一时封锁”,而缺乏持久合作与根本治理,诈骗集团或许还能找到新的出口。 边境关闭带来的是一次制度性的窗口期。此时此刻,诈骗园区是否会被“瓮中捉鳖”,是考验柬埔寨与泰国的同时也是最佳时机。 订阅东南亚大事件频道↓ 订阅东南亚群英会总群↓ 订阅海外交流群·快乐星球↓ 投稿澄清爆料: @qunyinghuibot

封面图片

#柬泰边境冲突:口岸全部关闭,诈骗园区会被“瓮中捉鳖”?

#柬泰边境冲突:口岸全部关闭,诈骗园区会被“瓮中捉鳖”? 在区域安全形势愈发紧张的背景下,泰柬边境全面关闭引发了外界对诈骗园区未来命运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围剿机会,是“瓮中捉鳖”的最佳时机,甚至说这次能否干翻波贝的电诈;也有人担心,这可能激化跨国矛,甚至导致诈骗集团转入更深的地下化。 无论如何,边境全面关闭无疑将诈骗园区推向了一个漩涡:对内,他们正面临柬埔寨政府日益严厉的打击;对外,他们被泰国政府以“跨国犯罪源头”名义封锁出路。围堵,正悄然形成。 近些年,柬泰边境曾是一条灰色地带。跨境通行便利,加之法治空白地带滋养的腐败土壤,使得诈骗园区逐渐在这一地区蔓延开来。在边境区域,不少诈骗集团打着“科技园”、“投资区”、“互联网运营基地”的名号,悄然设立据点。 但在过去一年中,局势正在急剧变化。从中国到东南亚各国,打击跨国诈骗集团的态度愈发坚决,而具体到柬埔寨和泰国,政策的收紧呈现出空前同步与力度。 2024年底以来,柬埔寨政府不断强化对本国“诈骗温床”的整肃。在中国的技术支持下,柬方加大对园区企业的审查,频繁联合中方执法机构开展遣返行动。仅2025年上半年,柬埔寨已向中方移交涉及诈骗案件人员超1200人,查封资产数额亦大幅上升。 据媒体报道称,自2023年8月第七届政府成立以来,已有1万1240名涉网赌电诈案的外籍人员被逮捕并遣返。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20日,柬埔寨政府正式成立“打击网络诈骗委员会”,由洪玛耐总理亲自挂帅指挥,将调动所有武装力量和执法部门,以铁腕手段肃清网络诈骗犯罪。 柬政府已承诺“对所有园区零容忍”,多名地方官员因涉嫌包庇诈骗组织被免职或调查。 这一态度的急剧转变不仅出于国内压力,更出于对外部关系的考量。柬埔寨希望在全球治理语境中摆脱“诈骗之国”的标签,努力重塑其对外投资形象。在中柬签署37项合作协议的背景下,中柬关系被赋予更高战略意义。如果柬埔寨继续留存有诈骗园区,将直接影响中国投资者对柬的信心与承诺。 与此同时,泰国的举措更具“震撼性”。 2025年6月23日,泰国总理佩通坦主持召开“跨国犯罪问题特别会议”,并宣布了一系列强化打击诈骗活动的政策措施。这场会议规格空前: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内政部、数字经济与社会部、外交部等多个关键机构负责人同时出席,并在会议后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示泰国将“升级打击跨国犯罪力度,重点瞄准柬埔寨方向的非法活动。” 具体而言,泰国决定:对与柬接壤的边境府实施更严格出入管控;缩短口岸开放时间,限制非必要通行;严禁外国游客在边境地区参与赌博;推动将泰国打造为“区域科技犯罪打击中心”,三个月内交出成效;积极对接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执法部门,构建国际反诈合作机制。 这些措施的背后是对跨国诈骗集团的强烈警觉。 近年来,泰国发现越来越多受害者来自本国民众,被诱骗至柬边境园区后从事非法活动甚至遭到囚禁、虐待,引发国内舆论风暴。泰国政府深知,倘若不能阻断这条“犯罪产业链”,不仅影响国内民众安全,更将危及国家声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边境全面关闭的现实效果正在显现。诈骗园区极有可能陷入以下困境: 首先是人流。诈骗集团需要不断从中国、越南、泰国等地招募新劳工,多数通过边境偷渡方式进入柬埔寨,甚至在泰国中转。如果边境口岸被严格限制,人员流动成本大增,非法入境概率骤降,诈骗园区难以换血,劳工将是直接打击。 其次是物流与金流。许多园区需要通过边境运输设备、文件、金属以及大量生活物资。而洗钱路径多借道泰国边境银行系统或地下钱庄,在新政策高压下,这些路径正被一一封死。泰国金融监管机构正在与多国合作,打击边境洗钱渠道,一旦完成信息共享机制,诈骗资金的转移难度将大幅上升。 再次是信息封锁与国际协作。泰国要求其电信运营商对边境地区基站流量、网络行为进行重点监控。不仅如此,近期泰国抓捕一些重要通缉诈骗头目,也让隐藏在泰国的诈骗人员坐立不安。 这一切意味着,诈骗园区正被外部严密包围,内部通道亦日渐封锁。如果再加上柬国内的持续清查与舆论压力,诈骗园区可能正面临“瓮中捉鳖”的困境。 但我们仍需警惕另一面风险:诈骗集团并非完全被动应对者。当高压政策压顶,它们很可能转入地下,变换业态,甚至将据点外迁至监管更薄弱的区域。对策可能包括伪装成更为“合法”的外包服务中心、数据运营企业,或借助AI生成内容误导执法。 一名熟悉柬埔寨诈骗园区的知情人透露,继柬埔寨禁泰国农作物、断油;泰国断电断网、封口岸等一系列事件后,他们不仅没收到半点影响,甚至连高兴都来不及。 他称,边境园区现已接上了线路,发电机电力充足。日常饮食的食物都是柬埔寨定点站供应,不存在紧缺问题。甚至如今小盘口都集中到了大盘口的园区集中管理,到了晚上灯火通明。整体规模要比几年前还要夸张,甚至还在无止休的蔓延、扩张,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 而轰动两国的边境封关,使得不少往返旅客以及商务人士纷纷抱怨,但对园区却成了百利而无一害。“他们都是自己管自己,外界根本插不了手,尽管常有宪兵、警察出没边境,但几乎都在处理两国纠纷问题,无人理会园区。”知情人说。 可以预见,未来3-6个月将是检验“围堵战术”是否奏效的关键期。但如果只是“一时封锁”,而缺乏持久合作与根本治理,诈骗集团或许还能找到新的出口。 边境关闭带来的是一次制度性的窗口期。此时此刻,诈骗园区是否会被“瓮中捉鳖”,是考验柬埔寨与泰国的同时也是最佳时机。 点击订阅华人新闻事件 免费投稿爆料: @yantou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