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征信可以修复了,5月1日起执行”“只要结清逾期欠款就能立即修复征信”等均为不实消息

传言“征信可以修复了,5月1日起执行”“只要结清逾期欠款就能立即修复征信”等均为不实消息 本次出台的新规,修复对象是“失信信息”而不是个人“征信信息”,相关内容系误读。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擅自修改、删除信用报告上真实、准确的征信信息。换言之,征信不存在修复一说。所谓的“征信修复”不仅达不到删除的目的,还会给信息主体带来安全隐患,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存在较大法律风险。(来源:经济日报) 抱歉,上一条解读有误 标签: #个人征信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央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作为国务院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的配套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央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作为国务院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的配套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以“信用信息服务”“信用服务”“信用评分”“信用评级”“信用修复”等名义对外实质提供征信服务的,适用本办法。 考虑互联网平台、数据公司等机构与金融机构业务合作模式的调整,央行对本办法施行前未取得征信业务资质但实质从事征信业务的市场机构,给予业务整改过渡期至2023年6月底。 (中国人民银行)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长田地周一表示,个人征信业务需要持牌经营并纳入征信监管,打着大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旗号,未经央行批准擅

中国央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长田地周一表示,个人征信业务需要持牌经营并纳入征信监管,打着大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旗号,未经央行批准擅自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非法从事征信业务的行为,规范征信市场发展。 中国央行1月11日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信用信息定义,即为金融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用于判断个人和企业信用状况的各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和企业的身份、地址、交通、通信、债务、财产、支付、消费、生产经营、履行法定义务等信息,以及基于前述信息对个人和企业信用状况形成的分析、评价类信息。 田地称,“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出台后,征信业将步入有规可循、公平竞争、高质量发展的正规”。他强调,对于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或者查询信用信息,也参照本办法执行。用于判断个人和企业信用状况的各类信息,均认定为信用信息;利用信用信息对个人和企业作出画像、评价等活动均认定为征信业务。“(这)从用途上明确了信用信息和征信业务的范围和边界”。 业内人士指出,新规使得未持征信牌照、但从事个人信用评分等征信活动的助贷机构不能直接与金融机构合作,未来无论是商业利益还是发展空间都将显著受限。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此前对路透称,“目前能够(合规)采集个人信息的机构只有三家,分别是央行征信中心、百行征信和朴道征信,”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征信业务管理条例,个人信息征信机构的设立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估计短期内就这三家了,不会再增加”。 去年末,央行放行第二张征信牌照朴道征信,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暗示监管部门意在重建一批具有独立性的第三方征信机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互联网巨头的大数据垄断。 (路透社)

封面图片

逾期滞留国外的同胞回国后可能会面临强制注销护照、5年内不得重新办理护照以及个人征信记录的问题,这引发了人们对于是否存在史上“最严

逾期滞留国外的同胞回国后可能会面临强制注销护照、5年内不得重新办理护照以及个人征信记录的问题,这引发了人们对于是否存在史上“最严新规”的疑问。 据该同胞称,圈中流传了四条所谓的“最严新规”内容: 1. 逾期滞留外国的中国公民将被纳入个人征信记录。 2. 护照将会被吊销,5年内不得办理新护照。 3. 再次办理新护照时需要有公职人员担保。 4. 逾期滞留外国的人员,其子女不得报考公务员。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所谓的“最严新规”纯属谣言,并未经过官方发布。其中的表述也存在漏洞,并不符合现有政策和规定。因此,这些传言极有可能是个别中介捕风捉影、根据自行想象编造的消息。建议大家以官方发布的权威消息为准,避免因听信不实传闻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封面图片

蚂蚁集团旗下类信用卡产品花呗周三发布公告称,花呗正在有序推进接入中国央行征信系统,目前已有部分用户可在自己的信用报告中查询到相关

蚂蚁集团旗下类信用卡产品花呗周三发布公告称,花呗正在有序推进接入中国央行征信系统,目前已有部分用户可在自己的信用报告中查询到相关记录;并指出正常使用花呗,保持良好的使用、还款习惯,获得的金融服务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导致贷款困难。 花呗发布在微博上的公告并称,花呗的信息按月汇总纳入征信系统,不会单笔报送,也不会上报消费内容、消费时间等具体消费信息;因此,接入征信不会暴露个人的具体消费信息,也不会导致信用记录数量剧增。 在蚂蚁集团IPO去年11月被叫停之前,蚂蚁花呗、蚂蚁借呗两个为蚂蚁集团创造了大部分利润的产品,主要通过两家位于重庆的小贷公司辅以联合贷款的模式,撬动出万亿规模的贷款。 今年6月,中国批准注册资本80亿元人民币、蚂蚁集团持股50%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开业,并要求蚂蚁集团应在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六个月内完成“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后,“花呗”“借呗”将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其他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信息所发放的消费信贷,不再标挂“花呗”“借呗”名称。 (路透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