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今日宣布,京东快递现已开启首批个人寄递时效提速计划,北京、上海、广东等 9 地省内部分线路以及长三角、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

京东物流今日宣布,京东快递现已开启首批个人寄递时效提速计划,北京、上海、广东等 9 地省内部分线路以及长三角、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用户在小程序及 App 等渠道下单时,都可以享受到最早第二天一早收快递的“次晨达”体验。 官方表示,京东快递小哥上门取件的时间延长至最晚 23 点,若收件方有紧急需求,京东快递也将加密晨间派送频次,最早 8 点即可送到收件人手中。后续,还将持续扩大“次晨达”的服务范围。 京东快递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时效提速多措并举 依托京东物流在全国的多级仓网布局,打造贯通南北、联通全国的高性价比快递网络;通过空铁、陆运、枢纽等资源的持续投入,以及优化转运与末端最后一公里的衔接等,持续提升快递网络的快时效能力;升级夜间揽收、晨间派送等个性化揽派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快递的细分需求。 via 匿名 标签: #京东 #次晨达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京东物流宣布推出“国际特快送”服务,消费者通过京东快递小程序“寄国际”即可下单,可享受一小时上门揽收服务。

京东物流宣布推出“国际特快送”服务,消费者通过京东快递小程序“寄国际”即可下单,可享受一小时上门揽收服务。 据悉,该服务目前已在广州、深圳率先上线,可覆盖欧美主要国家,后续京东物流还将持续拓展该产品服务范围。 近年来,京东物流持续布局跨境运输及海外快递服务。今年三季度,京东物流同法国邮政旗下国际快递公司 Geopost 达成战略合作,合力打造覆盖中欧的国际快递服务,提升京东物流在欧洲多国的履约时效。 via 匿名 标签: #京东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京东特快”宣布升级:航空件晚到1分钟就赔全额

“京东特快”宣布升级:航空件晚到1分钟就赔全额 据客服介绍,消费者选择“京东特快”寄快递,该快递通过航空运输时,如果快递的实际到达时间晚于下单时页面展示的时间,京东快递客服将主动致电消费者对运费进行赔付。即便快递只晚到了1分钟,也会全额赔付。据悉,京东快递今年不断的进行时效提速,3月底将京东快递产品更名为“京东特快”,实现了跨省快递尤其是远距离快递时效的进一步提升,北上广蓉等城市最快实现次晨达。针对省内及经济圈内的快递,“京东标快”已将省内次晨达的覆盖范围扩大至包含从北京、上海、广东等13个省市。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我们的生鲜件用的是京东物流,对比顺丰虽然他们时效会差一点,但是价格会便宜一点。

#大公司负面消息 我们的生鲜件用的是京东物流,对比顺丰虽然他们时效会差一点,但是价格会便宜一点。 但是京东物流在商家端提供的服务,比起顺丰真的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我们客服反馈快递员未经允许私自把生鲜件放菜鸟驿站导致了产品变质,需要他们提供录音是否属实。他们尽然反馈说联系不上派送点,需要用户自己打官方电话去理赔……我特么都惊呆了。 类似的槽点简直太多了,后端不好好夯实,PR写得再漂亮有个蛋用。

封面图片

安徽首批4.5吨燃料电池冷藏车交付极兔快递

安徽首批4.5吨燃料电池冷藏车交付极兔快递 极兔速递是一家全球综合物流服务运营商,在全球规模最大及增长最快的东南亚和中国市场,极兔速递的快递业务处于领先地位。此次车辆交付将助力极兔速递正式跨入氢能物流领域,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清洁的派送服务。本批车辆的交付,同样填补了省内氢能冷藏车批量示范应用的场景空白。近年来,明天氢能公司不断拓展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场景,先后实现了省内氢能公交、叉车、环卫、发电、物流等场景零的突破,为全省氢能产业发展与场景示范持续做出积极贡献。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快递员都跑了!”冬天的鞋春天还没送到

“快递员都跑了!”冬天的鞋春天还没送到 小区里同包先生一样没有收到快递的居民还有不少。居民宋先生介绍,2月份武汉下雪,他在网上购买了两双厚皮鞋御寒,2月23日,快递就到了快递网点,此后一直没有人配送。现在武汉都进入春天了,买的皮鞋也穿不上了。该小区居民们介绍,这次出问题的主要是中通快递。随后,记者同包先生一起找到负责该片区的中通快递摩尔城站点。图片来源:视频截图中通快递摩尔城站点工作人员:“没人送,没有快递员,快递员都跑了,不愿意做了。”图片来源:视频截图包先生:“你告诉我快递在哪个位置,显示3月5日就到这了。”中通快递摩尔城站点工作人员:“3月5日的也找不了,那一堆货,积压的全部都是。”站点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负责汉阳王家湾一带20多个区域的中通快递配送业务,目前有4个区域因为快递员辞职,无人送件。中通快递摩尔城站点负责人:“这里开园的时候差不多有一二十个人,现在只剩下七个了。”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出现了部分快递员辞职的现象。目前,他们也在积极想办法,通过其他站点调配人员。“省公司在协调周边网点派人过来搞集中性清理,集中性清理如果快的话,3天左右可以把积压的快递清掉。”另据中新经纬报道,针对“多地中通快递严重积压,包裹无人配送”等消息,中通方面13日午间回应称,中通整体网络稳定、服务正常,消费者如有快递服务相关问题,可以拨打中通官方服务热线95311,或联系当地中通网点。“以前30分钟送完,现在花12小时”近日,快递行业迎来重磅变化。3月1日,《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快递企业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将面临3万元以下的罚款。该新规一经发出引发大量网友和业内人士关注。有快递员反映,“以前30分钟送完的快递,现在要花12小时,但收入只增加了60元”“因为打电话太多导致手机号被封”。消费者则称,“新规实施后,每天好多个陌生电话,真的很烦,尤其是开会的时候”。另据新华财经3月12日报道,在购买环节流程尚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投递环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势必给快递企业和快递员带来巨大压力。一位快递员算了一笔账:按每天投递300个快件为例,如果投递前需要打300个电话逐一与收件人征询意见,以每通电话40秒(含拨号和等待时间)计算,打300个电话本身就需要3个半小时左右,这对于按件计薪、分秒必争的快递员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加之如果快递员频繁地拨打电话,给收件人带来了烦扰,也面临被拉黑、被限制呼叫等各种可能,通话费用、手机电量都吃不消。在中国快递协会科技信息部负责人王大力也认为,如果按照日均3.6亿件中有2.6亿件需要电话联系的话,将会额外增添巨大的社会成本和能耗负担。新规执行以来,各媒体平台曝出快递员大量离职,快递企业无法承受高额罚款,或将提高快递服务价格,一些快递员呼吁提高计件薪酬标准,甚至反对新规的相关规定。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雪梅 摄(资料图)王大力建议,取消电商平台卖家现有“销售商品+快递(包邮)”的捆绑模式,将购买商品与购买快递服务两个购买行为及选择分离。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快递服务的同时,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投递方式。王大力说,如进行以上调整,现有快件投递环节的巨大沟通成本将不复存在。随着消费者长时间在电商平台对快递服务进行自主选择,品牌、服务、价格等各方面占优的快递企业将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有利于真实地反映各快递企业的综合实力,促进快递企业间的良性竞争。3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再次走访多个网点并采访多位快递小哥、网点老板和驿站负责人,了解新规实施首周的变化。一家头部快递公司人事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该公司快递员缺口量比较大,春节返工后,京津冀地区快递员离职率明显升高。快递新规出台后,目前京津冀地区快递员缺口达300余人,快递行业企业招聘压力巨大。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两年来快递员离职率高是普遍问题,快递新规或许只是快递员离职诱因之一。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已经有不少快递公司在加速推广智能电话询问收件要求的覆盖率,“以前这些事都是可做可不做的,现在是必须要做了,还得加速布局。”一位业内人士还提到,全网点上下完全走上正轨依然需要一些时间。“一个月后估计会好很多。”一位驿站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比起前几个月,这几天确实接到更多快递员的电话询问收件方式。但是有不少“社恐”还是希望能自己在小程序上选择收货方式。“有时候在开会怎么都挂不断电话,这种情况就直接放驿站了我也没意见。”一位消费者表示。也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新规实施后,以前询问要不要送货上门的电话居然变少了,基本上所有的快递都直接放门口了。他感觉“这样挺好的,以前还要自己去取,现在直接放门口,方便多了”。媒体评论:快递员不该承担送货上门的全部成本3月13日,中国青年报刊发题为《快递员不该承担送货上门的全部成本》一文指出,消费者叫好的另一面,是一线快递员的为难。一律送货上门,意味着工作量的提升,派送效率会大幅下降,直接影响到快递员的收入。据悉,部分快递公司出现快递员离职现象。据海报新闻报道,消费者所期待的送货上门,似乎并没有全面落地,有的快递员还是执行老办法,并且直言,“派送费太低了,等涨价了我一定给您送上门”。快递新规的落地,本身就是从立法层面,对快递公司无视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做法,进行系统性纠正。它所产生的新问题,不是规定本身错了,而是市场的利益分配格局没有调节到位。消费者和快递员之间,并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保障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选择权,和保障快递员的收入,二者能否同时实现,快递公司的利益调整是关键一环。快递新规落地后,最需要调整适应的,是快递公司。快递公司必须意识到一点:“卷”价格的竞争不可持续,随着消费者对服务品质的需求提升,快递行业要从拼价格,过渡到拼服务的新阶段。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局面,快递公司不能让一线快递员承担送货上门的全部成本。它们更应该做的,是对派送标准和流程重新梳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能力,通过降本增效、优化服务来提升盈利能力。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快递送上门,到底难在哪?

快递送上门,到底难在哪? 简单来说,以后所有快递都会默认送货上门、且要本人签收,快递小哥自作主张放快递柜/驿站,轻则通报批评,重则企业罚款。一时间,整个晋西北乱成一锅粥。快递小哥当场辞职、转行送外卖的新闻蹿上热搜;消费者也吵个不停,赞成派深感有关部门大义,反对派心疼小哥爬楼送快递之余,更心疼打工间隙还得随时接电话的自己。还有小作文将新规解读为借整顿快递打压电商,促进消费回流线下与传统实体大概快递行业自己也想不到,埋头干了几十年的苦活,还能有地位如此崇高的一天。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发达的物流基础设施,为什么快递还是送不到家门口?新规强制要求送货上门,就能改变现状吗?快递上门,有多昂贵先说结论:快递小哥不上门,纯粹只是因为不划算。快递是一个典型的薄利多销,靠规模换利润的行业。单位时间内送的快递越多,单位成本就越低,利润也就越高。日均500万单与2000万单的体量之间,单票成本即送一单快递的成本,差距接近一倍[2]。因此过去几年,快递公司都在转向自动化分拣,申通旗下已经累计拥有自动化分拣设备235套,其中交叉带157套、摆臂78套,平均每分钟能分拣300件;圆通也安装了数百台DWS(自动扫重扫描)设备[3]。血肉之躯再怎么加班加点,也逃不过吃喝拉撒和劳动法,也就机械手臂能抗住007的工作节奏。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快递公司单量越大,每单快递的均摊成本就越低。运输、中转环节也是同理。申通在江西的三层超高速自动化分拣系统而在快递流转链条的主要五个环节揽件,分拣,运输,中转,派件中,负责送货上门的派件,恰恰是最难自动化,最难做大规模的环节。24小时分拣是机器人的降维打击,街坊社区的曲径通幽则是快递小哥的Know How。从网点蜿蜒辗转到家门口这“最后一公里”,靠的是无数快递小哥的人肉分发,有多少订单,就得配多少人力。好在快递的配送时间相对集中,可以更好地规划运力。隔壁的美团就惨得多,既要按照三餐的订单峰值建设运力,又要兼顾半夜胃疼的买药用户。所以,尽管动辄买车买地买飞机,快递公司最大的一笔成本支出,其实花在了末端派件上。刨除少数“送快递3年赚140万”的超级赛亚人,一个快递小哥再怎么拼命,每天上限也就500件左右。按8小时工作制,平均每分钟就得送完一单。这个过程中,对效率稀释最严重的,其实就是小区大门到送货上门这段路,遇上没电梯的老小区和囤货党,还得扛着桶装水爬楼梯。因此,快递柜和驿站/代收点的价值在于:砍掉状况百出的“上门”步骤,将派件环节大幅度标准化,以此提高配送效率。快递柜和驿站虽然不对消费者收费,但对快递员收费。快递小哥甘愿每赚一块钱就掰一半给快递柜,不是为了少爬楼,而是送的单量变多了,钱也就赚得更多。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不约而同地牺牲末端服务质量把快递放快递柜或驿站/代收点,让客户自取。但也有人会问,京东和顺丰就能送货上门,为什么别人行,你不行?快递公司,身不由己在中国快递行业,京东物流是个异类。它不仅没把下游环节外包出去,还给快递员交社保公积金。2023年,京东物流的人力成本高达821亿元,快递员人均工资过万,这才换来了送货上门。这其中自然有刘强东本人的价值主张,当年东哥回老家宿迁,发现快递员和客服的宿舍不是单人间,是在年会上骂过人的。但另一方面,京东物流的特殊性也与背后京东电商的发展模式有关。京东早年以自营3C数码起家,手机、显卡、笔记本电脑这类商品的特点是体积小、单价高、退货率低,可以轻而易举覆盖物流成本。后来京东上线电视、空调、冰洗等大家电产品线,特点同样是客单价高。当年京东进军图书,内部一度强烈反对,就是因为图书虽然销量大适合拉新,但客单价太低,会给物流系统造成沉重的成本负担。相比3C产品,唯一的优势只有摔不坏。华安证券曾估算过,京东的客单价是淘宝的三倍多,远超拼多多。如此高的高客单价,自然能撑起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比起5块钱的手机壳,还是5000块的iPhone送货上门的概率更大一些。除开新疆等少数地区,在“包邮区”遍地的今天,快递公司的收入本质上是电商卖家的物流成本,而这又与消费者的购买力高度相关。苹果网店默认发顺丰,是因为它店里就没多少5000块以下的东西;9.9包邮的十双袜子,其物流质量自然是“又不是没送到”的水平。论GMV在电商平台里排不上号的唯品会,能让顺丰小哥带着新的商品免费上门退换,也全靠忠诚的VIP/SVIP用户和高达256元的客单价。隔壁做时效件生意的顺丰和EMS,跨省首重20元上下起步,还能在此基础上做出次日达等差异化服务;电商件出省最低却只要3块钱,因为大部分商家选快递只有两个标准:便宜,能送到。过去几年,低价电商与下沉市场的崛起,还进一步将快递的利润空间带进沟里。2017年,中国快递行业的业务收入和业务量年均增速双双腰斩,恰逢拼多多横空出世,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贡献了中国快递市场近2/3的新增单量。问题是,这些包裹的大多数都是低客单价的小件商品,商家负担不起太高的快递费,消费者更不会为了9块9的垃圾袋加钱换顺丰。除了拉低平均包裹货值,电商平台的竞争格局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快递行业。2023年,电商平台掀起一轮低价大战,不仅阿里重提低价战略,就连浓眉大眼的刘强东也开始喊口号:“低价是唯一的基础性武器。”快递公司只能只能含泪作陪,行业单价一路走低。去年8月,申通、圆通和韵达的单票收入同比下降了7%-17%不等[4]。快递行业打不完的“最后一战”,同样和电商平台有着微妙的联系。通达系都曾接受过阿里的投资,快递行业的两届价格屠夫百世和极兔,背后也分立着阿里和拼多多的身影。百世曾开创贴钱送快递的自杀式打法,七年亏损150亿才卖身离场,多少仰仗了慈父阿里的六轮投资;极兔入华、接盘百世后,背靠拼多多的商流,起手就把义乌的票单价打到1块钱以下,通达系只能捏着鼻子跟进。一年一小打,三年一大打的价格战,非但没有推动行业出清,反倒让平均单票价格一路走低,日子越过越苦。但这也许就是电商行业乐见的局面:既已形成一定的寡头格局,具备规模换成本的优势;但又远不到垄断终局,头部公司没有议价权,为了不被淘汰,只能拼命内卷。别说快递小哥,整个快递行业的命运,从来都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快递新规,便宜了谁那么,新规的出现会让快递公司的苦日子变得更加难过吗?能坚持看到这里的你,应该对送货上门新规定的效力有所预感了。对快递公司来说,强制送货上门很难成为提价的突破口。“最低价”成为电商主旋律的今天,电商平台尽办法从各个关节上降本增效,不会容许底下的快递多赚一分钱。当低价和服务这一“既要又要”的指标向下传导,最后苦的还是快递小哥们。新规显示,送货上门如果不执行,有可能被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相当于快递小哥白干俩月。派送费也许会涨,但代价是派件效率大幅降低,工作内容大幅增加。比如有快递员说,以前30分钟送完的快递,现在从早上9点干到晚上9点,收入只增了几十块。很多快递员一人负责派送五六个小区、几百个件,光打电话就要打一天。甚至有快递员打电话太多,导致手机被封了号。对消费者来说,有一种观点认为,过去的竞争机制剥夺了...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