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上网,是为了搜集一些资料看了10个观点,9个没用,写的也不好,不去管它;一个有用,大喜,就拿过来好好研究,把它化为我用。

有些人上网,是为了搜集一些资料看了10个观点,9个没用,写的也不好,不去管它;一个有用,大喜,就拿过来好好研究,把它化为我用。 这就叫会利用网络,让网络为我所用。 还有一种人,上网后,看了10个观点,9个都很好,不去管;一个觉得不好,开骂!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喷这一件事。 这就叫不会用网络,这类人最容易变成喷子,陷入网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目前在我国“科学上网”是否违法,还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各地各部门也是观点不一,尺度各异。而我们是一个讨论知识产权法的公众号,

目前在我国“科学上网”是否违法,还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各地各部门也是观点不一,尺度各异。而我们是一个讨论知识产权法的公众号,暂时不打算讨论这个行政法的问题。但是,我们在知识产权法律实践中,还是经常会被类似的问题困扰: > 比如,您发在油管的视频被B站up主“搬运”了,您想证明是您最早发表了这一视频,于是用往常的方式上油管,取证。法院却说您取证过程违法,不予采信? > 比如,您的产品被起诉外观设计专利侵权了,您千辛万苦地搜到:原来有人早在专利申请日前就在Facebook上发了这款设计的照片,并没有新颖性。可法院又说您取证过程违法,不予采信? 实践中,这样的证据是否采信,各地的法院对此也有截然不同的处理。而在知产案件中,这样的证据往往能直接左右案件胜负。因此,科学上网的问题,真的可能成为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知产实务问题!

封面图片

最近冲浪冲太狠了,给我冲出了一个新认知:不好看的女生天然拥有内容表达的红利,这是这个时代赋予的。

#内幕消息 最近冲浪冲太狠了,给我冲出了一个新认知:不好看的女生天然拥有内容表达的红利,这是这个时代赋予的。 这话听着别扭,但我给大家解释一下。 我最近在看一个抖音账号,火辣大母猴子,这是一个爆炸头、小眼睛、圆脸的产后妈妈,经常怼脸拍视频,输出一些对世界、两性、女性的看法。账号不大,50多万粉丝,但我觉得她的商业价值一定不差,因为话题选的好,观点性段子多,粉丝粘性天然高。 如果按照正常审美来看,这个博主算不上是美女,但她绝对是个有魅力的女生。 她很聪明,虽然说的是一些婚后生活话题,比如夫妻关系、原生家庭、婆媳关系等等,但她很克制,就是说完了痛点,再给你一套解决方案,让你有共鸣但不难受,这点太他妈的重要了。 我这辈子最讨厌的女性博主就是管杀不管埋的,骂完自家男人、骂完自家婆婆,两手一摊,等着那些有共鸣的网友在评论区排队杀老公,暴戾之气漫出天际。 但看这个女生的所有的内容,我觉得就俩字,克制。 她说矛盾,但她也分析自己,她说痛苦,但她也给情绪的出口,这就叫,给你一巴掌再给你一颗枣,给你伤口里的脓挤出来,再给你敷上药。 这种内容克制且高级。 我以前带团队,开会的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低级的文案叫做放肆,高级的文案才是克制。 另外她很聪明,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一套心法,这可能是她过去的从业经历(主编)带给她的沉淀,还有一些我觉得就是生活的磨练了。 普通女生受的苦难其实比美女要多得多,江浙沪独生女为啥能上热搜,因为这个群体本质够独特,有钱有颜单纯,吃情绪价值。但如果你想,一个长相5分的女生,出生县城或者农村,家里重男轻女,自己学历不高,一路打拼到年薪百万,她的一生要经历的命题的丰富程度,绝对是值得做个号来专门讲讲的。 所以你看,一个本身经历够丰富,懂得表达的女生,即便你没那么好看,依然可以做到年薪百万以上,这是这个时代赋予普通女生的表达红利。 因为“和解”就是一个漫长的人生议题,而教人如何和解,是可以做成一门事业的。 另外我自己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不好看但清醒有野心的女生,从来不会在“成为美女”上浪费时间。 每个人都是萝卜,找到自己的坑,比成为一束麦穗更重要。

封面图片

5G我还没用明白呢,5.5G就来了?

5G我还没用明白呢,5.5G就来了? 所以为了解答这个疑惑,托尼也是仔仔细细地研究了一通。5.5G 的大名叫做 5G-Advanced ,简称 5G-A ,也就是 5G 增强版的意思。之所以都叫它 5.5G ,单纯是这样更直观,一听就知道是 5G 和 6G 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这之前还有过 2.5G 、 3.5G ,甚至还有 3.75G ,一个个都有零有整。虽然名字没啥创意,但给它命名的组织 3GPP ,来头是真的不小。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他们一路从 3G 研究到 5G ,差不多每隔两年就更新一次技术版本。2017 年, 3GPP 就定义了 5G 发展的几个阶段,到今年刚好是 5G 到 6G 发展的中点,自然就叫 5.5G 了。和 5G 相比, 5.5G 最明显的提升就是网速。它能够达到下行万兆( 10Gbps )和上行千兆( 1Gbps ),相比 5G 网络 1Gps 的下行速率, 5.5G 快了 10 倍。也就是说,用 5.5G 下原神,不到半分钟就能玩上。在户外看高清直播,那不卡都是基操了。除了网速快, 5.5G 的延迟还更低。5G 延迟普遍在 5 ~ 10 毫秒,而 5.5G 预计将延迟拉低至 1 毫秒以内。这就为 XR 设备走出家门提供了条件。这类设备不仅需要高速传输 4K 60 帧以上的 XR 视频,还需要具备实时交互的能力。5.5G 的两大特点刚好和它匹配。不过戴着 XR 设备出门进入 “ 元宇宙 ” ,现在看来还有点扯淡,听着倒像是为了 5.5G 这碟醋,包出来的饺子。还有一盘饺子,还有一大应用,是无源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不用外部电源的物联网设备。它能采集环境中的射频能量、光能或者热能等等来维持自身运作。虽然 5.5G 的射频能量和 5G 差不多,但是设备功耗低了 30% 左右,并且 5.5G 预计的覆盖面积会更大,可负载设备也更多,这些都为无源物联网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条件。虽然听起来有点像饼,但是早在去年,杭州亚运村的物流车辆就用上了无源物联网。能实时追踪车辆位置,方便调度,还能 24 小时监控锂电池的温度,省去了人工巡检的成本。对于制造业而言,这饼还是挺香的,毕竟一个无源物联网传感器,最便宜的只要 3 块多,还免去了后期维护的成本。用在冷链运输,可以实时检测货物的温度和位置;用在车间,可以实时调度材料;用在农场还能实时监测动物的体温等健康特征。而对于我们来说,未来应该会出现更多低成本、免维护的智能家居产品……吧?反正这饼托尼先吃为敬,也不知道几年能咬到馅。说回这 5.5G ,它是靠啥超越 5G 的呢?托尼对比了一下 3GPP 历代版本的更新,发现了好多新技术的名字。要是每个都说,这期估计就变 5.5G 白皮书了。咱们就挑两个重要的仔细说说。它们分别是是超大规模 MIMO 和载波聚合。托尼给大家打几个比方,争取全都讲清楚。超大规模 MIMO ,咱们得拆成两半解释。MIMO 的意思是 “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 。咱们可以理解为卸货和进货同时进行,这个技术在 4G 时代就开始应用了。如果把手机和基站比做快递车和快递驿站,那传输的信号就相当于包裹,天线就相当于快递员。5G 时代用的是大规模 MIMO ,相当于一个大型快递站,虽然规模和快递员数量都比 4G 时代要好,但一到快递高峰期,快递车就卡住了,快递交接也变慢了。而 5.5G 的超大规模 MIMO ,相当于快递站老板把隔壁超市也改造成了快递站,店员照样又多又勤快,效率再次翻番,快递高峰期也能高速完成快递传输,快递车也不会卡死不动了。至于载波聚合就更好理解了。咱们平时上网 “ 查资料 ” ,背后都是 “ 载波 ” 在传输数据信号,就像传送带运输包裹一样。传送带的宽度有限,一次只能运输一定数量的包裹。而载波聚合,就相当于把好几条传送带并在了一起,传送带更宽了,运输包裹的效率也就更快了。这个技术不算新鲜,刚开始推行 4G 的时候运营商就用过这招。当时的峰值下行速率只有 300Mbps 、单用户可用带宽只有 20MHz ,跟国际电联对于 4G 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直到运营商把五条载波聚合在一起,才让 4G 达到静止时下行速率 1Gbps 、单用户可用带宽 100MHz 的国际标准。这样一个既能提升网速,又能高效利用频谱资源的神器, 5G 乃至现在的 5.5G 自然都继承了下来。不过 5.5G 聚合的 “ 传送带 ” 更快、更宽,因此不用 5 条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 5.5G 组合传送带的方式更加灵活,还会用到 5G 没有的 “ 高速传送带 ” ,相当于运输环节全线升级,网速自然就更快了。掰扯到这儿,大家心里应该都有数了吧?5.5G 网速是真快,技术升级也是真厉害,但我的内心也是真的没啥波澜。毕竟托尼每天也就是宅在家里打打游戏、刷刷视频。出门下载大型文件,或者去高铁站下载电影这样的使用场景几乎和我没啥关系。肯定不能说它没用,但起码目前,托尼觉得 5.5G 还只是手机的一个 “ 添头 ” 。本着 “ 有比没有强的 ” 原则,如果你最近想换手机,可以看看它们有没有采用高通 X75 或者联发科 M80 的基带,理论上这样的手机以后都能支持 5.5G ,最近好几家旗舰机也都官宣过一波 OTA 。但要是你的手机还能再坚持一下,就不妨和托尼一起等等~起码等咱们过年回老家逛集市都能连上 5.5G 的时候,再换也来得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高合停产6个月 剩下的新能源可能也要死90%……

高合停产6个月 剩下的新能源可能也要死90%…… 还有许多网友曝光,说高合不仅车交不出来,员工的工资也发不出来,甚至连展厅都租不起,纯纯要跑路的节奏。虽然之前他们辟过谣,但就在今天,高合干脆就直接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这可不算什么好消息。去年六月份的时候,余大嘴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到了 2030 年,中国市场的主要玩家数量会小于 5 家。米车的雷军,零跑的朱江明甚至是高合的丁磊,其实也都说过类似的话。反正就是不挤到头几名,日子就没法过。合理吗,好像也合理,毕竟连高合背景这么硬的公司都快玩不下去了,说明现在的市场竞争真的是很激烈。不合理吧,好像也不合理,毕竟现在市场上卖的还不错的车企,满打满算至少有十几二十家。随便摘出一个都是一身的绝活。要说过个十年大多数都会消失,听起来好像也有点夸张吧?今天脖子哥就来给大伙盘一盘,余大嘴和雷布斯的观点到底有没有道理。要说造车这事儿,大伙可能会觉得只要钱够多,零部件都找供应商买,是个人都能干。但放在整个制造业里来看,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其实相当之高,因为它不仅超级花钱,还超级花时间。从流程上看,想把把一台车从图纸上搬到商场里,大概要经历立项、研发、验证、生产制造以及销售这几个大阶段,每个阶段还能再分成很多小项。里头随便挑一个,背后都是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投入。就比如研发,大众之前就说过自己研发第八代高尔夫总共花了 22 亿美元,这里头除了大头是研发人员的工资以外,像模具开发、样件制作、实验测试这些环节也都是嘎嘎费钱。风洞知道吧,就 MEGA 和 SU7 都吹过的那个,一小时 3 万块,试验一次就得花出去一台车的钱。最终可能就是能让后视镜的造型好看点。生产制造环节需要的设备和材料成本就更不用说了,别看汽车的工厂里看着好像很简陋,你就站在里头随便指,甭管指到啥肯定都贵的离谱。产线上的机械臂,差不多 100 万一个。边上那个铁坨子压铸集群,一套小几个亿。就连地上这些个运零件的 AGV 小车……都得十几二十万一个。所以,想要自己造一个工厂基本就是几十亿打底,上不封顶,可能还得造好几座。这还只是能花钱解决的部分,就算啥都搞定把原型车做出来了,还得把它拉到不同的实验场地做整车匹配、电气架构、动力标定、安全检查等种种验证,还有高温、高寒、高海拔地狱级耐久测试等着。要是没过,就得打回去重做。一来一回,打磨一个好产品大多都得花费个好几年的时间,没点家底还真就耗不起。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汽车一直都是一个马太效应非常明显的行业,也就是强者变得越来越强,弱者变得越来越弱。那些销量特别好的汽车集团因为能有稳定的资金收入,就能把更多的钱花在研发新产品、扩建新工厂上。每隔一两年就能搞出用上新技术的新车型,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去买他们车,就这样一直滚雪球。滚着滚着,那些个销量不太好、没钱搞研发、产品越来越落后的小车企就被滚没了。运气好的,像劳斯莱斯、 mini 这些还有利用价值的就会被那些大集团收编。运气不好的,像什么罗孚、萨博之类的,就彻底变成时代的眼泪了。这也就导致过去几十年里,全世界的汽车品牌数量一直在减少。少到现在,就变了少数几个大集团,各自带着手下的牌子们相互竞争。前十个销量最高的汽车品牌或者集团,就占了全球销售份额的 75% 。真就和余大嘴说的一样,不剩几个头部玩家了。到这肯定有朋友会说,诶,打住,这都是以前油车的历史了,现在新能源的迭代速度已经快了不少,技术门槛也没有之前高了,得按电子产品算!那我们就来看看电子产品领域的规律是啥样的。根据 Counterpoint 的统计, 2017 年的时候全世界一共有720 多个手机品牌,截止去年就只剩下 250 家了,嗝屁了接近 3 分之 2 。当年什么金立、波导、锤子,甚至连 htc 、诺基亚这些红极一时的大品牌,现在坟头草都两米高了。为啥?原因和汽车如出一辙,就是想做小品牌实在太难。虽说表面上造手机很简单,大家还老调侃说谁还不是个供应链整合商,但这就真只是小打小闹,根本做不成主流。就不说苹果和华米 OV 这些大厂,每年会花上百亿千亿做研发了,单就市场上的顶级供应商,也不是想用就用的。传说雷总当年为了拿下三星一流的屏幕供应,前后飞了好几次韩国,低声下气地才搞定了那些三星高管。当年锤子吐槽富士康产线不行,把富士康给气走了,后面良品率就变得更低了。所以说因为规模效应在,这些出货量贼大的大厂可以把成本控制在很低的水平,搞的现在一两千的价位里,都能见到用上 1T 内存、高性能芯片、超级快充和 1 亿像素相机的性价比怪兽了。这让那些杂牌手机怎么玩,直接就被卷没了。导致最后的的主流玩家,也就剩下那么几个了。比如果子,在近十年里头的每一年,都能以不到 20% 的市场占有率,获得 80% 上下的市场利润,最恐怖的时候甚至蹦到了 91% 。去年全球销量前 5 的手机品牌,合起来也吃下了近 7 成的市场份额。剧情和汽车那边简直一毛一样是吧。其实类似像手机格局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现在说得上话的也只有博世、大陆、法雷奥这些老炮儿了;最近几年大火的动力电池,卷到现在也马上就要变成宁德 LG 和比亚迪三足鼎立了。所以啊,但凡是涉及到科研、生产和制造的超重资产行业,最后大概率都会变成赢家通吃的情况。那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国内的车企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少呢?我觉得是会的。因为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决定一个车企能不能活下去的标准是一直在变的,而且只会变得越来越严。以前,车企能不能活只需要看政策。就像当年的新能源国补,那直接就是把真金白银的补给车企,砸钱鼓励大家做新能源车。只要你想做,就有补贴拿。从 2010 开始到现在十三年,新能源国补总共补了得有2000 多亿,最高的时候一年就补了 400 多亿,直接催生出了一大批只靠 PPT 和车模就能骗到补贴的假车企。2018 年之后,国补开始减少下滑,到了现在彻底归零,那批车企顺道也就寄了。现在,车企过得好不好得看自己的家底。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以后,虽然蔚小理这些品牌都活下来了,但因为像是自动驾驶、电池电驱这些技术的进步速度实在是太快,不仅每年还是要花大价钱搞研发、多建产线保证交付的速度,还得支持销售网络的日常开销。像比亚迪,别看它去年的净利润有两三百亿,但它总的营收估计有四五千亿。相当于每个月,都得花几百亿用于维持日常运营和产品研发。啥概念呢,波音 737 700 的价格是 7700 万美元,比亚迪的花销一个月能买大几十台。体量没这么大的,理想,一个季度的开支也有一百亿左右;小鹏,小几十亿;最狠的就是蔚来,每个月还得亏上个十几亿。这么着没有上限的花钱,真不是一般品牌能顶住的。就比如的已经破产的威马和 “ 可能 “ 就要破产的高合,就是因为一边在咔咔烧钱,另一边车子少人买,许久没能盈利,最后把底裤烧穿了。所以大伙可以看看现在还有啥品牌是只有声量没有销量的,下一个没的可能就是它。举个例子,比如美国在巅峰的时候,同时存在过 1500 个汽车品牌。但最后他们因为技术路线太像,要么就是被通用和福特用技术类似、价格更低的产品挤死,要么就是成了巨头的一部分。红极一时的普利茅斯猎兽有幸存者吗?有,很少。比如特斯拉,不仅活过了...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树洞 #倾诉 #韶关 四年级的时候大杂院里搬来了一户人家,他家有个跟我年龄相仿的男生我称他为X,因为腼腆或者我们都是现在所谓的

#树洞 #倾诉 #韶关 四年级的时候大杂院里搬来了一户人家,他家有个跟我年龄相仿的男生我称他为X,因为腼腆或者我们都是现在所谓的i人导致我们过了一个礼拜左右才开始说话。一天下午和我的发小燕子一起在院里玩,X和他的哥哥扭扭捏捏的走到我面前,X的哥哥突然说了一句“喂,他喜欢你”我看到X害羞的和他哥哥打闹,我现在还很清楚的记得我当时的感受这些男生都好烦人觉得这样逗女生很有趣吗?过了十二年之后回顾这一切我才发觉这份沉重的感情原来是这么真切……他们的小学那个时候在装修,他们只能在别的学校里借读,刚好他所在的年级分到了我的学校,所以我们每天上下学的路上都会碰到,但我们并没有过多的交集因为燕子总是和我在一起。我记得有一次中午放学我一个人回家,X和院子里其他的男生一起走在我的后面,他们说了一些类似于霸凌的话让我很难过,从那里开始我就很讨厌X,我也没有再跟他说过话,后面通过他的哥哥解开了误会。那个年纪的喜欢就是每天能跟你见面聊几句,晚饭后在院里玩耍时能看到你很简单也很美好。过了三年我们升上了同一所初中,他被分到了平行班我去了重点班,不过我们的教室在同一层所以每个课间都会见到。刚开始我们都没有熟悉的人所以每天上下学都一起去,大杂院的冬天早晨很黑,我很胆小有一次走在路上我跟X说每次早上出门上学我都特别害怕,从那天之后每个早上他都敲我家的门,在门口等我一起上学。走在路上我们会聊很多话题,我跟他说过我很喜欢喝可百可的草莓酸奶,他有一次放学后没和我一起走,大概晚上七点半的时候他敲门让我出去,我一看他手里提着一杯超大桶的草莓奶茶,还有一包白色的口罩上面有草莓的图案,他说酸奶没了只有奶茶了,我问他这么晚回来就是去买奶茶了吗,他就光笑笑看着我没说话,我跟他说以后别这样了这是最后一次,当时他的一个亲戚住在我家的对门,因为老房子的隔音不好,而且大家一般都开着门,听到了我们的对话后来她的表姐经常跟我提这件事,让我有点尴尬……初二的时候有一次期中考试,他跟别人问了我的考场和座位,在我的桌子上放了一瓶水,我当时还以为是别人放错了,我就拿着去楼道里问,结果他们班一个男生说这就是X买给你的,因为上初中的时候也有高年级的男生追我给我送水,我跟小姨说了这些事,她说如果我没有接受别人的打算,也就不要收别人送的东西,所以我把水还给他了但是他不要好像还有点不开心,后来让他的同学拿去喝了,初二的时候我谈了我们同班的一个男同学,我不知道X知道后是什么反应,我没跟他说这件事,我是后来分手后才告诉X的,那个时候我误把自己的占有欲当成喜欢,现在想想也挺对不起那个男生的,他也很包容我每次我提的要求他都尽量满足,还好后来我算是良心发现了没有再伤害他。小学的时候我就很喜欢打排球,二三年级的时候早上去上学看见校队的人在练习我就很羡慕,四年级的时候跟爸爸说了,他给我买了一个排球从那时候我每天在大杂院里对着墙练习,上初中之后排球队招人我首当其冲的报了名每天早早的去练习,初二快结束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初三毕业的男生L,他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但我对他一点都不了解,这是后来他自己跟我说了我才知道的,那段时间L每天下午的自习课都不去上,他在二楼男厕所的窗户那里看我打排球,因为那是可以看到我又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防止被教导主任抓住。我和他聊了一个多月之后在一起了,我们好的时间从一周到一个月再到半年,这是我名副其实的初恋,也是我迄今为止遇到的最喜欢的男生,我很后悔没有和他好好谈一场恋爱,后悔没有坚持下去,因为初三后面家里出了一些事,我没办法跟他继续在一起了,我每天的状态都是魂不守舍的,我想着我必须考上高中,不能再让别的事情让我分心,所以我和他说了分手这样想想我其实也是一个比较自私的人,我跟X说了这些事,但这次我明显的感觉到了他的不开心,因为之前他觉得我就是玩玩的。我是一个特别喜欢臭美的女生,我的父母在这点上对我也很包容,就算初中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洗头化妆去上学他们也不会阻止我,就是教育我让我自己做选择。那时候我画的眉毛就像精神小妹一样,很笔直的两条粗黑线在两个眼睛的上方,就像是尺子量过一样,刚开始只是眉毛后面就变成了全妆,从全妆去学校开始我就慢慢的越来越排斥素颜出门,有时候在大杂院里看到X我都会像老鼠见了猫一样的躲掉,但后来他见过了我更狼狈的样子之后我就慢慢习惯了……初二下半学期的时候X的家人要去外地,因为他的成绩不好所以他也辍学一起跟了过去,从那之后我就感觉一下子好像丢了一件东西似的,尤其是在每个冬天出门上学的早晨,打开门的那一刹那都会有点难过……初三的寒假,他从外地回来了叫我一起去看电影,那时候他已经搬家了,我在家附近的公交车站等了他好久,他穿着黑色的羽绒服,头发梳得很高我差点没认出来,他走到我的面前递给我一盒德芙的巧克力,我当时挺惊喜的因为这也是我爱吃的,但我还是跟他说了不要,他让我拿着不然他就生气了,我就收下了我们一起打车去电影院,他想和我一起坐在后排被我拒绝了,因为我当时觉得只有男女朋友才能一起坐在后排,一路上我也没有跟他离得很近,后面我们一起去了一个集合店,我买了一支眉笔他抢在我前面买了单,然后把我送了回去。从那之后我们都是一年或者两年见一面我们轮流请对方吃饭。高中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出去买了点东西,回来的时候被人跟踪了,那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家里,所以没人出来接我,当时我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X那段时间他刚好在家,我跟他打了电话之后他先让大杂院里的朋友C出来找我,然后X和我的另一个男生发小Y一起打车过来,因为当时跟踪我的那个人一直在大杂院的门口赖着不走,他不放心所以一直过来守着让我先回家了。那天一直到凌晨一点多他才回去,我到家后X一直跟我打电话,他回家后我说我要睡了他问我几点起床,早上他的消息和闹钟同时提示,我跟他说醒了然后他才去睡,本来我以为这会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没想到这只是其中之一。刚上大一的时候我就生病了,因为病症不是很明显所以一直没检查出来病因,到后来我越来越胖脸开始变肿,我就变的特别自闭自卑,以前有点小漂亮到后来去哪里都要带着口罩,有时候我心里还在想还好有我去哪里都带着口罩别人也不会觉得奇怪。那时候宿舍里不让我们安床帘我心情特别压抑我就把干发帽盖在我的脸上号啕大哭,那段时间我谁也不见我的发小我的闺蜜们,除了X,因为跟他在一起我就是完完全全的自己没有一点包袱。放寒假的时候他说要来接我,一个人开了六十多公里的车来我的学校把我接回去之后又回去上班,帮我拿行李箱从车上下来的时候还问我能不能拿动。过了几天我们一起去经常去的那家饭店吃饭,我问X,你看我哪里不一样了,他说头发变长了,我又问是不是变胖了,他仔细看了我一会儿说 . #秘密 #求助 投稿自己的秘密,忏悔,倾诉,发泄你的故事。 投稿 @tcj188_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