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巨灾保险覆盖黑色暴雨

中小企巨灾保险覆盖黑色暴雨 今(13)起接受投保及资助申请 #金融管理局 #经济及科技发展局 2022年度的“中小企巨灾财产保险”(下简称“巨灾保险”)及“中小企巨灾财产保险资助计划”(下简称“巨灾保险资助”),今(13)日起至今年12月30日分别接受投保及申请,今年扩大保障范围至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期间的损失,希望更切合中小企需要。 扩大保障范围助中小企减财产损失 ...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近年来,我国巨灾保险快速发展,巨灾保险保费从 2014 年到 2023 年的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40%,在巨灾中承担的损失赔偿比例

近年来,我国巨灾保险快速发展,巨灾保险保费从 2014 年到 2023 年的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40%,在巨灾中承担的损失赔偿比例也持续提升。不过客观来看,我国巨灾保险的保障范围和保障金额仍有待持续提升,需要从建立多层次巨灾保障体系、完善多元风险分散机制等方面发力,特别是要利用好资本市场的力量,拓宽灾害风险的分散渠道。(证券日报)

封面图片

ISO国际认证助力中小企提升生产力

ISO国际认证助力中小企提升生产力 #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 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一向致力推动「国际管理系统标准认证资助计划」,并透过相关的支援服务,协助中小企提升生产力及竞争力。尽管本澳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去年申请相关的资助计划较前年上升近两成,显示本澳中小企逆境求进,保持韧力,为后疫情的经济反弹谋求准备。 生产力中心于2021年共收到74宗「国际管理系统标准认证资助计划」的申请,同比增长17.5%...

封面图片

随着全球极端天气频发,以巨灾债券为代表的保险连接证券(ILS)愈加引发市场关注。全球巨灾债券的表现相当亮眼,整体收益率普遍达到双

随着全球极端天气频发,以巨灾债券为代表的保险连接证券(ILS)愈加引发市场关注。全球巨灾债券的表现相当亮眼,整体收益率普遍达到双位数,作为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头部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开展巨灾债券探索。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分两步推动保险证券化工作。短期内,支持保险公司开展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根据自身风险管理需要在港发行保险连接证券,积累发行经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中长期内,总结样板经验,深入开展调研,对保险连接证券发行的法律基础、监管政策进行国际比较研究。(证券时报)

封面图片

保监局:世界银行旗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在港发1.5亿美元巨灾债

保监局:世界银行旗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在港发1.5亿美元巨灾债 保险业监管局表示,世界银行集团旗下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发行总额1.5亿美元,相等于约11.7亿港元的巨灾债券,并安排在香港上市,为牙买加未来四个飓风季节的风暴风险提供保障。保监局表示欢迎,行政总监张云正指,香港市民对于热带气旋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并不陌生,发行保险相连证券阐明关注且乐意为不同经济体在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上提供支持。保监局表示,自2021年推出专属规管制度及资助先导计划以来,至今共有五宗保险相连证券在香港发行,总额达7.13亿美元,相等于约55.9亿港元。 2024-05-06 11:39:14

封面图片

财政预算案2024|多项措施协助中小企包括支援数码转型

财政预算案2024|多项措施协助中小企包括支援数码转型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布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将「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8成及9成担保产品的申请期,延长两年至2026年3月底,协助中小企应付资金流问题。计划下的总信贷保证承担额将额外增加100亿元。陈茂波说,「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今年初会陆续邀请餐饮业及零售业的中小企,在现成基础数码方案中,挑选合适方案及申请配对资助。方案将集中在电子支付及店面销售、线上推广及客户管理系统,预计最少8千家合资格中小企受惠。至于 「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将持续优化,包括增加每家企业的累计资助上限及简化申请手续,建议向基金进一步注资5亿元,协助提升竞争力和开拓内地及海外市场,包括在基金下增设「电商易」,让每家企业可获资助最多100万元。另外,预算案建议推出两项优化利得税扣减开支的措施,由2024/2025课税年度起生效,容许利得税纳税人就还原租用物业至租用前状况所招致的开支,获得税务扣减。工业、商业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免税额申索期限将取消,在有关物业易手时,视乎物业的建造成本和上一任业主的结余课税等因素,新业主仍可就物业申索免税额。 2024-02-28 11:40:58

封面图片

金管局推9项措施支持中小企 的士小巴商总会表示欢迎

金管局推9项措施支持中小企 的士小巴商总会表示欢迎 金管局联同「银行业中小企贷款协调机制」推出9项支持中小企措施,包括按「还息不还本」计划原则,支援有困难客户,涵盖以个人名义办理的小巴、的士及商用汽车贷款。的士小巴商总会理事长周国强表示欢迎,他指出,面对息口高、车龄老、保险贵等,业界经营成本增加,加上复常后不少港人北上消费,尤其红线小巴线夜更收入大减,目前只能回复至疫情前约6成生意。周国强说,以他了解,银行无主动要求小巴业界提前还款,但他希望,新措施下,对于车龄3年或以上的小巴或的士,可获批18至24个月的「还息不还本」安排。 2024-03-28 18:54:08 (1)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