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资办系列活动研讨内地个人信息保护

个资办系列活动研讨内地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资料保护办公室 为加深对内地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认识,由个人资料保护办公室主办、澳门科技大学下一代互联网国际研究院协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一周年系列活动”于日前在澳门科技大学成功举办,包括一场面向银行业界的简介会,一场内部讲座,以及一场由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与澳门城市大学相关法律学者共同参与的座谈会。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了内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定和最新的数据出境管理规则...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网信办拟立规个人信息出境】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个人信息出境要求,需要通过安全评估、认证、合同和其他四种方式。《个人信息

【网信办拟立规个人信息出境】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个人信息出境要求,需要通过安全评估、认证、合同和其他四种方式。《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规定(征求意见稿)》是通过签订标准合同方式出境的规则细化。 #抽屉IT

封面图片

个资办吁注意遵守内地《个保法》

个资办吁注意遵守内地《个保法》 #个人资料保护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下称《个保法》)将于11月1日起施行。《个保法》具有境外的法律适用性。如澳门特区内机构或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内地)处理个人资料,或在境外(含澳门)处理个人资料时存在以向境内自然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为目的的情形,除专属个人和家庭事务情况外,须遵守该法律。 澳门与内地人员和经贸往来频繁,涉及大量个人资料处理。个人资料保护办公室呼吁...

封面图片

个资办优化通知登记 助中小企遵守《个保法》

个资办优化通知登记 助中小企遵守《个保法》 #个人资料保护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下称《个保法》)已于11月1日正式生效,对负责实体(该法称为“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资料提出严格的要求,当中包括具有一定的境外法律适用性,而处理个人信息达到规定数量或者向境外转移相关资料时,也须通过国家网信部门进行安全评估和批准。 个人资料保护办公室(下称个资办)认为,澳门特区内的机构在进行与内地的跨境业务或活动时须做好《个保法》的合规工作...

封面图片

【10个关键词,读懂个人信息保护法】在高富平看来,已通过的个信息保护法似乎在超越GDPR,强化信息主体的权利。“我们只有再等上若

【10个关键词,读懂个人信息保护法】在高富平看来,已通过的个信息保护法似乎在超越GDPR,强化信息主体的权利。“我们只有再等上若干年“试错”,让产业遭受一些阵痛,或者才能更好地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抽屉IT

封面图片

吹尽狂沙始到金《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吹尽狂沙始到金《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重典治乱象,追责清沉疴 个保法贯彻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三大立法目标,呈现出不少兼具理论高度和现实关怀的立法亮点。我们相信这部法律的颁行,对于用户和行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少数派

封面图片

中国拟立法赋予公民对个人信息更强的控制权。8月17日提交立法机关三读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新增了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规定。该条

中国拟立法赋予公民对个人信息更强的控制权。8月17日提交立法机关三读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新增了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规定。该条款若最终获得通过,个人信息跨平台转移将有法定依据。受访法律界人士表示,此举有利于防止互联网巨头的信息垄断,保障个人对其信息的决定权,也会增加企业成本,产业界对这一规定入法意见较大。 个人信息可携带权利由《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三审稿第四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即“个人请求将其个人信息转移至其指定的个人信息处理者,符合国家网信部门规定条件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提供转移的途径”。根据立法流程,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一般经三次审议后交付表决。有分析认为,这意味着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工作已接近完成,正式的法律文本或将很快出台。 在初次征求意见阶段就有学者向财新记者表示,产业界就该法是否写入个人信息可携带权分歧较大,一些互联网巨头追求处理个人信息的自由度,减少企业责任和降低成本,所以反对写入或意见较多,以避免个人将数据转移至企业的竞争对手,因为个人数据被互联网企业视为重要资产。 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由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第二十条创设,指的是数据主体有权获取其提供给数据控制者的个人数据,其所获取的个人数据应当是结构化的(structured)、经常使用的(commonly used)、可机读的(machine-readable),且不受障碍地将这些数据传输给其他数据控制者。这一权利被认为有利于防止企业利用数据优势形成垄断,利于强化个人对数据的控制,体现决定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石佳友是呼吁立法明确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学者之一。他告诉财新记者,规定可携带权有助于打破信息垄断,促进信息共享流通,防止形成数据孤岛,同时强化个人的权利保护,使之能在更大程度上控制和利用个人信息。石佳友举例说,携号转网即是可携带权最常见的例子,即个人有权保留原手机号码而更换电信运营商。 石佳友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三审稿写入相关条款,在立法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目前规定的可携带权写得较为原则,且前提是要“符合国家网信部门规定条件”,若该条款最终通过,仍有待网信部门出台实施细则。另外,可携带权的落实可能会增加企业的义务和成本,比如增加企业的额外工作量,或导致其流失客户资源,一直争议较大。此次立法料将对产业界产生重大影响。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三审稿还有以下方面的修改:对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等作出针对性规范;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作为敏感个人信息;完善个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规则;完善死者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对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工作机制及违法处理个人信息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提出明确要求等等。 (财新)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