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明 (12)日起自香港、台湾地区和外国入境澳门人士医学观察期调整为5+3

因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明 (12)日起自香港、台湾地区和外国入境澳门人士医学观察期调整为5+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11月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卫生局罗奕龙局长、卫生局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林松主任、治安警察局行动及通讯处马超雄处长、旅游局公共关系处蓝同好处长出席了是次的新闻发布会。 罗奕龙局长表示,因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11)日公布,入境隔离期由原来的“7+3”,调整为“5+3”,澳门特区政府根据国家标准的调整,结合澳门实际的情况,亦调整有关政策。自明(12)日零时起...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在31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型冠状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在31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基本属性还是属于公共产品,价格可能会根据使用规模的大小有所变化。但是一个大前提是,肯定是为全民免费提供,这是一个大前提。 (新华社)

封面图片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3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派出工作组,赴广东指导疫情处置工作,要采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3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派出工作组,赴广东指导疫情处置工作,要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措施,控制中高风险地区聚集性活动和人员流动,阻断疫情传播;落细、落准社区防控要求,切实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管理、健康监测、物资保障等工作;强化“外防输入”各项措施,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监测。 (新华社)

封面图片

明 (12)日起医学观察期改为5+3(3天居家隔离)

明 (12)日起医学观察期改为5+3(3天居家隔离)  #疫情记者会快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表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公布,入境隔离期,由原来的7+3,调整为5+3(即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澳门特区政府根据国家标准的调整,结合澳门实际的情况,调整有关政策。应变协调中心宣布明 (12)日起,自香港、台湾地区和外国入境澳门人士的医学观察期,将会由原来的7+3(3天自我健康管理),改为5+3(3天居家隔离)。具体措施如下: ...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 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今天(11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一是持续加强定点医院建设。要求各地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储备充足救治床位,特别是重症救治床位。二是大力推进方舱医院建设。各地要按照平急结合、应急优先的原则,依托现有的一些大型场馆,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的时候,方舱医院能够快速启用,用于收治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三是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建设。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是发现社会面病例的重要场所,因此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设置发热诊室或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可疑患者第一时间进行甄别,一旦出现阳性立即转入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了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其中,很重要一条即是“加强医疗资源建设”,这是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实际,为了更好、更快、更高效处置疫情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为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服务保障,进一步强弱项、补短板,坚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月14日部署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政策。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月14日部署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政策。 原则上高校所在城市连续7天及以上社会面无新发疫情,可组织校园招聘活动。 用人单位招聘人员需7天内无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县旅居史。 截至6月16日,全国完成新冠疫苗加强接种78569.6万人、其中序贯3987.3万人。60岁以上完成一针23144.9万(87.66%)两针21938.9万(83.09%)加强针17121.7万人(64.8%)。 (教育部,中国网)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月9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月9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聚集性疫情发生地要避免盲目地扩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范围,应将受检的人员按照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开展核酸检测。封控区和管控区应分别在24小时和48小时内完成首次核酸筛查。疫情发生地的低风险地区和防范区确需出行的,需要持48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各地可以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做调整。他还说,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进行频繁地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重点应该放在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及有疫情的地区。 针对部分地区对不参与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民众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贺青华表示,对于采取非法的、强制性措施的地区、单位和作出决定的个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将要求有关地方及时整改纠正。 有关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相关问题,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并非要求所有城市都要建立15分钟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疫情输入风险较高的,特别是人口多的大城市。是否要建设15分钟的采样圈,及检测频次,要因时因势来确定,不能搞“一刀切”。 有关“环境样本阳性”的相关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环境样本中检出核酸阳性不代表环境样本中一定有活病毒,若鉴定是否有活病毒,一定要做细胞病毒分离,或者是敏感的小鼠进行病毒分离来确定。 有关有几家检测机构违规采用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的问题,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表示,混采中的五个、十个、二十个采样拭子,放在一个采样管里面,经过验证,检出率和单采样本没有明显差距,结果可靠。但如果实验室把十混一的样本,再三个一混、五个一混,就变成了三十个合在一起,五十个合在一起,对样本就会有一定程度的稀释,这种做法未经验证,不能证明这种混合样本跟单采样本的检出率是否有差异,有阳性漏检的风险。 (健康中国)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