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哈站接人,遇到哈站工作人员区别对待,还说话满嘴脏话,公开说“喊客拉人的常年在这混,别的人都不行”,我想问问大家,这就是哈站

今天来哈站接人,遇到哈站工作人员区别对待,还说话满嘴脏话,公开说“喊客拉人的常年在这混,别的人都不行”,我想问问大家,这就是哈站工作人员的态度么?那些喊客拉人的不用扫大数据直接就能进,这是谁给的权力呢?大家来平平理,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湖北一景区被指区别对待中外游客

湖北一景区被指区别对待中外游客 据中媒报道,近日有视频博主发布视频称湖北襄阳唐城景区对中外游客区别对待,大批网民批评景区方崇洋媚外,事件更登上网络热搜。 据该博主描述,他购买景区门票进入观看表演,但却跟其他游客被工作人员要求不能站在外国游客前观看,并需站在警戒线之内。后来更因这一批被特别招待的外国游客迟到而延迟表演。 襄阳市文旅局表示正核实处理这起事件。而据央视报道,景区方已证实了博主描述的事件为真,称因「外事活动」而作出相关措施,表示深表抱歉。另网传该一行外国人是葡萄牙莱里亚市代表团;据襄阳外事办网站,该团9月7日到访襄阳。 原文链接 《每日经济新闻》 《央视网》 《襄阳外事办》

封面图片

汽车博主在上海车展宝马MINI展区发现,工作人员在冰淇淋派发活动中区别对待中国与外国访客。MINI展区工作人员今天称,总部会回应

#内幕消息 汽车博主在上海车展宝马MINI展区发现,工作人员在冰淇淋派发活动中区别对待中国与外国访客。MINI展区工作人员今天称,总部会回应此事。 宝马大中华区总裁高乐在上海车展前曾强调,宝马“家在中国”。 宝马方面最新回应称:这是一个误会,目前公司正在处理这件事。对工作人员管理不善,内部正在开会,会将工作人员培训落实到位。

封面图片

前两天,我的评论区收到了关于之前兰州的男孩的回复,说是因为男孩的父亲自己念经不接120电话延误了救援,还说这是父亲自己说的。

前两天,我的评论区收到了关于之前兰州的男孩的回复,说是因为男孩的父亲自己念经不接120电话延误了救援,还说这是父亲自己说的。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看起来不和常理,于是昨天有时间的时候我就找了这个视频完整的14分钟版来看。 这段自述是接受一个中文媒体的电话采访,现场有政府的工作人员,他开头就说了他爱自己的国家,所以他不会接受外媒的采访也不会出去乱说。所以有人说的有bbc的采访视频这个不知道咋回事,一个是我查了bbc官网我没查到视频,第二个是爸爸确实自己也说了不会接受的。 视频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房子是通风的状态,并不是密闭的; 2.孩子的死因爸爸自己也是通过公告知道的,在发布公告前,没有人告诉爸爸结果; 3.妈妈和孩子昏倒后爸爸一直在进行各种急救,这个爸爸自己有非常丰富的急救知识,人工呼吸、心肺复苏,都做了。期间孩子清醒过一次,呼吸也正常,还问“妈妈你怎么了”; 4.爸爸打了很多120的电话,并且准确给到了对方地址;并不像流传的那样爸爸在视频中说120给他打电话半小时不接,爸爸自己的表述是他打了很多电话,打通了,说了地址,也拜托围观的邻居打了,一直打的原因是一直没来所以打; 5.妈妈状态稳定后,爸爸发现孩子出现了大小便失禁的症状,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亲人离世,我之前陪伴奶奶做了临终照顾,人死前括约肌会失去弹性,所以会排空在胃、肠道的东西,所以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因此在孩子已经出现这种症状的情况下,爸爸遵照他自己本民族的信仰隔壁邻居来念经,然后一边继续急救,一边邻居在念经,但他自己本人没有念经,没有因为念经而漏接电话,没有因此而延误救援,也没有因此而放弃救援; 6.周围邻居也有过来帮忙急救的,他房子周围有铁皮,他也有去拜托工作人员,反正就是来回跑,后来他就推着小板车,把孩子放在车上(这个有拍到视频)想去医院,这些之前拍到了视频,就是大家知道的那些。 为什么发这条呢,就是我发现一旦悲剧发生以后,一开始总是大家很心痛,但是第一时间的视频之类的很快都会被删除,过了一两天,就会有各种谣言说反转了反转了。 而且是睁眼说瞎话的状态。视频就在那里,只要看一下视频,就知道是瞎说了。 比如这个爸爸,因为他隔壁的师傅来念经了,就有人说他搞迷信死了活该,还有人说就是因为他念经才耽误救治,然后就让大家散了散了。 就是爸爸并没有在采访中亲口承认“因为念经而不接电话”。 还有传的有头有尾的说这个妈妈在家里封了窗户做手抓,导致中毒,而且妈妈是确诊了,妈妈还抱着小孩出去过,之类的。 妈妈自己还在被急救呢她怎么抱小孩出去? 然后在这些传言里,这件事就没有后续。 但是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公布一个有事实依据和凭证的调查结果,然后对于相关涉及到的人员,有一个调查和处理结果,但是都没有,就传着传着,骂起这个爸爸了。 而且会有很多有影响力的大v,像秃鹫一样,盘旋在这些受害者的头顶,一旦看到一点机会,就带领自己的受众冲下去准备把受害者吃掉。 我想说的是,在一个不断会删除的环境里,事实,就会成为稀缺资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所以当你看到了一个传言急着指责受害者之前,至少先停一停,问一问,这真的是真的吗?

封面图片

乌鲁木齐等中国多地民众抗议封控。

乌鲁木齐等中国多地民众抗议封控。 “二十条”出台后,中国各地的防疫政策不松反紧,上海、湖南要求“抵达”不足五天的人不能进入公共场所,北京朝阳区也划分了大批社区为“临时管控区”,远超“二十条”对“精准”的要求,重庆也进入了封城状态。新疆则自夏天以来一直封控着,当地居民被关在家中超过100天。此外,广州等地也在大兴土木建设方舱,同时积极进行大规模转运。变本加厉的封控政策引起了不少反弹声音。 新疆实行封控的时间已经超过100天,居民被要求待在家中,不能外出上学、工作,由此造成民众普遍不满。吉祥苑小区火灾通稿以及25日晚发布会中指小区“居民可下楼活动”,并认为事故原因之一是“居民自防自救能力弱”的说法引起当地人愤怒。当地警方通报拘留了一名散布事故死亡人数“不实信息”的女性。当晚,乌鲁木齐多个小区民众聚集要求解封、上街抗议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 一些市民聚集到了据查证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师部及党委的政府大楼前,有人挥舞五星红旗,并现场合唱国歌,呼喊要求解封和“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据视频画面推测以及传播者强调地点,大批民众还出现在乌鲁木齐市万泰阳光城小区、城北中心农贸市场、靠近市政府的龙海钻石广场、兵团一〇四团连兴社区和怡和小区,高喊“解封”。上述几个地点跨越了几个不同的行政区。一些视频中居民顶住防疫人员,推开了小区封闭的车道大门;另一些视频中有居民围住防疫人员质问何时解封。亦有视频显示大批武警面对民众,有民众高声质问,“人民警察为人民,你们镇压人民”,“你们是谁的孩子,又是谁的爸爸,你们良心不疼吗?今天死了多少人?” 接受端传媒采访的乌鲁木齐市民表示,他们家被封在公寓内超过100天,楼下有人看守,除做核酸外无法下楼。近日更是因为改为上门核酸连家门都无法出。家人精神状态较前两次封城差。长期封控使得乌鲁木齐流传着各种“每个人都感染了”的传言。一名受访市民表示,家人在封控中均出现过发烧的情况,并均自愈。担心因阳性被拉去方舱,他们会尽量避免核酸检测。 新疆人向外界呼救已久,在各种官方新闻发布会的直播间中,常常能看见新疆网民刷屏呼吁关注当地的长时间封控问题。此前有人因刷屏“乌鲁木齐”被公安机关以“扰乱公共秩序”立案调查。在此次上街视频中,不少新疆以外省份的网民留言支持新疆人。有新疆网民表示,“4个月了,终于看到除了新疆以外的ip地址”。直播要求解封的诉求也得到了众多支持,“为了人的尊严,为了人的生命,为了人的自由。”网上有各种传言指手机信号屏蔽车进入了乌鲁木齐的一些小区,但截至端传媒发稿并无确凿证据。 此次抗议也得到当地官员回应。自称是乌鲁木齐市“七道湾片区管委会主任”的田宇(音)对一群民众表示,“这么多天把大家憋着不下楼是我们的不对”,并承认“很多地方出现了下楼聚集的情况”。他表示“市政府所有的领导连夜开会,明天两点半之前解不解封,给大家一个答复。”随后,面对质问和不信任,他又表示如果“明天两点半如果不解封,我他妈不当这个官,我把门给大家打开”。在另一则视频中,一名自称是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杨发森的官员表示防疫会“严格按照我们的第九版,低风险小区我们明天解封”。市民看起来并不满意,并表示问题是“没吃没喝”,要求政府立刻解封,“解决我们的根本问题,我们的生存问题”。官员则回应说将在第二天再次上门讨论问题,“我是市委书记,我亲自去你们小区……明天中午一起商量解决这事。” 除了乌鲁木齐以外,当晚至少有北京、上海、合肥、广州、重庆等城市都发出了抗议封城的声音。在北京,不同小区突然在24或25日发出通告,计划在11月25至28日封锁小区。25日夜晚,社交媒体流传多个小区居民下楼聚集,抗议封锁,经过交涉后获得解封。社交媒体上亦有重庆、新疆等地居民拒绝做核酸的视频流出。受访的重庆市民称,她所在的小区部分居民自发拒绝核酸,部分人已有五天未做核酸。虽然到了规定时间段会有工作人员喊,但等到没人来,工作人员也就离开了。在业主群里,即使有人称家里老人小孩有感冒症状,大家也都建议他们在家待着,不要做核酸。 号召“反对”和“反抗”防疫政策,表态拒绝理解“防疫人员”的声音越来越多。一名北京昌平抗议成功的受访者称自己感到茫然,“现在这样看不到出路。明明好像要放开了,应该有相应的打法,例如怎么过度到适度的放开…结果又来这套,开倒车,静默,上铁皮。每一次的封控都更不明所以,越来越难以说服自己,这是在为所有人好。或许几年后能证明我们的经验是对的。但这期间,你不会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牺牲品。只能靠自己积攒的能量做一点事情,再不做就只能被吞没了。我只能当作这是某个历史阶段,但你也不是历史书上的一个字。” (端传媒)

封面图片

2024年 日本政府终于要放弃软盘了

2024年 日本政府终于要放弃软盘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由此感慨,怪不得日本车里还一大堆塑料内饰,原来是老传统了。估计也有不少差友们纳闷,这软盘都是互联网之前的产物, 3.5 英寸软盘也就 1.44MB 的容量,连一首歌都装不下,之前日本政府是怎么忍得了用它提交报告的?大伙还真别小看了他们的佛系态度……日本政府嘛,不追求效率啥的,就图个心安,而在他们的经验里,软盘保存数据就很安全,没啥放弃的理由。像是东京都目黑区就有位官员曾表示,过去多年的经验显示软盘几乎从未损坏或丢失过数据,所以他一直坚持使用软盘。不光是软盘,一些科技公司还鼓励大家把工作数据刻录到光盘里,然后再附上一张手工填写的数据。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科技公司 Venture Republic 的员工们也必须回到办公桌前,就为了给文件盖一个红章。不过还有个问题,没记错的话, 2004 年,比尔盖茨就公开说过 “ 软盘已死 ” 。到 2009 年前后,软盘也都全面停产了。那这些年来,日本软盘都是从哪儿来的?出于好奇,江江也去深挖了下,发现在软盘行业,还存在着这么一个神人Tom Persky ,他背后的办公室就是现在全世界最大的软盘供应商所在地。一开始,汤姆只不过就是做软盘复制的人。因为在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初期,复制磁盘就像印钞票一样挣钱。后来,当软盘全面停产后,开始有人顾客问他有没有空白软盘卖,他也因此发现了商机,搞了个 “ 软盘回收 ” 计划。他从别人手里买他们淘汰掉的软盘,再利用自己的机器,给这些使用过的软盘清除数据,然后卖给需要的人。你要想问,他生意到底怎么样?我只能说,这个上世纪的产品销路还挺好。不仅有一些来自工业的大批量采购,比如一些 ATM 机、医疗设备、刺绣机器,都还在使用软盘,连美国政府都是他顾客名单上的一员。甚至,还有一些我们听起来很高精尖的领域,都会从汤姆那里买硬盘。就比如,前几年,英国航空趁机疫情,淘汰了一批老式的波音 747-400 飞机。结果,人们就在参观这个庞然大物的时候,发现了硬盘。一问才知道,原来每 28 天,工程师就需要捧着一本装满 3.5 英寸的软盘驱动数据手册,亲自帮每一架波音 747-400 客机手动插入软盘,更新包括导航数据、机场跑道、飞行路线等等数据,否则飞机无法顺利飞行。而坚持用软盘的,远不止航空业一个。直到 2019 年,美军才正式下令说要停止使用 8 英寸的软盘来管理核武器通讯系统。你没有听错,就是核武器……美国空军的战略自动指挥控制中心( SACCS )管控着洲际弹道导弹、核炸弹和空中加油机这样的武器装备的通讯工作。但 SACCS 已经是上世纪 70 年代的计算机上运行的系统,它必须使用8 英寸软盘来管理。要知道 8 英寸软盘,甚至无法储存超过 80 KB 的数据。光是维护这个老旧系统,每年就得花掉美国政府 600 亿的预算。当然了,这些设备还不放弃软盘的理由也都挺合理的,完全是因为替换的成本太高了。这些机器设计出来的时候,根本没有人会想到,软盘这么快就会被全面淘汰。存储介质发展太快了,而这些基于软盘制造的昂贵机器,没法轻易被淘汰。系统的全面更换,也得花一笔大钱。所以别问当时他们为什么不换,问就是凑活还能用。不过在前些年,因为设备折旧升级,他们还是咬着牙淘汰了那些用软盘的设备。而反观彼时的日本政府,就跟躺平了一样,压根儿没啥替代软盘的迹象。但毕竟是个过时的记录介质,身上的缺点总有一天会显现出来。这不,在疫情爆发的时候,日本政府就因为软盘、传真这些过时的玩意,栽了不少跟头,尤其是在当时负责疫苗部署工作的河野太郎( 也就是后来的日本数据大臣 ),深受其害。期间,一向声称安全的软盘,还因工作人员的失误,搞丢了好几个人的数据。所以在 2022 年他一上任数字大臣,就打算立马把这些强制用软盘的规定给废除了,凡是法规里面提到 “ 软盘 ” 或 “CD-Rom” 等等这些过时的介质,全都要删个干净。他甚至直接在社交平台上对软盘公开 “ 宣战 ” , “ 战争 ” 这个词可不是江江讲的,而是河野太郎的原话。而这么形容也一点儿都不过分,因为在当时,日本政府对软盘的使用要求,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这些政府工作程序,全都是定了法规的,像是下图( 包括但不限于 )里面的相关工作资料,在以前都是立法规定要用软盘提交,前前后后有 1000 多条,而且这些规定,已经影响到了政府以外的其他行业。就拿银行来说吧,据日经新闻消息,在 2021 年,光是山形银行一家,一个月里面就有 1000 多家客户用软盘传输职工的工资数据。虽然有银行都打算淘汰软盘了,但估计是因为和政府对接也得用软盘,所以他们又硬生生在日本政府的威逼利诱( 每月额外花费 500 美元服务费 )下,延长了软盘服务系统。所以这么来看,对于日本数字化厅来说,要淘汰掉软盘根本就是一场耐力战。而按照河野太郎的想法,他会先废掉这些法规,再让数字厅会推动各种行政程序用在线方式取代掉邮寄软盘、 CD 和 U 盘的方式,还说会督促各部门机构去自我审查。至于什么时候能替换干净,就得看日本政府的效率了……不过也没多少时间留给他们了。作为全球供应商的汤姆,手里已经没多少软盘,前段时间也宣布他的软盘业务就快结束了。日本政府这次算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我们也该是时候把软盘的最后的波纹,留在那一个小小的保存图标里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初中学历“成功学”大师 专割创业者和高管

初中学历“成功学”大师 专割创业者和高管 5月10日凌晨,璩静离职的消息传出后没多久,海参哥力挺璩静,他在视频中表示,“百度那个老铁,到我这儿来过”,但没有加入私董会。海参哥发布视频后,璩静与海参哥在杭州见面的照片也被曝了出来。不只璩静,近段时间,小米雷军、360公司周鸿祎、蔚来汽车李斌等互联网大厂一把手都开始做个人IP,短视频和直播风生水起。短视频、直播打造个人IP之风正劲,草根出身的网红和互联网精英就这样产生了交集。知识付费圈内一个共识是,不做低客单价的产品。璩静这样的互联网中高管理层、小有积累的创业者,正是知识付费收割的目标人群。他们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并希望找到下一个事业爆发的窗口,或者在企业里具备更大的话语权。因此不惜花上数万块钱,只为了买一个机会。但更多时候,买到的是空头支票。即便,不少人识破了知识付费的陷阱,但只要焦虑不停,收割就永远存在。谁在割精英韭菜号称名下30多家公司,可以帮大家解决一个亿以内生意的博主海参哥,早年靠卖情感课程起家,后转型卖短视频课程。在百度前副总裁璩静的事情发酵后,一位名为“Nee霓公子”的博主吐槽道,璩静已是她所知道的被海参哥收割的第三个公司高层了。她表示,自己以前的领导也是传统媒体出身,可能觉得短视频门槛低,就买了海海参哥的课程。领导会把自己学到的流量技巧当作圣经一样传授,要求大家全员做IP。结果是,自己领导跟着海海参哥做IP一年,花了200万,变现0元。一位3年前购买过海海参哥财商课的消费者告诉Tech星球,当时现场有200人左右,大多是三四线城市的小老板,身家大多在大几百万。整个课程有10天,花费5万元,住宿餐饮全包。“他用了2天讲成功案例,只有2个案例,其余8天都是讲的都是课本上的知识,比如底层逻辑之类的。许多小老板奔着结识人脉而来,尤其是以美业、KTV居多”,上述付费学员表示。这些小老板们大多踩中了时代红利,他们希望找到下一个红利,花5万块钱,万一可以找到下一个机会是值得的。另一位购买了价格为9980元“操盘手课程”的创业者如此形容海参哥线下课程时的盛况:“接近500人聚在一起,每个人都想发言,每个人脸上都能看到赚钱的欲望。”面对前来咨询的潜在消费者,海参哥有一套惯用的逻辑,先问行业、你的职位、公司营收,然后告诉很有发展潜力,现在没做起来只是你不会做。之后,引导付费。知识付费圈一个共识是,不做低客单价产品,因为愿意付高价买产品的人,往往本身有更多价值可以挖掘。在海参哥产品体系的构建中,以服务递进,价格从几千元至几十万元不等。价格相对较低的有6000元左右的线下课程,而价格更高的是百万级别的“IP全案”。一位知情人士告诉Tech星球,自己的朋友花了20万加入参哥私董会,他们承诺的服务是有问题随时可以咨询,还会派人全程跟进起号。不止海参哥。号称全网拥有8700万粉丝的新商业导师张琦,有三天两夜高达3.98万的线下课程,一个小时咨询费要3万,企业落地服务则要29.8万元。一位跨境电商行业的创业者称,自己花9.9元在拼多多上买了张琦的课程,听下来的感觉是跟国内所有培训课程都一样,按照她的逻辑听起来很有道理,热血沸腾,实操就用不上。这些博主们,永远都在说一些类似于“吃饱了就不饿”之类的正确的废话,或者常识。“卖的是圈子”知识付费博主们几乎是最抱团的群体之一,他们互相摇旗呐喊,共同收割。2021年,整个知识付费圈的博主都在寻找“老纪”,这个活动由刘润发起,随后私域肖厂长、群响等多个社群跟进。老纪,全称是“豪车毒老纪”,他没有4S店,没有展厅,不和客户见面,只有30多人的团队,是年销售15亿的车圈“销冠”,人均创造营收5000万元。这些知识博主们互相引流,利益共享。他们会在自己的社群里为其他博主发广告,也会购买其他博主的课程,某种程度算“支持兄弟”。一位曾经花5万购买海参哥财商课的学员告诉Tech星球,参加完课程后不久,海参哥的工作人员就会向他推荐其他知识博主的课程。以海参哥为例,他缔造了一个庞大的矩阵账号,这些账号IP背后的打造者被称为“合伙人”,但实际上,成为“合伙人”的条件是付费和分润。“毛毛姐就是参哥打造的一个现象级IP”,一位购买过海参哥课程的老板称。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海参哥所打造的现象级的IP有近10个,如毛毛姐、大健康李娜、矫杨、潘敬辉、张心媛,家庭教育国庆老师等。“海参哥卖的是圈子”,一位参加过其线下课程的“老板”抛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这些老板不止是海参哥的粉丝,对其他的导师也颇为崇拜,当然,圈子里有用的不只是导师。根据海参哥此前在推文中透露,其私董会被视为最大的“资源库”。这个资源库里是付出了最少8万元入会资金的会员们。许多人加入社群,是为了获得更多人脉资源,他们期待这些人可以在关键时刻助自己一臂之力。不过,一位早年购买了海参哥课程的创业者称,他并没有在里面找到一个有用的人。为了让这个资源库更具吸引力,海哥在宣传海报上还标注了会员们的收入分布情况:全部会员均年收入百万以上,其中73%收入过千万,30%收入过亿,10%超过10亿。私董会因此成为了参与其中的老板们标榜身份的一个象征,他们甚至因此自发成为了海参哥的“公关”。在社交平台上,一些付费购买海参哥课程的老板会用“智慧”、“直接”、“受益匪浅”等关键词形容海参哥本人及课程。在和Tech星球的沟通中,一位“老板”聊过半程,还突然说上了一句:“你可以直接去找海参哥沟通,只要10万块。”质疑不断,收割照旧璩静的事情曝光后,海参哥得以进一步破圈。5月10日凌晨,海参哥发布视频进行解释。他称自己今天才知道这件事,称“百度那个老铁”,到参哥这来过,但没进社群,二人聊得很愉快。他拥有了收割更多信徒的资本。在社交平台上,人们对知识博主们的质疑从未断过。不少用户发现自己在“豪车毒老纪”买到的车比4S店还贵,一位名为仓老师Dr.Cang的博主称,自己在老纪花380万买的车,车友群里相同博主的配置只要325万。在社交平台上,对海参哥业务能力的吐槽和质疑也上升到本人。网友们调侃海参哥是成功学大师、网络骗子。甚至买过海参哥课程的创业者也向Tech星球吐槽称,完全不值5万。“如果他的课有用,世界上难道就会多出来几千名亿万富翁?”一位咨询过海参哥的“老板”反问Tech星球。让她最终决定放弃报名课程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态度”,“我咨询了两个问题,他又说我笨,又说我情商低。”但这完全不影响知识博主们赚钱。张琦出道一个月就变现1000万,而海参哥则号称一年轻轻松松几个亿,海参哥还公开“秀肌肉”,称自己收入过九位数的IP有9个。然而,这些知识博主们本身很少有成功的创业经历。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海参哥,本名是沈文君,出生于1987年,初中学历。自称踩中了市场上的每一个风口,比如他2003年开始做淘宝店,靠卖海参发迹。他办过工厂,从易趣、淘宝、天猫、微商、知乎、抖音每一个平台的电商周期,他都曾参与其中,最大的成就可能是抖音网红。颇为神秘的经历被包装成了一个个的噱头。而被这些噱头所吸引的“老板”们,在接受海参哥的培训时也给他自动带上了滤镜。号称商业导师的张琦自称做过500强企业资深商业顾问,服务过平安、贝壳、I Do珠宝等100多家...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