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内大部分国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自由。 他们的精神生活极其贫乏,贫乏到还够不到笼子。

墙内大部分国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自由。 他们的精神生活极其贫乏,贫乏到还够不到笼子。 你能感受到笼子的存在,是你的活动范围比笼子大,因此笼子限制了你的自由。如果你的活动范围比笼子还小,那么笼子对你而言就根本不存在。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转载【2】 《》我注意到这本书的“跋”。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中大部分人存在的问题 总是盯着过去,沉浸于过去,想要复制过去 …

转载【2】 《》 我注意到这本书的“跋”。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中大部分人存在的问题 总是盯着过去,沉浸于过去,想要复制过去 …… 从过去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不论是自己的过去还是别人的。是的,这是大部分人的问题,不只有老一代八九人。这个问题也妨碍了很多探讨,不限团队的。 一般来说,任何活动家,无论意识形态如何,都会忍不住去模仿前人同道的经验,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总是想要有那么一个“模版”。 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即使是最近一两年前的经验,在今天也无法/不可能完整再现。更不用说几十年前的往事了。尤其是,镇压当局也一直在从他们自己的经验中学习;他们引进了更多了的新技术,投入了更多的钱和人力。同时,当我们卷入冲突时,斗争本身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绝不可能与“曾经”一致,否则进步何来?…… 这就是为什么对行动者本身及其组织的要求必须不断提高的原因。 即使是在一次性的相对简单的罢工/行动中(比如白纸抗议),你也能看到整个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会阻碍你在一年后、甚至一个月后以同样的水平和质量重复该行动。 所以,即便你是某场无比成功的行动的“主力”甚至策划人,也请不要自傲;我们当然应该鼓励任何人分享经验,但任何人的“资历”都不是拒绝成长的理由。 每一次斗争实践都会提出新的道德、伦理和战术问题。通常,这些问题只存在于活动家/实践者的狭小圈子里,他们出于客观原因无法离开这类圈子。这些既是需要分析的问题,也是揭示未来战术的问题。其结果通常不会那么令人愉快,但这个过程必须能帮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获得进步,如果只是造成争执分裂(像以往那样)那就是浪费时间。 网络知识分子,不论其水平如何、有过哪些经验,其理论总是在一定程度上与前线的实践脱节。他们最好(如果可以的话)是在“事后”进行分析总结,却很难作为指导性和促进性的存在。iyp说的知识分子和活动家的“结合”,至少在我的经验范围内,一直都没能出现。这里的原因可能非常多,我也不会埋冤任何人,但有些知识分子的确觉得自己比一线工作人员“高明”很多,不论是阶级地位、智商学历、甚至素养,很难说那般自信来自哪里。却只是制造了很多著名的谬论。所谓的(或者说)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之一。倒也成为了一种经验鉴定器 缺少足够一线工作经验的人更容易被这类象牙塔术语所迷惑。 在最好的情况下,知识分子对局势的分析和估测可以帮助指导一线的战略部署(虽然目前为止大多数这类分析只是帮助了炒股和移民中介的广告,还有流量经济,总之极为浪费) 想象一下,假设我们能提早预测到最可能在哪些节点城市引爆反弹,或者,会让哪些社群更容易发展同志 ……等等,你知道的 ……我们就可以提前做很多事。其结果也必然大不同。 自由思考需要金钱和严肃的态度,只有雄心壮志和愿景是不够的。反抗社区最基础的需求必然必须包括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不幸的是这点却是目前我们花心思最少的地方。我很讨厌那些流行的怪词,什么“用爱发电”,你真的知道爱是什么吗?爱是武器。只有法西斯才会鼓励你去“奉献”。 进步派的成功取决于对当前和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摆脱活动家的“专业化”。 反叛就是生活本身。每个人都应该可以做任何事。 这也是任何倡议得以生存的关键。 没有哪种组织活动可以是静止不动的,所有一切都在根据当下的需求不断变化。 斗争的工具在不断变化,对活动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不论是“前辈”还是“晚辈”,只要您还留在斗争中,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感谢研讨组织方,我的确从这里看到了一些希望。 #天安门广场起义 #革命 #无政府主义 #中国 #反抗 #新秩序 #国家资本主义 #白纸抗议 #TiananmenSquareUprising #89 #Revolution #Anarchism #China #Resistance #NewOrder #StateCapitalism #WhitePaperProtests #Strategy #Tactics

封面图片

亚马逊发现巨蟒新物种:系现存最大蛇类 长7.5米重半吨

亚马逊发现巨蟒新物种:系现存最大蛇类 长7.5米重半吨 而面对如此庞然大物,主持人一点不害怕,不仅主动向蛇靠拢,而且还会去追赶它,就像两个好伙伴在水中嬉戏一样。如此行径,让看客们捏了一把冷汗,而主持人乐在其中,他似乎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发现巨蟒新品种一种可以长到7.5米、重约500公斤的北方绿水蚺。亚马逊发现巨蟒新物种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生活在亚马逊的绿水蚺只有一种。然而,根据《Diversity》杂志最新发表的文章表明,绿水蚺其实有2种。此次研究由布莱恩·弗莱 (Bryan Fry)教授主导,整个研究涉及9个国家联合14名科学家共同完成,发现新物种总共历时长达20年,但获得关键性证据是在2022年。当时威尔·史密斯参与的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组也参与其中,并记录了整个过程。这是一次为期10天的探险活动,团队接到亚马逊土著瓦欧拉尼人的邀请,前往雨林地区做科研,主要目的是采集当地被称为是“最大蟒蛇”的数据,包括记录身体长度、斑纹、颜色,观察鳞片,以及采集血液和组织样本。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后,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南部地区采集的和北方地区采集的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外形上基本无法区分,但在基因上差异很大,据研究表明,两者基因差异大约是5.5%,而且早在1000 万年前,两者就已经分开了。这足以证明这是两个物种,根据它们的生活区域,原本被认为是单一品种的绿水蚺,分开并命名为:南方绿水蚺(之前已知品种),Eunectes murinus,主要生活在秘鲁、玻利维亚、法属圭亚那和巴西地区;北方绿水蚺,Eunectes akayima,主要生活在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圭亚那、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活动范围小得多。关于北方绿水蚺的体型大小,团队捕捉到的最大个体有6.3米,一条雌性北方绿水蚺。但这还不是最大的,行动过程中,一条北方绿水蚺突然袭击了一名队员,它试图咬住人往水里拖,幸亏当时其他成员及时解救,被咬伤的男子才没有被拖入水中。根据目击者的描述,这条北方绿水蚺长度约为7.5米,体重至少有500公斤。虽然没有进行科学测量,但是科学家根据被咬伤口的齿痕,也认为这条蛇的体型比之前遇到的蛇都要大得多!世界上最大的蟒蛇究竟有多大?7.5米,500公斤的北方绿水蚺被报道后,被媒体冠上了“世界上最大蛇”的称号,但也引来很多人的质疑:“7米多就是世界最大了,那十几米的蟒蛇算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世界上最大的蛇究竟有多大?”蛇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你可能没见过,但你一定听过巨蟒的传说,传说中,巨蟒有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照片视频也有一堆,但真实数据是什么呢?目前现有的无毒蛇中,体型最大的是绿水蚺(也叫亚马逊森蚺)和网纹蟒,更大的泰坦巨蟒已经灭绝。绿水蚺和网纹蟒,是两种不同种类的蛇,但论两个谁更大,则很难评!因为两者一个更粗壮,一个更长。研究表明,5.2米长的绿水蚺就能和7.4米的网纹蟒体积相当。由此可见,如果以体重来衡量,那么世界最大的蛇应该是绿水蚺,其次是缅甸蟒,然后才是网纹蟒;如果以长度来定输赢,那么则是网纹蟒第一。世界上最长的蛇有多长?以网纹蟒为例,一般来说,它的长度范围1.5-6.5米,这是研究人员对1000多条网纹蟒进行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从这个数据可知,网纹蟒长到6米多已经是比较罕见的了,传言中巨蟒每一个长度都超过10米,几乎都有夸大神化的成分。就拿网纹蟒桂花来说,传言体长有14.85米,要八九个男子才能控制,曾轰动一时,但根据调查显示,它的实际长度只有6.5-7米,是有人为了利益有意编造了数据。历史中也有很多网纹蟒7米多,8米多,甚至9米多的数据记载,但大多都被否决了。因为很多数据不是直接通过网纹蟒的身体测量的,而是通过测量蛇皮长度(蛇皮有延展性)、蛇骨大小来推测的,这些测量方式都存在很大误差,导致数据不真实。真实数据则是,有记录的最长网纹蟒于 1912 年被发现,长 10 米,已死亡;根据吉尼斯纪录,现存最长的蛇是美国的圈养网纹蟒“美杜莎”,一个鬼屋的表演嘉宾,2011年时长度时7.67米,重158.8公斤。如今,它依然活着,尺寸也是只增不减。世界上最重的蛇有多重?据记录,1992年-1998年之间捕获的780个野生绿水蚺中,体重的最大值只有97.5公斤。在众多记录中,绿水蚺最大体重比较靠谱的数据是227公斤,长 8.43 米,宽 1.11 米。此次发现的最大北方绿水蚺长7.5米,重约500公斤,体重一项就远远超过之前的记录。因此,说北方绿水蚺是世界上最大的蛇也没错。最后总的来说,同一条巨蟒,测量数据忽大忽小,最主要的原因是测量巨蟒的长度和体重非常困难。科学家认为,最科学的长度测量方式是麻醉活体或者尸体上测量,但这很难实现。美杜莎2011年就上了吉尼斯纪录,后面就没有再更新数据,就是因为测量太难了。而称重,看起来比测长度简单,只要把蛇往秤上一放即可,但事实上,称重的误差更大。众所周知,蛇能吞下比自己大得多猎物,饱腹和空腹下体重会差很多,吃的食物不同,也会影响数据。只能说,巨蟒可能存在,但网上流传照片和视频中十几米的个体,基本都是假的!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佘老板在监狱“被虐”?

佘老板在监狱“被虐”? 最近,泰国监狱的风云人物佘老板(佘智江,又名佘伦凯)成了国际舆论的焦点。这位因涉嫌电诈和跨境赌场生意而被捕的“中国-柬埔寨双国籍企业家”,在监狱里向国际刑警组织投诉,说自己被单独监禁、戴上镣铐、拒绝治疗,还遭受“非人道待遇”。泰国监狱厅、泰国曼谷特别监狱则迅速回应:不存在虐待,佘老板一切正常,纪律违规才被“严格管理”。 事情一出,网友议论纷纷佘老板,曾经的风云人物,如今为何在狱中连基本待遇都成问题?泰国监狱究竟是地狱,还是被黑得太狠?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佘老板的监狱哲学”。 一、从豪赌人生到镣铐加身佘老板的监狱逻辑 先看佘老板的履历表:赌场大亨、电诈之王、国际通缉犯、双国籍“资本家”,如今身份加了一条泰国曼谷特别监狱VVIP住户。 这位老板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开发三不管园区、赌场、电诈,哪块有钱赚就往哪扎。但凡是搞这些“高风险高收益”生意的人,通常有几个共同点: 1⃣ 资金盘绕得很花,一般不落单个国家的监管体系; 2⃣ 法务团队世界级,保证自己有多国籍并且能在多个司法体系间游走; 3⃣ 跑路经验丰富,不轻易被抓,一旦被抓,那就真的“翻车”了。 佘老板过去在柬埔寨、西港、缅甸、金三角一带经营得风生水起,被国际多国盯上,甚至传闻在某些地方,他的资产和人脉比当地政府还广。但现实告诉我们,再牛的资金盘,一旦到了监狱,就是“ 虎落平阳 ” 铁门一关,管你亿万身家,一切还是得按规矩办事。 二、“VVIP囚犯”的管理哲学:你不守规矩,狱方也会“特殊照顾” 佘老板在投诉信里说,他被单独监禁、戴镣铐、拒绝治疗,然后泰国刑务厅来了个反击:“这哥们在监狱不老实,违规多了,才会被‘严格管理’。” 很多人不懂“VVIP囚犯”的管理逻辑,以为进了监狱就只是换个地方住住而已。错!像佘老板这种“重量级选手”,进监狱往往有特殊管理模式,毕竟: • 人脉太广:别的囚犯进监狱,最多也就和狱友交个朋友;佘老板不一样,他要是真“放飞自我”,可能一个监狱全部公务员都会他被“收编了” ; • 经济实力太强:普通犯人只能在小卖部每天限额买点零食,佘老板?可能直接盘下小卖部、监狱厨房、团伙特别牢房等等; • 影响力大: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国际新闻,稍有不慎,泰国司法部、监狱厅就得上头条。 所以,为了“特别照顾”这种人物,泰国监狱一般会: 1⃣ 定期更换监堡、狱友,防止团伙化; 2⃣ 设定更严格的活动范围,避免不必要的社交; 3⃣ 特殊医疗管理,确保安全但不过分优待。 换句话说,佘老板的待遇,一定比普通犯人“高端很多很多”,但是受到特别监控。 三、镣铐的哲学有钱有势,在监狱管不管用? 佘老板的遭遇,让我们思考一个现实问题:当财富、权力、关系,在铁门和镣铐面前,还管不管用? 很多商业大佬或者违法者,都有个共同的幻想:“就算进去了,我依然可以运作。” 但现实是,真的进了监狱,不是你想运作就能运作的: • 俄罗斯的霍多尔科夫斯基,曾是全球最有钱的寡头之一,入狱后该坐牢还是得坐; • 美国的巴尼·麦道夫,华尔街庞氏骗局之王,入狱后照样没特权; • 泰国的佘老板,虽然是电诈界的风云人物,在监狱里还是得老实点。 所以,监狱的镣铐,并不只是束缚,更是一种规则的提醒你能在外面玩转世界,但进了这里,就要接受规则。 四、佘老板的“新商机”?监狱版《资本论》 当然,商界大佬进监狱,往往还能搞出新商机。美国的“毒枭教父”艾斯科巴,在监狱里开赌场;柬埔寨某诈骗大亨,在狱中“咨询”后续电诈运营;甚至有中国金融大佬在监狱里写书传授财富管理经验。 那么,佘老板会不会在监狱里开发“新业务”?比如 • 《跨境电诈风云录:如何从零到亿万资产》 • 《监狱生存指南:从镣铐到重获自由》 • 《泰国狱中创业课:囚犯也能做生意》 毕竟,这年头,坐过牢的资本家,不少出来后还能成为商业导师。佘老板的监狱之旅,也许只是他人生的新篇章。 结语:佘老板,无论在泰国或者被遣送回中国,接下来监狱日子还长,稳住! 泰国监狱厅说得很清楚:佘老板在监狱过得“正常”,没有被虐待,该吃吃,该睡睡,该受罚的受罚。所以,镣铐不是终点,而是新的人生体验。对于佘老板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投诉,而是好好适应泰国的监狱规则,毕竟这里可不是缅甸园区、不是金三角,泰国国家法律、司法部规则大过一切!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