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了一个高敏感人群应对周围负能量的思维比喻】

【想到了一个高敏感人群应对周围负能量的思维比喻】 我觉得我常常在意别人的脸色、微表情、动作声音大小或者其他细微之处,尤其是一些传递负面情绪的小动作,并且会不自觉地猜测ta是不是在表达对自己的不满,或者至少对ta的这种负面表达很不安。 后来我找到了一个思维比喻,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会用这个比喻来提醒自己。 如果我们把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比喻做传球,友好的交流就是用适当的力度互相往对方容易接到的地方抛球,这是一种愉快的交互运动,对应到交流里,那就是一场愉快的对话或者相处。 但有时候对方会有恶意的传球,比如故意让你接不到,故意用大力砸向你,如果我们和他人发生矛盾冲突、吵架时候,交流往往就是这种形态。 那那些微表情、摆脸色、小动作像是哪种抛球呢。像是做些假动作,貌似要砸向你了,却又不真的发球的状态。比较敏感的人可能很快就识别到了这种假动作,感受到了威胁,同时感受到不安。如果这时候你开始胡思乱想,并且内在受到了损伤。其实相当于对方没有光明正大地发起正面进攻,只是虚张声势了一下,我们却自己凑过去让球打到了我们自己身上。 想到这一点之后我就仿佛找到了一点屏蔽这种微小负面情绪的方法,就是想象这种抛球的场景,然后坚定一个信念就是我要站在原地,只接受友好抛球或者正面进攻,如果真的有不满,那么表达ta的不满是ta理应负的责任,不是我的,我不会主动去了解ta的不良情绪。 我们不害怕矛盾冲突,但是只接受正面进攻,一切不光明正大的进攻,就当看不见。 而且很多时候对方可能未必是指向我们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还有关于ta自己其他事情的负面情绪。我觉得仍然可以用这个想象,我就站在原地,如果ta有不良情绪,且ta愿意诚恳寻求帮助(抛出一个正确的求助球),我们可以接(当然也可以不接,选择权在自己)。但我绝不会主动走上前,把ta不敢抛出的球主动接过来。 可能核心仍然是课题分离,但是我觉得这个场景想象更生动,我觉得实操起来比默念“这是ta的事不是我的事”更有效果。尤其是当我想象到我自己太过在意的时候特别像人家没发球,我主动把头碰到人家球上的时候,我瞬间就觉得我绝不要做这种傻事。然后就顺理成章退回来了。 也有可能只是适合我,只是做一个分享吧。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自闭者自述】自闭谱系人的社交焦虑,往往源于TA意识到了别人的期待,却不知道这种期待具体是什么,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期待。因

【自闭者自述】 自闭谱系人的社交焦虑,往往源于TA意识到了别人的期待,却不知道这种期待具体是什么,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期待。因此,自闭谱系人总是担心自己哪里又“做错”了,并担心自己“做错”之后遭到对方的负面评价。

封面图片

== 我过去伤害过别人,现在我很痛苦,陷入到了羞愧,我该怎么办 ==

== 我过去伤害过别人,现在我很痛苦,陷入到了羞愧,我该怎么办 == 当我想到我因为过去的无知和疏忽而伤害到别人的时候,我会陷入到深深的羞愧之中,非常痛苦。但有一个认知能帮助到我,那就是我意识到这种羞愧的背后是我在为过去感到悲伤。 我认识到,短暂的羞愧是一种很重要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我们的误区,破除我们思维上的盲点,认识到我们做错了事情,并及时改正。但长期的羞愧只会让我们陷入无谓的痛苦和深深的自恨之中,反而忘记去改正和修复我们的错误,并从错误中成长。 自恨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很有毒的,这会让我们不仅仇恨自己也仇恨别人。我们需要首先爱自己才能真正爱别人。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如何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看清羞愧的本质:并不是我是一个很坏的人,我现在感到羞愧,是因为我在悲伤过去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能做得更好。我痛苦,是因为我意识到无论我现在已经在这方面改正而且变好了,我都不可能重新回去把所有事情都修复到完美如初的样子,这种悲伤是切实存在的。我为我那时候因为我自身的无知和盲区,没有表现出最真实最善良最宽广的一面而悲伤。 让自己经历这种悲伤,然后慢慢从这种悲伤里走出来。而不是陷入到自恨之中。我要理解到,虽然这种悲伤很痛苦,但这种悲伤并不是自恨,我并不恨自己。然后再认识到,我现在确实已经改正了,已经成长了。而这种转变,恰恰是因为我对自己有足够多的善意,是我对自己的宽容和善意,让我看清了我之前的错误,没有陷入错误,而且从错误中走了出来,成为了现在的自己。然后根据情况在心里或者在现实中对你伤害过的人说:对不起,我知道我伤害了你。对不起。对不起。我希望我当时能够做得更好。 这种对自己的善意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我们的错误,长期来说,这种善意能帮助我们在每一次错误之后能有所认知有所成长,并从错误和自恨中走出来。这种对自己的善意,是我自己给自己的一份极好的礼物。

封面图片

的精神内核好强大##赵丽颖 不能让负能量的东西把自己打倒#@赵丽颖 曾在采访中谈面对“黑评”的态度,她表示:“不能让负能

#赵丽颖的精神内核好强大##赵丽颖 不能让负能量的东西把自己打倒#@赵丽颖 曾在采访中谈面对“黑评”的态度,她表示:“不能让负能量的东西把自己打倒,因为一旦有负能量整个人散发的都是负面情绪,我相信这样不会有好运气,不会有好的事情降临到你身上。”好稳定的精神状态!#阿乐时光机#新浪娱乐的微博视频 via 新浪娱乐的微博

封面图片

我忏悔,我觉得我一直都对不起自己。都到了大三了,我还是一事无成,四级没考,女朋友也没有,学业也是纯划水。每次看到身边的同学、校友

我忏悔,我觉得我一直都对不起自己。都到了大三了,我还是一事无成,四级没考,女朋友也没有,学业也是纯划水。每次看到身边的同学、校友在比赛或者配女朋友散步,我总是会下定决心,“哎,我也要努努力才行”。可是当我真正去做的时候,我总是会被负面情绪包裹,觉得“做这种事没什么意义,没什么用的啦”,总是半途而废。回想自己大学生涯最容易说出的字就是“唉”。搞得现在,我自己只能在充满噪音的一些实验音乐或者盯鞋音乐中感受到脱离现实的快感。感觉这辈子就这b样了,碌碌无为,估计到了30岁,沦为那些青年漫里描绘的fw矮矬穷肥宅。

封面图片

如何巧妙利用“巴纳姆效应”?

如何巧妙利用“巴纳姆效应”? 第一:制造“灵魂伴侣”的错觉 你要让对方认为,你很懂TA。 拿捏一个人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我懂你,我理解你,我看到了你隐藏在皮囊之下的内心”。 比如: TA发了条朋友圈,带有明显的情绪。 这就是你的切入点,是一个找他聊天的时机。 在聊天过程中,根据他的情绪,制造聊天的氛围; 他获得了一些成绩,很开心,就赞美他; 他遇到了麻烦,心情沮丧,就鼓励他; 他很难过,情绪负面,就去理解他,与他共情。 无论男女,都很吃这一套。 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有着“孤独的一面”; 说了很多,但没人理解,没人共情; 失望多了,就不想主动分享了。 这类人的内心是渴望被看见的。 点击查看原文

封面图片

#树洞 #倾诉 #营口 我熬夜安慰甲,抽空关心乙,与丙同仇敌忾。我拿过来负能量还回去正能量。但当我也难过也想抱抱也想求安慰的时候

#树洞 #倾诉 #营口 我熬夜安慰甲,抽空关心乙,与丙同仇敌忾。我拿过来负能量还回去正能量。但当我也难过也想抱抱也想求安慰的时候我谁都不敢指望谁有心情对我的坏情绪作处理呢树洞又哪有资格找树洞呢 . #秘密 #求助 投稿自己的秘密,忏悔,倾诉,发泄你的故事。 投稿 @tcj188_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