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官员警告欧洲在秋冬可能面临新的疫情挑战

世卫官员警告欧洲在秋冬可能面临新的疫情挑战 世卫官员警告,欧洲在秋冬可能面临新的疫情挑战。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表示,去年这个时候,由于解除管控和社交活动增加,变种新冠病毒Delta席卷欧洲,欧洲现在处于相似情况,而Omicron的传播力更强。世卫欧洲区域办事处覆盖的个国家,上星期报告超过万宗感染个案,占全球近半,随著长者的感染人数继续上升,欧洲每星期有近名患者死亡。克卢格强调,各国现在应该采取行动,为未来几个月做准备。 -- ::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世卫组织任命新一任驻华代表

世卫组织任命新一任驻华代表 世界卫生组织星期三(9月6日)说,已任命马丁·泰勒(Martin Taylor)为新一任驻华代表。 根据路透社,世卫组织西太平洋代理区域主任贾卡布(Zsuzsanna Jakab)说,泰勒的任命将有助于加强世卫组织与中国的合作,这“将对未来几年14亿中国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世卫组织中文官网显示,马丁曾任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卫生系统与服务司司长,领导卫生筹资、卫生人力、卫生立法、卫生服务质量,包括感染防控等领域的工作。 在世卫组织西太区办事处任职前,马丁曾担任澳大利亚高级专员公署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卫生合作方面的顾问。2013年至2017年,马丁任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卫生系统和卫生安全部门负责人。 此前,马丁曾在英国国际发展部总部、区域和国家办事处不同岗位任职,其间2003年至2007年曾在北京办事处工作,领导中英两国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合作。他也是2002年成立的抗击爱之病、 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的创始团队成员之一。

封面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11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表示,奥密克戎毒株正自西向东席卷欧洲区域,该区域多国医疗卫生系统正面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11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表示,奥密克戎毒株正自西向东席卷欧洲区域,该区域多国医疗卫生系统正面临挑战。 有研究预测,未来6周至8周,欧洲区域超过50%的人口将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克卢格警告说,奥密克戎毒株将给疫苗接种水平较低的国家带来更严重的威胁,他呼吁各国视各自情况采取切实行动。 克卢格表示,无论是针对德尔塔毒株还是奥密克戎毒株,加强新冠疫苗接种、扩大口罩使用范围、保持拥挤或封闭场所通风,以及使用新的诊疗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当前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跨越年龄、部门、边界和政治界限的“疫苗共享和团结”。 (新华社)

封面图片

欧洲麻疹病例正以惊人速度增加 世卫呼吁接种疫苗

欧洲麻疹病例正以惊人速度增加 世卫呼吁接种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说,2023年欧洲麻疹病例激增至4万2200起,比2022年增加了近45倍,并呼吁紧急开展麻疹疫苗接种工作以阻止传播。 法新社报道,世卫星期二(1月23日)说,2023年在包括欧洲地区的53个国家中,有41个国家报告了麻疹病例。2022年的麻疹病例为941起。 在冠病大流行期间,麻疹疫苗接种率下降;其中,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情况最糟,去年1月至10月各有1万起麻疹病例。在西欧,英国最多,有183起。 世卫说,“需要采取紧急疫苗接种措施,以阻止麻疹传播和进一步扩散”。 根据世卫统计,去年1月至10月,将近2万1000人因麻疹住院,五人因麻疹死亡。世卫说:“这种情况令人担忧。” 世卫欧洲区域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期间,约180万名婴儿没有接种麻疹疫苗。 世卫说:“这可能危及消灭麻疹所取得的进展,至关重要的是,所有国家都准备好快速发现并及时应对麻疹疫情。” 2024年1月24日 12:23 PM

封面图片

世卫敦促中国提供可靠疫情数据

世卫敦促中国提供可靠疫情数据 谭德塞今日在疫情发布会上敦促中国提供可靠的疫情数据,执行主任瑞安指中国公布的死亡人数等数据“未能充分反应疾病的真正影响”,指中国对新冠造成的死亡定义过窄。 外交部称中方及时公开透明地发布了消息,并共享了基因数据,而世卫委员会成员表示世卫只看到中国病毒测序的”一小部分“。 目前基因序列显示中国95%的本土感染源于奥密克戎BA.5.2和BF.7,公开的基因数据中未发现新变异株。 #新冠 原文链接 《联合国新闻》 《自由亚洲》 《华尔街日报》

封面图片

⁉“构成大流行威胁”世卫组织警告全球变暖可能会导致登革热发病率创历史新高

⁉“构成大流行威胁”世卫组织警告全球变暖可能会导致登革热发病率创历史新高 该组织表示,登革热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热带疾病,并构成“大流行威胁” 据路透社报道,已经在 24 个欧洲国家发现了携带这种疾病的蚊子。

封面图片

世卫组织多次警告的“X疾病”,是种什么病?

世卫组织多次警告的“X疾病”,是种什么病? “X疾病”为何让世卫组织警惕?其暴发是否是必然?我们可以做哪些准备?什么是“X疾病”?实际上,“X疾病”并非当下真实存在的特定疾病。根据世卫组织的解释,“X疾病”指一种未知的病原体引发严重国际大流行的可能性。它有机会在任何时间、由多种来源触发,恐会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一概念并非首次被提出。早在2018年,世卫组织就发出过类似警告,将“X疾病”列为可能引发疫情或大流行的“重点病原体”。与之并列的还有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等。世卫组织官网消息称,列入“X疾病”是为了涵盖可能导致严重国际流行病的未知病原体。关于提出“X疾病”概念的初衷,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在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指出,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在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新现或变异病原体如新冠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有可能,甚至很有可能会面临另一场大流行病。我们不知道它会有多严重,但我们可以做好准备。”谭德塞近日在2024年世界政府峰会上说,尽管在监测、大流行基金、疫苗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世界仍然没有为下一种“X疾病”和下一次大流行做好准备。“X疾病”一定会到来吗?谭德塞在上述大会上称,下一次大流行病暴发“并非是否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 ”。“自然界的病毒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尽管目前已经发现了300来种可以感染人类的病毒,但是仍然有大量未知病毒待确证,其中就有很多病毒可能具有突破物种间的障碍感染人的能力。”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告诉中新健康,一项研究显示,在被调查的25个病毒家族中,有约167万种未知病毒有待发现,其中63.1万到82.7万种可能感染人类。卢洪洲指出,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新的病原微生物正加速出现,大规模传染病的预防难度也越来越大。此前他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全球的专家普遍认为,也许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暴发另一种新的传染病。赵卫表示,由于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病原体变异的不定向,很难准确预测未来“X疾病”的出现时间。但从长远看,“X疾病”未来一定会在某地发生,人类应持续加大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以从容应对。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X疾病”?赵卫指出,“X疾病”因为病原体不确定,其应对存在极大的困难。首先需要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包括建立未知病原的检测技术,形成更敏感有效的监测预警网络。其次,提升医务人员的临床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能够应对突发的医疗需求激增的情况。第三,提升新疫苗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能够在“X疾病”暴发后在人群中快速建立免疫屏障。他还表示,如果能够减少与自然界新病原体接触的机会,降低已知病原体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就可以减少新现病原体或已知病原体在人群传播过程中导致的变异,从而降低“X疾病”出现的概率。因此,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或研究要有更加谨慎的态度,尽可能符合生物安全和伦理规范。在应对可能到来的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卢洪洲建议,建立成熟的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的诊防治及创新研究体系,形成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病原鉴定、检测方法开发、发病机制研究、疫苗及新药研发闭环,实现快速转化,科学、及时、有效应对突发疫情。另外,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包括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全面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等,将有助于抗击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大流行。(完)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