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闻【Now新闻台】玛丽医院一名肝衰竭病人情况危殆,医管局发出紧急器官捐赠呼吁。

#港闻 【Now新闻台】玛丽医院一名肝衰竭病人情况危殆,医管局发出紧急器官捐赠呼吁。 该名37岁男病人目前肝脏严重衰竭,肾功能亦严重受损,即将进入肝昏迷状态。 医管局指,病人前年列入肝脏移植轮候名单,其母亲不适合捐肝,目前除了在本地寻找合适肝脏,亦已准备透过特区政府向内地寻求跨境器官捐赠,强调会确保所有程序符合标准及法规。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37岁男病人肝脏严重衰竭病危 家属紧急呼吁市民捐肝

37岁男病人肝脏严重衰竭病危 家属紧急呼吁市民捐肝 玛丽医院一名37岁男病人肝脏严重衰竭,肾功能亦严重受损,即将进入肝昏迷状态,情况危殆,急须换肝。医管局说,病人情况十分危急,家属紧急呼吁市民捐肝,局方同时亦准备通过特区政府向内地寻求协助,协调将合适的器官跨境捐赠到香港作配对。 2024-03-23 17:48:07

封面图片

37岁男子严重肝衰竭情况危殆 家人冀获移植

37岁男子严重肝衰竭情况危殆 家人冀获移植 一名37岁男子急须换肝,现时在玛丽医院留医,情况危殆。病人肝脏严重衰竭,肾功能亦严重受损,即将进入肝昏迷状态,肝脏移植是唯一根治方案。医管局响应病人家属的紧急呼吁,又希望市民踊跃支持器官捐赠。 医管局发言人表示,鉴于病人情况十分危急,除了积极在本地寻找合适的肝脏外,亦已准备通过特区政府向内地寻求协助。当内地出现愿意捐赠器官的病人离世、而在当地没有合适病人接受作移植,可协调将器官跨境捐赠到香港作配对。发言人强调,如寻获合适的肝脏,医管局将严格按照相关的器官移植法规,从速向监管机构作出申请,确保所有程序符合有关标准及法规要求,并会尽快安排移植手术。患者在2019年因黄疸入院,之后出现肝硬化,转介至玛丽医院跟进,确诊患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自2022年列入肝脏移植轮候名单,今年3月初因腹胀于肝脏移植中心留医。患者的血型属A+,由于母亲不适合捐肝,因此向公众作出呼吁。他的母亲表示,一直与儿子相依为命,现时感到心情沉重和担忧,希望有心人可以帮忙,令儿子可尽快进行肝脏移植,重过新生。她说若儿子能够成功换肝,日后将好好工作,为社会做更多好事。 2024-03-23 12:53:23 (1)

封面图片

37岁男子须换肝 陈智仁称已向内地申请器官配对正等候答复

37岁男子须换肝 陈智仁称已向内地申请器官配对正等候答复 一名在玛丽医院留医的37岁男子,肝脏严重衰竭,肾功能亦严重受损,急须换肝。玛丽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总监陈智仁表示,最理想是在一星期内为病人觅得合适器官并进行移植手术,当局已向内地递交申请器官配对机制,正等候内地答复。陈智仁说,病人比较年轻,医护团队希望有多一个机会,因此请示医管局并得到政府各部门极力配合向内地申请,如果内地有合适器官而当地又没有适合的病人,希望内地能考虑跟香港的病人配对,最理想是不超过4小时将器官运到香港,确保质素保存得最理想。陈智仁指出,这名男子本身患有自身性的免疫系统病引致肝衰竭,即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肝脏,在轮候名册已有相对长时间,病情慢慢转坏,至本月初在玛丽医院留医,出现腹胀、肝功能慢慢衰竭的迹象,并有肝肾综合症,近日出现肝昏迷。他表示,黄金时间是一星期内进行移植手术,若过了黄金期,或会有感染或脑受损,届时手术风险高,即使成功移植也未必能百分百康复。 2024-03-24 11:02:21

封面图片

香港肾脏捐赠宗数偏低 医管局呼吁市民支持器官捐赠

香港肾脏捐赠宗数偏低 医管局呼吁市民支持器官捐赠 #港闻 全港有逾2400人等候肾脏捐赠,但捐赠者的数目近年持续偏低。医管局认为是因为华人社会思想较保守,呼吁市民支持器官捐赠,帮助有需要的病人。 (11/11/7:18)

封面图片

男子急须换肝 林哲玄:不论器官何来 能救生命便应做

男子急须换肝 林哲玄:不论器官何来 能救生命便应做 一名在玛丽医院留医的37岁男子肝脏严重衰竭,肾功能亦严重受损,急须换肝。医疗衞生界立法会议员林哲玄表示,病人目前情况相当紧急,急须移植器官才可延续生命。他说不论器官来自哪里,只要能救到生命便应去做,希望在本地或跨境可以找到合适器官。林哲玄表示,前年一名女婴获得内地的合适器官成功移植,但目前两地未有恒常机制,希望有进一步发展,令跨境措施可以做得更顺畅。他表示,器官由获取到移植有一定时限,要短时间内运送,牵涉两地医疗系统、海关及执法人员的配合,长远建立恒常机制会比较理想。他又指出,香港的肝脏移植技术相当好,移植成功率十分高,病人可以有新生活,希望更多市民可以签署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当局应继续加强宣传教育。 2024-03-24 10:07:47

封面图片

急性肝衰竭女病人邓桂思死因研讯展开

急性肝衰竭女病人邓桂思死因研讯展开 2017年因乙型肝炎病发出现急性肝衰竭的女病人邓桂思,两度换肝后死亡,死因裁判法庭今日展开死因研讯。案件设有5名陪审员,庭上读出时序,指邓桂思带有乙型肝炎病毒,2016年7月因头痛及高血压,到联合医院急症室求诊后发现肾功能受损,留医4天后出院。同年8月,她被检验出患有甲型球蛋白肾病变,及后持续在联合医院覆诊。2017年4月,她因黄疸及身体不适到联合医院急症室求诊,翌日首次获处方类固醇药。住院期间肝功能持续变差,分别于4月13日及20日接受活肝及尸肝移植手术,同年8月26日不治。死者女儿庭上作供指出,家属询问联合医院为何未曾告知母亲病发的因由时,院方曾指「医生放假,无人问到医生」,她希望在研讯中了解事发的原因及过程。她又说,母亲自2017年3月起有明显不适,经常感到疲累想呕,母亲两次换肝手术后有些微好转,但无法正常沟通,当时母亲全身插著很多喉、只能轻声说话。女儿说,一直忙于处理母亲的换肝手术,直到约4月中时,家人讨论才想起母亲原本因肾脏问题留医,为何后来却是肝脏出问题。她说家属及后主动询问医生,才得知与未有处方抗病毒药物有关。医管局代表资深大律师蔡维邦指出,家属曾于2017年4月19日到联合医院查询,当时医生曾作一部分解释,院方其后再解释,处方重剂类固醇予乙型肝炎带菌者时,若无处方抗病毒药,则会提高急性肝炎风险。蔡维邦说院方亦有向家属告知调查结果。 2024-04-15 18:39:42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