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闻【Now新闻台】律援助署署长庄因东在本台节目《大鸣大放》指,每年接获过万宗法援申请,审查后会将案件外判给私人执业律师处理,

#港闻 【Now新闻台】律援助署署长庄因东在本台节目《大鸣大放》指,每年接获过万宗法援申请,审查后会将案件外判给私人执业律师处理,强调不论申请人涉及甚么案件,只要符合经济审查便会批出。 法律援助署署长庄因东:「所有面对刑事检控的人士,都一定要有一个法律代表为他抗辩,基于这个大原则,无论是甚么刑事案件,包括是国安法、23条也好,如果有人申请,如果面对检控的话,只要通过经济审查,我们就可以批法援给他,因为我们不会评估案情,会否被告入、会否定罪,因为原则是无罪推定的,这个时候应该已假定被告有权抗辩。」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即时】(16:24) 法律援助署表示,一名法律援助律师初步确诊。该名职员在金钟道政府合署26楼法援署总部上班,最近没有外游纪录

【即时】(16:24) 法律援助署表示,一名法律援助律师初步确诊。该名职员在金钟道政府合署26楼法援署总部上班,最近没有外游纪录,对上一次当值日期为2月4日,负责审批民事法援申请,其间没有接触公众人士,工作时一直有佩戴口罩,最后上班日体温探测正常。 法援署已关闭设于金钟道政府合署24楼的申请及审查科总部办事处、25楼的咨询及申请组,以及26楼的民事诉讼第一组办事处,安排进行全面清洁及消毒,其间所有相关办事处的法援署职员在家工作。巿民如需提出紧急民事法援申请,可到位于九龙旺角联运街30号旺角政府合署地下的九龙分署办理。

封面图片

#法庭报导1⃣7人认串谋非法集结及藏武 判监9至12月 1人另涉抢枪案 加刑至7年8个月

#法庭报导 1⃣7人认串谋非法集结及藏武 判监9至12月 1人另涉抢枪案 加刑至7年8个月 「荃葵青游行」冲突期间,警方在附近截查3部私家车,搜出大量行山杖、头盔和战术背心等物品。7人早前承认交替控罪「串谋非法集结」及藏武等罪,包括一名前入境处职员。暂委法官王兴伟今判7人监禁9至12个月。其中一名另涉抢警枪案而被判监7年的男子,王官下令本案其中8个月分期执行;换言之两案总刑期为7年8个月。 2⃣内地生伪造文件延长签证囚两年半 上诉重审后罪成囚18个月 官拒接纳受精神病影响 现年28岁内地男大学生,2014年透过非本地毕业生的工作签证计划,获准留港6年,他2018年已不再在签证的担保公司工作,但2020年仍向入境处申请延长签证,并在公共图书馆伪造工作证明。被告受审讯后5项伪造、使用虚假文书罪成立,判囚30个月。被告提出上诉,高院将案件发还重审。被告受审后,再被裁定所有罪名成立,判囚18个月。被告早前在警诫下承认犯案,后来却指受精神分裂症影响才承认。裁判官朱文瀚不接纳上述说法,反指他警诫下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至于他在庭上的作供,朱官批评是「边作供边编造故事」,未能自圆其说。 3⃣【初选47人案】结案陈词押11.29处理、预留10天 47人涉组织及参与民主派初选,被控「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不认罪的16人早前完成辩方案情,原暂定11月27日进行口头结案陈词。司法机构网页最新显示,案件押后两天、于下周三开庭,据悉控辩双方接获法庭通知,需预留10天时间。 4⃣青年认刀袭黄店老板娘 冀监禁代替无期限医院令 官需时参阅案例押后判刑 20岁无业青年早前承认蓄意伤人及管有攻击性武器罪,精神科报告建议判处不设期限的医院令,但辩方大律师强调女事主仅受皮外伤,可以即日出院,案情并非严重到要判不设期限的医院令,冀法庭可判处监禁。法官王诗丽表示需时参阅案例,押后至11月28日判刑,其间被告须继续还柙。 5⃣评议会提「感激」梁健辉议案4港大生囚2年 其中2人不服刑期提上诉 6⃣「Lunch哥」违限聚令上诉 押后至明年1月讯 待法援署指派律师

封面图片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发表《香港人权报告2024》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发表《香港人权报告2024》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 报告摘要: 下载报告全文(只有英文): 新闻稿全文下载: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今日发表《香港人权报告2024》,报告指出在国安体制持续巩固下,香港的人权及自由状况持续恶化,维护人权的机制受到结构性的侵蚀。香港的人权问题不再是偶发性个案,而是香港政府透过法律、行政、科技与文化等多重工具,构建出来的一套制度性压制架构,并正向跨境扩展。 尽管政府对外持续宣称社会「稳定」、「复常」,报告揭示,实际上市民正面对持续的审查与白色恐怖。表面合法、但选择性执行的行政手段例如税务审查、场地及发牌规管等被用来打压新闻自由及民间活动,而不必动用明显武力或逮捕。这类「隐性镇压」不易引起国际社会即时反应,却有效让政府对目标群体进行骚扰及施压,并向整体社会展示寒蝉效应。 报告重点包括以下六项趋势: (一)国安体制进一步扩权 2024年通过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进一步赋权予行政机关,例如行政长官可随时签发具法律效力的国安证明书,国安委的决定更明文排除在司法覆核之外,削弱法律监督并扩大行政干预空间。 (二)司法独立受损与法律援助收紧 法院在国安案件中角色边缘化,律师被审查、法援审批收紧,导致公益诉讼难以推进。例如新田科技城司法覆核申请人谢世杰,于报告期内遭到骚扰,及后于2025年初被捕并退出诉讼,显示提起公益诉讼的公民社会人士面对的压迫。 (三)监控升级与跨境打压扩展 政府扩建闭路电视网络,并探讨应用人工智能与人脸识别技术。针对网上言论的煽动罪检控增加。报告亦揭示,跨境情报渗透行动已扩展至海外港人社群,务求阻止海外港人针对中国及香港作出批评及倡议。跨境打压的威胁越来越普遍及有全球化的趋势。 (四)行政打压与「法律战」成为常态 当局透过税务审查、发牌限制、场地封锁等方式,选择性压制记者、公民团体、艺术团体及社区组织,形成一套不动声色但极具破坏性的行政打压模式。虽形式上「合法」,实质上构成政治干预,削弱新闻自由、公民参与与结社自由。 (五)和平集会消失,公民参与遭到瓦解 报告指出,香港已连续四年无大型示威,包括五一游行、六四悼念及七一游行。尽管警方声称自2022年起未有正式拒绝任何游行申请,报告揭示,警方实际上透过非正式渠道、预防性审查与人身风险压力达到「无声禁令」的效果,令申请人知难而退。 至2024年3月,逾7,300名于2019年反修例运动中被捕者仍未有定案,面对长期检控悬置与高刑期风险,情况残酷且违反正当程序。 (六)文化与教育自由受限,爱国教育渗透校园 政府以国安为由强化对文化与教育的审查,取消演出、下架图书、排斥具批判意识的艺术创作。今年4月15日「国家安全教育日」重现灌输式宣传,正如报告所指,当局配合课程设计与教师、学生监控制度,令人忧虑学术自由与思想多元遭到全面渗透与扼杀。 建议与呼吁: 报告提出26项建议,包括: 呼吁国际社会制定对港人权政策,支援公民社会与海外港人; 联合国机构应加强对香港的独立监察与追责机制; 跨国企业应落实人权尽职审查,拒绝配合政治审查与监控要求; 中国与香港政府应撤销《港区国安法》与《维护国家安全条例》,释放政治犯,恢复法治与基本自由。 香港人权资讯中心发言人表示: 「我们制作这份报告,是希望让香港人权的恶化有据可查、有迹可寻。我们不愿人权倒退在黑暗中悄然发生,而不被记录、不被追究。」 「即使在压迫之下,香港人仍展现惊人的创意与韧力,无论在本地还是海外继续发声、记录与组织。我们希望这份报告不只是观察,更是一份行动的起点。」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