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资讯 #提醒在菲国人
#菲律宾资讯 #提醒在菲国人 50亿喂战机,罚单落在华商头上?在菲中国人,请自保!菲律宾,正悄悄进入一个危险的转折点。 一边是全国饥饿率飙升至27.2%,马尼拉更是接近30%的警戒线;另一边却是政府宣布将豪掷55.8亿美元购买F-16战斗机,向美国递上“战略投名状”。当财政深陷泥淖时,这场军购似乎成了菲律宾政府“选边站”的政治宣言。而那张最终买单的账单,很可能就摊在在菲华商的头上。 小马科斯总统的净信任度仅剩14%,超六成民众“完全不信任”政府。物价飙升、就业乏力、公共服务崩坏,本应推动政府优先修补民生漏洞。但现实是:一纸高达50多亿美元的军购协议,不但无法解决国内经济困局,反而进一步透支了菲律宾政府的公信力。 今年3月,RCBC突袭事件震惊在菲中资圈。某G公司作为一家长期在菲合规经营的中资企业,不仅有完整的本地执照、法律合规系统,还有深耕多年的政商网络。但这一次,这些“护身符”集体失效。 无任何预警之下,该公司多位华人员工被带走问询,银行账户冻结,办公地点封锁,业务系统被强制切断。至今官方未给出明确的指控说明,甚至连是否立案都语焉不详。 很多人将RCBC事件简单归类为“打击博彩”,这是一种危险的误判。博彩,只是第一个“靶子”。真正的共性特征,是这些企业在“高现金流动性”“涉中背景浓厚”“人员管理复杂”三方面与当前政策风向相冲突。 对于在菲华商而言,以下四大风险正在快速上升: 1. 税务回溯与高频审计:即便账面合规,也可能因“协查”而冻1结账户、限制流动。 2. 签证与营业执照不稳定:政策口径不统一,导致合法身份存在被任意中断的风险。 3. 媒体污名化与政治标签化:中资企业愈发容易被贴上“非法”“洗钱”“间谍”的标签。 4. 灰色执法与安全威胁交织:部分地方执法机构与黑势力勾连,已形成准敲诈产业链。 今日新闻建议广大在菲华人企业: • 全面审计自身财务与人员结构,排查潜在漏洞; • 建立多级法律与媒体防火墙,随时准备应对舆情与执法联动; • 保持低调,减少不必要的高调营销与媒体接触; • 准备经营转移或阶段性撤离方案,保留安全退路; • 关注中菲外交动态,及时判断整体风险曲线变化。 F-16的合同已签,RCBC的后续仍未平息,但趋势已露:菲律宾正进入“靠美稳政、靠华输血”的危险模式。而你哪怕已经在这里经营十年、守法合规、低调稳重,也并不在“被豁免”的名单中。 不要再幻想靠一纸营业执照就能换来平安,也不要指望几段关系就能让你安然无恙。收割的逻辑已经启动。 自保,从现在开始。
在Telegram中查看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