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99 B站用户 ”真可爱呆” 用不含硫的合成路线合成出了会悬浮的 LK-99

#lk99 B站用户 ”真可爱呆” 用不含硫的合成路线合成出了会悬浮的 LK-99 作者:胡编乱造的LK99合成路线,似乎也能悬浮一个角角。 心血来潮,实验室没有纯磷,没有铜粉,没有硫酸铅。想试试合成一下LK99应该怎么办!!!! 随便找个可溶性铅盐,加到水里,往里面倒点磷酸氢钠。然后找点可溶性铜盐,再整点磷酸氢钠。搞出来磷酸铅粉末和磷酸铜粉末,然后再准备点氧化铅粉末。中间加几个操作[捂眼][捂眼],然后直接压成块,扔进箱式电炉925度焙烧几个小时,第二天早上取出来空冷砸了找就行,无需真空。一天一夜即可,成功率不高,极少部分样品可悬浮,待后续测试。 信则有,不信则无。可以试试,纯磷好贵哦。 因为实验室没有纯磷,没有铜粉,没有真空炉,无准备随便烧了一下,物料没称重,实验没计时,“中间步骤”需要有高压,具体为啥能做出来我也不知道。再做两次试试,目前只能说纯蒙。只是看起来好像不需要烧三次。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LK-99 验证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

LK-99 验证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该晶体悬浮的角度比Sukbae Lee等人获得的样品磁悬浮角度更大,有望实现真正意义的无接触超导磁悬浮。()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Nature:研究人员找到了 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的证据

Nature:研究人员找到了 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的证据 研究人员似乎已经解决了LK-99的难题。科学探索工作已经发现了该材料不是超导体的证据,并阐明了其实际特性。 这一结论让 LK-99一种铜、铅、磷和氧的化合物被证明是第一个在室温和环境压力下工作的超导体的希望破灭。相反,研究表明,材料中的杂质(特别是硫化铜)导致其电阻率急剧下降,并在磁体上显示出部分悬浮的特性,这些特性与超导体所表现出的特性类似。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凝聚态实验学家 Inna Vishik 表示:“我认为事情到此已经相当清楚了。” 16日,德国斯图加特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研究所的一个独立团队报告了6 个合成的纯 LK-99 单晶。与之前依赖坩埚的合成尝试不同,这次使用了一种称为浮区晶体生长的技术。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避免在反应中引入硫,从而消除 Cu 2 S 杂质。 结果是透明的紫色晶体纯 LK-99,或 Pb 8.8 Cu 1.2 P 6 O 25。与杂质分离后,LK-99 不是超导体,而是电阻达数百万欧姆的绝缘体,对于标准电导率测试来说太高了。它显示出轻微的铁磁性和抗磁性,但不足以实现部分悬浮。“因此,我们排除了超导性的存在,”该团队总结道。 研究小组认为,LK-99 中出现的超导迹象是由 Cu 2 S 杂质引起的,而其晶体中不存在这种杂质。

封面图片

华中科大的LK-99验证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指导教授常海欣,合成的LK-99晶体磁悬浮角度比Sukbae Lee等人

华中科大的LK-99验证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指导教授常海欣,合成的LK-99晶体磁悬浮角度比Sukbae Lee等人获得的样品磁悬浮角度更大。作者:目前只验证了迈斯纳效应,零电阻效应需要微纳加工,破坏样品。目前只有一片几十微米大小的样品,实在不敢动。正加急烧第三批炉子… #抽屉IT

封面图片

Nature:LK-99并不是一个超导体科学研究是如何解开这个谜题的

Nature:LK-99并不是一个超导体科学研究是如何解开这个谜题的 LK-99是由铜、铅、磷和氧组成的化合物,曾被认为是一种突破性的室温超导体。然而,随着研究的继续,基本可以确定LK-99并非超导体,而是由杂质(尤其是硫化铜)引起的类似超导行为。 北京和美国的多个研究团队的复制实验证实了LK-99没有超导性。最初的韩国团队观察到的悬浮现象被归因于铁磁性而非超导性。此外,使用精密X射线成像和纯样品合成对LK-99的结构进行的研究表明,该材料是一种绝缘体,具有轻微的铁磁性和抗磁性。LK-99中杂质的发现突显了仔细分析的重要性,以及研究固有材料性质所需的单晶体。 LK-99的发现之旅迅速解决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科学谜团,与几十年前发现的其他铜氧化物化合物等超导材料所引发的持续争论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 来源 2023年8月16日(UTC) fromvia 标签: #超导体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lk99 北航发布了 LK-99 的验证论文

#lk99 北航发布了 LK-99 的验证论文 总之先水一篇,早发早引用 (由 ChatGPT 翻译的标题和摘要) 铅铜磷酸盐Pb10-xCux(PO4)6O的半导体输运性质,由Pb2SO5和Cu3P烧结而成 最近关于改性铅磷灰石在常压常温下超导性的宣称立即引起整个社会的轰动关注,该超导材料由黄铅矿(Pb2SO5)和磷化亚铜(Cu3P)烧结而成。为了验证这一令人兴奋的宣称,我们成功合成了Pb2SO5、Cu3P,并最终制备了改性铅铜磷酸盐Pb10-xCux(PO4)6O。我们对这些化合物的电输运性质和磁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Pb2SO5是一种高阻绝缘体,其室温电阻率约为7.18x10^9,而Cu3P是一种顺磁金属,其室温电阻率约为5.22x10^-4。与宣称的超导性相反,由Pb2SO5和Cu3P烧结而成的Pb10-xCux(PO4)6O化合物表现出类似半导体的输运特性,其室温电阻率较大,约为1.94x10^4,尽管我们的化合物的X射线衍射谱与先前报道的结构数据非常一致。此外,在室温下,将Pb10-xCux(PO4)6O压制成的颗粒放置在商用Nd2Fe14B磁体上,我们没有感觉到任何斥力,也没有观察到磁悬浮现象。这些结果表明,有关改性铅磷灰石常温超导体的宣称可能需要更仔细地重新检查,特别是其电输运性质。

封面图片

韩国科学家声称发现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 LK-99

韩国科学家声称发现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 LK-99 该材料被命名为 LK-99,是一种参铜铅磷灰石,呈现六方晶体结构,超导临界温度最高 126.85°C (400K)。作者通过零电阻转变与迈斯纳效应的测量证实了该材料的超导性 (并附上了悬浮视频)。论文中详细介绍了材料的合成方法,条件与过程十分简单,因此很快就能被人验证。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