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不管柯文哲做什么决定都尊重

侯友宜:不管柯文哲做什么决定都尊重 对于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说,会继续用民众党,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回应,为了两党合作,自己被侮辱、挖苦,从没说过半句话,并称“不管柯文哲最后做什么决定”,他都会尊重。 《联合报》报道,侯友宜星期天(11月19日)晚上参加两场造势大会时,都正面回应“蓝白合”课题。他在活动上致词说,现在弊案太多,罄竹难书,政党轮替是所有人心声。 侯友宜表示,这段期间出来选举,大家都在说非绿整合、“蓝白合”,他给人挖苦、侮辱都没说过半句话。 侯友宜以个性连子弹都不怕为例,强调自己不会被外界的流言蜚语影响,并称个人被修理没什么,最重要的是顾好台湾和人民,只要符合政党轮替,就要忍辱负重向前行。 侯友宜也说,有人问他怎么变得这么弱,“我不是怕,我希望在最后关键时刻,不管柯文哲最后做什么决定,政党轮替势在必行”。 侯友宜表示,会尊重柯文哲的最后决定,而他一定会与立委及在座的乡亲一起奋斗往前走,赢得最后胜利。 民众党星期天(11月19日)下午举办“TeamKP誓师大会”,柯文哲在会上致辞时说,他会继续用台湾民众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拼战到底,被部分舆论解读为正式宣告蓝百合破局。 2023年11月19日 11:00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侯友宜提拟进入政党协商 柯文哲:我觉得没问题

侯友宜提拟进入政党协商 柯文哲:我觉得没问题 台湾在野的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提出若全民调或初选来不及就进入政党协商后,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称,政党协商是不错的方向,“我觉得没问题”。这意味着蓝白合再度陷入僵局。 综合台湾《上报》和中央社报道,柯文哲星期四(10月26日)出席彰化县议会民众党团成立活动时说,蓝白合就是为了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胜出,但侯友宜只想着要赢过自己。 针对侯友宜提出政党协商,柯文哲说,他认为政党协商是不错的方向,“侯友宜如果坚持,我觉得没问题”。至于何时开始政党协商,柯文哲说,双方先联络再说。 侯友宜当天在台北文昌宫参拜时说,以柯文哲订10月底前决定最强参选人来说,不管是民主初选或全民调都来不及。他指出,如果来不及就要进入政党协商。 对此,柯文哲办公室发言人戴于文受访时说,台湾的利益大于政党和个人,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为实质推进在野整合进程,民众党将与国民党进入政党协商。 戴于文说,两党在公平、对等的原则下,为了整合更大的力量,从理念、政策到各立委选区的合作,都是可以讨论的议题,目标就是促成政党轮替,让台湾更好。 戴于文也表示,总统选举整合的歧见,也是政党协商讨论的范围;至于具体时程,民众党与柯文哲竞选办公室都会以最大诚意与弹性配合促成政党协商,实质推进在野整合的进度。 2023年10月26日 2:02 PM

封面图片

侯友宜向柯文哲喊话:我会等你到最后一刻

侯友宜向柯文哲喊话:我会等你到最后一刻 台湾在野阵营的“蓝白合”陷入僵局之际,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向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喊话:“我会等你,等到你最后一刻。” 《联合报》报道,侯友宜星期二(11月21日)上午受访时指出,柯文哲常说30秒做最后决定,“但他是决定别人的生死,我是一秒决定自己的生死”。 柯文哲在从政前是位台湾大学医学院教授,也是加护病房主任。侯友宜长期在警界供职,过去曾担任台湾警政署署长。 侯友宜也说,柯文哲知道台湾有六成民众希望国民党和民众党合作,并以此表示:“我会等你,等到你最后一刻。你想通了,都在你一念之间。” 侯友宜强调,蓝白早前诚心诚意地在前总统马英九见证下,共同签了合作方向;既然有这样方向,就要拿出诚信,面对人民期待,他盼大家一起合作,才能达成政党轮替,让台湾繁荣、永续、安定走下去。 侯友宜进一步说,既然人民期待政党轮替,相关单位就应符合人民期待。他说:“我在等柯主席最后的一念之间,到底蓝白还要不要继续合作。我还在等柯文哲的一句话。” 国民党和民众党原订在上星期六(11月18日)上午公布正副总统组合方案,但双方就民调数据及统计误差存有分歧,未能就“侯柯配”还是“柯侯配”达成共识。 台湾明年1月13日举行总统与立委选举,中央选举委员会星期一(11月20日)受理总统、副总统与立法委员选举候选人申请登记,星期五(11月24日)下午5时截止收件。 2023年11月21日 11:46 AM

封面图片

侯友宜:蓝白政党协商再延期 吁柯文哲勿拖延

侯友宜:蓝白政党协商再延期 吁柯文哲勿拖延 台湾在野阵营合作协商陷入僵局,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说,与民众党的政党协商将再次延期,并呼吁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别再拖延。 综合台湾《联合报》《上报》和中央社报道,侯友宜星期五(10月27日)说,柯文哲星期四(26日)已接受两党正式进入政党协商,但从10月16日至26日,柯文哲都没有明确表态要以“侯柯配”还是“柯侯配”作为协商前提。 侯友宜称,柯文哲曾说过医生可以在30秒内决定别人的生死,但他作为警察,“一生为国民在枪林弹雨成长,是1秒决定自己的生死”。 他说,据他所知,蓝白两党的政党协商应该是今天举行,结果又不得不延至下周。他呼吁柯文哲不要再拖延,快速回应民意。“不需要全民调,也不需要开放式初选,因为时间已经没有办法做了。” 侯友宜称,他绝对是与柯文哲合作最重要的对象,会在选举中负起最大责任,“要不要娶、要不要嫁,不是媒人说了算,是我说了算”。如果选举期间都没办法合作,怎能奢望去谈立委以及联合内阁。 针对政党协商延期的原因,侯友宜说,这是国民党党部向他说明的,至于详细的原因,需要去询问党部。 台湾将在两个半月后的2024年1月13日举行总统与立委选举,两大在野党国民党和民众党正努力推动蓝白合,以实现政党轮替的目标。但由于两大阵营对人选产生是采民调或开放式初选无法达成共识,因此进入政党协商阶段。 2023年10月27日 3:04 PM

封面图片

侯友宜为蓝白合回应设期限 柯文哲:像大党打压小党

侯友宜为蓝白合回应设期限 柯文哲:像大党打压小党 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首度松口不坚持在蓝白合作中当正,向民众党抛出橄榄枝,但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批评侯友宜要求他本周内回应的举动,像是“大党打压小党”。 据台湾《上报》报道,柯文哲星期二(10月24日)在记者会上说,蓝白两党是合作,并非零和游戏。目前有超过60%的选民期望政党轮替,他才会与国民党讨论政党合作的可能性。但要合作,应该用大家都认为公平的方式来比赛。 柯文哲说,全民调一直是台湾行之有年的方式,具备可信度和客观性。他还对国民党开放式初选的提议提出质疑,称如果把投票处设在国民党服务处,再加上国民党的动员和催票能力,国民党胜出机率很高,无论怎样都无法解决灌票的问题。 对于侯友宜在专访时递出橄榄枝,但订下最后期限,柯文哲形容像是大党在打压小党,他感觉像是被“逼婚”,让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他更揶揄侯友宜“连票都印好了”。 针对上述回应是否相当于拒绝国民党、蓝白合,柯文哲没有正面回应,仅表示现在是台湾改变的转捩点,让台湾赢才是最重要的目标,希望月底之前可以解决蓝白合的问题,也希望比赛规则能够订清楚。 侯友宜星期一(23日)接受台湾《联合报》专访时说,为力促政党轮替,成事最重要,个人荣辱都是小事,他不坚持选正的,当副手搭配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参选也可以。 侯友宜也向柯文哲喊话称,蓝白两党的合作可采取“侯柯配”或“柯侯配”,但一定要在同一张选票上,才是“蓝白合”。 2023年10月24日 3:06 PM

封面图片

侯友宜指要与柯文哲名字同一张选票出现 柯文哲批国民党大党打压小党

侯友宜指要与柯文哲名字同一张选票出现 柯文哲批国民党大党打压小党 #两岸国际 在台湾,国民党和民众党商讨明年总统大选「蓝白合」方案,国民党侯友宜指愿意当副手,但与民众党柯文哲的名字要在同一张选票出现,要求他最迟明天回复。柯文哲批评国民党大党打压小党。 (10/24/19:19)

封面图片

柯文哲:只要侯友宜愿接受全民调 立即恢复政党协商

柯文哲:只要侯友宜愿接受全民调 立即恢复政党协商 针对台湾前总统马英九提出的以全民调方式进行蓝白整合,台湾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发布承诺称,只要国民党与侯友宜总统候选人愿以全民调方式进行整合,两党可立即恢复政党协商。 国民党和民众党的“蓝白”整合,因为无法决定谁正谁副,陷入僵局。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星期五(11月10日)在媒体访问转达马英九想法,称可用“侯柯配”或“柯侯配”,跟“赖萧配”作全民调对比,哪种组合能胜“赖萧配”,就用哪种方式整合。 对此前高雄市长韩国瑜发文表示高度支持与赞同。 柯文哲竞选办公室星期五下午发布声明称,对马英九和韩国瑜表示感谢,并郑重承诺, “只要国民党与侯友宜总统候选人愿以‘全民调’方式进行整合,两党可立即恢‘政党协商’,让在野领袖以全民意志为意志,以现代科学为方法,由全民见证整合过程,不负民意所托。 他感谢马英九“以国家未来与苍生为念,摒除党派、门第之别,亲自呼吁在野政党以理性、务实、科学方式整合,争取中间选民认同,谋求台湾长治久安。” 他也感谢韩国瑜对马英九的呼应,并称“唯有公开透明且为人所信服的整合方式,才能真正完成2024政党轮替的终极目标、为台湾的民主展开新页。” 侯友宜星期五上午针对马英九提法未松口,而是回应称,尊重大家意见,已经进到政党协商,希望越快越好,把(整合)方式找出来。 针对正副总统人选的产生方法,国民党提出由“开放式初选”决定,又抛出结合民调的日本模式,以及结合民调的德国模式,但均遭主张采用全民调的民众党拒绝。 民众党星期三(11月8日)公布三家民调结果,均显示该党主席兼总统参选人柯文哲的支持度领先。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竞选办公室批评,民众党自费委托执行的民调“误导视听”, 显见对蓝白合作缺乏诚意与善意。 2023年11月10日 5:01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