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严禁一刀切和滥问责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严禁一刀切和滥问责 中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督察组将进驻福建、河南等五省,并要求被督察省份杜绝“一刀切”和“滥问责”等简单粗暴行为。 人民日报客户端星期二(11月21日)引述中国生态环境部消息报道,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将于近期陆续进驻福建、河南、海南、甘肃、青海五个省份,开展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致函上述被督察对象,要求有关省在督察进驻期间,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工作重点,精准科学依法推进边督边改。 文件提到,对于督察组受理转办的群众信访举报问题,有关省既要认真核实、坚决整改,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做到一事一办、一厂一策,不搞“运动式”整改。 文件强调,有关省应严禁为应付督察采取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以及“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特别是对涉及民生的产业或领域,更应当妥善处理、有序推进,坚决杜绝“一刀切”行为。对于采取“一刀切”方式消极应对督察的,督察组将严肃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文件要求,有关省在督察进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严肃、精准、有效”的原则,实事求是,通过必要的问责切实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同时,要避免以问责代替整改以及乱问责、滥问责、简单化问责等行为。对发现涉嫌以问责代替整改,或问责走过场,以及问责泛化、简单化的,督察组将会及时予以提醒,情节比较严重的,还将按有关程序报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 2023年11月21日 10:08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以来招商落户6家违法高耗能虚拟货币“挖矿”企业】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以来招商落户6家违法高耗能虚拟货币“挖矿”企业】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1日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反馈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情况,督察组表示,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以来招商落户6家违法的高耗能虚拟货币“挖矿”企业,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自治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脆弱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发展、轻保护”情况,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管控不力。

封面图片

官媒:呼和浩特垃圾随意倾倒整改不力 和督察组“打太极”

官媒:呼和浩特垃圾随意倾倒整改不力 和督察组“打太极”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呼和浩特市督察发现,当地垃圾随意倾倒问题频发,群众反映强烈;甚至出现为阻挠督察组现场核实,故意用建筑垃圾封堵进出道路的情况。 据央广网报道,内蒙古自治区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近日对呼和浩特市进行督察。督察组进驻21天,受理呼和浩特市垃圾违法倾倒信访举报案件80件,占比近22%。 督察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对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垃圾随意倾倒问题频发,甚至占用耕地草地,环境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 据报道,2019年第一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时就明确指出,呼和浩特市大量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城区垃圾偷倒城乡结合部和周边乡镇现象频发。此次督察发现,多年来城区建筑垃圾偷排至周边乡镇问题禁而不绝,出现大量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违规堆存点,甚至形成非法处置垃圾利益链。 督察组指出,呼和浩特相关部门推动落实建筑垃圾综合治理“十四五”规划不到位,建筑垃圾受纳能力存在较大缺口,每年近百万吨无法利用的建筑垃圾未得到有效消纳。 督察还发现,当地至今未建立第一轮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方案要求的收集、运输、消纳联单制度,导致建筑垃圾从收集、运输、处置环节层层失守,大量建筑垃圾被非法处置,相关执法部门监管缺失。 报道提到,当地大里堡村个别村民从2023年5月开始私自开设垃圾填埋场,以每车30100元(人民币,下同,约5.618.6新元)费用违法收储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形成收储垃圾黑色利益链,获利74万元。为阻挠督察组现场核实,故意用建筑垃圾封堵进出道路。 属地综合行政执法部门2023年7月就已发现大里堡村非法倾倒垃圾行为,但仅按非法倾倒五车垃圾处罚3000元,滋长了垃圾非法处置利益链。 2024年5月4日 1:36 PM

封面图片

中国防疫“九不准”要求不再“一刀切”

中国防疫“九不准”要求不再“一刀切” 甘肃省定西市照旧强制自费集中隔离 6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各地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坚决做到“九不准”,其中包括不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 同日从杭州返回甘肃定西的王先生被要求集中隔离三天(杭州全域均为低风险地区),该消息在微博成为热搜,网民普遍对事件感到不满。定西市回应称称浙江省为涉疫省份,涉疫省份来甘返甘绿码人员实行3天临时留观、2次核酸检测的闭环管控措施,又指正坚定执行“动态清零”总方针和“九不准”要求。 有外媒报道,中国多地取消查验核酸证明,民众一片叫好。 #防疫 #动态清零 原文链接 《中国经济网》《每日经济新闻》《健康时报》《中央社》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表示,一些地方处置疫情存在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新的表现形式:一是隔离场所收费;二是随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表示,一些地方处置疫情存在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新的表现形式:一是隔离场所收费;二是随意静默、封城代替管控;此外,个别地区用附码、弹窗的形式限制人员出行。有关部门将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不落实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封面图片

国家发改委:严禁未经法定程序要求普遍停产停业 杜绝“一刀切”“运动式”执法

国家发改委:严禁未经法定程序要求普遍停产停业 杜绝“一刀切”“运动式”执法 据中国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袁达6月14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下一步,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深化推进综合监管改革,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防止“任性执法、类案不同罚、过度处罚”等。根据企业信用状况,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严禁未经法定程序要求普遍停产停业,杜绝“一刀切”“运动式”执法。全面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扩大多部门联合监管范围和频次,完善监管方式,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

封面图片

中国将引导地方避免一刀切禁放烟花爆竹

中国将引导地方避免一刀切禁放烟花爆竹 中国今年春节能否燃放烟花爆竹一度引发讨论后,中国应急管理部表示将积极引导地方政府避免“一刀切”全面禁放烟花爆竹。 中国应急管理部星期二(1月30日)在官网答复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修订完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建议。 答复称,多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因地制宜、依法依规制定当地烟花爆竹禁限放政策,避免“一刀切”全面(全区域、全时段)禁放烟花爆竹,以满足民众对民俗文化需求和对美好生活向往。 答复也提到,针对2023年春节期间各地烟花爆竹禁限放政策调整等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应急管理部将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组成督导组,赴临时“禁改限”的天津、全域禁放的河北、主产区湖南等三省(市),开展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明查暗访,确保春节期间烟花爆竹安全形势稳定。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去年12月向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时披露,有公民和企业提议审查一些地方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法工委经审查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授权县级以上政府划定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段和区域,但没有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全面禁令与条例中的规定不一致,应按照上位法规定的精神修改。 这一表态让中国民众呼吁地方政府不应该再“一刀切”禁止民众燃放烟花爆竹。 2024年1月31日 12:46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