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官员:中国经济正由高速成长向中速收敛

央行官员:中国经济正由高速成长向中速收敛 中国央行专家认为,中国经济正由高速成长向中速收敛,但经济增速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在明显收窄,正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 综合中国新闻网和新浪财经报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星期四(12月7日)在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发表致辞。 王一鸣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正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制造业也在达峰后进入平台期,基础设施、尤其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逐步收窄,驱动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传统动能正在放缓,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中速收敛。 王一鸣称,如果将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速的阶段分为上下半场,“可以说现在正在进入下半场”。他解释道,上半场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速逐年下降,同时伴随经济结构深刻的变化,而下半场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在保持经济稳定运行中有效防范和化解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至于如何挖掘中国经济新动能,王一鸣说,应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绿色转型、扩大开放五个方面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未来最重要的新动能,因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是科技创新。 他认为,从经济增速和增长质量看,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增长质量和效益还没有根本性好转。传统的稳增长、扩张性政策的边际效益在递减,“我们经济的发展不能走老路,要在转型过程中开辟出一条新路”。 2023年12月8日 12:31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回应美西方唱衰中国经济 中国外交部:中国经济崩溃论一再崩溃

回应美西方唱衰中国经济 中国外交部:中国经济崩溃论一再崩溃 针对美西方唱衰中国经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中国经济没有崩溃,倒是中国经济崩溃论一再崩溃。 综合外媒报道,美国总统拜登称,中国面临经济困难,既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影响,也与中方经济政策有关。澳大利亚财长查默斯称,中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对澳洲构成冲击。美国副财长阿德耶莫则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主要波及亚洲邻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星期二(9月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有关上述西方领导人质疑中国经济的提问时说,似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但事实是,中国经济没有崩溃,反倒是“中国崩溃论”屡屡崩溃。 毛宁表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但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总体回升向好。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的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三分之一,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毛宁强调,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将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加强互利合作,分享发展红利,中国的发展将为亚洲邻国和世界带来更多的机遇。

封面图片

2024年中国经济分析

2024年中国经济分析 2023年,中国经济因为疫情受到重创。“没信心”成为过去一年的高频词,也汇聚了中国经济困难的所有症结。国际预测机构认为,2024年的前景可能更为黯淡,增速将明显减缓。经济学家们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增幅将从今年的5.2%放缓至4.6%。中国经济20年来都是借钱搞基建、刺激增长。随着债台高筑,财务爆雷、引爆金融危机恐是迟早的事。 然而,中媒表示 众多海外机构和人士纷纷表示看好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多家外资机构认为,随着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回升、企业盈利改善以及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等一系列积极信号的释放,明年中国经济有望持续回升向好。 原文链接 《经济日报》 《央视新闻》 《新华社》 《美国之音》 《美国之音》 《BBC中文》 《华尔街日报》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中国经济崩溃论”注定再度崩溃

中国官媒:“中国经济崩溃论”注定再度崩溃 面对西方媒体和政客有关中国经济未来表现的悲观论调,中国官媒新华社发文指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唱衰中国”是“配合着所谓“去风险”的论调而起”,旨在把中国塑造为世界经济“风险之源”,以“破坏中国与各国的合作关系”。 新华社星期天(9月17日)发出题为《“中国经济崩溃论”注定再度崩溃中国经济“放眼量”系列评论之一》的时评文章,指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唱衰中国经济是“过去几十年来多次出现并最终被事实反复打脸的所谓“中国崩溃论”闹剧的延续”,并称“这次的结局也不会例外”。 文章批评英国《经济学人》日前一期关于中国经济的巨龙封面“很唬人”,标题惊呼“中国经济见顶了”。文章回溯历史称,同样的巨龙形象曾出现在2002年6月15日期特别增刊,标题是“喘不上气的中国龙”。该刊物当时预言,中国经济增长在十年内将大幅放缓。 “然而接下来十年的事实是,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约10.5%,远超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同期平均水平。” 关于当前的经济增长,文章指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最新预测,2023年美国经济增速只有1.8%,英国增速只有0.4%,德国经济将萎缩0.3%。中国的经济表现是:上半年GDP年比增长5.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文章列举数据强调,世界银行、OECD和IMF分别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6%、5.4%和5.2%。“这放在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都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中国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发动机’。但某些西方政客和媒体却罔顾事实,肆意炒作,唱衰中国经济。实际上它们并非不懂经济,而是别有用心。” 文章称,西方媒体和政客轮番上阵,急切切贩卖焦虑,假惺惺把脉开方,就是想散布“中国经济不行了”的悲观论调,企图瓦解民众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影响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打击中国经济预期,破坏中国经济运行,阻滞中国发展进程。 文章强调,中国政府有效利用充裕的政策空间,为应对短期波动出台针对性措施,今年前八个月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在世界经济波动下行、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在持续恢复中展现韧性与活力”。 ...

封面图片

《 一套书读懂中国经济下半场 (套装25册)》

《 一套书读懂中国经济下半场 (套装25册)》 简介:本书系统解析 一套书读懂中国经济下半场 (套装25册)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实用案例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内容涵盖其发展历程、关键概念及实际应用,提供深入的知识探索路径。适合对该主题有兴趣的学习者,帮助拓宽视野并提高专业素养。 标签:##一套书 #知识 #学习 文件大小:NG 链接:

封面图片

IMF预计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会持续

IMF预计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会持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受困于房地产危机、生育率下降、人口迅速老龄化等问题,中国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到2028年经济增长率会下滑至3.5%。 综合彭博社和法新社报道,IMF星期五(2月2日)在一份报告中说,今年中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很高,在房地产市场严重下滑和外部需求疲软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将放缓,且很可能会持续几年。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可能进一步打压私人需求,加剧信心恶化”。 IMF说,中国房产开发商的财务压力持续存在,加上住房需求放缓及库存过剩的问题,今年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可能会进一步萎缩。 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4.6%。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这个数字将在2028年进一步降至3.5%左右。 在这份报告发布前,IMF与中国官员进行磋商,以收集经济和政策信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团团长钱德拉星期五在记者会上说,这次磋商集中讨论了中国房地产行业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IMF建议中国政府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钱德拉说,IMF认为要使房地产市场平稳过渡到规模较小的地步,中国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有关部门应迅速对资不抵债的开发商进行重组,同时加大融资,以完成预售但尚未完工的住房项目,并允许房价进行更大程度的调整。 不过,对于上述较为悲观的预测,中国驻IMF代表执行董事张正新在报告附带的书面回应中表示反对。 张正新说:“我们对中国近期经济发展的评估更为积极”,而非报告所说的“缓慢复苏”。IMF工作人员应仔细研究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对中国经济前景进行更适当的评估,以“帮助稳定信心”。 2024年2月3日 8:41 AM

封面图片

财政部: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回升向好势头,有信心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财政部: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回升向好势头,有信心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就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情况向媒体吹风并答问。关于宏观经济形势。中方重点向美方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中方指出,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和可持续增长。去年中国经济总体继续保持了回升向好的势头,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这些成绩是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取得的。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回升向好势头,有信心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来源:财经慢报频道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