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秦山核电基地平均能力因子创新世界纪录

浙江秦山核电基地平均能力因子创新世界纪录 中国浙江秦山核电基地平均能力因子位列全球第一,创新世界纪录。 综合澎湃新闻和和讯网星期一(1月1日)报道,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秦山核电基地九台核电机组2023年度平均能力因子达到96.8%,根据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已公布的数据,该业绩在全球六台机组及以上核电基地中位列第一,创造了同类基地安全稳定运行的新纪录。 报道称,机组能力因子是指某段时间内可获得的发电量与参考发电量的比值,是国际核电业界公认的最能体现核电安全管理水平和衡量机组安全发电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用来衡量核电机组的可用程度及监测电站是否能维持高机组可靠性。 业内人士介绍,多机组核电基地受核电运营单位多机组大修计划安排、资源合理分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平均能力因子更能考验核电厂的运营管理水平。 据悉,秦山核电已连续七年机组平均能力因子超过90%,2023年提前完成年度发电任务,并再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秦山核电累计安全发电超8000亿度。 2024年1月1日 2:42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0年罕见的“拉闸限电”,正在席卷全国各地。而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在此背景下,全国的核电机组已经开足了马力,在满负荷

20年罕见的“拉闸限电”,正在席卷全国各地。而第一财经记者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在此背景下,全国的核电机组已经开足了马力,在满负荷运行中输出源源不断的电力。 第一财经记者从中核集团独家获悉,目前,中核集团在运机组除了2台机组正在按计划进行换料大修外,其余22台机组均处于满功率运行状态。 另外,第一财经记者从权威途径获悉,除个别核电机组在停机大修外,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的核电机组也处于满负荷运营状态。 中核集团与中广核是我国两大核电集团,官方资料显示,这两大集团目前管理着中国48台在运核电机组。 而原国家核安全局局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赵成昆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全国51台在运核电机组除了个别的在停机大修外,其余的在满负荷运行。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相关负责人在回应“拉闸限电”时表示,加快推进重要电源电网项目建设,保障煤电、气电机组充分出力,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多渠道提升电力供应能力。 “我们除了5号机组在停机大修外,其它5台机组都是满负荷运行。”江苏核电站的一位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江苏核电的母公司为中核集团。 在东北,位于辽宁的红沿河核电站的一位知情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该电站目前正在商运的5台核电机组,也都是在满负荷运行。这座核电站是由中国广核集团和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国家电投集团共同运营的,两者持股分别是50%。 2021年1-8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2560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112小时。其中,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219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338小时,两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对比,同为清洁能源的风电的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只有1500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83小时。 核电公司的业绩也在变好。中核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电2021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商运发电量872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27%;实现营业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亿元,同比大涨46%。 同样,中国广核旗下上市公司中国广核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管理的核电站的总上网电量为952亿千瓦时,占全国核电机组上网电量的52%,较去年同期增长5.4%;营业收入近369亿元,同比增加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5亿元,同比增加5.63%。 “这应该是核电丰收的一年。”一位核电企业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赵成昆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在火电、光电、风电纷纷受制的极端环境下,“核电为电网的稳定,对付极端外部条件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目前,尽管核电在全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还很低,但在限电中还是能够顶上去了。”在赵成昆看来,此次全国多地出现的“电荒”,让社会再次看到了核电的作用。 “而在‘双碳’目标下,核电未来肯定是要发挥重大作用的。”他说。 目前,在中国的能源结构占比中,核电的发电量占比还不到5%。 根据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副司长史立山9月27日介绍,目前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有51台,装机容量5327万千瓦,在建核电20台,装机容量2269万千瓦。2020年的核电发电量3662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9%。 这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来自世界核协会发布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核能总发电量25,530 亿千瓦时,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约为 10%,其中法国高达 70.6%, 美国占 19.7%。 与火电、光电、风电等能源不同的是,核电同时具有“清洁、低碳、能量密度高、经济性好”的属性,且不受季节和气候等因素影响,除短暂的换料大修外,能以额定功率长期稳定运行,满足基荷电源可靠、经济、充足和清洁四大要求。 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这是近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发展核电时首次用“积极”一词来表述。 对此,赵成昆当时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积极’,意味着在清洁能源多样化发展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国家将把核电作为一种主要的能源来考虑。” 从长远来看,核电是唯一能够大规模替代火电的基础能源。相对于火电,核电具有不排放污染气体、能源转换效率高等优势。相对于水电和风电等能源,核电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发电高效稳定。 包括赵成昆在内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核电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实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节能减排方面,一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与同规模火电相比,每年可减少300万吨标准煤的燃耗,节约了每天40节火车全年运输的燃料运输成本,同时每年可减排600万吨二氧化碳、2.6万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相当于每三年再造一座五指山森林公园。 核电当前的局面有望得到破局,而且速度在稳步加快。在9月28日的一次公开活动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介绍,未来,中国每年争取开工核电机组6~8台左右,争取到2030年核电发电量占比达到8%左右。 在杜祥琬此次提及未来核电的发展步骤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在2020年6月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0)》(下称“《报告》”)预测,“十四五”及中长期,核能在中国清洁能源低碳系统中的定位将更加明确,作用将更加凸显,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8台持续稳步推进。 对于核电布局,《报告》指出,随着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面临电力需求增长、本地资源不足、环境容量约束、电力结构优化等问题,“十四五”期间稳步推进中部地区核电发展,推动湖南、湖北、江西等中部省份比较成熟的核电项目建设,是解决中部地区电力需求问题的战略选择,对促进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具有长远意义。 同样出席9月28日上述公开活动的赵成昆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在上述活动上,内陆核电再次被提及。 通过梳理官方资料,第一财经记者发现,目前,湖南、江西、湖北、河南、河北、四川、贵州、重庆、安徽、吉林和黑龙江等十余个内陆省份也在布局内陆核电。与此同时,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的内陆城市也在布局核电。 而在“推动地方经济建设”方面,核电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一台百万级千万瓦的商业核电机组的总投资在200亿元左右。如果“十四五”期间每年开工6~8台百万级千瓦核电机组,总投资就高达1200亿~1600亿元。 (第一财经)

封面图片

徐大堡核电4号机组穹顶吊装就位

徐大堡核电4号机组穹顶吊装就位 为确保吊装过程万无一失,前期进行了多方调试和现场的多重预防措施。最终,采用了2600吨的履带式吊车进行整体吊装。整个吊装过程中,质量与安全均得到了严格控制,偏差精度更是达到了毫米级别,展现了我国核电建设的精湛技艺。经过3小时32分钟的紧张作业,徐大堡核电4号机组穹顶终于高精度吊装就位。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穹顶模块整体吊装建造方式的进一步成熟,更实现了国内内穹顶转场与吊装就位的一次成功。展望未来,徐大堡核电3、4号机组预计分别于2027年和2028年投入运营。届时,预计年发电量将超过18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省燃煤约6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90万吨,这一减排量相当于12.4万公顷森林1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乌核电站夏季维修 料加剧供电紧缺

乌核电站夏季维修 料加剧供电紧缺 在俄罗斯不断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发动袭击之际,乌克兰核电站的夏季维修将进一步加剧该国电力紧缺的挑战。 彭博社报道,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Ukrenergo,乌克兰电网)首席执行官库奇斯基(Volodymyr Kudrytskyi)告诉媒体,从当地时间星期六(6月15日)开始,由于核电站机组开始维修工作,乌克兰家庭和企业的电力供应将变得更加紧缺。 受俄罗斯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影响,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已遭到严重破坏,而每年夏季,乌克兰核电运营商通常会对核电站展开维修,发电量会因此降低,加之预期中的炎热天气,加剧了既有的压力。 乌克兰总理什米哈尔本月早些时候说,俄罗斯的袭击导致乌克兰的总发电能力减少了9000兆瓦,乌克兰处在非常困难的境地。 不过,库奇斯基强调,所谓乌克兰冬季每天电力供应将受到五到六小时限制的预测,是一种悲观设想。 2024年6月15日 4:12 PM

封面图片

西部地区第二台“华龙一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西部地区第二台“华龙一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座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已于2016年投入商业运行;二期工程3、4号机组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其中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已于2023年3月25日投产发电,首循环安全可靠运行,2023年度能力因子达98.2%,创国内三代堆最优纪录。据悉,防城港核电站三台在运机组累计上网电量已超1200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等效减少标煤消耗超36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888万吨,相当于种植了27万公顷森林,对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优化广西能源(维权)结构、助力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行业预测柏崎刈羽核电站核电站或于10月恢复发电 日本将迎来核能复兴?

行业预测柏崎刈羽核电站核电站或于10月恢复发电 日本将迎来核能复兴? 自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熔毁事故发生后,日本核电站的运营安全标准做了全套整改。意味着,柏崎刈羽核电站今年可能的重启,将是东电公司首次依照新规定运营核反应堆。那次事故导致日本停止了国内所有的核能发电。日本的核能愿景一直以来,日本这个国家都在寻求加速重启核反应堆,以降低电力成本、确保稳定供应、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日本政府也在敦促地方官员加快批准重启该反应堆。4月,东电柏崎刈羽核电站7号反应堆获得了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的燃料装载的批准。不过在东电重启该核电站发电之前,其仍需完成额外的检查,并获得当地政府的同意。柏崎刈羽核电站共有7台机组,总容量约为8千兆瓦。BNEF指出,7号反应堆的重启是其系列计划的一部分,并预计到2025年全日本将有五座核反应堆重新上线。只不过,这一速度仍低于政府对核电的期望目标,日本政府希望到2030年核电将能够占电力结构的五分之一。分析人士表示,“按照目前的时间表,日本需要在2025年底至2030年之间将其现役核电站的产出能力提高近一倍。而对于重启核项目的延迟而留下的(电力供应)缺口,将主要由天然气发电来填补。”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记者 7 月 9 日从青海海西州格尔木市能源局了解到,世界海拔最高的风机叶片制造基地暨绿色氢能创新基地在当地开工建设。据了解,该

记者 7 月 9 日从青海海西州格尔木市能源局了解到,世界海拔最高的风机叶片制造基地暨绿色氢能创新基地在当地开工建设。据了解,该风机叶片装备制造基地位于格尔木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 170 亩,总建筑面积为 69673 平方米,包含风机叶片制造、高原型风机整机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后,年配套风机总容量超 1000MW,填补青海省风机叶片生产的空白。青海拥有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据测算,风能可开发量超过 7500 万千瓦,是我国第四大风场。截至 2023 年底,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 92.8%,绿色电力发电量占比 84.5%,均居全国首位。 (央视新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