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机构:迁徙动物物种灭绝风险增加

联合国机构:迁徙动物物种灭绝风险增加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指出,全球迁徙动物的物种数量正在减少,其灭绝风险增加。 CMS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79年推动签署的旨在保护迁徙物种的国际公约,公约秘书处设在德国波恩。CMS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于12日至17日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举行,这份报告也在大会开幕式上发布。 新华社报道,CMS星期一(2月12日)发布的报告说,虽然CMS所列的一些迁徙物种的生存状况有所改善,但其中近一半物种的数量正在下降,22%的物种濒临灭绝,几乎所有列入CMS的鱼类都面临灭绝威胁;全球范围内的迁徙物种,包括那些未列入CMS的物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灭绝风险;列入CMS的物种中,有75%受到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碎片化的影响,还有较多物种受到有意捕捉和意外捕获的影响。 报告在发出警示的同时,提出了优先行动建议,包括努力解决非法和不可持续的捕捉迁徙动物及其意外捕获的问题,增加识别、保护、连接和有效管理迁徙物种重要栖息地的行动,加大力度应对气候变化和各种污染问题。 CMS执行秘书埃米·弗伦克尔说,当迁徙物种跨越国界时,它们的生存取决于沿途所有国家的努力。这份报告将有助于支持亟需的政策行动,以确保迁徙物种在世界各地继续繁衍生息。 2024年2月13日 11:59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联合国国际委员会没有发现俄罗斯在乌克兰实施种族灭绝的证据

联合国国际委员会没有发现俄罗斯在乌克兰实施种族灭绝的证据 “目前,我们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满足《灭绝种族罪公约》规定的法律资格。你记住,这是一个意图问题,犯罪分子的意图。一定有消灭某个团体的“需要”。根据《公约》,这种破坏必须是物理的或生物的,”委员会主席埃里克·莫斯(Eric Möse)说。 https://t.me/JShangrong

封面图片

联合国报告:全球食物浪费超过10亿吨

联合国报告:全球食物浪费超过10亿吨 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浪费了10.5亿吨食物,食物浪费和损失令人担忧。 据新华社消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星期三(3月27日)发布的食物浪费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人均浪费132公斤的食物,占消费者可获得食物总量的五分之一。 与此同时,世界上仍有约7.83亿人遭受饥饿,这些被浪费的食物用“最保守评估”测算出的可食用部分,可为世界上受饥饿影响地区的每个人每天提供1.3顿饭。 报告指出,食物浪费并不仅仅出现在富裕国家,无论收入水平高低,食物浪费程度都相当严重,发生在家庭中的食物浪费情况尤其严重。 根据报告,2022年全球浪费的食物中,60%源自家庭。饮食服务行业占28%,零售业则占1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诺生说:“食物浪费是一个全球性的悲剧。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发展问题,而且正在给气候和自然造成巨大代价。” 报告数据显示,食物损失和浪费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年度排放量的8%至10%,是航空业排放量的五倍。报告建议制定政策,在各个层面解决食物浪费问题,并将这纳入应对污染、气候变化和栖息地丧失的国家行动计划。 2024年3月28日 2:51 PM

封面图片

研究:骨骼更复杂鸟类 灭绝风险相对更高

研究:骨骼更复杂鸟类 灭绝风险相对更高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分析鸟类的前后肢骨骼推断,鸟类的骨骼越复杂,其物种多样性就越少,面临的灭绝风险也就相对更高。 新华社星期六(9月30日)报道,英国巴斯大学等机构的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称,这项研究主要透过观察983种主要鸟类,并比较它们前肢(翅膀)和后肢(腿)的内在结构来分析鸟类骨骼的复杂性。 研究发现,骨骼较不复杂的鸟类,即前肢和后肢差异较小的鸟类,比那些骨骼复杂性较高、前后肢差异大的鸟类拥有更多的物种多样性。例如,鸽子、海鸥等鸟类骨骼复杂性低,物种多样性高,生活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栖息地。相反,火烈鸟和鸵鸟等鸟类具有更复杂的骨骼,它们占据的栖息地更少,觅食的方式也较少。 研究员说,人们普遍认为物种的演化没有方向,对演化的“选择”可朝任何方向进行。但这项研究表明,至少在鸟类中,物种越是“专业化”,其进一步演化的路线数量就越受限制,意味着它们对栖息地丧失、食物链被破坏等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可能较弱。 研究员据此推断,骨骼更复杂、物种多样性更少的鸟类,其灭绝风险相对更高。他们下一步计划研究这一规律是否也适用于其他动物。

封面图片

化石记录揭开气候变化灭绝风险的秘密

化石记录揭开气候变化灭绝风险的秘密 艺术再现三叠纪晚期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物种灭绝事件之前(左)和之后(右)的海底场景。资料来源:Maija Karala在地球生命史上,过去的气候变化(通常由火山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自然变化引起)是无数物种灭绝的原因。但是,迄今为止,人们还不清楚是什么因素导致物种对这种变化的适应力增强或减弱,也不清楚气候变化的程度如何影响物种灭绝的风险。在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的领导下,这项新研究通过分析过去 4.85 亿年来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海胆、蜗牛和贝类)的化石记录,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海洋无脊椎动物有丰富的化石记录,而且研究得很透彻,因此可以确定物种灭绝的时间和可能的原因。信息图表总结了研究发现的决定物种因气候变化而灭绝风险的关键特征和因素。资料来源:Miranta Kouvari(科学图形设计)。研究人员利用涵盖9200多个属的29万多条化石记录,整理出了一个可能影响灭绝恢复力的关键特征数据集,其中包括以前未深入研究过的特征,如偏好温度。研究人员将这些特征信息与气候模拟数据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模型,以了解哪些因素在气候变化期间对确定灭绝风险最为重要。主要发现作者发现,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物种更容易灭绝。特别是,在不同地质阶段气温变化达到或超过 7°C 的物种更容易灭绝。作者还发现,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如极地地区)的物种更容易灭绝,而只能在狭窄的温度范围(尤其是低于 15°C 的温度范围)内生活的动物灭绝的可能性要大得多。然而,地理范围的大小是预测灭绝风险的最有力因素。地理范围较大的物种灭绝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体型也很重要,体型较小的物种更容易灭绝。所研究的所有特征对灭绝风险都有累积影响。例如,同时具有较小地理范围和较窄热范围的物种甚至比只具有其中一种特征的物种更容易灭绝。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库珀-马拉诺斯基(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说:"我们的研究发现,地理范围是预测海洋无脊椎动物灭绝风险的最有力因素,但气候变化的幅度也是预测灭绝的重要因素,这对当今面临气候变化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影响。"目前,人类驱动的气候变化已经将许多物种推向或超越了灭绝的边缘,这些结果有助于确定面临最大风险的动物,并为保护它们的战略提供依据。领衔作者艾琳-索普教授(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说:"地质历史的证据表明,根据气候变化的预测,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峻的未来。特别是,我们的模型表明,生活在两极或热带地区、热范围小于15°C的物种可能面临最大的灭绝风险。然而,如果局部气候变化足够大,就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物种大量灭绝,有可能使我们更接近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据研究小组称,未来的工作应探索气候变化如何与海洋酸化和缺氧(海水缺氧)等其他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的因素相互作用。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布里斯托尔大学的丹-伦特(Dan Lunt)教授说:"这项研究表明,在地球历史上,海洋生物的灭绝风险与气候变化密不可分。当我们不顾一切地继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造成气候变化时,这应该成为对人类的一个严酷警告。"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研究揭示让动物更易因气候变化灭绝的因素

新研究揭示让动物更易因气候变化灭绝的因素 英国牛津大学一项新研究,通过研究化石记录揭示了让动物更易因气候变化灭绝的因素,有助确定当今哪些物种最易受人为因素导致的气候变化影响,为制定保护战略提供依据。 新华社星期一(3月11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近日发布公报说,在地球生命史上,过去的气候变化通常由火山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自然变化引起,曾是造成无数物种灭绝的“祸首”。但迄今人们并不清楚哪些因素可使物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增强或减弱,也不清楚气候变化幅度如何影响物种灭绝风险。 牛津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分析了众多海洋无脊椎古动物的化石记录,其中有的物种存活于距今约4.85亿年前,这些记录涵盖9200多个属。 研究人员整理出可能影响物种复原力的关键特征的数据集,再将这些特征信息与气候模拟数据相结合建立新的模型,以了解在气候变化期间哪些因素对确定灭绝风险最为重要。 研究发现,面临气候变化幅度相对更大的物种更有可能灭绝,尤其是在不同地质阶段经历过气温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七摄氏度的物种;生活在极地地区等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物种,以及只能适应小幅气温变化的物种,灭绝几率更高;物种生存的地理范围大小是预测灭绝风险的最有力因素,地理分布范围较大的物种,其灭绝的可能性要小得多;体型也很重要,体型较小的物种灭绝风险较高。 所有上述特征对灭绝风险都有累积影响。例如,同时具有较小地理分布范围和较窄温度适应范围的物种,比只具备其中一项特征的物种更容易灭绝。 研究人员认为,未来应探索气候变化如何与其他可能导致物种灭绝的因素相互作用,如海洋酸化、海水缺氧等。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2024年3月11日 10:01 PM

封面图片

联合国下月审视香港人权状况

联合国下月审视香港人权状况 4团体交报告书 批国安法未符国际公约 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将于下月初,审视香港政府落实《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情况,为香港在《国安法》立法后首次被审视人权状况,届时李家超政府上任后将首次派员出席联合国会议。不少过去被邀请的团体因《国安法》的威胁而未能列席或提交报告,今次有 4 个海外港人及国际组织分别提交两份报告书,指香港《国安法》未符《公约》,促请委员会要求港府修例。 报导: 同文 Commons 全文: #联合国 #人权 #humanrights #国安法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StandWithHongKong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