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改委:今年先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

中国发改委:今年先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星期三(4月17日)说,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共安排7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315亿新元)。截至目前,已下达超过2000亿元。此外,今年将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综合新华社和中国政府网消息,刘苏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介绍。他说,关于超长期特别国债,目前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已经研究起草了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行动方案,经过批准同意后即开始组织实施。 刘苏社说,行动方案坚持目标导向、精准突破,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事关现代化建设、发展急需、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难事,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夯实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基础;坚持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用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障碍;坚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他介绍,在支持领域方面,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在组织实施方面,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资金保障,优化投入方式,加大监管力度,特别要尽快建设一批前期工作比较成熟、具备条件的项目,同时还将抓紧推动出台实施相关的配套政策,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来破解深层次的障碍,与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合力,确保行动方案明确的任务高质量地落地见效。 刘苏社还说,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共安排7000亿元。发改委会同各有关方面坚持质效并重,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组织做好投资计划编制。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下达超过2000亿元,占全年比重超过30%。将进一步加快计划下达、加强计划执行,同时认真抓好项目建设和监管,持续提高中央预算内资金使用效益。 ... 2024年4月18日 8:54 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超长期特别国债星期五起发行

中国超长期特别国债星期五起发行 中国一万亿元人民币(1869.8亿新元 )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从星期五(5月17日)起发行,首发期限为30年,按半年付息。 综合第一财经和澎湃新闻报道,中国财政部星期一(13日)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通知,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涉及期限为20年、30年和50年,均按半年付息。 中国财政部决定从星期五起,发行3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截至11月15日共发行22次。这项国债将分三批发行,每批分四次发行,第二批定于7月24日发行,第三批则在9月24日发行。 根据安排,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从5月24日起分两批发行,直至11月8日。第一批分三次发行,第二批则于8月14日分四次发行。50年超长特别国债将由6月14日首发,之后再于8月9日和10月16日发行两次。发行计划的内容与市场传闻基本一致,但未公布每次发债具体金额。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报道,中国财政部星期一(5月13日)开会,讨论今年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超长期特别国债事宜。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报道,中国这次将从5月17日开始发行三种不同期限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分别为20年总额为3000亿元人民币国债,30年国债总额为6000亿元人民币,50年国债总额为1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几年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其中今年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中国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4月证实,今年2月,发改委完成了全部三批共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下达工作,将增发国债资金落实到约1.5万个具体项目。中共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要求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 根据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今年发行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计入赤字。 ... 2024年5月13日 2:49 PM

封面图片

全国两会|发改委: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助拉动投资及消费

全国两会|发改委: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助拉动投资及消费 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中央计划未来几年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助拉动当前投资及消费之余,为长期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同时为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集中力量加快推动中国现代化。郑栅洁指,长期国债资金主要投向,需要按照问题导向及精准突破等,初步考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及粮食能源安全等领域建设,认为有关领域潜在建设需求巨大,资金投入周期较长,当前资金渠道难以满足需求。他表示,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制订形成具体方案,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及推出配套政策,未来亦会继续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政府投资的放大效应。郑栅洁提到,去年增发的国债,大部分会在今年使用;至于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按年增加,政府投资规模明显增加,未来会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以及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他又说,民间投资占全国投资一半以上,未来会支持民企参加国家重大工程及项目补短板建设,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加强项目融资要素保障。他强调,投资要更精准,亦要加大培育新动能支持力度,投资环境则要更加便利、深化投融资改革等。 2024-03-06 16:00:21

封面图片

据报内地本周启动今年1万亿人民币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

据报内地本周启动今年1万亿人民币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 路透引述多名消息人士指,财政部计划本周五启动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1万亿元人民币,包括3000亿元20年期国债、6000亿元30年期国债、1000亿元50年期国债,据报今年11月底前完成发行。消息指,各期限国债将分22次发行,当中,20年期将发行7次,每月1次;30年期分12次发行,除了5月及11月各1次,其余月份各发行两次;50年期每两月发行1次。有交易员指,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节奏慢过预期,供应压力缓和,提振市场情绪。另外,内地官媒经济日报发表文章指,今年经济开局良好,但经济运行面对不少问题及挑战,投资增长仍有一定压力,积极财政政策要靠前发力,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特别是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 2024-05-13 11:25:41

封面图片

中国财政部据报今开会讨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中国财政部据报今开会讨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报道,中国财政部将在星期一(5月13日)开会,讨论今年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1869.8亿新元 )超长期特别国债事宜。 知情人士表示,财政部将于星期一上午9点与承销机构举行会议,讨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部署事宜。由于信息未公开,知情人士要求匿名。 中国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称,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中国财政部暂未回应寻求评论的请求。英国《金融时报》早些时候报道称,中国央行已就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定价向券商征求意见。 2024年5月13日 10:12 AM

封面图片

中国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发行

中国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发行 中国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星期五(5月24日)上午正式首发。 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和《中国证券报》报道,这期国债为2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400亿元(人民币,下同,76亿新元)。Wind数据显示,这期国债中标利率2.49%,全场倍数4.38,边际倍数1.05。 在本息兑付日期方面,这期国债从星期六(5月25日)开始计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付息日为每年的5月25日和11月25日,在2044年5月2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中国财政部通知,这期国债将在5月29日起上市交易。 根据发行安排,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从5月17日首发到11月中旬发行完毕,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品种分别发行七只、12只和三只。整体而言呈现匀速发行、而非集中供给的特征。 从对资金面影响来看,中金公司首席固收分析师陈健恒说,今年特别国债发行节奏相对更缓,平均单期供给冲击更小。因此从整体供给和发行节奏来看,特别国债的发行安排已经尽量降低了流动性冲击及市场影响。 此前,中国首批1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星期三(5月22日)正式在二级市场上市交易,盘中大涨两度触发临停,第二天则下挫近13%。专业人士呼吁投资者要理性看待国债上扬现象,不要跟风投机。 2024年5月24日 2:46 PM

封面图片

中国发改委:特别国债项目坚决避免楼堂馆所

中国发改委:特别国债项目坚决避免楼堂馆所 中国发改委介绍,中国新增发的特别国债资金将按项目管理,项目本身必须精准聚焦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力,坚决避免楼堂馆所、政绩工程。 中国星期二宣布增发1万亿(人民币,1870亿新元)特别国债。中国国务院星期三(10月25日)召开发布会介绍增加发行国债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发改委秘书长张世昕在会上介绍,此次增发国债用于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促进资金使用精准有效,本次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按项目管理。 张世昕说,发改委会组织做好项目筛选,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梳理报送一批符合投向领域、前期工作成熟、经济社会效益较好的项目。 关于项目建设内容,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说,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应精准聚焦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罗国三说,会优先支持建设需求迫切、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坚决避免安排一般竞争性产业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 罗国三指出,资金投向的在建项目,要求各项手续完备。对于新开工项目,要求前期研究论证比较充分、具备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能够尽快开工建设,特别是一些急需项目能够在明年汛期前建成投用。对于部分前期工作较为复杂的重大项目,原则上也不得晚于明年6月底开工建设。 2023年10月25日 11:25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