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监管总局回应个人破产法:配合立法机关研究论证

中国金融监管总局回应个人破产法:配合立法机关研究论证 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针对“出台个人破产法”建议回复说,将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对个人破产是否入法、入法的现实需要和积极作用、时机是否合适、支撑条件是否具备等问题开展研究论证。 中国政府网星期四(4月25日)刊发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答复网民关于“完善信贷资金监管等政策,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的建议时,对“出台个人破产法”作出上述回应。 网民在留言中称,当前民营企业就业经营困难,订单减少,资金压力加大,创新内生动力不足,因此建议在法律层面完善连带责任担保制度,强化银行对企业信贷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民营企业家子女如果未参与企业经营、没有在企业获益,银行放贷时不能要求其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反之企业家子女就需要承担责任。同时,该网民也建议出台个人破产法,为诚信债务人提供经济再生的机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此回复称,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202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从持续加大信贷资源投入等方面提出25条举措。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严格落实通知要求,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改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强化科技赋能,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的信用类融资产品,持续扩大信用贷款规模。 其中,针对网民反映的企业家子女连带责任担保现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经调研了解,从银行信贷管理角度看有一定的客观合理性,相关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包括大力提升社会整体诚信水平、民营企业切实加强公司治理和规范财务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改进信贷和风控技术等。 对于个人破产问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称将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对个人破产是否入法、入法的现实需要和积极作用、时机是否合适、支撑条件是否具备等问题开展研究论证。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8年以来的历次中国“两会”,不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制定个人破产法。 ... 2024年4月25日 3:15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金融监管总局:积极配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中国金融监管总局:积极配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称,要确保金融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并积极配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据中国金融监管总局网站,金融监管总局11月10日至11日召开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讨班暨监管工作座谈会。中共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作了专项部署。 会议提出,要坚持强监管严监管,推动“五大监管”在系统全面落实,着力提高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协同构建全覆盖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实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确保金融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 会议提出,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深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转型。更好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积极配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大力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 会议要求,不断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全力以赴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优化金融供给,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聚焦难点堵点提升科技金融质效,聚焦“双碳”目标健全绿色金融体系,聚焦薄弱环节加强普惠金融服务,聚焦现实需求加快发展养老金融,聚焦效能和安全促进数字金融发展,切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主题教育中央第十八巡回指导组成员、中央金融办代表应邀出席会议。各首席,驻总局纪检监察组负责人,各监管局主要负责人,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金融工会主要负责人,总局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3年11月12日 7:23 AM

封面图片

金融监管总局:今年逐步提升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例

金融监管总局:今年逐步提升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例 人民银行今日起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厘,降至1.75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惠金融司司长郭武平表示,今年将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聚焦小微企业和涉农主体的资金需求,合理确定信贷投放节奏,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普惠型涉农贷款两个领域的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当局亦将积极发展首贷、续贷,鼓励与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的中长期贷款,推广随借随还的循环贷款,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他强调,续贷要做到应续尽续、能续尽续。郭武平表示,今年将逐步提升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继续引导银行放宽抵押物要求,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另外,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小部分中小银行前期积累一些矛盾和风险,个别风险仍然较高,将实施高强度监管,稳妥有序化解和处置存量风险,同时严控增量风险。当局强调,相当部分银行的风险已经大幅收敛,实现可持续经营,改革化险成效正在显现。 2024-01-25 16:41:40 (1)

封面图片

中国金融监管总局北京浙江监管局迎来新局长

中国金融监管总局北京浙江监管局迎来新局长 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派出机构进行人事调整,北京和浙江监管局迎来新局长。 据澎湃新闻星期五(11月17日)报道,原银保监会创新部主任杨东宁已接替李明肖,出任北京局局长。安徽局局长周家龙则接替包祖明,转任浙江局局长。 杨东宁今年47岁,曾先后在银监会政策法规部(研究局)、办公厅、党委宣传部,银保监会银行机构检查局、创新业务监管部工作。历任银监会办公厅副巡视员、党委宣传部副主任、北京市东城区副区长(挂职)、银监会新闻发言人,银保监会银行机构检查局副局长、创新业务监管部主任。 周家龙今年52岁,早前曾在原银监会任职,先后任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副处长、处长。2014年10月,任河南银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2020年下半年,出任原安徽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2023年11月17日 3:44 PM

封面图片

内地金融监管总局提高消费金融公司准入标准以加强监管及防范风险

内地金融监管总局提高消费金融公司准入标准以加强监管及防范风险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表示,为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优化金融服务,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4月18日起实施。《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将提高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的资产、营业收入等指标标准以及最低持股比例要求,提高具有消费金融业务管理和风控经验出资人的持股比例,提高消费金融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将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由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有利于压实股东责任,增强股东参与公司经营意愿,同时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避免由于股权相对分散而出现公司治理失效失衡的问题。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将指导消费金融公司做好办法实施工作,坚守专业化消费信贷功能定位,加强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积极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03-19 01:36:28

封面图片

中国金融监管总局:外资可全资控股银行保险机构

中国金融监管总局:外资可全资控股银行保险机构 中国金融监管总局宣布,已取消外资参股、收购、增资金融机构的股权比例限制,允许外资持有银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实现完全控股。 综合观察者网和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国新办星期四(1月25日)举行的金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推出50多项金融对外开放措施,其中取消了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资参股、收购、增资金融机构的股权比例限制,如今外国资本可持有银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实现完全控股。 肖远企说,目前已经有外资独资保险公司、外资控股理财公司和外资独资货币经纪公司,还有外资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都已经批准开业,目前经营情况良好。另外,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内关于金融业的相关限制措施都已经完全清零。 肖远企提到,外资数量型准入门槛已大幅减少。“过去有一些对外资银行、外资保险机构总资产规模的要求,对他们在母国经营年限的要求,现在都已经取消,现在更注重外资投资综合素质。” 据肖远企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41家法人银行、116家外国及港澳台银行分行和132家代表处,营业性机构总数量已经有888家,总资产达到3.8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7300亿新元)。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已设立67家营业性机构和70家代表处,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4万亿元。“外资金融机构深度参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运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他强调:“我们会进一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继续坚定推进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欢迎各类外资机构和长期资本来中国展业兴业。” 2024年1月26日 7:06 PM

封面图片

金融监管总局:已取消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外资可持有银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

金融监管总局:已取消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外资可持有银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 1月2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在对外开放的措施中,取消了银行保险机构的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资参股、收购、增资金融机构的股权比例限制。现在外国资本可以持有银行保险机构100%的股权,实现完全控股。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