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存在贸易争端 中美仍寻求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尽管存在贸易争端 中美仍寻求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本周进行了气候谈判,双方均有意在逐步减少煤炭消费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部署方面进行合作。 彭博社报道,美国气候特使波德斯塔(John Podesta)星期五(5月10日)说,双方进行了“深入”和“实质性”的讨论,包括解决导致全球变暖的甲烷排放、能源转型,以及应对全球变暖地方行动的技术会议。 波德斯塔说:“我们必须控制好气候问题,没有比美国和中国来带头这件事更为重要。” 他还说:“虽然中美两国的整体关系日益紧绷,但我们有义务为我们的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竭尽全力进行沟通、合作和协作,以应对气候危机。” 波德斯塔于5月8日和9日在华盛顿会见了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两人首次举行正式会议,讨论如何在阿塞拜疆召开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之前携手合作,以及如何减少甲烷排放和森林砍伐等问题。 另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务院一高级官员10日说,美国和中国在两天气候变化双边会议中,讨论了中国太阳能和电池制造、钢铁生产和煤炭发电方面产能过剩的问题。 这名高级官员透露,美方在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向全球市场大量输出廉价太阳能电池板和煤炭,削弱了其他国家的清洁能源制造业。 2024年5月11日 9:26 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哈贝克转往杭州访问 指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是合作伙伴

哈贝克转往杭州访问 指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是合作伙伴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由北京转往杭州,继续访华行程。他重申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哈贝克在杭州向记者表示,中国了解碳排放有损应对气候变化,但由煤炭推动的发电厂,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因此要有其他选项,让中国减少煤炭发电厂数目,但又足以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他认为,中国确实要寻求煤炭以外的能源安全选项。较早前,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表示,煤炭仍然是中国主体能源,既是重要燃料,也是重要工业原料。煤炭在中国的能源安全保障中发挥压舱石作用。 2024-06-23 17:16:44 (2)

封面图片

中美将举行气候变化会谈

中美将举行气候变化会谈 经中美双方商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将于周六(11月4日)至下周二(7日)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进行会谈。 中国生态环境部微信公号星期四晚发布了上述消息,并说双方将围绕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与合作、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COP28)成功等深入交换意见。 美国国务院同天也通过一份声明宣布了中美气候问题大使将进行会谈的消息,并说双方将讨论“加强实施、雄心和努力,以促进COP28的成功”。 今年度COP28将于11月在阿联酋迪拜举行,届时会议将盘点《巴黎协定》制定以来全球所取得的进展。中国此前已承诺,将让碳排放量在2030年达到峰值,然后开始减少,在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 气候变化合作一度被视为中美关系潜在的突破口。今年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财长耶伦相继访华后,克里7月也对华展开了四天访问,并与解振华举行了三天会谈。这也是中美气候磋商自去年8月中断近一年后首次重启对话。 2023年11月3日 8:35 AM

封面图片

发改委称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中美两个大国携手合作

发改委称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中美两个大国携手合作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当前气候危机为全球带来风险的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事业,离不开中美两个大国携手合作,地方气候合作具体的行动尤为重要。他在中美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发言时表示,中美气候合作拥有坚实基础,地方气候合作有良好时间,城市间有好多合作案例,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建议要加强政策交流、加强人员往来、加强务实合作。赵辰昕表示,国家主席习近平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以来,发改委与各部门推进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不过亦认识到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经济社会的系统性战争,中国要在全球用最短时间,实现全球最大的碳排放降幅,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强调决心是坚定不移,并正在为此付出艰苦努力。另外,他提到,有测算指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分别需要8万亿、20万亿美元的投资,将催生一系列很多个万亿级别的产业。至于美国确定2050年净零排放愿景和2035年零碳目标,亦有相关法案,为绿色低碳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这些机遇为中美两国气候合作,提供广泛前景。 2024-05-30 12:50:29 (1)

封面图片

刘振民︰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与加州开展地方合作重要领域

刘振民︰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与加州开展地方合作重要领域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以视像形式在美国柏克莱举办的「中美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上致辞,提到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加州是美国以至全球科技创新的先导,在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碳市场建设等方面,都走在各州前列。他期待加州保持气候行动的积极势头,对美国国际国内气候政策的连续性及稳定性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美国联邦政府切实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在《巴黎协定》下的义务及承诺。他说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与加州开展地方合作的重要领域,多年来加州与中国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及地方政府,开展良好合作并取得积极成果,建立长期稳定合作机制,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法规标准等领域交流。刘振民期望,今次会议可推动双方持续开展多领域、多层级的务实合作,将「三藩市愿景」转为「实景」,为全球应对气候作出贡献。他强调面对气候变化挑战,中方愿与美方共同维护多边共识,聚焦务实行动,加快绿色转型,携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2024-05-30 08:13:53

封面图片

中国气候特使刘振民:“电动车加税”对全球气候变化合作不利

中国气候特使刘振民:“电动车加税”对全球气候变化合作不利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星期二(6月25日)说,希望美方能够认识到,单方面的对中国新能源车加征关税措施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不利的。如果这个问题介入,整个多边气候变化合作就会完全垮掉。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五届新领军者年会(又称“夏季达沃斯论坛”)当天在辽宁大连开幕。刘振民在一场名为“在充满竞争的世界格局中发挥气候领导力”的专题会议中说,“过去一年,中美在积极推动双边气候合作。” 去年11月,中美在两国元首会晤前夕发布了《阳光之乡声明》,宣布重启气候工作组,共同承诺加速用绿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但在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美国今年5月14日宣布将对华电动汽车关税从25%提至100%。 对于中美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贸易摩擦是否会影响双边气候对话的进程的问题,刘振民回答说,美国同事和他说,他们会把这个问题(美国政府对中国新能源车加征关税)看作一个双边贸易问题。中方也并不希望美国把这个问题引进到多边气候变化谈判当中去。如果该问题介入,那么整个多边气候变化合作就会完全垮掉。 刘振民还说:“希望美方能够认识到这种单方面的措施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不利的,也希望美方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只能通过双边谈判解决。”谈到气候合作的前景,刘振民坦言:“明年地缘政治局势或将更紧张。” 刘振民还在此次会议上提到“产能过剩”的问题,他说,“我只能听到美欧国家在谈论产能过剩,但放眼世界其他地区和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因为全球对可再生能源技术有巨大的需求。” 刘振民说,这就是为什么中方需要继续鼓励和支持新能源企业生产更多产品。中国制造业在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和风能设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也(在国际范围内)降低了相关产品的价格,这样的行动应该得到赞赏。 刘振民还提到今年5月中美召开的气候工作会议,他说,中美气候特使的初次会晤取得成功,并不代表双方的谈判有巨大突破,而是双方旨在向国际社会展示出两国真诚合作,努力推动气候合作向前的意愿。 ... 2024年6月26日 8:37 AM

封面图片

美方称与中方举行气候变化会谈 提出廉价太阳能板削弱他国制造业

美方称与中方举行气候变化会谈 提出廉价太阳能板削弱他国制造业 美国官员表示,美中两国在为期两天的气候变化双边会谈中,讨论中国在太阳能和煤电产能过剩问题。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在华盛顿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举行首次正式双边会谈。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表示,在会晤期间,美国明确表示,中国廉价太阳能电池板和煤炭充斥全球市场,削弱其他国家的清洁能源制造业。另外,双方又讨论在阿塞拜疆气候峰会前开展合作,及在削减甲烷排放和森林砍伐等问题上开展合作。刘振民在本月7至16日率团赴美,与各方就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进行交流。中方多次驳斥美西方的「产能过剩论」。刘振民亦曾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提出警告,认为保护主义及单边主义进一步扩大全球气候治理赤字,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其他技术的限制,将增加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成本。 2024-05-11 08:24:59 (1)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