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回应选调生不满嘉峪关离职:不能代表选调生群体

武大回应选调生不满嘉峪关离职:不能代表选调生群体 武汉大学一名选调生被分配到甘肃嘉峪关,不满地点偏远离职,武大回应称,该生不能代表选调生群体。 据极目新闻报道,武汉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星期四(5月30日)接受采访时说,已经关注到近期出现的嘉峪关选调生离职事件,对于事件对嘉峪关产生的不良影响表示遗憾。 工作人员称,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大学有超过3000名毕业生成为选调生,其中很多人在中西部地区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这位离职选调生就业后的个人选择,不能代表武汉大学在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选调生群体,不会动摇武汉大学选调生扎根基层砥砺奋斗的信心,更不会改变武汉大学学生有志于到基层工作、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决心。” “人生的路还有很长,希望这位同学经历此事件后,能真正成长、担当有为。”该工作人员还表示,感谢社会各界对武汉大学学生就业工作的关心,中心将继续做好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进一步加强毕业生跟踪指导工作。 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网络文章最近几天引发争议。文章中,武汉大学研究生顾某对选调分配的地点甘肃嘉峪关表达不满,称“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比喻自己是失去自由的“黑奴”。当地政府部门确认,顾某已经离职。 选调生,是中国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简称。这些毕业生录用后为公务员编制,以公务员的身份直接进入地方基层党政部门工作。 2024年5月30日 3:11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下午察:嘉峪关选调生离职 公务员滤镜碎了?

下午察:嘉峪关选调生离职 公务员滤镜碎了? 武汉大学一名研究生顾某通过选调生考试,被分配到甘肃嘉峪关工作。她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记录了自己从报考到决心离职的心路历程,表达了自己对加班、工作地点气候和环境的不满,还将自己比作失去自由的“黑奴”。 这篇小作文充满个人经历和感想,却引发舆论争议。不少评论指作者顾某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就报考了公务员,应予批判,并尽早清除出公务员队伍。 但也有人说,多数人报考公务员的目的,不就是为了钱多、事少、离家近?为什么要对考公真实意图故意视而不见呢? 据中国媒体报道,顾某是武汉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被拟录用至嘉峪关市直部门单位工作,有一年的选调生试用期。今年4月,顾某已申请取消录用资格,并得到批准。 武汉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上个星期四(5月30日)接受采访时,对这一离职事件给嘉峪关带来的影响表示遗憾,并强调顾某的个人选择不能代表武汉大学在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选调生群体。 该工作人员强调,武汉大学有超过3000名毕业生成为选调生,其中很多人在中西部地区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这件事不会动摇武汉大学选调生扎根基层砥砺奋斗的信心,更不会改变武汉大学学生有志于到基层工作、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决心。 [Media] 在引起争议的小作文里,顾某透露她是在见识过一些私营企业的嘴脸后,不想错失应届生身份的机会,选择了考公,但历经辛苦参加完甘肃省选调生考试后,却被分配到嘉峪关市市直单位,“省内最远的一个地级市”,因此想放弃。她说:“我心向自由,更爱繁华迷人眼,我不能对不起自己。” 但顾某父母家人却认为公务员稳定、工资高地位高,不应放弃,在她妈妈和亲戚每天“几十个电话,几十条语音”,甚至“歇斯底里”的劝说下,她接受了嘉峪关的工作。但入职后,顾某很快因受不了加班、当地的饮食和气候,申请取消录用资格,即离职了。 这篇文章引发多种批评,有人批评她贪图享受、不珍惜选调生的身份、没有担当和责任感。红网评论说,顾某不是脱不下“长衫”,只是想举起“高脚杯”。 ... 2024年6月4日 10:05 PM

封面图片

中国多所高校吁毕业生勿仅盯着考研考公

中国多所高校吁毕业生勿仅盯着考研考公 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节节攀升,同时许多毕业生选择考研究生或公务员,多所高校3月初发出倡议书,提倡毕业生积极就业,不要只关注考研考公。 据央广网星期一(3月25日)报道,中国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届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 根据新华社,2024年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是2008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两倍多。 据公务员考试网数据,2024年国考报名总人数超291万人,再创新高。教育部消息显示,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38万,相比2023年下降了30余万。 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今年2月在公开信中呼吁毕业生,不要“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并且投身到中小微企业或基层就业,报考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到部队建功立业等。 此外,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等高校也发出类似倡议书。 关于大批毕业生选择考公务员的原因,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老师认为,大学生实践不多因此对于职业和工作环境并不了解,以及一些学生父母对于体制内单位的推崇,对当下就业市场新变化新机遇不了解和不接受。 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不含在校生的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为15.3%,大幅高于同期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 2024年3月25日 4:04 PM

封面图片

共青团中央发布2023年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

共青团中央发布2023年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 其中,“大学生就业领航计划”目标引导高校学生“主动到基层一线自找苦吃”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将选派五万名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组成志愿者前往西部地区和基层开展志愿服务。 ​​​

封面图片

教育部:各地各高校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

教育部:各地各高校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强化统筹部署。各地各高校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就业促进机制。要按照“秋季校园招聘月”“寒假暖心行动”“春季攻坚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的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统筹做好本地本校工作安排,落实落细各项工作要求,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封面图片

中国明年高校毕业生1179万人 再创新高

中国明年高校毕业生1179万人 再创新高 中国2024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意味着明年高校毕业生将面临更大就业压力。 综合新华社和央视新闻报道,中国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星期二(12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时,披露上述数据,预计明年毕业生将比今年多出21万人。 会议提出,要求拓展民营企业岗位,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提高民营企业岗位竞争力;支持自主就业创业,强化灵活就业保障,大力支持创业创新;稳定公共部门岗位,鼓励基层就业;加大见习培训力度,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维护就业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强招聘行为监管。 会议上,中国教育部还要求实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按比例配备校级就业工作人员,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持续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推进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岗位信息。 中国教育部官网同一天还发布促进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26条举措,明确要求认真落实毕业去向登记制度,依法严厉打击虚假招聘、售卖协议、“黑职介”“培训贷”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 中国16岁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在今年首六个月逐月攀升,4月达到20.4%的高点,为2018年有这项统计以来的新高,6月再升至21.3%。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8月15日宣布暂停公布青年失业率数据。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今年11月刊登的专访中称,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基本稳定、持续好转。 2023年12月6日 12:03 PM

封面图片

人社部: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支持 拓展就业岗位

人社部: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支持 拓展就业岗位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在发布会上表示,更加突出重点群体。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支持,拓展就业岗位,构建衔接校内外的服务体系。加强脱贫人口、大龄农村劳动力就业帮扶,深化劳务协作,壮大劳务品牌,构建统筹城乡的就业格局。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兜住兜准兜牢就业底线。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