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安部披露一涉密单位工作人员在社媒泄露身份后被策反

中国国安部披露一涉密单位工作人员在社媒泄露身份后被策反 中国国家安全部披露案例,有在涉密单位工作人员在社交媒体上泄露身份后,被境外间谍策反。 根据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五(6月14日)发布文章说,当前各类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凭借其即时性的沟通优势,成为人人必备的网络应用产品。同时,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也在其中不断地寻找目标,试图“猎取”用户手中的秘密。 文章说,今年4月15日发布的《创新引领·国安砺剑》“十大公民举报案例”专题展播中,就公布了一起犯罪嫌疑人赵某因为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泄露自己涉密人员身份,而遭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攀拉策反的典型案例。 案例显示,在某涉密单位工作的赵某,喜欢在办公场所自拍并上传至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还时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透露自己的工作单位。其中一网民对赵某的工作表现出浓厚兴趣,经常打探其具体工作内容,并表示可出大价钱购买赵某单位的内部资料,并提出最好能够提供涉密材料。 赵某虽然已经意识到对方可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但在金钱的诱惑面前,还是越过红线,出卖了大量单位内部涉密文件。赵某目前已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 文章指出,随着网络社交媒体平台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运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窃密也愈发猖獗。 文章说,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往往会潜伏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暗处,从广大网友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发布的文字、照片、视频等信息中,分析寻找中国涉密接密人员,并伺机展开“猎密行动”。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发现目标后,可能会通过加好友攀拉关系、表示对相关工作内容的浓厚兴趣、开展研究合作、提供高收入“兼职”等方式,伪装其真实身份和意图,与中国相关人员建立联系。 在初步建立信任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可能会采取金钱拉拢、诱蚀腐化等各种方式开展情报窃密,甚至会卸下伪装,以威胁警告等粗暴方式逼迫对象就范,以达到其窃密目的。 ... 2024年6月14日 11:39 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披露留学生被策反案例 提醒增强反间防谍意识

中国国安部披露留学生被策反案例 提醒增强反间防谍意识 中国国家安全部发文,披露一起留学生被策反从事间谍活动,后被依法处理的真实案例,提醒中国学生赴外留学要增强反间防谍意识。 中国国家安全部公众号星期三(2月7日)发表题为《真实案例丨赴外留学要增强反间防谍意识》的文章,详述一名境外高校毕业生张某,因在境外学习期间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拉拢策反,从事间谍活动,被依法处理。 文章写道,张某2006年因高考失利,在苦读一年语言预科之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某国排名前列的高校。因成绩出色,张某成为了班长,负责联系该校的中国留学生,并且得到了该校校领导凯迪的“赏识”,担任其中文老师,两人也因此成了“忘年交”。 张某读大三的某天,经过凯迪的介绍,认识了两名自称埃克森、伊森的外国人。之后这两人开始请张某帮忙提供该校中国留学生的情况,还答应给予张某丰厚报酬。随着交流联系的深入,他们对张某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索要的信息也越来越敏感。 某次二人向张某提出需求时,直接亮明其间谍情报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并以张某之前提供的敏感信息为威胁,要求张某加入该国间谍情报机关。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的金钱利诱和威胁下,张某沦为帮助他们窃密和监视中国留学生的“提线木偶”。 张某毕业准备回中国时,由于成绩无法达到中国科研院校的要求,难以实现回国工作的目标。凯迪再次找到张某,提出不仅可以帮助他更改成绩单,甚至还可以写一封推荐信,让张某得到进入中国某科研院所工作的机会。作为交换,张某要在回国以后继续配合完成埃克森、伊森的任务。 张某答应了这一要求,如愿进入某科研院所工作,并在工作期间打开同事电脑,窃取其涉密文档;或在帮助同事整理盘点待销毁涉密资料时,偷偷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感兴趣的文件私藏。 文章写道,这些涉密资料最终都落入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手中,造成了中国科研数据的泄露。国家安全机关经缜密侦查,及时锁定了张某的违法犯罪活动,并对其依法实施审查。最终,张某因犯间谍罪受到了法律严惩。 ... 2024年2月7日 3:02 PM

封面图片

中国政府机关人员因欠债向境外提供涉密资料 被判10年

中国政府机关人员因欠债向境外提供涉密资料 被判10年 中国国家安全部披露,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因欠外债,向境外提供涉密资料并获利6万元(人民币,下同,1.1万新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中国国家安全部星期五(5月31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利用网络实施“障眼法”,在眼花缭乱的虚拟空间里对中国境内人员进行“钓鱼”从而窃取中国国家秘密,并警示人们提高警惕,不要落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精心布置的“网络窃密圈套”。 中国国安部披露的一起案件中,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小何因欠外债经济压力过大,主动登陆浏览境外某网站寻求赚钱渠道。在一次网聊中,小何结识了一名自称研学机构的人员“小静”。“小静”说,只要小何提供一些单位内部资料,就可以轻轻松松赚取“外快”。面对“小静”开出的高价,小何开始频繁拷贝并私自留存各类单位内部培训课件、偷拍办公室的涉密文件、挖空心思寻找内部讲话材料,并按照约定时间发送给“小静”。 经查,小何一共向境外非法提供涉密文件资料近30份,违法获利6万余元,而“小静”的真实身份则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2022年6月,小何因涉嫌“为境外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批准逮捕,后被依法判处10年有期徒刑。 中国国安部警示,网络空间纷繁复杂,要想远离“网络窃密陷阱”,务必提升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做到“三个心”,分别为网络交友要“小心”、在社交平台公开发布的言论和照片要“留心”、收取稿费报酬时不能“贪心”。 2024年5月31日 9:23 A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披露:高校学生投靠境外间谍机关后上演主动投案戏码

中国国安部披露:高校学生投靠境外间谍机关后上演主动投案戏码 中国国安部通报一起间谍案,案情显示,一名高校学生投靠境外间谍机关后上演主动投案戏码,被国安部门识破。 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二(6月11日)消息,中国国安部称,去年6月,国家安全机关接到一通蹊跷的举报电话。 举报人自称是某高校学生,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勾连,对方要求他提供“红头文件”,被他断然拒绝;但举报人又称,为了帮助国家安全机关“抓获间谍”,自己在不久前主动联系了境外间谍,还“骗取”了对方数万元间谍经费,遂拨打国家安全机关12339举报受理电话主动反映情况。 中国国安部称,虽然心存疑虑,但国安干警仍秉持对举报线索认真负责的态度,依法及时约见了举报人,详细询问相关情况。谈话期间,举报人闪烁其词,围绕其反映的遭到勾连、骗取间谍经费等情况,回答前后矛盾,对于其中一些细节更是漏洞百出。 经国家安全机关侦查,相关案情终于水落石出。举报人贺某系某高校在读大学生,日常花销大手大脚,导致年纪轻轻就负债累累。为牟取经济利益、填补亏空,贺某产生了主动投靠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搜集出卖国家秘密赚钱的想法。他借助某境外社交软件,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建立联系,并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蛊惑和指挥下,多次非法赴中国军事禁区附近拍照,并向有关人员套取涉密信息,前后共收到间谍经费数万元。 中国国安部称,贺某深知自己的行为是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内心十分惶恐焦虑,于是自编自导了主动投案的戏码,妄图通过反映虚假线索、刺探国家安全机关掌握证据情况,逃脱法律制裁。 中国国家安全机关在开展案件侦办过程中,对贺某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贺某认识到错误后,对自己的行为悔恨不已,主动交代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勾连细节。据此,中国国家安全机关顺藤摸瓜破获了一起重大间谍案件。贺某也因主动彻底交代问题、积极认罪悔罪并提供反间谍工作线索,被依法从轻处罚。 2024年6月11日 7:54 A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指钓鱼邮件是境外间谍机关网络攻击惯用手法

中国国安部指钓鱼邮件是境外间谍机关网络攻击惯用手法 中国国家安全部指钓鱼邮件是境外间谍机关网络攻击惯用手法,呼吁民众保持警惕,发现通过网络钓鱼邮件进行窃密活动的可疑情况就举报。 国安部星期天(3月17日)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称,普遍使用的电子邮箱成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网络窃密的重点目标。他们将中国的党政机关、涉密单位计算机网络作为窃密主渠道,钓鱼邮件便是他们实施网络攻击的惯用手法。 国安部介绍,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会预先搭建一个与目标电子邮箱高度相似的邮箱登录界面,并伪装成邮件服务商,向指定用户发送虚假的“高风险账户警告信息”邮件。待目标对象点击后,“高仿”登录界面便会弹出,账号密码一旦输入,便会被境外间谍掌握。 国安部也公布案例称,中国某涉密军工企业工作人员2021年收到了一封伪装成邮件服务商警告信息的钓鱼邮件,受诱导点击后导致工作邮箱账户密码泄露。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过该密码登录其电子邮箱,窃取了大量敏感工作资料。 国安部指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会预先搜集、分析相关电子邮箱用户信息,筛选出有价值的目标,并根据其关注的热点事件、工作事项或个人事务,“定制化”设计邮件标题、内容,以降低目标对钓鱼邮件的防范心理,诱使其下载恶意攻击性文件,实现“精准”窃密。 文章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还会利用盗取的个人账号进行窃密,通过“黑”进目标对象的电子邮箱或社交软件,向其好友、联系人等发送可能感兴趣的“钓鱼”邮件,利用其好友、联系人“不设防”的心理,达到窃取敏感信息或诱使下载恶意攻击性文件的目的。 中国国安部上星期三(13日)在微信公众号发文指境外间谍机关可能通过网恋或提供高薪工作,引诱年轻人为其搜集与窃取情报。 2024年3月17日 10:37 AM

封面图片

国安机关再破获英军情六处间谍案 策反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国安机关再破获英军情六处间谍案 策反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国家安全部公布,国安机关经侦查后近期破获一宗英国军情六处「MI6」,策反中国某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重大间谍案件。根据案情,涉案姓王男子,2015年申请参加中英交流项目赴英留学,军情六处看重对方核心涉密岗位,迅速批准。他抵英后军情六处特意安排有关人员特殊关照,包括邀请吃饭聚餐、参观游览,设法了解性格弱点及爱好需求,在掌握他有较强金钱欲望后,派遣人员以校友名义在校园内结识,声称可提供高额报酬咨询兼职。涉案男子答应,英方于是以公开研究项目切入,逐步涉及中方中央国家机关内部核心情况,报酬明显高于正常咨询费几倍。英方其后转介军情六处人员对涉案男子亮明身分,要求为英国政府服务,承诺更高报酬及安全保障,他答应英方要求并履行参谍手续,接受专业间谍培训,英方指挥他回国潜伏,搜集涉华重要情报。案情又指,英方多次要求他将姓周、同于核心要害单位工作的妻子拉下水,夫妇二人其后一同成为英方间谍。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 2024-06-03 09:00:59 (4)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家安全部曝光多个“间谍网勾”案例

中国国家安全部曝光多个“间谍网勾”案例 中国国家安全部发文揭露“间谍网勾”案例,列举了普通人在多个线上场景,如网络贷款、聊天软件等,被境外情报人员“网勾”,骗取情报。 中国国家安全部星期一(9月25日)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既要警惕缅北电诈,还要提防间谍网勾”,称中国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捷报频传,但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伪装背后,不仅有电信诈骗,还有间谍通过网络手段使出“障眼法”。 该文分别列举了“无息贷款”、社交软件的“摇一摇”聊天功能、网络兼职、网络代写、网上兴趣爱好群聊等5种“网勾”方式,附上具体案例,并在文末提醒网民提高警惕、擦亮双眼,认清“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网勾套路,避免误入歧途,危害国家安全”。 在无息贷款一例中,文章称小军是一名退伍军人,沉溺网络赌博欠下巨额债务,为了偿还赌债在线上与假扮为网贷公司经理的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龙哥”相识。龙哥表示,只要小军出示退役证明,就能提供无息贷款。小军将服役期间掌握的军事秘密悉数告知,最终小军出卖国家秘密一案,被安全机关及时破获。 另一例,是某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以“美女”身份,在互联网上以采取“虚拟定位”的方式,用“摇一摇”附近的人功能,与家住某重要涉密单位附近的小刘通过网上聊天,并发给小刘一些衣着暴露的照片。 该文称,为博取“美女”好感,小刘按对方要求,对家附近的重要单位进行了拍照测绘。很快,国家安全机关发现了小刘的不法行为,迅速采取行动将其抓获。 文章还揭露了在军工企业工作的小王,在网络兼职中,因为高额报酬向某“境外咨询公司”出卖军事秘密,被国家安全机关及时抓获。以及某单位办公室科员小曹,发布网络代写信息,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以某境外研究机构“邓专员”的身份接触,许诺未来资助他赴境外从事研究工作。 该文称,小曹意图出卖“红头文件”纳“投名状”,国家安全机关掌握相关情况后,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严重危害。 该文也揭露,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会加入多个军事、航空领域聊天群,伺机通过业内人员非法获取涉密信息。 ...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