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盛夏中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今年盛夏中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中国气象局警告,今年盛夏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有所偏高。 综合央视新闻和中新网报道,中国气象局星期四(7月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6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7月气候趋势预测及气象服务提示、《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等内容,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在会上表示,今年盛夏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贾小龙说,北半球入夏以来高温热浪来势凶猛,从中国的监测来看,6月中国最高气温超35摄氏度的平均高温日共有2.6天,比常年同期偏多0.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多。高温日数明显偏多区域位于北方,华北南部、黄淮中东部及南疆等地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三至10天。6月中国共发生两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分别是9日至15日和25日至30日。 贾小龙也说,6月9日至15日,中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高温天气过程,比常年偏早四天,此次首发高温过程偏早、范围广、极端性强。华北中南部、华东北部、华中大部、西北东部、四川盆地等地极端最高气温有35至40摄氏度,河北南部、山东北部、河南中部等地超过40摄氏度,其中河南温县最高达43.4摄氏度。 贾小龙提到,对于高温,目前的研判是今年盛夏,除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部和北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浙江南部、江西大部、湖南南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大部、云南西部等地偏高1至2摄氏度。 据报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近年来中国高温天气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以及综合强度增强的特点。全国区域高温天气过程首次发生日期以每10年2.5天的速率提前。 2024年7月4日 4:13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气象局:今年盛夏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有所偏高

中国气象局:今年盛夏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有所偏高 6 月,我国最高气温≥35℃的平均高温日共有 2.6 天,比常年同期偏多 0.9 天,为 1961 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多。全国区域高温天气过程首次发生日期以每 10 年 2.5 天的速率提前。全球气候变暖及厄尔尼诺事件是造成极端高温发生大的气候背景,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平均温度升高,高温天气的发生也趋于频繁。预计今年盛夏,除内蒙古以及东北地区的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甘肃、宁夏等地气温降偏高 1~2℃。(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中国今年夏季平均气温达历史同期第二高

中国今年夏季平均气温达历史同期第二高 中国今年夏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8摄氏度,达历史同期第二高。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气象局星期二(9月5日)公布中国今年夏季(6月至8月)天气气候特点。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星期二在中国气象局9月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今年夏季气候总体雨少温高。全国平均气温22.0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0.8摄氏度,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仅低于2022年同期(22.3摄氏度)。其中北京、河北、海南、新疆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天津、山东为第二高,山西、宁夏、广东、云南为第三高。 贾小龙说,今年夏季全球气温整体偏高,6月至8月全球陆地平均气温15.2摄氏度,较历史同期气候平均(14.7摄氏度)偏高0.6摄氏度,为1961年以来气温第三高的夏季。欧洲西部、中亚到中国西北大部、加拿大和美国北部气温普遍偏高1至2摄氏度,尤其是加拿大北部偏高2至4摄氏度,局部偏高4摄氏度以上。 谈及今年中国气温偏高的原因,贾小龙说,可能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变率的共同作用,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背景可能起到较大贡献。此外,6月份在贝加尔湖附近出现阻塞高压,导致中国北方地区出现异常高温,7至8月贝加尔湖及邻近地区高度场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总体偏强,南亚高压偏强,造成中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 今年夏季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对于厄尔尼诺事件与全球温度攀升的关联,贾小龙说,预计秋季将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发生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到热带和热带外环流,对全球和中国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封面图片

中国五一假期南方地区多降雨

中国五一假期南方地区多降雨 中国气象局预计,五一假日期间南方地区多降雨,最强降雨时段出现在5月3日至4日。 综合澎湃新闻和中新网报道,中国气象局星期二(4月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在会上说,预计五一假期期间降水方面,南方地区多降雨,最强降雨时段出现在5月3日至4日,江南、华南及贵州东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有20至60毫米,江南南部和华南北部有80至120毫米,局地超过150毫米,并伴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5月1日至3日,西北地区东部和西南地区多阴雨天气,北方其它大部地区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4日至5日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东部及东北地区南部先后有小到中雨。 气温方面,新疆大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及云南、海南等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至3摄氏度;其余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至2摄氏度。 此前,广东迎来4月最强降雨过程,北江干支流全线上涨,多个水文站出现超警戒水位。在广东佛冈、曲江、乳源、新丰等14个市县,累计雨量已突破当地4月极值。 2024年4月30日 9:06 P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全国多地入冬推迟 不利于来年春耕春播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全国多地入冬推迟 不利于来年春耕春播 中国国家气候中心称,今年全国多地入冬时间偏晚,不利于来年春耕春播。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星期五(11月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秋季以来,中国北方气温异常偏高,东北大部、华北西北部、西北大部等地入冬时间较常年偏晚,部分地区偏晚超五天,可能会影响农作物出苗和生长,不利于来年春耕春播。 贾小龙介绍,入冬推迟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季节和周期,不利于农业生产计划和产量;暖热气候导致农作物生长过旺且利于病虫害越冬和繁殖,严冬雨雪灾害和来年病虫害风险增大。 贾小龙说,暖热天气可能引发物候的“生态失衡”,比如一些植物物种可能会在不适宜的时间内开花或结果,动物的繁殖和迁徙行为也可能会受到影响。暖热天气还可能使来年春季融雪径流量减少,进而引发干旱,造成水资源紧缺问题。降水量减少或降雪延迟则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供水困难,可能对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另根据微信公众号“中国气象局”消息,中国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11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内蒙古西部、华北西南部、黄淮西北部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大部偏高1至2摄氏度。 2023年11月3日 3:12 PM

封面图片

今天美国西部和南部超高温天气,凤凰城最高气温46摄氏度,拉斯维加斯44摄氏度,加州死谷49.5摄氏度,都创了或平了当天历史记录。

今天美国西部和南部超高温天气,凤凰城最高气温46摄氏度,拉斯维加斯44摄氏度,加州死谷49.5摄氏度,都创了或平了当天历史记录。得州南部、佛罗里达大部分是危险天气。圣地亚哥还好,最高气温19摄氏度。去年全球平均气温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今年开趋势会再创新高。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是80万年来最高的。

封面图片

中国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低温预警

中国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低温预警 中国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个低温预警,称未来一周中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持续偏低。 中央气象台星期六(12月16日)上午在官方微博发文,称受寒潮和后续冷空气影响,未来一周,中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持续偏低。预计星期六下午2时至下星期二(12月19日)下午2时,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华北地区、东北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贵州等地部分地区日最低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5摄氏度以上。 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淮中东部、江淮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低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7摄氏度以上,最低气温0摄氏度线将位于贵州南部至江南北部一带。 中央气象台也在贴文中特别标注,强调这是该台发布今年的首个低温预警。 此前,中央气象台星期四(12月14日)发布冰冻、暴雪、寒潮、大风四项预警,覆盖中国多个省份。 今年以来,中国多次面对极端天气,1月出现影响范围广的极端低温,随后是夏天的超高温天气,在7月至9月期间,华北、东北、华南等地先后遭遇强降水带来的洪涝灾害,一些科学家将这种剧烈波动归咎于气候变化。 路透社报道,上海纽约大学环境学助理教授李逸飞说:“这些极端天气将成为未来正常经历的一部分,人们需要为自己做好准备,因为个人能够从政府处获取资源的机会将会越来越低。” 2023年12月16日 10:01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