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指诱骗英官员获取机密情报 中使馆:恶意毁谤

英媒指诱骗英官员获取机密情报 中使馆:恶意毁谤 英国媒体报道称,中国情报人员通过领英网站试图招募数千名英国官员,以巨额现金或商业提议换取他们手中掌握的英国国家机密。中国驻英使馆对此反驳,称完全是捕风捉影、恶意诽谤。 英国《泰晤士报》星期四(8月24日)刊登的调查报道称,中国间谍主要受雇于北京的国家安全部,他们在领英上会以假名接触一些可能握有英国国家机密的官员。 报道举例称,一位名叫罗宾·张(音译)的中国情报官通过建立虚假证券公司和网站以及伪造与伦敦著名学术机构的关系来增强他的可信度。通过这些虚假身份和企业学校,罗宾·张成功与拥有机密数据和商业敏感技术访问权限的英国安全官员、公务员、学者和学生建立了联系。 报道称,罗宾·张在五年的时间里使用了好几个名字。 实际操作中,罗宾·张向潜在的机密信息提供者开出获利丰富、难以拒绝的提议,例如他曾向一位专家提供8000英镑(约1万3600新元),以换取情报人员的数据。他也曾经向一位前军事情报人员提供一大笔钱,以换取英国反恐行动的机密。 报道说,其中一些目标还曾受邀到中国旅行,并承诺支付他前往中国的所有费用,还保证被邀请的人有机会在研讨会上发表演讲,并能获得高额酬劳。 英国议会情报和安全委员会最近发布一份报告,当中也详细描述了中国以上述方法与英国官员接触。英国国内安全机构军情五处2021年称,在过去五年中,至少有1万名英国国民被敌对国家以虚假资料联系过。 针对上述报道内容,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星期五(8月25日)以答记者问形式反驳称,上述案件完全是捕风捉影、恶意诽谤,英国个别官员在毫无证据情况下借题发挥、肆意抹黑中国,中国对此坚决反对、予以强烈谴责。 发言人并敦促英国媒体和政客尊重事实,停止贼喊捉贼的把戏,停止对中国的无端指责。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英媒:英官员将发出警告指中国尝试物色担任关键职位人士

英媒:英官员将发出警告指中国尝试物色担任关键职位人士 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官员将会发出警告,指中国尝试物色担任关键职位的人士。 英国《泰晤士报》星期四(9月14日)报道,英国政府预计将在星期四指中国正尝试物色担任机密性质工作(sensitive jobs)的英国人。 英国官方在国会议员报告中说,中国鼓励华裔英国人在英国担任政治职务,并聘请前英国议员和官员为中国公司工作,作为加强中国影响力的一部分。 英国部长们将发出明确警告,指中国尝试物色担任关键职位的人士。 英国警方早前公布,他们在3月根据《官方机密法》逮捕两名男子。《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指其中一人是英国议会研究员,被指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 英国首相苏纳克在此事曝光后于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向中国方面提出对中国可能干涉英国议会民主的关切。

封面图片

西班牙驱逐两美国使馆人员 指其行贿收买情报

西班牙驱逐两美国使馆人员 指其行贿收买情报 西班牙媒体引述政府消息人士报道,西班牙当局已驱逐至少两名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指其向西班牙情报人员行贿,获取机密。 路透社引述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星期四(12月7日)报道,调查发现两名西班牙情报人员以“高价”提供情报,两名使馆人员在马德里的要求下被悄然撤下。 《国家报》称,据匿名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可能有两名以上的美国“间谍”参与本案。 高价出售情报的是西班牙国家情报中心(Centro Nacional de Inteligencia,简称CNI)两名官员,分别为一名地区负责人和其助手。两人已于两个月前被捕,法院下令对该案保密。 《国家报》还说,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雷诺索(Julissa Reynoso)被西班牙当局传唤,但她说自己对本案一无所知,并表示歉意。随后,美国方面同意了西班牙国防部和外交部提出的让两名美国工作人员离开的要求。 截至目前,两国当局和有关部门都未对此事发表评论。 路透社报道指出,美国和西班牙是盟国,通常会共享情报。不过《国家报》称,这次事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从东道国招募秘密特工,让其背叛自己的国家,是一种“公开的敌对行为”,这种行为针对的应该是敌对国家,而不是自己的盟友。 2023年12月7日 5:56 PM

封面图片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宣布,乌情报总局官员基列耶夫(Кірєєв Денис Борисович)与另外两名情报人员在执行特殊任务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宣布,乌情报总局官员基列耶夫(Кірєєв Денис Борисович)与另外两名情报人员在执行特殊任务时殉职。 俄新社报道又说,5日早些时候,乌克兰媒体和部分议员称参加了俄乌第一轮会谈的乌方成员基列耶夫因涉嫌“叛国罪”,在抗拒乌克兰国家安全局人员拘捕时被打死。 (参考消息)

封面图片

美国指控两名中国情报人员试图贿赂一名美国执法部门官员,以获取他们认为的涉及美国对华为提起的刑事案诉讼的内部信息。

美国指控两名中国情报人员试图贿赂一名美国执法部门官员,以获取他们认为的涉及美国对华为提起的刑事案诉讼的内部信息。 美国司法部长加兰德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情报人员的恶劣企图,他们试图保护一家中国公司免于承担责任,并破坏我们司法系统的完整性。”

封面图片

#本周热读 美国指控两名中国情报人员试图贿赂一名美国执法部门官员,以获取他们认为的涉及美国对华为提起的刑事案诉讼的内部信息。

#本周热读 美国指控两名中国情报人员试图贿赂一名美国执法部门官员,以获取他们认为的涉及美国对华为提起的刑事案诉讼的内部信息。 美国司法部长加兰德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情报人员的恶劣企图,他们试图保护一家中国公司免于承担责任,并破坏我们司法系统的完整性。”

封面图片

中使馆批英媒片面解读中国经济数据误导读者

中使馆批英媒片面解读中国经济数据误导读者 针对英国媒体报道称中国吸收外资跌至30年来新低,中国驻英国使馆批评相关报道误导读者,强调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有升有降是常态,媒体应客观全面报道中国经济。 中国驻英国使馆官网星期一(3月11日)以发言人答记者问形式发布新闻稿,批评英媒报道片面解读中国统计数据,严重误导读者,暴露出有关媒体在涉华经济报道上的不专业、不严谨。 发言人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有升有降是常态,近年全球FDI波动有所加大,2021年上升到较高规模后回落,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全球走势基本一致。解读有关数据需全面考虑其历史基数和波动情况,某一年份数据下降不能简单得出“外资逃离中国”结论。 发言人进一步引述中国商务部数据说,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633亿美元(2172亿新元),是仅次于2021年和2022年的历史第三高。 发言人称,中国吸引外商投资优势更加显著,从产业基础和内需潜力看,中国产业配套和集成能力强,劳动力素质较高,将为来华企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从吸引外资结构看,随着电子技术、新能源、半导体、智能科技等持续发展,这些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新增长点。 发言人强调,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必将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希望有关媒体客观全面报道中国经济,不要错失机遇、反噬自身。” 英国《金融时报》2月19日引述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报道,2023年中国国际收支的直接投资负债增加330亿美元,比2022年大减82%,是1993年以来最低的年度数字。 2024年3月12日 2:04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