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称将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

中国称将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 在经济复苏面临压力之际,中国官方称将加力提效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 新华社报道,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星期一(8月28日)向中国全国人大做报告时说,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有力保障了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同时,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对此高度重视,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刘昆称,下一步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刘昆还说,将加力提效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经济运行监测和形势分析,密切跟踪地方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全面提升资金支付效率,推动各项财税政策尽早落地见效。 另据新华社,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星期一也向全国人大做报告。 郑栅洁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强化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同时,积极扩大中国国内需求,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出台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民间投资政策。 郑栅洁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发展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经济运行持续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从国际看,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严峻。从中国国内看,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部分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有所积聚,民生保障和改善难度加大。 据彭博社报道,两人相关表态适逢中共政治局会议马上召开之际。政治局通常会在8月会议上确定重要党代会的日期,但考虑到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加剧,也不排除会上可能讨论对经济的更多政策支持。 该报道称,下一次关键会议可能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该全体会议每五年举行一次,并将制定重大的长期经济改革计划。 在最近一系列报告显示出口下滑、消费支出疲软以及房地产危机恶化后,经济学家们一直在下调对中国今年增长率的预期。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财长:今年将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中国财长:今年将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中国财长蓝佛安说,中国政府今年将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以扩大国内需求,但同时也会为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险挑战留出空间。 蓝佛安在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星期四(1月4日)刊登的专访内容中,做出上述表述。蓝佛安说,中国财政部门将坚决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稳定宏观经济出力,“该扩大需求时要扩大需求,该调整供给时要调整供给”。 蓝佛安说:“我们合理、审慎确定赤字率水平,既适度扩大支出规模,满足实际需要,又‘留有后手’,为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险挑战留出空间。” 他也说,除财政自身收入外,今年也将安排一定规模的赤字,在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原则下,继续安排适当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确保财政总的支出规模有所增加,更好发挥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循环的作用。 蓝佛安还提到,今年中央政府对地方转移支付仍然保持一定规模,尤其将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并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强化财力薄弱地区的资金保障。 此外,中国财政部门将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精准性和针对性,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彭博社报道称,受到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冲击,去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普遍较弱。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广义财政支出约同比下降0.3%。中国官方承诺提高财政支出,提振了外界对官方今年可能设定更高经济增长目标的预期。 2024年1月4日 1:26 PM

封面图片

财政部: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政策效能正加快释放

财政部:财政政策靠前发力 政策效能正加快释放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首季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近7万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2.9%,完成预算的24.5%,高于近3年的平均水平。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表示,在去年同期疫情防控转段后集中结算相关费用、抬高支出基数情况下,财政支出仍保持2.9%增速,实属不易,进度同时合理加快。王东伟指,去年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2万亿元,增长4.1%。截至4月上旬,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已全部批复到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8.68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5.1%。他说,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政策效能正加快释放,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持,当局将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以及著力支持扩大国内需求、社会有效投资等;未来亦会持续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加快化债方案推进实施,分类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2024-04-22 16:46:59

封面图片

核酸费用、“大白”工资、方舱建设……过去一年,中国高强度的“清零”防疫措施都由财政买单。岁末年初,中国多个省份公布去年财政支出情

核酸费用、“大白”工资、方舱建设……过去一年,中国高强度的“清零”防疫措施都由财政买单。岁末年初,中国多个省份公布去年财政支出情况,揭示了该政策的成本。 其中,经历多轮疫情冲击的广东,疫情防控支出最高,达到人民币711.39亿元。

封面图片

财政部:首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年增长6.7%

财政部:首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年增长6.7%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说,今年首2个月财政收入延续增长趋势,支出同时靠前发力,开局平稳。数据显示,今年首2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6万亿元人民币,按年跌2.3%。廖岷解释,是受到减税和高基数影响,但按照可比口径实际增长2.5%,所以实际上实现恢复性增长,认为与宏观经济稳中向好趋势保持一致。他又说,今年首2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年增长6.7%,完成全年预算的15.3%,支出进度是近5年同期最快的,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城乡、交通运输等领域支出增长较快,重点项目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财政部指,下一步将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运用赤字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工具;同时强化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的协同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展望全年,当局相信,随著各项政策组合效应进一步放大,不但巩固和增强当期的宏观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亦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术进步;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亦会带来积极作用,将有利于经济保持中长期的增长。另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苏社说,下一步将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下达进度,加快审核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等,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 2024-03-21 10:36:17

封面图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至10日在京举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至10日在京举行。 会议指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注重精准可持续,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有效监管、防止野蛮生长。 继续按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 (新华社)

封面图片

中国要求狠抓财政管理改革 健全过紧日子制度

中国要求狠抓财政管理改革 健全过紧日子制度 中国官方召开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狠抓财政管理改革,“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理念,健全过紧日子制度”,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 据中国财政部官网消息,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于12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财政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财政工作。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作工作报告。 会议说,2023年以来,面对严峻形势,各级财政部门扎实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强化税费政策供给,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肃财经纪律,有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会议指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会议提出,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适度加力,主要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带动放大效应;提质增效,主要是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肃财经纪律,“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 会议要求,狠抓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要“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理念,健全过紧日子制度,严格过紧日子执行,强化过紧日子监督”;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2023年12月23日 6:04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