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中国离海最远的地方产海鲜了
下午察:中国离海最远的地方产海鲜了 新疆海鲜最近在中国互联网上火了。 从上周起,新疆出产海鲜的话题就不断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中国媒体报道。在微博上,有关话题词条更是不下10个,包括“没开玩笑新疆真的产海鲜”“新疆欢迎大家来吃海鲜”“新疆海鲜量产如何做到”等等。 在外界印象中,拥有广袤沙漠的新疆盛产葡萄、哈密瓜等水果,未曾想新疆也有海鲜。让人不禁好奇,作为中国离海最远的内陆省份,新疆到底具备了什么样的条件生产海鲜? 《人民日报》星期一(9月11日)报道,新疆之所以能出产海鲜,离不开“海鲜陆养”模式。报道称,这个模式指的是在陆地营造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而要打造出这样的环境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将盐碱水变成“人造海水”。这就要从新疆的盐碱地说起。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多的土地。除了有极少数的耐盐植物生长外,盐碱地基本“寸草不生”。 根据自媒体“正解局”上星期五(9月8日)的文章,新疆约三分之一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不过,新疆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十分接近。因此,只要以海水矿物质比例为参照,再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普通动植物无法生存的盐碱地,便可摇身变为用于养殖海鲜的环境。 财经传播服务机构“华商韬略”旗下微信公号星期天(9月10日)发文称,2017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打响了盐碱地养海鲜的“第一枪”。 同年,中国农业农村部(时称农业部)也发布《2017年渔业扶贫及援疆援藏行动方案》,要求推进“盐碱地渔农综合开发利用”;2019年又在《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盐碱水养殖”。 华商韬略指出,有了国家政策引领与撑腰,新疆自此掀起“人工造海”的高潮。 另一方面,新疆优质又丰富的水源也发挥重要作用。新疆有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等等。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尽管新疆的沙漠面积达到了43万平方公里,牧草地面积超过51万平方公里,但水域面积仍然达到了5500平方公里。 ...
在Telegram中查看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