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大陆民营房地产企业情况尚未完全稳定

香港金管局:大陆民营房地产企业情况尚未完全稳定 香港金融管理局高层指出,由于中国大陆的民营房地产企业情况尚未完全稳定,香港银行可能进一步增加拨备。 根据香港电台,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星期二(9月26日)出席香港银行家峰会致辞时,作出上述表示。 他透露,截至年中,香港银行特定分类贷款比率已经升至1.5%,可能有更多下调评级的动作,相信资产质素前景未来数个月将面临挑战,特定分类贷款比率或继续轻微上升。 阮国恒强调,目前没有发现香港银行贷款高度集中于大陆民营房地产企业,针对特定分类贷款的拨备也都充足。他表示,计及抵押品市值,银行平均拨备覆盖率高见140%,而撇除抵押品后,覆盖率也有75%。即使特定分类贷款比率进一步上升,对银行和整体金融稳健程度的实际影响并不大。 阮国恒说,在货币紧缩环境下,信贷风险始终是银行面临的首要挑战。但他提到,香港银行盈利能力良好,能够持续产生和累积收入,满足未来的一些信贷成本。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建设报:各地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出炉,共涉及房地产3218个

中国建设报:各地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出炉,共涉及房地产项目3218个 截至1月底,26个省份170个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了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房地产项目3218个。商业银行接到名单后,按规程审查项目,已向27个城市83个项目发放贷款共178.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批房地产项目名单中,84%的项目属于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的项目。

封面图片

中国五大行11月向民营房企投放超300亿人民币贷款

中国五大行11月向民营房企投放超300亿人民币贷款 今年11月以来,中国国有五大行向民营房企投放3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约56亿新元)的房地产开发贷款、 据新华社报道,自11月17日中国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以来,多家商业银行积极与房地产企业座谈调研,加强银企沟通协作,加大民营企业贷款投放力度。 近期,中国的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大行主动与房地产企业加强政策沟通,保持民营房企房地产贷款平稳有序投放,其中工行近两周向民营房企新增投放贷款近50亿元、农行11月以来投放超过50亿元、中行11月以来投放超40亿元、建行11月以来投放超50亿元、交行近两周投放30多亿元。 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加大对民营房企的信贷支持力度。自11月17日以来,广发银行累计向非国有房企项目投放开发贷款近10亿元,浙商银行11月单月实现房地产项目类贷款投放近50亿元,其中混合所有制及民营房企占比超90%。 报道称,还有多家银行正加快推进已批复民营企业贷款落地,同时加大项目储备力度,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中国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11月17日联合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上要求,各金融机构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 2023年12月9日 2:05 PM

封面图片

报告:各大银行对房地产贷款态度仍谨慎

报告:各大银行对房地产贷款态度仍谨慎 中国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最新报道称,中国房地产“白名单”虽为房企融资开闸,但并非所有的房企或房地产项目都能获得金融机构融资,各大银行对于房地产业贷款态度仍然谨慎。同时,今年一、二季度是房企债务到期高峰期,上半年房企的压力仍然较大。 克而瑞星期三(2月14日)发布报告显示,截至1月底,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陆续出炉并已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房地产项目3218个,商业银行向27个城市83个项目发放贷款共178.6亿元(人民币,下同,33.7亿新元)。 报告称,“白名单”虽为房企融资开闸,但并非所有的房企或房地产项目都能获得金融机构融资,各大银行对于房地产业贷款态度仍然谨慎,当前多数民营房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典型80家房企新增融资总额5692亿元,同比下降28%,房企融资连续三年负增长。今年1月,在融资支持政策作用下,6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环比增加25.5%,发债规模环比增加27.4%。 但是,今年一、二季度仍是债务到期高峰,两季度到期规模均在1500亿元以上,上半年房企的债务压力依然较大。 报告认为,近期房企融资仍然较为低迷,再加上房地产销售仍未全面复苏,因此未来仍有可能有更多房企曝出债务违约事件,流动性问题仍需要行业注意。 2024年2月14日 3:00 PM

封面图片

知情人士称,中国监管机构正在起草一份中资房地产商白名单。共有50家国有和民营房企被列入白名单,包括新城发展、万科和龙湖地产等。

知情人士称,中国监管机构正在起草一份中资房地产商白名单。共有50家国有和民营房企被列入白名单,包括新城发展、万科和龙湖地产等。 知情人士表示,这份尚未最终确定的白名单供金融机构参考,在列的企业将获得包括信贷、债权和股权融资等多方面的支持,但不意味着对银行等机构有硬性要求。这一名单较今年年初具有系统重要性优质房企的范围有所扩大。一家国有大行相关人士表示,听说了拟定房企白名单一事,“目前还在等着人民银行下名单,但有的银行已经开始向重点客户展开营销了。”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17日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再次重申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企“不惜贷、抽贷、断贷”。多家国有大行相关人士表示,上述会议提出了“三个不低于”,即各家银行自身房地产贷款增速不低于银行行业平均房地产贷款增速,对非国有房企对公贷款增速不低于本行房地产增速,对非国有房企个人按揭增速不低于本行按揭增速。会议还提出,拟修改开发贷、经营性物业贷、个人住房贷款办法等。监管部门还鼓励金融机构继续配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推动行业并购重组。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和龙湖、新城未立即予以置评。万科表示不予置评。目前暂无法确定更多被列入名单的房地产商。 (彭博社,财新)

封面图片

中国民营开发商开始陷入困境时,政府鼓励国有房地产公司介入,但这种号召大体未得到响应,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依然低迷的一大原因也在于此

中国民营开发商开始陷入困境时,政府鼓励国有房地产公司介入,但这种号召大体未得到响应,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依然低迷的一大原因也在于此。 分析师说,除非国资委要求国有开发商接管民营房企的项目,否则很少有国企愿意改变其做法。

封面图片

中国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推动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中国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推动落实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中国金融监管总局2月6日召开会议要求进一步部署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后,中国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相继推动落实相关工作。 中国农业银行星期日(2月11日)发布消息称,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立后,中国农业银行及时开展穿透式部署,层层压实责任,快速对接协调机制推送项目,助力协调机制尽快高效运转。 截至目前,农业银行已累计对接协调机制项目2700余个,自1月26日金融监管总局专题会议以来,新审批项目超过10个,审批贷款近5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9.4亿新元)。贷款项目主体中,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占比超过80%,项目类型以满足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住宅为主。 中国工商银行微信公号2月9日发文说,银行迅速在总、分行层面分别成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专项工作小组”,加强统一领导,加快组织推动,加大项目对接,加紧融资落地。 自1月30日各地推送项目清单以来,截至2月8日,工商银行已对接2000余个项目,并率先实现对多个城市多个项目的贷款投放,既包括国有房企,也包括民营房企,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王兵则在2月7日主持召开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进会,研究部署推进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 会上披露,目前建设银行已经成立了工作小组,并将推进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纳入房地产专班工作职责。建行要求,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各分行对名单内项目既要依照规定尽量支持,也要坚持商业逻辑、坚持独立评审,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审慎充分评估风险,把握风险底线,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决策和实施。 ... 2024年2月11日 6:02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