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专家联合撰文 吁反思如何应对新发流行病

香港专家联合撰文 吁反思如何应对新发流行病 全球经历了三年多的冠病疫情大流行,三名香港流行病学专家共同撰文指出,冠病不会是最后一场大流行,新发传染病必将陆续到来,要反思如何预备未来的每一场大流行。 香港大学微生物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名誉副教授龙振邦和名誉助理教授赵晞扬星期三(11月1日)共同在《明报》撰文指出,除了冠状病毒,流感是最具潜力引起大流行的病源,下一场大流行可能由源自禽鸟和猪的流感病毒引起。 为备战未来大流行,三名学者认为需要高质量的科学研究、迅速的应变计划、完善的公共卫生及流行病学监察系统等。为了时刻与国际组织联系,港大将与各地学者成立大流行科研联盟,共同寻找具潜力病源,追踪新发传染病。 文章提到,新发传染病约75%由动物病原体所致,要预测具大流行潜力的病原体,可从动物采样化验筛出具大流行潜力的病毒,才能研究和制定策略防患未然。文章认为,应增加对有症状疾病患者和患病动物,特别对病重和死因不明动物做透彻的微生物和疾病监测,在病毒大规模传播人类前,通过预兆或特定风险事件启动监察系统主动筛选具大流行潜力的病毒,更具成本效益。 文章指出,人畜接触地是重点监测领域,尤其屠宰场、街市、农场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高风险场所。但街市流行病学的监察也不能怠慢,因为具风土病和大流行潜力的病毒如禽流感、冠病等都与街市相关。 另一重点监察是各入境关口,如果入境旅客有发烧或相关症状,特别是早期预警系统或情报显示其出发国疑似出现神秘病原体暴发时,应迅速果断执行流行病学监察,防止输入案例致疫情暴发。 文章提到,香港首两年冠病疫情从未封城和全民检测,仍能贯彻围堵清零政策,以严厉措施换取安全空间,让市民接种疫苗建立抗疫韧力,抗疫成绩值得肯定,可惜大量年长者及长期病患质疑疫苗有效性,没有把握接种黄金机会,导致近万年长者丧生;如果香港能在第五波冠病疫情后的夏季放宽防疫措施,及早开放建立混合免疫屏障,更能加快恢复竞争力。 2023年11月1日 9:06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记者会快讯

流行病学调查 #疫情记者会快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表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共跟进34人次,与珠海阳性个案1人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共跟进 33 人,其中密切接触者 9 人,非核心密切接触者(共轨) 19 人,次密切接触者 5 人。

封面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病逝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病逝 知名公共卫生专家、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于10月17日去世,享年60岁。 1991年至1992年,吴尊友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卫生专业,获硕士学位;1992年至1995年,他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吴尊友回中国从事防治艾滋病(爱之病)工作。2003年,参与“沙斯”(SARS)防治工作。 2005年,吴尊友任中国疾控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2017年4月,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2020年年初,冠病疫情暴发初期,吴尊友即参与中国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为公众所熟悉。2023年1月,吴尊友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来源:

封面图片

有关新葡京员工的流行病学追踪

有关新葡京员工的流行病学追踪 #疫情记者会快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表示,现时正在追踪新葡京封控时正在放假的员工,根据该公司提供的员工名单,任何在该场所病毒传播期间上班的员工都会被流行病学追踪,以便当局安排相应的医学观察措施。

封面图片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疫情记者会快讯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疫情记者会快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表示,截至今(6)日15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共跟进14,351 人,包括:阳性个案1,087人、密切接触者2,406人、非核心密接者(共同轨迹人士)9,033人、次密切接触者774人、一般接触者 331人及陪同人员720人。 另外,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群组维持为18个。 ...

封面图片

流行病学调查跟进工作情况

流行病学调查跟进工作情况 #疫情记者会快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表示,自10月4日起,当局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跟进的人士共有4,089名,其中密切接触者有108名,与感染者有共同轨迹的人士有3,583名,次密切接触者有398名。

封面图片

流行病学调查跟进工作情况

流行病学调查跟进工作情况 #疫情记者会快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表示,自10月4日起,当局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士共有2,015名,其中密切接触者有106名,与感染者有共同轨迹的人士有1,526名,次密切接触者有383名。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