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疾病”致死率恐达冠病20倍! 世卫吁签协定防范新疫情

“X疾病”致死率恐达冠病20倍! 世卫吁签协定防范新疫情 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各国,在今年5月以前签署“大流行病协定”,准备好应对下一波由未知病原体引发的大规模传染病“X疾病”(Disease X),其致死率恐怕达到新冠肺炎的20倍。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世卫组织多次警告的“X疾病”,是种什么病?

世卫组织多次警告的“X疾病”,是种什么病? “X疾病”为何让世卫组织警惕?其暴发是否是必然?我们可以做哪些准备?什么是“X疾病”?实际上,“X疾病”并非当下真实存在的特定疾病。根据世卫组织的解释,“X疾病”指一种未知的病原体引发严重国际大流行的可能性。它有机会在任何时间、由多种来源触发,恐会夺去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一概念并非首次被提出。早在2018年,世卫组织就发出过类似警告,将“X疾病”列为可能引发疫情或大流行的“重点病原体”。与之并列的还有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等。世卫组织官网消息称,列入“X疾病”是为了涵盖可能导致严重国际流行病的未知病原体。关于提出“X疾病”概念的初衷,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在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指出,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在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新现或变异病原体如新冠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有可能,甚至很有可能会面临另一场大流行病。我们不知道它会有多严重,但我们可以做好准备。”谭德塞近日在2024年世界政府峰会上说,尽管在监测、大流行基金、疫苗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世界仍然没有为下一种“X疾病”和下一次大流行做好准备。“X疾病”一定会到来吗?谭德塞在上述大会上称,下一次大流行病暴发“并非是否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 ”。“自然界的病毒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尽管目前已经发现了300来种可以感染人类的病毒,但是仍然有大量未知病毒待确证,其中就有很多病毒可能具有突破物种间的障碍感染人的能力。”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告诉中新健康,一项研究显示,在被调查的25个病毒家族中,有约167万种未知病毒有待发现,其中63.1万到82.7万种可能感染人类。卢洪洲指出,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新的病原微生物正加速出现,大规模传染病的预防难度也越来越大。此前他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全球的专家普遍认为,也许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暴发另一种新的传染病。赵卫表示,由于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病原体变异的不定向,很难准确预测未来“X疾病”的出现时间。但从长远看,“X疾病”未来一定会在某地发生,人类应持续加大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以从容应对。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X疾病”?赵卫指出,“X疾病”因为病原体不确定,其应对存在极大的困难。首先需要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包括建立未知病原的检测技术,形成更敏感有效的监测预警网络。其次,提升医务人员的临床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能够应对突发的医疗需求激增的情况。第三,提升新疫苗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能够在“X疾病”暴发后在人群中快速建立免疫屏障。他还表示,如果能够减少与自然界新病原体接触的机会,降低已知病原体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就可以减少新现病原体或已知病原体在人群传播过程中导致的变异,从而降低“X疾病”出现的概率。因此,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或研究要有更加谨慎的态度,尽可能符合生物安全和伦理规范。在应对可能到来的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卢洪洲建议,建立成熟的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的诊防治及创新研究体系,形成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病原鉴定、检测方法开发、发病机制研究、疫苗及新药研发闭环,实现快速转化,科学、及时、有效应对突发疫情。另外,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包括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全面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等,将有助于抗击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大流行。(完)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世卫:中国目前呼吸道感染病例激增数量不如冠病疫情前多

世卫:中国目前呼吸道感染病例激增数量不如冠病疫情前多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说,中国目前出现的呼吸道感染病例激增数量,没有冠病疫情前那么多。 据路透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流行病和全球大流行预备和预防部门代主任范克尔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上星期五(11月24日)接受美国媒体STAT访问时说:“我们要求中国提供冠病疫情前的流感发病情况作比较,发现这波病情的峰值不如2018至2019年的高。 “也没有迹象显示,出现了新的病原体。这是预料中的事,多数国家一两年前也遇到这种情况。” 范克尔克霍夫说, 这次中国幼儿感染的病毒看似与两年前的病原体相同,因而导致呼吸道感染病例激增。 新闻发言人米锋星期天(2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当地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 监测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中国呼吸道感染病例激增上周称为全球关注议题,世卫组织上星期三(22日)向中国政府要求提供呼吸道疾病增加和出现儿童聚集性肺炎的详细信息。世卫组织星期四(23日)说,中国卫生部门通报未发现任何异常或新型病原体,并提供了呼吸道疾病增加和出现儿童聚集性肺炎的数据报告。 2023年11月27日 5:06 PM

封面图片

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 专家建议确认病原学后再用药

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 专家建议确认病原学后再用药 随着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中国呼吸疾病专家建议要确认病原学以后再用药。 根据中国网消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星期一(11月13日)召开记者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情况。 对于网传很多人说自己全家都感染了支原体肺炎,但也有人认为其中很多成年人感染的是冠病的提问,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说,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之一,根据2016年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以及有关数据监测,肺炎支原体是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每年秋冬季高发,儿童和青少年易感。 童朝晖指出,肺炎支原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在无防护的情况下,在人口密集场所,比方说幼儿园、学校会导致集中爆发流行。家庭成员感染支原体也是比较常见的。 童朝晖说,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肺炎支原体、冠病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的症状相似,可以通过抗原以及核酸检测的方式来明确病原学诊断。所以建议大家在确认病原学以后再用药,而不是靠猜想滥用药。 针对中国冠病发展趋势和冠病病毒会否再出现变异的提问,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说,中国近期冠病病毒感染疫情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今年8月下旬至今,中国报告冠病病毒感染病例数已连续10周下降,发热门诊、哨点医院冠病病毒核酸阳性率均呈持续下降趋势。 王大燕介绍,全球和中国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和中国流行的冠病病毒变异株都属于奥密克戎。最近一周采样的病毒测序结果显示全部为XBB的亚分支,未发现生物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的变异株。 2023年11月13日 9:04 PM

封面图片

世卫组织发布关于中国北方儿童呼吸道疾病群发报告的声明

世卫组织发布关于中国北方儿童呼吸道疾病群发报告的声明 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中国提供有关中国北方儿童呼吸道疾病群发的额外信息。中国当局报告了呼吸道疾病的增加,并将其归因于COVID限制的解除和流行病原体(如流感、支原体肺炎、RSV和SARS-CoV-2)的传播。WHO希望获得有关儿童未诊断肺炎簇集的更多细节。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与呼吸道感染总体增加有关。WHO已要求中国通过IHR机制提供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数据。他们还希望获得有关流感、SARS-CoV-2、RSV和支原体肺炎等流行病原体的最新趋势。 自10月中旬以来,中国北方的类流感病例较往年有所增加。在寻求更多信息的同时,WHO建议采取疫苗接种、保持距离、戴口罩和勤洗手等措施来降低呼吸道疾病风险。

封面图片

卫长:逾10年无法降低减肥胖率比冠病难

卫长:逾10年无法降低减肥胖率比冠病难 卫生部长拿督斯里祖基菲里说,《2011至2023年国家健康与并发率调查报告》(NHMS)资料显示,我国的肥胖问题一直维持在榜首,逾10年无法降低国人的超重、肥胖率,对卫生部而言是一大挑战,远比周期性的传染疾病如冠病更具挑战性。

封面图片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未来尚不为人所致的病原体可能比新冠致命20倍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未来尚不为人所致的病原体可能比新冠致命20倍 而据西班牙媒体报道,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在研究一种未知疾病引发严重大流行的可能性,目的是为任何疾病暴发做好医疗卫生应急系统的准备。所谓“X疾病,是世卫组织在2018年采用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一种假设性、尚不为人所致的病原体,但这种病原体可能导致严重的国际大流行,因此它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一种可能性。这并非危言耸听,早在2018年,比尔盖茨就曾发出警告称,一种致命的疾病即将来临,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3000万人死亡。其表示,“有一个领域,全世界都没有取得多大进展,那就是防范全球性疫情。一些人或团体能够制造出像野火一样全球蔓延的武器化疾病,甚至能在实验室里制造出更致命的天花。”而在新冠大流行的2022年,比尔盖茨再次发声:下次大流行可能是自然暴发,也可能由生物危险分子人为蓄意传播。他认为随着人口快速增长,人类正在入侵越来越多的生态系统,未来20年内自然暴发大流行的可能性高达50%,至于病毒类型,不排除会是某种已知的,比如流感或者其它冠状病毒。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