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季经济成长5.3%胜预期 制造业强劲带动

中国首季经济成长5.3%胜预期 制造业强劲带动 中国今年第一季实质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去年同期成长5.3%,高于去年第四季的5.2%,也高于经济学者预估的4.8%,主要靠制造业扩张带动,显示北京聚焦于制造业的策略开始见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5月制造业PMI为49.5 低于市场预期

中国5月制造业PMI为49.5 低于市场预期 中国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低于市场预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五(5月31日)在官网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5月制造业PMI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为三个月来首次低于荣枯线。中国4月制造业PMI为50.4,比3月下降0.4个百分点。 中国5月制造业PMI也低于外界估值,接受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估为50.5,路透社的预估则与4月的数据(50.4)持平。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5月非制造业PMI为51.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5月综合PMI为51,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 中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4年5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时说,受前期制造业增长较快形成较高基数和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5月份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赵庆河说,制造业企业生产继续保持扩张,生产指数为50.8%,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为49.6%,低于上月1.5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放缓。 2024年5月31日 10:54 AM

封面图片

财新5月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1.7 胜预期

财新5月中国制造业PMI升至51.7 胜预期 标普全球与财新公布,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0.3至51.7,好过预期,并创近两年最快增速,亦反映制造业景气度连续7个月改善。5月产出指数创2022年6月以来最快,特别是消费类产量,得益于新业务增长,市场对新产品兴趣增加,海内外需求都转强带动新订单增长,但增幅较4月略有放缓。为满足需求及未来增产预期,企业采购库存上升,而新订单增加,令积压业务量连续3个月增加,企业对增加用工仍然审慎,用工持续收缩,但幅度放慢。上月成本继续上升,企业普遍反映,由于金属、塑料及能源价格上升,但产品均价基本不变。受访者认为未来1年海内外需求有望改善,信心较4月增强。财新认为,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延续回升向好趋势,但就业压力偏大,需求较供应弱仍然是突出问题,认为各项稳经济,促内需、增就业政策加力增效并保持一贯和连续性,应是施政重点。 2024-06-03 10:43:34

封面图片

美国3月制造业生产升幅胜预期

美国3月制造业生产升幅胜预期 美国3月工业生产按月增长0.4%,符合市场预期;制造业生产增长0.5%,升幅大过预期。美国3月工业设备使用率升至78.4%,略低于市场预期。 2024-04-16 21:29:15

封面图片

中国4月财新制造业PMI升至51.4 创14个月高点

中国4月财新制造业PMI升至51.4 创14个月高点 在中国国内外需求改善下,带动4月中国制造业景气继续上升,4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1.4,高于3月0.3%,也高于预期的51,再度创2023年3月来的14个月新高,反映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继续加快扩张。

封面图片

美国费城联储银行2月制造业指数胜预期

美国费城联储银行2月制造业指数胜预期 美国费城联储银行2月制造业指数为正5.2,远好过市场预期的负8,以及上月的负10.6。期内,制造业就业指数跌至负10.3,上月为负1.8。2月投入物价指数升至正16.6,上月为正11.3。新订单指数大幅改善至负5.2,上月为负17.9。至于2月制造业6个月状况指数为正7.2,上月为负4。6个月资本支出展望指数为正12.7,上月为正7.5。 2024-02-15 22:43:11

封面图片

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升至三年来最高

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升至三年来最高 最新的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显示,在生产加速的带动下,中国制造业扩张继续加速,指数在6月升至三年来最高。 财新网星期一(7月1日)报道,6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51.8,微升0.1,为2021年6月以来最高,高于市场预期。 彭博社向经济师展开调查后得出的中值预测为51.5。路透社则报道,分析师的预测为51.2。 星期天公布的官方数据则显示,中国制造业活动连续两个月处于萎缩状态。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与上月持平。指数在4月为50.4,之后在5月跌至49.5。 财新网的报道称,在生产加速的带动下,中国制造业扩张在6月继续加速,不过需求扩张连续两月放缓,企业预期也明显回落。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说,6月制造业景气度依然维持向好,供给、内需、出口保持扩张,采购量和库存上升,价格水平小幅上涨,就业收缩幅度有所改善,但制造业企业家乐观情绪显著下降。市场信心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面临的极大挑战。 展望未来,王喆认为,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前期“三大工程”、房地产调控措施优化调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还需进一步落地显效。此外,财税改革等相关政策的推进应格外注重培育市场经营主体乐观预期。 2024年7月1日 11:06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